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東的山水畫在當代美學感召力和生命力表達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當代性建構,不是說某個個體畫家在某些具體繪畫創作中,運用了哪些新穎的技巧,也不是說某個個體畫傢俱體畫出了哪些好畫。而是說一個個體畫家,能夠站在時代的高度,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有系統地進行長時間的研究與實踐,創建了一種創作理念,創建了一種比較成熟的風格樣式,創建了一種與傳統繪畫樣式既有承續關係,同時又有所開拓和發展的創新成果,以致具有當代的美學感召力和當代的生命表達。畫家崔曉東在上述諸方面已經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崔曉東的山水畫在當代美學感召力和生命力表達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中華民族園遠眺

他在當代性建構的第一個探索是把空間畫面拉平,讓自然中的山水空間趨於平面化,使筆墨造型更加簡潔、明朗、富有現代構成感,更加富有當代審美的親和力。

進入新世紀以來,崔曉東加快了山水畫創新的步伐。自從2000年開始,山水畫的自家風貌逐漸顯露出來。2002年創作的大型畫作《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崔曉東的山水畫在當代美學感召力和生命力表達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張家界寫生

崔曉東的山水畫在當代美學感召力和生命力表達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張家界

崔曉東的山水畫在當代美學感召力和生命力表達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張家界

去過這個猿人遺址的人都知道,周口店的龍骨山是太行山的餘脈,不是什麼高山大川,也沒有重巒疊翠,按照作者自己的感受,是“沒有視野,目力所及之處都是局部”。當然,畫家完全可以像通常的那樣,採用宏大的山勢構圖,借用太行山巍峨氣勢,把猿人遺址點綴其中。這樣的處理看似聰慧和合理,但是已經落入前人窠臼。

崔曉東的山水畫在當代美學感召力和生命力表達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灕江兩岸

崔曉東的山水畫在當代美學感召力和生命力表達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灕江記遊

崔曉東沒有這樣做,而是另闢蹊徑,尋找另一種可行之路。大膽採取“以平治平”的策略,乾脆就把山體拉平,讓站在不同地方才能看到的幾個重要的猿人洞穴共置一個畫面之中。即體現出周口店猿人遺址的地貌特點,又符合傳統中國畫的審美特性。值得注意的是,畫家在經營位置中是散點透視與焦點透視並用的。在山勢構成方面是散點式的,在畫面的整體感覺上是焦點式的,在畫面的空間呈現上是趨向平面的。這樣一來就自然形成了一種很具當代感的美學力量。

崔曉東的山水畫在當代美學感召力和生命力表達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北海閱古樓

2003年創作的《雪山圖》,2005年創作的《秋江遠眺》、2006年創作的《萬寧橋圖記》2008年創作的《中華民族園遠眺》、2009年創作的《太行山大峽谷寫生》、2010年創作的《張家界》、2012年創作的《灕江兩岸》等,都有這樣的處理。

崔曉東的山水畫在當代美學感召力和生命力表達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萬里長城

當代性建構的第二個探索是垂直切割的造型和界畫體的運用。這樣處理的好處是讓畫作的美感一目瞭然,明朗暢快,通俗易懂,具有後工業時代和數碼時代的科技特徵和時尚元素。

崔曉東的山水畫在當代美學感召力和生命力表達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黃土高原

在中國傳統山水畫中,垂直切割的造型佈局是很忌諱的。講究的是從巒疊嶂和峰迴路轉,講究的是山水畫的可行、可望、可遊、可居。這樣的造型和經營,是很有利於“澄懷覌道”和“澄懷味象”的,意境也會更加深遠。

崔曉東的山水畫在當代美學感召力和生命力表達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太行山寫生

但是對於現代人來說,未免有些繞,有些學究氣。意境過於蕭疏和繁瑣。而崔曉東的山水畫創作則反其道而行之,有意進行垂直切割的佈局,並在畫面中增添界畫因素,橫平豎直地畫出建築景觀,讓畫面具有蒙德里安式的切割造型和隱蔽中的知覺完型。強化了現代氣息時代印記。

崔曉東的山水畫在當代美學感召力和生命力表達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香山十月

2003年創作的《北海閱古樓》、2005年創作的《法海寺瑞雪》、2012年創作的《萬里長城》等,都是這方面的代表作。2009年創作的《太行山寫生系列》、《黃土高原》也兼有這樣的特點。(文/張曉軍,原文標題為《論崔曉東山水畫創作的當代性建構》,本文摘取其中的第一部分。)

崔曉東的山水畫在當代美學感召力和生命力表達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崔曉東

崔曉東:

出生於黑龍江齊齊哈爾,籍貫江蘇揚州,1988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生,獲碩士學位。現為中央美術學院山水畫系主任,教授,炎黃藝術館館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