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之缘起(上)

提到阴阳五行,你会想起什么?

北冥神功与凌波微步?

老祖宗那些事儿 | 阴阳五行之缘起(上)

电视剧《天龙八部》:段誉修习北冥神功

发明了火药和豆腐的炼丹术士们?

老祖宗那些事儿 | 阴阳五行之缘起(上)

炼丹

“望”“闻”“问”“切”的中医诊方?

老祖宗那些事儿 | 阴阳五行之缘起(上)

祖传药方中医手抄古本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祖宗那些事儿 | 阴阳五行之缘起(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近现代史上,五行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的一种,可谓是引起过极大争议。

1923年5月, 梁启超在《东方杂志》发表文章《阴阳五行说之来历》, 称:“阴阳五行说, 为二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直至今日, 在社会上犹有莫大势力。”

七年之后, 1930年,顾颉刚在其《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一文中也提到:“五行, 是中国人的思想律, 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二千余年来, 它有极强固的势力。”

时至9021年的今日,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又该采取怎样的做法,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呢?

下面,就让小编带你一起盘一盘,所谓的“五行说”到底是如何起源与形成的……

一大波历史资料正在来袭……接住了!

老祖宗那些事儿 | 阴阳五行之缘起(上)

中医五行学说


缘起——“五材说”

关于五行学说的产生以及五行所代表的本质含义, 历代学者倒是一直仁智互见,认识不一。

五行的概念形成于夏商之初。有源自殷商时期“中商”“东土”、“南土”、“西土”、“北土”的“五方说”、源自春、夏、长夏、秋、冬五时历法的“五时说”、还有“金木水火土”的“五材说”……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尚书·洪范》

(这里的“五行”,指的是五种材质,并且说明了五行的性质。水的性质“润下”,其味“咸”;火的性质“炎上”,其味“苦”;木的性质“曲直”,其味“酸”;金的性质“从革”,其味“辛”;土的性质“稼穑”,其味“甘”。)

虽然这里《尚书·洪范》所记载的五行概念有形质、有功能

, 并且已经呈现出以五行归类其他相关事物的趋势(如对五味的划分等), 但对其功能的描述、以及最早期的分类体系的应用, 还是没有脱离五材的原始含义。

这个时候的“五行”,依然不是我们如今所知的五行生克。

老祖宗那些事儿 | 阴阳五行之缘起(上)

金木水火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时的五行,刚刚集起了胎盘和营养——至于它究竟将成长为怎样的人物,这尚待历史的车轮向前行驶,我们再行发现。

前行——西汉

《国语·郑语》中,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稗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西周末期思想家的史伯就把五材用来解释“和实生物”这个哲学问题,是把“五材”作为方法论的开始。

老祖宗那些事儿 | 阴阳五行之缘起(上)

史伯

乘着文化领域的“崇五”思潮,五行学说,在接下来的历史发展中,迎来了一个质的飞跃。

飞跃——春秋战国

“陈彼五行必有胜。”——《逸周书·周祝》

春秋战国时期 ,五时的内涵由原来单纯的形态分类体系, 升华为具有相生相胜关系的动态功能系统, 这也使五行上升为哲学思想。

  • 五行相生

“昔黄帝……作立五行, 以正六时, 以正人位。人与天调, 然后天地之美生。日至, 睹甲子, 木行御……七十二日而毕。睹丙子, 火行御, ……七十二日而毕。睹戊子, 土行御, ……七十二日而毕。睹庚子, 金行御, ……七十二日而毕。睹壬子, 水行御, ……七十二日而毕。”——《管子·五行》

《管子·五行》把一年分为五个季节, 每季七十二日, 依次与干支和五行相配属,按照五季排序, 以季节的轮转次序, 呈现出五行的相生顺序。这意味着五行相生

的思想已经出现。

  • 五行相胜

“水、火、金、木、土、谷, 谓之六府”——《左传·文公七年》

(春秋末期的《左传》,是最早记载完整的五行相胜顺序的著作。)

上述记载反映了,五行学说,在春秋战国时已成“山雨欲来”之势。

于是,公元前324年,我们迎来了一个五行学说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五德终始”说创始人邹衍

也迎来了“五行相胜”说法的正式诞生。


老祖宗那些事儿 | 阴阳五行之缘起(上)

阴阳家 邹衍


想知道吗?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中,“承运”所承的是什么运呢?
  • 邹衍所创“大九洲说”和“五德终始说”,会对中国阴阳五行学说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呢?
  • 我们该怎样看待五行生克学说?

且听下回分解(划去)


若你喜欢怪人/ 其实我很可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