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网络生态治理规定(二):平台的责任


昨天解读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前两章一到七条,围绕“网络信息生产者”的责任展开。今天解读第三章,第八到第十七条: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责任。
无论是网络信息生产者,还是后面要解读的网络信息使用者,从组织到个人,都受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管理。长期以来,平台掌握最大的话语权,对于组织和个人的信息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也因此,平台成为侵害信息权利的主体,而被侵害对象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体,没有任何维权或反抗的余地。
这次《规定》里,继《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规之后,再一次从网络信息的角度,直接清晰了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责任。对于改变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与使用者之间长期存在的权力不对等、制约不平衡、管理不清晰等问题,是一个提纲挈领的规范。
也即,大家需要熟悉《规定》第三章所有条款,随时监督平台的信息、导向、机制,维护自己的信息权利。
第八条到第十条,就是管理责任。平台要知道自己的信息义务,过往各种乌七八糟的搞法,以后不允许!必需按照《规定》的条款,构建和倡导好的网络文化。大家要注意,网络信息内容明确了与文化的关系,也即互联网文化产业真正开始被从法律上认可。


同时,平台对于网络生态治理负有直接责任,必须要有和《规定》相符的治理机制。之前各类平台在信息内容管理上都有相应机制建设,但严格严肃起来基本上是敷衍塞责,希望这次能够有所完善和提升。另外就是不允许服务平台违反“十一个禁止”和“九个防范抵制”的底线,这个蛮狠,就看执行。
第十一条,归纳起来就是:“十三个鼓励”。综合起来一句话:鼓励平台落实《规定》第五条的“七个鼓励”。
一二三款,主要是这对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选择和推送服务。平台在使用信息工具的时候,对于信息的技术干预,直接有了清晰的界定。信息内容的规范,有了具体的导引,杜绝了平台以技术之便打擦边球、规避监管、恶意引导。
四五六款,主要是对搜索、论坛、视频平台的信息规范。这个规范需要细则,因为搜索引擎如百度这一类,大量信息藏污纳垢覆盖其八大产品无数端口,仅仅贴吧、文库、问答三类,违反法律法规的信息就长年存在。论坛的管理已经很简单了,不提。视频的也不能仅仅限于流量聚集多的点,直播室等非公共信息区域也需要规范。
七八九十十一款,主要是对工具内平台的信息管理要求。之前对于网络信息服务的管理,通常只认为是新闻网站、社交平台等直接的资讯服务方,这次《规定》涵盖了电子商务、网址导航、输入法应用、数字阅读、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生活服务、知识服务等,尤其是把移动应用商店、移动智能终端预置应用软件和内置信息内容服务也纳入了监管范围,这是前所未有的完善和提升。

这五个条款,在监督落实上也有前面几款面临的同样问题。技术的迭代永远比行政管理的更新要快,我们的网络生态最大的弊端,在于网络行业的观念普遍以钻空子、搞灰色为前提。随便看一下淘宝上的各类假货,拼多多上的各种侵权,百度搜索上的各种违法信息,这样的行业生态对于条款的施行是最大的障碍。
十二十三款,主要是未成年人的信息保护和其它类型的信息优先展示。关于未成年人的信息保护,我个人的看法仍然是在推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还没有完成立法)后,应该推动网络信息分级制度。同时应该推动信息教育进入基础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孩子们的信息认知,避免被信息轻易误导。
对于网友,熟练掌握“十三个鼓励”的内容,就可以明白平台在信息选择上是否存在问题。同时,对于后面的第十二条至第十八条,也要清晰。
第十二条,是对服务平台使用信息算法的规范,明确要求必须建立符合《规定》的算法模型,这是第一次,对于遏制平台以算法限制信息声量、进行信息导向有直接干预。
第十三条,明确鼓励服务平台推出未成年人信息模式。个人认为这个应该强制,仅鼓励信息平台会敷衍了事。

第十四条,第一次对于以信息代替广告的方式进行规范,软广告将纳入《规定》监管范围,很大程度的弥补了市场监管体系在这一领域的法律空白和执法障碍。
第十五条,服务平台对于用户的公平管理责任。长期以来,用户在平台面前完全处于弱势,很多平台本来存在的管理规则和平台公约,大多数是以侵犯用户信息权利为前提的规则,应该监督调整。同时,对用户推行信用管理制度,也是一直都有,但执行上区别对待,大量违规的账号并没有一视同仁得到处置,推行了后是否仍然保持原貌,我并不抱乐观态度。
第十六条,是投诉举报管理。这个工具,在内容信息规范管理落实到位的前提下,有效;如果平台规则不能公平执行不能公正,则往往会成为恶意报复的通道,恶意账号、机器人批量投诉应该纳入监管范围。
第十七条,平台需要的年度网络信息内容年度生态治理报告。这个需要和行业组织的第三方评价体系挂钩,否则就是报告很漂亮,工作是原样。
总体上,《规定》四十二条有十条是关于服务平台责任的条款,说明治理思维已经开始从管网友转向管平台,这是一个十分积极的讯号,也是网信管理上一个巨大的进步。整个《规定》最难执行的也正是这个版块,也就是说,平台是网络信息安全的枢纽,是网络信息内容管理治理的牛鼻子。能不能牵住牵好,还是要看执行落实。


解读网络生态治理规定(二):平台的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