唐代才子為寡婦寫下一首詩,竟被人們看不起,沒想到現在成了經典

唐詩是我們最為熟悉的文化,多少大家留下千古經典。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憂國憂民,還有許許多多的才子,都讓我們記憶深刻。可不是所有的經典作品,都會被選入教材。這也是因為古代和今天的人們,對於詩作的理解、看法不同造成的。今天要說的是一首不是很有名的詩——《山中寡婦》,這首詩在當時很多文人都看不上,甚至直言“可笑”。但是到了今天,卻被選入中學課本,可見此詩是有意義的。

唐代才子為寡婦寫下一首詩,竟被人們看不起,沒想到現在成了經典

這首詩到底寫了什麼,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山中寡婦》

唐·杜荀鶴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髮焦。

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後尚徵苗。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徵徭。

唐代才子為寡婦寫下一首詩,竟被人們看不起,沒想到現在成了經典

杜荀鶴相傳,是杜牧出妾之子。雖然才華橫溢,卻命運坎坷。他出身寒微,曾數次上長安應考,均沒有成功。在仕途上很是不順,和很多文人一樣,懷才不遇。正是因為在生活中遭遇了這麼多的磨難,在面對百姓的艱難處境時,他才能感同身受,才能寫出如此多的深有感觸的詩作。而這首《山中寡婦》,便是其中的代表。

這首詩主要圍繞的便是一位“寡婦”,這位女性的困苦生活,讓詩人同情。更加憤恨當時社會昏暗、民不聊生的狀態。其憂國憂民之情,油然而生。接下來我們一起細緻地瞭解這首詩。

唐代才子為寡婦寫下一首詩,竟被人們看不起,沒想到現在成了經典

丈夫因為戰亂身死,只留下這個婦人獨自守在這茅草屋。穿著麻布的衣衫,頭髮非常乾枯焦黃。桑樹和柘樹都廢毀了,可是還要繳納稅款。田地荒蕪無人種植,也要交農業稅。經常挖一些野菜,連著根莖一起煮了吃。砍生柴,連著葉子一起燒。即使處於更深的深山裡面,你也沒辦法逃避掉朝廷的徵稅。

唐代才子為寡婦寫下一首詩,竟被人們看不起,沒想到現在成了經典

我們通讀這首詩,可以猜想到,這位寡婦的生活處境是多麼艱難。她的年紀應該不是很大,因為還可以砍柴、挖野菜,自己照顧自己。但是詩人眼中,這位寡婦的外表是什麼樣子?“麻苧衣衫鬢髮焦”,生活的艱難、不易,才是造成這位寡婦的憔悴的根本原因。

唐代才子為寡婦寫下一首詩,竟被人們看不起,沒想到現在成了經典

即使她的生活已經到了吃野菜、住茅草屋的地步,還是不能免除徵稅。所以詩人才說,哪怕你住到更深的深山中去,也是要交稅的。至最後兩句,詩人的情緒表露無遺。對於朝廷這種殘酷的徭役賦稅,詩人很不認同。這首表現了當時現實的詩,在當時以致後來的很長時間,都不被認同。明末清初的詩人吳殳在《圍爐詩話》中說:開成已後,詩非一種,不當概以晚唐視之。如“時挑野菜和根煮”、“雪滿長安酒價高”之類,極為可笑。

唐代才子為寡婦寫下一首詩,竟被人們看不起,沒想到現在成了經典

每一個人對於詩作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所以有各種各樣的聲音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現在這首詩已經被選入了中學課本,所以其教育意義是很重要的。一位能夠對百姓的生活感同身受的詩人,本身就是令人敬佩的!對於這首詩你怎麼看?歡迎留下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