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假如有时光机的存在,那么它就是时光机。正如我们了解历史并不是出于对历史的兴趣,而是为了更好地探寻未来。最新的X-PRO 3带给我的那份回忆,我想分享出来,这对于我们把握现金和未来的数码相机肯定大有好处。所以我很想分享一些给感兴趣的朋友们。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作为中港富士的老员工,作为富士XE2的老用户,接到约稿邀请,当我第一时间拿到《佳友在线》编辑部送来的X-Pro3,心里真有一些说不出的滋味。这部相机绝对是一部能够激发自己回忆的好相机。复古的造型,好似我当年使用过的富士卡机械相机。然而,最最冲击我心灵的是相机背后的那张假假的“贴纸”。

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很少有同时兼通光学、电子、机械三项的,即使有,也绝对不会再去接触感光化学和胶片的制造。我比较幸运的是在大学里,在我们那给偏理工科的摄影专业,我这几项都学习了。我的光学老师是当时海鸥28-70mm的总师,他让我这个外行很早就领略到光学仿真设计的奥秘。广播电子工程是我的毕业论文,我自然下了苦功。机械,我是自学的。感光化学我当时也下了一番功夫去掌握,但是学与用是两回事。我并不了解胶片是怎样造出来的。我也不明白究竟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胶片的表现力。自己绝对没有想到的是: 进入中港富士工作以后,我有机会与原上海感光材料厂的顶尖团队成为了同事,这让我有机会去真正一探胶片的奥秘。

这当中千丝万缕的影响其实一直延续至今。

在分享前,还得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对X-Pro3的第一感受。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这么好的相机,给它装上一根酒红色的进口牛皮制背带,才能更加凸显出钛合金机身的质感。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正是这幅“贴纸”激发了我的回忆。但凡以前用胶片相机的朋友对于这个设计一定不会陌生。尽管现在有很多人觉得这个设计鸡肋。其实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的设计原则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对过去有所了解才能进一步把玩好当代和未来的数码相机。这幅“贴纸”也正是我想分享给大家的真正内容。不急,在分析这个“贴纸”之前,我先来看看相机本尊。

我不会罗列参数给大家,也不会把厂方的介绍搬给家作为体验文。参数,建议您上官网自己看,别家的参数不一定准确。我只谈我认为的要点,那些会对摄影,会对相机操控产生影响的要点。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佳友在线》提供了我两支镜头,都是优秀产品。一支是56mm F1.2 APD,另外一支是23mm F1.4。这是我提出的请求。富士相机最适合的镜头肯定是它自家的镜头。我强烈反对将国产镜头用于富士相机。道理慢点再展开。其实镜头对胶片同样是有影响的。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镭射雕刻的X-Pro3字体非常低调,顶部整体风格简直是徕卡M6的翻版,和我的XE2的操控界面几乎也是如出一辙,看了真想抚摸一番。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X-Pro3的价格比较贵,那是因为它有两套取景系统,而且这两套系统被精密的合成在一起。一套是近似徕卡M系列的光学旁轴取景系统(OVF),一套是纯电子取景器(EVF)。我挺喜欢这套系统的设计。这里略作展开。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对徕卡M系列的了解是很深入的。为此我发表了不少论文。这里我要对比一下两套系统。

如果你要将X-Pro3当作徕卡M来使用,那是痴人做梦了。因为这是不可能的。

X-Pro3的OVF的放大倍率是0.52。看出去的视场是非常大的,类似于用广角镜头在看外面。但是0.52的倍率可以覆盖很广角镜头的视场,不需要使用附加取景器了。不过我个人的感受,对于使用35-85mm这个范围的镜头就比较吃力了(画面很小)。需要相当的技巧。

徕卡M6的取景器倍率是0.72,后来的M6TTL还增加了0.85的可选版本,所以徕卡的视场更加接近眼睛的观察感受。当然M3更好,1.0倍率,和眼睛完全相同。徕卡的光学取景器在针对35-90mm这个范围的镜头运用来说,是特别优化的,非常舒适。

初步使用富士X-Pro3的光学取景器OVF后,我发现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是对焦提示对准了,可是实际的照片中的焦点完全不是我对准的那个目标,基本上都是跑到后面去了(比如我对准一朵水仙花,结果焦点跑到后面的叶子上去,这是因为我对准的那个焦点目标实在太小了)。这点也不如徕卡M的手动对焦方式来的精准。我想以前用康泰时G1 G2的朋友有很多会遇到我同样的问题。只不过你们不愿意承认。

不过我很快就发现了富士绝妙的解决方案,只需要要OVF/EVF切换杆往左侧推一下,就可以在OVF的光学取景画面中投射出电子寻像器(EVF的另一种说法,我喜欢沿用电视技术上的传统术语)的焦点放大画面。电子画面和光学画面完美地融合在一个视野中。太让我感到惊奇了。也许是我大惊小怪了。毕竟我没有用过X-Pro3的前两代产品。有了这个功能的辅助,完全解决了在使用OVF时,使用AF时的焦点确认的问题。感受是“妙不可言!”

轻微小结一下:X-Pro3的OVF与徕卡M系列的OVF设计完全不同,无法提供徕卡般良好的视野与拍摄感受,手动对焦尤其困难。但是X-Pro3不是为手动对焦设计的,它是一部纯自动化的相机,只是给你一种复古相机操作的感受。它惊人的OVF和EVF融合的设计,让相机操控变得无比的快捷。所以,千万不要使用那些所谓的国产镜头,一定要使用富士原装镜头。也不要使用手动对焦,一定要使用自动对焦。那是富士的团队千辛万苦打造出来给你使用的东西。

我自己用的XE2只有EVF,我不得不使用到现在。如果要问我在X-Pro3上是不是经常切换EVF和OVF。我的回答是:我倾向于使用OVF(也就是不太切换)。短短几分钟,我就彻底喜欢上了富士X-Pro3的OVF操控。但是切记:用自动对焦。我为什么这么青睐富士的OVF呢?因为OVF虽然让很多人不习惯,但是我认为那方式才是能让我完成真正构图的工具。使用EVF是窥视,而使用OVF是框定。两种方式对于构图的理解和出发点截然不同。每当我通过OVF中的放大图像确认好焦点,框定好画面,其余的就交给相机。富士的对焦系统相当精准,绝无半点误差。我100%放心。富士龙高品质镜头的特性可以被对焦系统压榨的干干净净。

普通人已经被单反机和微单的取景器的“窥视”方式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请放下相机,想一想是如何完成一幅素描的。想一想,什么是框定画面?

推荐下扩展阅读。关于旁轴取景系统的论文,请参考:

旁轴相机和Range-finder相机从原理上是两回事,细细解读旁轴相机中最凶的Range-finder测距系统

重磅穿越,并且深挖M型的测距系统

再度重磅穿越,并且深挖M型的测距系统 第二弹

相机测距系统解析第三弹 APO-TELYT 135mm为啥有个奇怪的光圈 F3.4?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X-Pro3的OVF/EVF切换杆。注意:上面的小窗是对焦照明灯,不是徕卡M系的亮框照明窗,它在弱光下会发出红外线,辅助对焦,不要挡住它。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X-Pro3戴着手套操作毫无压力,不愧是专业的设计。简洁,容易控制。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光学部分始终是富士的强项,0.5英寸,约369万像素OLED彩色取景器。这个取景器的光学部分我特别喜欢,具有高眼点设计。视点:约16.8mm(从相机目镜起)。这几天我戴着护目镜,视野不受任何影响。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因为没有军舰顶,所以X-Pro 3非常便携,我一次可以在摄影公文包中放置1个机身3个镜头,还有足够的空间富裕。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刚拿到相机,有一点我不太适应的地方。没有找到调ISO的菜单。回过神一看,是在机顶转盘设定的,这把我蒙的。设计简洁复古,我太喜欢了。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接下来要话入正题,聊聊冲击我心灵的这张小“贴纸”了。在用胶片机的时候,大部分相机背后都有这么个槽,我也会撕下一张胶片包装插进去。提示我现在用的是什么胶片。富士的相机,有一个有别于其他数码相机的最大不同。就是它有胶片模拟。模拟富士自家的几款经典胶片。而我在用X-Pro3拍摄的时候,觉得还不过瘾,我用的是胶片模拟包围曝光模式。每次拍摄都一次直接模拟三种胶片的色彩。想用哪幅就用哪幅。

我们中的很多人对于两个问题的认识浅薄了。第一个,JPG不重要,有了RAW就是万能的;第二个,相机的设计与我没有关系,我不需要知道。

《佳友在线》的老编希望我谈一下RAW对于大多数摄影者的意义。我在本文中说的直接一点。

我认为RAW没有任何意义。

这是因为大部分人对胶片并没有认识,或者说没有本质的认识。

胶片的发展史是先有正片才有负片的。正负片的概念我不多展开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网搜。

我想说的是:为什么负片最终超过了正片,占据了市场的绝大多数。而专业人士最终用过彩色反转片(也即是彩色正片)以后,很少再会去使用负片拍摄。您搞懂这两个为什么了吗?

第一个为什么。因为负片可以负负得正,负片可以用负负得正的方式大量制作出我们看得懂的照片。这个世界谁看得懂负片?没有一个人可以直接看得懂负片。负片提供了大量复制照片的办法。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负片在制作照片的过程中用的负负得正的原理。负片是负的,相纸也是负的,最终负负得正。在负负得正的过程中,你得到了一个机会。什么机会?调整照片最终品质的机会。但凡玩过放大的朋友您都能懂得我说的道理。但是负片本身并非你的需求,只有负负得正后的相纸才是你要的东西。

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拍照是有问题的,所以他们获得的照片必须要经过调整才能看。这就是负片,特别是彩色负片横行这个世界的真正原因。然而您自己根本无法调整,您得拜托彩扩师傅来帮您完成。其实彩扩师傅也没有这个能力,他们得依靠先进的彩扩机才能做出漂亮的彩色照片。

第二个为什么。一旦您用过反转片,您就不需要再去麻烦彩扩师傅了。因为彩色反转片在标准的冲洗工艺下一次就给了您可以看的东西。剩下来只是你拍的好与不好的问题。问题不会被掩盖。但凡与印刷行业打交道的专业摄影师,比如当时的我,绝对不会去选用负片,而是选择直观的反转片。

负片相当于RAW。甚至DNG格式就是直接叫做“数字负片”。

JPG就是正片,您直接可以看的彩色反转片。

不同的是:胶片中的反转片,您很难用相纸放大的方式去大量复制照片。而JPG你想拷贝多少就可以拷贝多少。

有人要说RAW没有损失。没错,但是这种没有损失是以画质无法使用为代价的。 RAW的原图很灰,根本无法直接使用,这是因为它要尽可能保留灰阶,所以伽玛曲线平缓(如同优秀的负片一样)。等你用RAW精心调整出一幅可以输出的JPG或者TIFF文件的时候,一样损失很多细节,尤其是那些以鲜艳著称的照片。如果你能用好相机内置的JPG,真正善用它们的特性,还要费那个劲干嘛?

负片的方式其实在选片的过程中是根本没有效率的。所以需要在大量底片中选片的专业摄影师不会使用负片。“效率”两字是我在第二篇文章中要重点讨论的。

看看你家里的彩色负片底片,有多少年没有拿出来重新扩印或者扫描了?就是对上述疑问的最好回答。

看起来全部都是灰色的RAW也是一样的,你根本无法从中挑出哪张曝光最好,那张是曝光最不好的,因为每张都看起来差不多。

所以,请去JPG图库中挑!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如果把JPG比喻做反转片,我想说设计和制造反转片恐怕是世界上最最难的技术了,哪怕今天也是如此。这里的耗费的心血比设计相机还要复杂一些。 在X-Pro3相机中PROVIA是标准的色彩模式。而我喜欢直呼它的缩写RDP。当然最后一代RDP是RDP-II。专业的反转片的设计理念与普通彩色负片不同,考量点不同,工艺不同,存储要求不同。专业反转片必须用冰箱恒温存放的,以确保它品质的一致性。这点数码相机倒是不担心,基本上拍摄品质不太会受到温度的过多影响。但是还是有的。很多人不注意相机的散热降温,这个会导致获得JPG图像的不稳定。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RDP和RDP-II都是富士比较后期推出的产品。我第一次用到RDP一代的时候,RVP(即Velvia 我后文要重点推荐的一种传奇彩色反转片)早就被圈世界的专业摄影师使用并熟悉很多年了。RDP作为当时新推出的产品,我们得到了一些非常详细的培训。还好,我基本保留了当年的部分培训资料。实际使用的情况和资料里的介绍基本一致。

RDP的颗粒度与普通的负片整整高出了不知道多少个台阶,它的颗粒特性比之前久负盛名的专业型PRO Neg彩色负片(一种在婚纱人像摄影中运用广泛的彩色负片)也至少提升了50%。这种提升和进步是让人一下大跌眼镜的代差进步。看过RDP的技术参数,你就会明白,这个胶片最强调的是设计的均衡性和稳定性。它每个方面都很出色。色彩和颗粒不比RVP差多少,因为它是富士第一次采用六面扁平晶体结构(SIGMA晶体),这种结构柯达是用在著名的T-MAX黑白胶片上的。六面扁平晶体结构相比之前的传统乳剂不但颗粒团更加细腻,而且有更好的紧密度与一致性的排列。这点让做电子分色扫描的印刷从业者感到特别舒服。因为用RDP电分的结果会让印刷品上的图片质量上一个台阶。带来的好处是关联性的。因为反转片的最终用户大约有超过90%是印刷行业的。

RDP也有很强的边缘锐度(在亮与暗的边缘加强显影的能力,通过感光乳剂内掺入DIR显影抑制剂来实现)。这点相当于现在的数码相机给你自动调整了锐度。高锐度,显然不是给印刷行业用的,而是给幻灯片用户看的。也就是,仍有部分高端业余摄影师有幻灯片观影的需求。所以要有高锐度。在我们行业内,高锐度肯定是与高分辨率互相矛盾的,而RVP把这点平衡的非常好。它适合用幻灯机投射出来观看。

再次强调,不要使用劣质的国产镜头在你的富士数码相机上。RDP的颗粒时非常细腻的,它是给像场中均匀设计的高分辨率镜头设计的(从中心到边边统统高分辨的镜头设计的),这胶卷不是给LOMO设计的。同样你的高级的富士数码相机,哪怕是是我用的过时产品,XE2,它的光电管数量仍然超过9000万。如此高密度的排列,需要有整个像场范围内有一致高分辨率且低球差的镜头来对应。(1600万像素的相机有9000万光电管?没错,富士是36个光电管对应一个像素。多像SIGMA晶体结构!)


RDP的其余设计考虑点是普通人想都想不到的。在下面的手册中有解释。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RDP除了有多种感光度的选择,它的分装形式几乎涵盖了我们可以用到所有相机形式。从最普通135暗盒,到120卷装,甚至散页片。我当时经常被派到彩扩店去清点暗盒数量。这是所有富士和柯达市场员工最日常的工作吧。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在RDP的用户中,135用户和散页片用户都是比较少的,在中国最多是120形式。这个说明:当时中国的商业摄影师大部分是使用120相机的。大画幅座机用户的比例很低。业余摄影爱好者是不太使用RDP的。RDP最合适的运用场景是商业用途。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在探讨RDP的设计考量点前,我特别插入一段回忆和对比。

回忆我第一次使用Provia前,我基本上没有使用过任何一个型号的专业胶片,90年代的大学生实在太穷了。我不记得是好心的经理还是好心的专业部同事给了我人生中第一卷专业胶卷,Provia,而且免费的。这个胶卷让我体验到人生中第一次拍摄出了这么艳丽明快的图像,原来我的理光相机还没有这么不堪。细腻,艳丽,明快是我对RDP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维系至今。也应该说中港富士的老同事一直对我相当关照。这是一个好集体。

佳友在线老编也希望我回顾一下我个人对比富士和柯达的关系的理解。我就PK一下。因为职业的关系,我对于柯达的胶片也是特别关注的。我个人认为在彩色领域基本上柯达的每一个型号都落败于富士(特指RDP推出以后的时代,之前的时代我没有经历过。也特指彩色胶片领域)。Provia的竞品是柯达的E1OOS。以前我们在商业摄影时,经常会遇到有摄影师反映富士RDP颜色有品色倾向。我自己的合作伙伴也提出过同样的问题。其实是他们对摄影的整体系统运用理解有限的问题。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吗?是闪光灯,是糟糕的国产闪光灯的色温问题。可惜,那个年代很少有高品质的闪光灯来验证我的推断。但是我自己验证过,事实正好反一反,在标准光源下,是柯达E100S有发品的问题。

这也和你对应的冲洗工艺有很大的关系。柯达对应E6是最好的,但是用E6冲洗的E100S都有非常轻微的品色倾向,在拍摄纯白色物体时特别明显,拍摄其他物体你可能体会不到。富士推荐的工艺是自家的CR56。上海有用CR56的供应商,Provia用CR56一冲,反差很大不说,颜色也有品色的倾向。但是解决方案很简单,用E6冲洗就可以。E6对应Provia会得到非常纯正的颜色。就像你用任意一台富士数码相机的Provia模式拍摄的JPG一样。反过来可以吗?不可以!用富士CR56工艺冲洗的柯达胶片肯定不如E6冲洗的结果。

在数码相机上,如果你想得到带有富士胶片特性的图像,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使用富士数码相机,并且使用自带的胶片模拟功能。

个人可以只用RAW拍摄,然后在PS或者LR中调制出类似富士胶片的色彩吗?我个人的经验是:不可能!

因为色彩的构成因素非常复杂,远远超出了个人可以调整的能力。

在色彩的特性上,我没有办法用Provia与E100S来比较,因为两者实在是差不多。甚至没有什么区别。现实世界中的数码微单中,其实也有一种与柯达反转片品质非常类似的产品。这个产品也是我的主力相机之一。如果将它设置到标准挡位,其实和富士Provia模拟的品质也同样非常接近。那么差异在哪里产生呢?在Velvia上就会有明显的差异。我们下期再讨论。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RDP至少允许1级迫冲,相当于强行把感光度从ISO 100提升到200,而性能基本不变。不要觉得没有什么。RDP一共有三个感光度规格,100,400和1600。也就是你可以稳定地同时获得200,800,3200三个额外的感光度。即使在不得不迫冲一档的情况下,RDP的三色RBG特性曲线几乎完全重合。也就是说它不会因为欠曝光而产生任何颜色表达上的失误。对应今天的数码相机,富士在高感方面是相当优秀的,特殊的CMOS结构几乎和当年的SIGMA晶体如出一辙。当你用任何一台富士微单的ISO3200拍摄的时候,噪点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同样RDP不是针对普通人设计的。普通人只需要考虑在普通的光线下拍得凑合就可以。然而RDP是针对摄影棚内的闪光摄影(标准光源)特别优化的,而且允许你用多次闪光的方式完成曝光。这个出发点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在RDP之前的彩色反转片几乎没有一款是支持你如此使用的。一张反转片底片进行二次闪光摄影肯定废片。而RDP不会。这样就允许你使用非常小的光圈进行拍摄。比如F64。如果摄影师吃透了技术资料,你就根本不用去怀疑RDP的颜色发品了(请回顾我上节所述)。

很多人研究摄影本身,研究相机和镜头,但是殊不知摄影的高深功夫可能于相机根本无关。我们为什么补跳出相机的概念去看看照明对摄影的影响?

在此,我特别推荐大家尝试用一下富士相机和瑞典Profoto A1X闪光灯的特别组合,此时不要忘记,一定要使用富士数码相机的Provia胶片模拟模式来获得一幅最正确的JPG图像。现在我投资的公司正在负责对应Profoto中国售后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我深知Profoto闪光灯能赋予摄影师最棒的协同能力。Profoto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最高品质的闪光灯。这不是我个人的说法,而是业界内一致的认同。无论是同行还是摄影师。锂电池供电的A1X能达到的摄影效果是其他竞品远远无法企及的。它具有的园型光源投射(有别于其他灯的矩形光源),出色的回电速度(锂电池的缘故),出色的无线组群功能,这些都给你信心。但是最重要的是Profoto很稳定,它的每次输出几乎都是一致的(相当于把本来只能在摄影棚里使用的顶级标准光源搬到了相机上,当然你也可以玩离机闪光)。回想当年,如果我周边的每个朋友都有了一个A1X,我们还需要去讨论RDP的色彩还原问题吗?

非常有幸的是:A1X今年已经有了富士卡口。

而富士相机用户要想发挥Profoto的最标准的性能,需要配合Provia模式使用。这是Provia模式在现实世界中非常大的一个运用场景。千万不要忽略了。

数码机的设计与胶片是有继承性的。Provia模拟模式的实质我归纳一下个人的理解:给你最平衡的色彩效果、最标准的色温还原、适中的锐度,尽可能多的细节。

除非你不要这些。

我再强调一下,Provia不是最好的,我自己也很少使用这种胶片。因为作为一个业余摄影者,我不需要这么优秀的平衡性能。平衡意味着它的色彩不是最鲜艳的,它对色温的变化不是最敏感的,它没有最高的锐度,它的颗粒也不是最细的。当进行商业时,我会毫不犹豫地从冰箱里拿出RDP,因为它万无一失,后期还有调整的余地。可以说Provia简直是反转片中的超级负片。RDP-II具有比一代还要好的特性。更加平衡。

我为什么说了半天Provia如何如何优秀,而我自己很少使用呢?因为我直言不讳,我喜欢Velvia(RVP)。Provia是一种薄乳剂薄片基胶片,我打心里就不太喜欢,我个人喜欢传统的厚乳剂胶片。这种个人的喜好甚至保留至今。胶片选择上我倾向厚乳剂的产品,比如我喜欢传统的PAN,而不喜欢颗粒细腻且使用扁平颗粒的T-MAX,这让很多人不解。

“胶片,作为胶片,怎么可以没有颗粒呢” 这是我的呼声!

没关系,这也仅仅是我的个人喜好。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找到几幅2000年左右用RDP拍摄的图片。我之前用RDP拍摄的图片非常多,常常一个晚上要拍摄20-30个120胶卷.可惜它们都是冷冰冰的产品图片。本文中,我实在没有办法出示更多的传统图片,也没有办法出示我自己拍摄的数码照片。抱歉!

进入数码时代以后,我仍然比较少使用Provia模式来拍摄,我在富士相机上运用的最多的肯定是Velvia模式。X-Pro3中,我个人设置的3中胶片模拟包围模式中Provia依然缺席。

你可以跟我学,不使用Provia,但是必须牢牢记住“它是富士的标准”。

富士X-PRO3和那些曾经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一下期会继续详解Velvia胶片和Velvia模式对摄影的巨大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