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容若的《夢江南·昏鴉盡》,你是如何賞析的?

詩詞歌賦匯


納蘭容若的夢江南,昏鴉盡,小立恨因誰?

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朝大學士納蘭明珠的長子。雖出身名門望族,卻性情淡泊率真,其筆下的詞清麗傷感,令無數人為之動容,被譽為"清代第一詞人"。康熙二十四年患病去世,年僅三十一歲。

當今世上,痴迷於納蘭詞的人不計其數,宋詞君也算其中一個。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夢江南》,看看這首詩,寫出了納蘭性德什麼樣的情懷?


《夢江南》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又是黃昏。烏鴉的翅膀已無法安慰你這位傷心的書生。一聲聲的嘆息,內心呼喚著心上人的名字。你佇立的悠悠恨意,卻流不進千里之外她的眼眸。

你說,柳絮是春與夏的定情信物。只是遠在深宮的她,你卻很難訴說對她的點點思念。

天空中的烏鴉已淹沒在昏黃的暮色裡,是誰讓我還在那裡久久佇立凝望?是怨恨,亦或是痴念,捲起她香閣中的柳絮,宛如悄然而至的雪穿過孤寂的心房,無奈之下,撥動花瓶中散落的梅花,此刻,已萬念俱灰。房中的心字香,也因想你,而燃燒殆盡,落下一地的灰。

《夢江南》是納蘭性德《飲水詞》的開篇之作。"昏鴉盡"渲染了整首詞的氣氛。很多人認為鴉是不詳之鳥,但歷來以鴉寫作的也有不少名句,如"枯藤老樹昏鴉"等。在這首詞裡,昏鴉已不在,詞人卻臨風佇立,是等候?是思念?是無奈?

"小立恨因誰"?因為誰呢?其實,詞人知道自己因為誰,除了表妹謝氏,還會有誰呢?納蘭曾與表妹青梅竹馬,一起玩耍嬉戲,雖然沒有彼此正式的表明心意,但在納蘭內心深處,這個表妹早已經深深地住進了心裡。可現實世界是異常殘酷的,表妹被送進皇宮,當了當皇帝的妃子。這一場懵懂的美好初戀就這樣化為泡影,怎不令人心痛?這期間,納蘭雖冒險進宮見過表妹,且隔著幃幔,只此匆匆一面,就有著莫大的危險存在,怎不令人悲傷?那一別,納蘭始終放不下她,思念表妹的心情應該只有他自己體會吧!於是,他便經常一人佇立在黃昏後,望著皇宮的方向久久凝視著,似乎想要把宮牆看穿一般,只為了那個她。

可這樣的一番佇立守望,註定是徒勞,註定是沒有結果的,也註定是令人傷感無奈的。他悲憤欲絕、他痛苦絕望、他心如刀割。種種的心情融進了這句"心字已成灰"裡。心字成灰,並非指心字香燃燒成灰,更深層面指的是納蘭內心的悲傷與無奈。納蘭的詞,總是這樣於無聲處,卻令人初遇就被他的作品深深吸引,久讀令人傷心而不能自拔。

這首詞《夢江南》,作為納蘭詞的開篇之作,編者第一次見到這首詞,就被這首詞所傳達的悲傷深深吸引,也只有如此之男子,才能寫出這般令人感同身受的詞作來吧。喜歡納蘭的人都認為,納蘭性德,不屬於這個世間,他有他的另一番天地,他總是如同水晶一般的存在,令人忍不住心生愛慕。如此之男子,或許在人世間太過於委屈,上蒼才讓他早早的從中解脫出來。以至於那麼早就留給世人一個背影,還有那些纏綿悱惻的詩作,就那麼決絕的離去了。留給世人無盡的遐想。

已記不清楚當初自己是怎麼喜歡上納蘭詞的,但就是沒來由的喜歡上了。而我們很多人,喜歡某個人,一定是他或者他生命的一部分經歷打動了我們。對納蘭來說,或許也是如此吧。至情至性如納蘭性德,傾其一生,似乎都在苦苦訴說著自己的怨和恨,而後世的我們,也痴迷於納蘭詞作中所傳達出來的苦與樂。


每天讀宋詞


納蘭容若的《夢江南·昏鴉盡》全詞如下:

夢江南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註解】



1、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昏鴉是指黃錯的烏鴉。恨因誰,即因誰恨,因何人何事而心生遺憾。古詩詞中,恨的意思通常指悔恨、遺憾。

2、急雪乍翻香閣絮。這裡將柳絮比作雪,柳絮像急雪一樣翻飛著落入香閣。

3、輕風吹到膽瓶梅。膽瓶,瓶頸長而腹大,形如懸膽,故名。晚風輕輕地吹拂著膽瓶上插著的梅花。



4、心字已成灰。心字,心字香,用香未繞成一種心字形香。心字香已經都燒成了灰。

【賞析】

納蘭容若的這首詞,妙在寫情深婉動人。



首句“昔鴉盡”,主人公站在黃昏中看烏鴉漸漸飛盡,已含無限哀婉之情。接寫柳絮亂飛,暗示主人公的心緒無比迷亂,將主人公的情感跟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最後一句語帶雙關,寫心字香漸漸燒成灰,也是在說主人心灰意新冷的無限哀婉之情。


謝小樓


夢江南·昏鴉盡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

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

心字已成灰。

整首詞納蘭容若以旁觀者的視角來寫,首先他看到一個閨閣女子憂愁而立,卻不知她在幽怨何事因何人。疑問之下答案已現,幽怨的事自然是因身在寂寂深宮難解相思寂寞這件事,而相思的人自然是這個在宮外同樣思念著自己而在此以寫詞排遣的人,一句疑問異曲同工於那句“一入宮門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黃昏的群鴉飛盡,以這一充滿落寞寂寥的情景作為背景,背景之下一女子靜靜立在一處,滿眼愁緒無從傾訴。

接下來詩人寫道雪花如柳絮般急切的翻飛進女子的閨閣,微風輕吹著瓶中的梅花微微顫動。這一景色本身極具美意,但妙就妙在雖美,整體卻呈現出蕭瑟之情境,更深一步的表達這位憂愁而立的女子心緒幽怨,所目極之處皆充滿寂寞無奈之感。

最後詩人以“心字已成灰”為詞作結,將所有的蕭瑟景畫、孤寂人心做了總結:一切的一切不知何時方到盡頭,總之,心已成灰,全無生氣波瀾。將這位閨閣女子的寂寞愁緒瞬間推向頂峰,全詞結束。所有的憂怨在結束之時達到頂峰,這是怎樣的心灰意冷呢,所有的人都會感受到,這是一種難耐卻無處排解、無處傾訴憂怨。

我們所讀到的詞便是這樣一種感情,而這首詞也正是納蘭容若因青梅竹馬的表妹謝氏被選入深宮後,因思念表妹而寫下的詞。納蘭容若雖身為皇親國戚,且深得康熙皇帝信任重用,卻也不得違逆規制,眼看著自己深愛的表妹走入深宮之中,一道宮牆,兩地相思,無處解。整首詞所表達出的憂愁寂寞又無奈的情景情緒便是納蘭容若真實的情感寫照。

最終,難抵無奈的被動枷鎖,納蘭容若還是與自己青梅竹馬彼此情根深種的表妹有緣無分,終是於康熙十三年另娶他人,為這首詞添上了更深重的無解無奈之感。



聽雪話詩詞


這是一首風格極為"清新纖麗",又"悽美動人"的小令,詞中"小立""輕風""香閣""盡"等詞語,不禁讓人想到南唐的李煜、李璟、馮延巳等人詞,在文學史上,詞,作為一種繼五七言詩歌之後,萌生的一大文體,以納蘭詞逼近古人,開清朝文人填詞又一高峰,同時,詞,也以南唐,李煜,變"伶人之詞為士大夫之詞",為一大轉折,詞,開始成為具有抒發人生悲哀的審美意蘊的載體,不再是娛樂工具。所以我想從南唐詞和納蘭詞的對比來分析:

一、從哪裡看出納蘭詞有南唐遺風?

首先,"心字已成灰"一語,實不是納蘭獨創,而是化自前人,無論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心字香燒",還是《紅樓夢》"嫋爐中香柱,心字成燼",或早或晚都有涉及,但是都是和納蘭有所出入,於是將時間線拉長,南唐李煜《採桑子 庭前春逐紅英盡》"香印成灰,可耐情懷,欲睡朦朧入門來"一語,和"心字成灰"一樣,都是在詩歌中描寫了閨閣思念,古人焚香,香粉拓成篆文"心"字,香燒成灰燼,一如人心,著實耐人尋味

其次,主人公形象,納蘭容若的《夢江南 昏鴉盡》中"小立很因誰?"描繪了一個兀自立著的女子,容貌如何?不知。愁眉可曾舒展?不知,但是必定有些許愁緒,不然何看飛雪如柳絮?李煜的詞中也是一樣,《子夜歌》"高樓誰於上?"《喜遷鶯》"留待舞人歸",都刻畫出了一個男子視角小女子懷著憂愁、孤單的樣子,自古就有閨婦詩,但是李煜和納蘭相似之處都在於,他們們筆下的女子,沒有動人的容顏,姿態,確詩藉助景物襯托心情的。如王國維所言"一切景語皆情語"。

最後,再聊聊景物,"輕風""香閣""膽瓶梅""昏鴉"都是安靜,極富有畫面感的事物,但是沒有大起大落,使得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淡淡的哀愁,而是生離死別的那種誇張。南唐詞也是如此"風初乍,吹皺一池春水""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等等,都是以景色起手,落筆亦然是景色,但是人物那種纖細敏感的情思,確實在這個景物描繪的過程暴露無遺了


二、《夢江南 昏鴉盡》和南唐詞一樣的寄託

王國維說:李煜的詞,變"伶人之詞為士大夫之詞",此句何解?意為詞不再是南北朝以來,描摹女子情態,調笑娛樂的文人玩物,而是有了士大夫寫詩一般的寄託。何為寄託?中國古代自古有之,"詩言志"'詩緣情"。

李煜有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詞中寫得不再是春水,李煜也不是傷春懷秋的文人,而是亡國之痛,這江水寄託著詞人亡國之痛下的思念啊。

再看納蘭的《夢江南 昏鴉盡》,寫了一個女子眼見閨閣女子,見昏鴉乍起,見房中一切景物觸目傷感,最終心和香灰一般冷落。其實,也寄託著納蘭自己的身世遭遇。自己心愛的人被選入宮中,何嘗不是和這個孤單的女子一樣?

王國維所謂變"伶人之詞為士大夫之詞",氣象之大,也是因為,本寫男女之情的詩詞,跳出了性別、身份的批評,上升到人性的共通之處——"情"。可以說,這急富有悲劇色彩,是為什麼能在不同時代喚起共鳴的緣故了。


一往文學


很喜歡納蘭性德的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一生偏愛納蘭詞。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讀完,頓覺得愁恨淒涼撲面而來。戶外,隨著烏鴉越飛越遠,直至和黃昏融為一體,消失無蹤,惆悵怨恨卻不斷從心中湧起,香閣外,雪花如柳絮般翻飛著,香閣內,閣縫透進來的風,微微的,吹拂著梅花,可嘆,香已成灰,心也成灰。

這首詞,最精彩的在“心字已成灰”,既自然地指地面上留下的心形灰燼,又巧妙地道出了詞中人感情上的心灰意冷。語帶雙關,耐人尋味,充滿著真摯的感情。這也許正是納蘭詞的令人感動。

碼過公文、蹭過新聞、鍾情古文的天飛文言,期待你的互動,謝謝你的關注。


天飛無言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納蘭容若的詞在近代可以說非常的知名,那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悲風秋畫扇”不知打動了多少少男少女的心。近代國學大家王國維先生曾經這樣評價納蘭容若:

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筆寫情。由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就連當時的國外友人(朝鮮)都稱讚他“誰料曉風殘月後,而今重見柳屯田”。柳屯田就是北宋大詞人柳永,人稱"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就像現在的街頭巷尾的年輕人必唱周杰倫一樣。

這首《夢江南.昏鴉盡》是納蘭創作的一首小調,悽婉含蓄,情深纏綿,也是納蘭詞風的代表。讀納蘭的詞要細細品味,還需探其深隱。

“昏鴉”古人詩詞中凡有昏鴉,多伴就會有孤獨與哀怨,最有名的就是元代馬致遠《天淨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樹昏鴉”,最後的孤獨是“斷腸人在天涯。”此處“昏鴉盡”開頭,就定下了全篇的基調是孤獨、哀怨、思念。連昏鴉都飛得乾乾淨淨了,該是多麼的孤獨啊。

“小立恨因誰”詩人於園中散步,駐足看到飛去的昏鴉,一種莫名的幽怨升起。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很多人說這首詞是寫給他入宮表妹的,我倒是覺得應該是因為他的正妻盧氏的去世,對他的打擊太大了,這首詞是懷念盧氏的。就是這個“恨”字,表達了在詩人命運面前無能為力的感覺。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剛看了《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看到電影中的白血病人,因為買不起昂貴的“格列寧”,很多人只能在病魔的折磨下慢慢等死。這個時候真的有一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無奈,這時“恨”字最能表達這種心境,誰都恨又誰都恨不著。

詩人於蒼茫的暮色之中,駐足看那昏鴉漸漸飛遠,一種幽怨、惆悵、鬱悶的心情不知從何而來。這時“急雪乍翻香閣絮”,漫天飛舞的雪花如飛絮般吹入香閣。這裡會讓我們產生疑問,這到底是飛雪象絮呢還是飛絮如雪呢?下一句“輕風吹到膽瓶梅”一下就點明瞭當時的季節,時令是春寒料峭的時節,因為膽瓶中插著梅花。有梅花的季節不可能有柳絮的,而這裡的急雪如柳絮飛舞,也用到了東晉才女謝道韞的一個典故。

謝道韞是東晉時女詩人,當時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世說新語》中記載:謝安在一個雪天和子侄們討論可用何物比喻飛雪。謝安的侄子謝朗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可見她的才華,她與漢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為中國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詠絮之才”也成為後來人稱許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詞語,這段事蹟亦為《三字經》“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所提及。

後來在盧循孫恩之亂時,丈夫王凝之被叛軍殺害。謝道韞聽聞敵至,舉措自若,拿刀出門殺敵數人才被抓。孫恩因感其節義,故赦免道韞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後,謝道韞在會稽獨居,終生未改嫁。

納蘭也許就是用這個典故來暗示自己,一個未亡人對已去愛人的思念吧。膽瓶中插著的梅花也許讓詩人回憶起往事,愛人在世時因為跟著康熙東奔西跑的,很少時間能陪伴她,如今人已去,花還在,膽瓶插梅也寓意著後悔當初花開當折,辜負了青春。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可是當真正明白這一點的時候,已經“物是人非”了,“心字已成灰”人已經不在了,詩人內心思念、追求的無望,就象心字香一樣一寸一寸化為灰燼。哀莫大於心難死,讓人倍感哀婉、悽切,傷心欲絕。

納蘭容若是一個多情詞人、貴族公子。從詞中“香閣絮”所寓意謝道蘊的“未如柳絮因風起”,讓我們隱隱猜到詩人到底是對誰的思戀。

納蘭的這首小令所寫急雪、香閣、柳絮、膽瓶、梅花、心字香等形象具有一種精緻的美,這些形象所引發人的聯想又是多麼豐富,具有含蓄的美、雋永的美,意蘊深長,讓人回味無窮。

每到晚間萬籟俱靜,一燈如豆,這時候最愛的仍是那感懷身世、寄情別思的納蘭詞。往往一讀便沉湎其中,輕吟淺唱,渾然忘我。


翰墨今香


分享一下詞的解析。

夢江南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納蘭詞中短小精悍的佳作。《夢江南》這個詞牌,又稱《憶江南》、《望江南》,名篇自唐以來不少,以溫庭筠、李煜、白居易、皇甫松、蘇軾等人的最為傳誦,納蘭以自己悽豔的風格,也寫出了別一番的風味。

詞很簡單,小令27個字而已。開始即是一個黃昏獨立的女子形象,昏鴉過盡,欄杆默憑,可能還眼眶帶淚。此情此景,隱約看到了李白經典五言絕句《怨情》中的美人,詩裡說:“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 ?”跨時異代,兩人捕捉的畫面很類似。一個“恨”字,傳達出很深的情傷,透過紙張彷彿能看到那楚楚可憐又梨花帶雨的生動面孔。這兩句,詞人通過“昏鴉”的意象,立體可感的畫面,和帶有強烈情感色彩的“恨”字,已經營造出悽清哀怨的詞調。

接著兩句,詞人的鏡頭,由室外轉入室內,筆風也由前兩句的抒情偏向寫景。第三句理解上就會有歧義。詞人到底是說大雪紛飛一如柳絮翻飛呢?還是說柳絮紛飛漫天如白雪。將雪與絮聯繫起來,自然是翻自“詠絮才女”謝道韞。但詞人在這裡,顯然是以春日之飛絮喻雪,而非相反的情況。為何?後面一句就是答案。

詞人說“輕風”,這是春天才好感受到的,若是另一種情況,雪天就是北風那個吹了。可見詞中場景是春日某個有風的黃昏。庭院深深的香閣裡,晚風飄進了柳絮、吹到了瓶中插著的梅花上。詞人寫得很細。飛絮似乎隱含了凌亂不安的內心。終於眼光落到了已經呈現“心”字的沉香上,香已成灰,心亦成灰。這五個字不僅更進一步捕捉到了細節,而且使所寫之景與內心之境合二為一。下筆沉痛有力,而有一種一切已經無可挽回的泣血之殤。結得極妙。


詩詞桃花源


納蘭容若的《夢江南.昏鴉盡》的賞析:這首詩表達的意思是在陽光明媚的春天裡,有為賢淑的女子在黃昏時分看著群鴉紛飛的景象,以景生情,心生愁怨。同時也表達了主人公對被選入深宮表妹謝氏的思念之情,他兩個從小一起起長大,青梅竹馬卻不能相愛,主人公心裡的悽苦無言表達,就寫了這首詩。


珍惜53261796


人生若只初相見,到老終無願恨心這是古書上得句子。


墨海塵浮


原文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雪急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此首為單調,以景抒情,昏鴉 柳絮 膽瓶 梅花 心香共五景物語帶雙關,寫出詩人心灰意冷,惆悵迷惘的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