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籠罩下的超長寒假裡,父母子女何以“相處太難”


疫情籠罩下的超長寒假裡,父母子女何以“相處太難”

1

記得很早以前,在進入暑期模式時,網上有一條以老師的名義寫給家長的段子:

“各位家長,孩子們的暑假已經正式開始了,我們把孩子們交還到你們手上,整整兩個月。願你們母慈子孝,不要雞飛狗跳,中飯記得燒,作業耐心教,談話要和藹,逆反不能叫,交流總微笑。請牢記: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兩個月和四個月相比,不會太長。加油,你是最棒的家長!”

現在,因為新冠疫情,很多地方不允許隨意出門甚至實施了封城令,加上學校開學的時間推遲,家長和孩子長時間地蝸居在同一個屋子,估計很多家庭已經“雞飛狗跳”,或正在通向“雞飛狗跳”的路上。

重新把這條曾經很火的段子翻出來,我忍不住很不厚道地笑了。


新冠疫情徹底打亂了正常的生活節奏。

一切來得太突然,學生和家長在毫無思想準備、缺乏物質準備的情況下開啟了史上最長的寒假。

當最初的新鮮感隨著枯燥單調的日子的延續而消磨殆盡時,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矛盾也就不可避免地發芽了,溫情脈脈的“親子劇”變成了互虐互懟的“宮鬥劇”。


不斷有網友與我私聊,說的都是最近的煩心事:

——“晚上玩到深更半夜,早上睡到中午都不起床。”

——“早上不吃,晚上不睡。”

——“臉不洗,口不漱,房間就像垃圾場。”

——“只要是寫作業,不到十分鐘就要起身,喝水、上洗手間,各種各樣的理由坐不住,屁股上像長了刺一樣。”

——“一天下來,說不到三句話。你找他說話,他愛理不理,像是找他討債似的。”

——“明明是她做得不對,你還不能說,說了她比你還兇,還有理。“

——“近來這一個多月,重度神經衰弱中,睡眠都受影響了。”

——“我感覺家裡有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都有爆炸的可能。”

……

各種吐槽中,最大的槽點是玩手機遊戲。

網課的開通,給孩子們玩手機提供了便利條件,會玩的乘機過足了癮,不會玩的也逮到機會小試身手。

——“說是關上房門免得打擾上網課,可手機軟件的記錄顯示,他是在玩遊戲。”

——“一大早就把我的手機拿走了,理由是要看視頻寫作業,可只要我一走近,他就把手機屏黑了。”

——“查看他的QQ空間,幾乎每天都有遊戲。”

——“心裡火冒三丈,還不能說,一說就要吵架,就要發生‘戰爭’。”

……

深度理解家長們的心情!

相信現在很多家長都心懷一個衝動:恨不得一腳把這枚“怪獸”踢出家門了事,可惜的是屋外面有病毒!

相信現在很多家長都心懷一個願望:蒼天啊,大地啊,快點開學吧!


2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會發生天翻地覆般的變化?

我以為是父母的心態發生了變化。當然,這種變化是疫情導致的,更是孩子的行為引發的。

打個比方,孩子放寒假剛回來時,在父母眼裡是“玩具”,可長時間地手牽手、腳跟腳地呆在一起,“玩具”就變成了“傢俱”,新鮮感沒了,還多了一份打理的義務甚至煩惱。

玩具多好啊,想玩就玩,玩得高興可以多玩一會,玩得不高興可以少玩一會,不想玩了就扔一邊了事。

傢俱就不一樣呢,每天要打理收拾,灰塵多了要擦拭,東西亂了要整理,損壞了還要修理,不可能輕易而舉地一扔了事。


開學期間,孩子的大量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尤其是中學生,老師們成為時間最長的陪伴者。很多家長忙於工作,並沒有深度介入到孩子的學習生活中。

所以,放假歸來,父母和孩子都有一種新鮮感,相互之間自然情真意切,其樂融融。

但突出其來的疫情打破了這種平衡。

整天困在家裡,沒有了社交、娛樂活動,生活單調乏味,還不斷地接受著各種令人沮喪、恐懼的信息,別說孩子受不了,大人也難免焦慮煩躁。因此,孩子的心態也就不知不覺地發生了變化,進而導致行為的慵懶、散漫甚至失範,孩子的這種變化反過來又刺激了父母,彼此之間發生衝突也就成為大概率事件。


3

想明白了其中的邏輯聯繫,父母們就不必煩惱著急。

首先,父母要沉得住氣,扛得住壓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們向他人或集體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時,一切都會變得很糟糕。

因此,在這段時間,無論孩子的言行如何離譜,都不必大動膽火。因為憤怒除了自我發洩,對處於叛逆期的孩子而言,不僅幾乎於事無補,而且反而會促使他變本加厲,明目張膽地對抗。

其次,父母要理解孩子,積極適應壓力

如何應對壓力,心理學家有一招:改變認知。即當事人改變對於應激源的評價以及當事人對於應對它們的方式上的自敗認知。

這句話有點晦澀。具體到目前的生活場景,通俗地解釋就是父母需要換一種方式來考慮自己的處境、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對孩子表現出的過分言行的評價標準。

也就是說,我們目前處在一種疫情蔓延的特殊環境,在封閉狹小的生活空間裡,父母不僅是父母,而且還扮演了保姆、老師、廚師等多重角色,而這些角色的效用是可大可小的。孩子的各種過分言行都是受到特殊環境的制約而產生的應激反應,當疫情一旦結束,特殊環境不復存在,大家得以重新走向戶外,迴歸正常社會生活時,孩子們的行為也就不會再不可理喻。

所以,我以為,對孩子們目前的各種不聽話,家長不能不管,循循善誘、耐心勸說、偶爾適度地批評,都是必要的,

但又不必過於嚴苛,有時不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平穩度過這一特殊階段為基本目標。不然的話,萬一孩子的叛逆勁上來了,衝動地跑出家門,豈不更麻煩?

別說我“心太軟”,的確是“相愛總是簡單,相處太難”。

疫情籠罩下的超長寒假裡,父母子女何以“相處太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