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文聘功夫不弱,可就是怕燕人张翼德,原因是什么?

寇扣123


读三国真的是很有益处。不但涨知识,增见识,添智谋,对你如何为人处事混社会也颇有益处。

文聘这个人很有意思,要说他的武艺并不算很高强,领兵打仗也并不出彩,立下的战功也不多,可他混得确实不错。咱们来看看文聘的种种表现。

一、立场摇摆

文聘最初出场,大家也许有印象,就是在刘备马跃檀溪那一章。蔡瑁、张允要陷害刘备,就请刘备赴宴,把刘备和赵云分开,好对刘备下手。在宴席上企图灌醉赵云,劝酒的就是王威和文聘。


曹操率兵南下,在荆州的人士中,蔡瑁和张允是坚定的投降派,王威是坚定的反曹派,而文聘则是个墙头草,他从不表达自己的立场,随风倒。

二、武艺普通

刘备为避曹操锋芒,率军民来到襄阳,想入城求助,被蔡瑁拒绝。魏延打开城门,欲迎入刘备。这时候,文聘暴露了他真正的立场――其实也是个投降派。


文聘与魏延在城门边上干了一架,魏延以少打多,“从巳至未”,大约四个钟头,麾下士卒折尽,方才逃走。看来文聘的武艺和领兵对战的水平都很扯淡,魏延在劣势兵力状态下,也丝毫没把他当回事。

三、自抬身价

曹操率兵到来,其他人该跑路的跑路,该投降就投降。文聘这个时候做出一付“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来,扭捏作态,不主动迎降了。

如果真的不愿意投降,为什么先前不明确表态呢?怕得罪蔡瑁和张允。

如果真是忠于刘琮,为什么不和王威一同保着蔡夫人母子去青州呢?

做出一付忠直的姿态,文聘得到了曹操的尊重,受到提拔,封他为江夏太守,赐爵关内侯,让他领兵去追击刘备。

四、两不得罪

文聘追上了刘备,刘备最善看人,他一眼就勘破文聘的虚伪。刘备很少骂人的,这次是真发怒了,我刘备虚伪,但也是有立场的,你文聘算什么东西,首鼠两端的垃圾。


刘备大骂:“背主之贼,尚有面目见人乎?”文聘羞愧而走。

如果文聘不退,他就能拦住刘备吗?当然不可能,张飞就在刘备身边呢。以文聘那两下子,连魏延都打不过,还敢和张飞动粗?张飞马上就会大喝一声“三家姓奴,哪里走?”然后一矛将他挑落马下。

就算文聘能逃走,但必然损兵折将,刚投降就吃个大败仗,曹操也会疑心他的能力。

五、谨慎为上

赵云七进七出,大闹长坂坡,曹军中别的将领都派人阻截,比如夏侯惇派出部将钟缙、钟绅,曹洪派出部将晏明,张郃更是亲自上阵。文聘离得最近,就他不派人也不出手。

等到赵云杀出重围了,文聘“引军赶来”,小算盘打得精明。

追到了当阳桥,文聘又遇到张飞了。看到张飞横眉立目,龇牙咧嘴,就害了怕,“便勒住马,不敢近前”。

文聘刚当上江夏太守,还封爵关内侯,这个时候犯得着去玩命吗?张飞“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不要说主动招惹了,文聘甚至担心,千万不能表现出任何一丝威胁,以免激怒了张飞这个亡命徒。

六、紧跟领导

到了赤壁大战时,文聘已经进入了曹军中的高层,成为水军“左军青旗”的主将,和张郃、徐晃、吕通、于禁等人并列。

黄盖诈降,率火船队乘东风而来时,曹操见势头不对,派人去拦截,就是文聘去的。能随时在曹操身边呼应,说明他确实混得挺好,完全获得了领导的信任。

文聘去阻拦黄盖,挨了一箭。

从此后,文聘就再没有亲自与人动过武,他全部战绩就是前面和魏延打过一架,这次被黄忠射了一箭。再以后就再没动过手。

七、趋利避害

到了汉中之战时,文聘又在战场上出过。黄忠率兵到米仓山劫曹军囤粮,就遇到了文聘的部队,被包围了。张郃和徐晃亲自上阵堵截黄忠,文聘却没有参与。他应该知道黄忠是个神箭手,怕出意外。

赵云冲阵而来,干掉了文聘的部将慕容烈,文聘也忍了,仍然没有出手。

八、把握时机

曹操死后,曹丕篡汉,率大军南征,文聘也随军出征。

曹丕的船队遭到了东吴大将徐盛的火攻,文聘出现了,将曹丕救下,乘小舟而逃,立下护驾之功。


逃跑路上遇到东吴伏兵拦截,张辽和徐晃为救驾,与敌军大战,张辽还挨了箭,但文聘却紧随曹丕而去,没有参加战斗。

以上就是文聘的经历。有时候令人不能不感叹,在这个世界上,再有能力,再努力拼搏,都不如人家会来事的混得好。

文聘武艺很普通,带兵打仗的水平也很一般,没立下多少战功,但人家通过各种手段,即不张扬,也不高调,把握机会步步上升,混得是风生水起。

社会就是这样,不服不行。


馋嘴肥猫铲史官


文聘原本是刘表手下的大将,刘琮归顺曹操以后,文聘也成了曹操手下的部将。在当阳之战时,文聘曾经两次不战而退,第一次是因为被刘备骂“背主之贼”,文聘感到羞愧,所以带兵撤走。第二次则是在长板桥下被张飞吓住不敢上前。

文聘见了张飞不敢上前,一方面因为文聘的武艺在《三国演义》里只能算一般,遇到张飞根本不是对手,见了怕不奇怪。

文聘在《三国演义》里出场机会不多,他的第一战是对魏延。刘备经过襄阳时,蔡瑁和张允不让他进城,魏延不服,带兵开了城门,文聘率军来战魏延。两军混战到最后,魏延只有几百手下,兵少不敌,最后手下损失殆尽,只能突围而去。

而在汉中之战,黄忠率军劫粮之时,牙将张著率军在后,黄忠为张郃、徐晃包围时,张著也被文聘率大军拦住。结果张著不过三百人马,文聘却无法将他拿下,双方激战大半天后赵云赶来,救了黄忠以后再救走张著。

这两次战斗里第一次文聘虽然兵多,但是没能把魏延困住,第二次面对张著这种无名小卒,在兵多的情况下也是无法将他杀死,可见他的武艺应该不如魏延。而魏延曾经败给庞德,应该说距离关羽、张飞等人还是要略逊一筹,文聘自然是差的更多,看到张飞怒气冲冲站在桥上,不敢上前也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张飞命手下骑兵在马尾巴上拴了树枝,在树林里来回奔跑扬起灰尘,制造有大军在内的假象,文聘看到这个情形自然惊疑不定。此时他刚刚归顺曹操不久,如果贸然进兵遭到大败,势必让曹操对他印象不好,所以决定观望一下也是人之常情。实际上后来许褚等人来了也照样没一个敢上去的,文聘的表现不算太丢人。


不沉的经远


史书中的文聘对曹操忠心耿耿,曹操也十分信任,器重他,让他长期担任郡守,攻打关羽,抵御东吴,文治武功,算是曹魏方面的功臣名将了。我们不去讨论,这里说的是演义版的文聘。

第一、文聘在刘表阵营里能够列第几?

刘表麾下的武将,不算那些地方势力的部属,只算中央军,荆州的正规军,按级别尊卑、影响力重要性,排第一是黄祖,排第二是蔡瑁,排三的是大公子刘琦,第四是张允,排第五的才是文聘。这里面自然掺杂了门庭身份、贡献大小、履历经历之类的。论纯武艺,文聘也应该在黄祖、蔡瑁之后,否则在荆州这么多年,多次的对外战争,文聘这么有能力,不可能打不出头。

第二、文聘武艺低于魏延

当时的情形,魏延在招呼刘备的军马入城: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认得我大将文聘么!”魏延大怒,挺枪跃马,便来交战。两下军兵在城边混杀,喊声大震。

这里说明了:第一点,文聘白马银枪,后来箭射柳枝,勇夺绿袍。还是有一定水平的,应比李典乐进、丁奉徐盛强。 第二点,文聘是荆州的名将,兵力、气势上占着优势,他是全力而为。当时的魏延气势上比不了他,而且魏延心挂几头,无心恋战的。

魏延与文聘交战,打了几个小时,最后刘备放弃进城撤了,因手下兵卒皆已折尽,魏延乃拨马而逃。这一仗,在最绝劣势下,能打成这样,只能说明,文聘也还可以,但魏延的武艺肯定要高于文聘。

第三、对于张飞的畏惧

1、 张飞平素的高光表现: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等战绩,让张飞早已经威名四播。刘关张来到荆州之后,被刘表视为救星,曾讨伐叛逆张武、陈孙,这是文聘亲眼所见的,张武三个回合被赵云刺死,其中陈孙是张飞干掉,一个回合都不到,张武陈孙是荆州地域的“地霸”,应该都与文聘打过交道,势力如何,文聘心里不可能没数。后来,对付北犯的曹兵,张飞又是一招干掉曹将吕翔。文聘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发生在荆州的战斗,张飞的水平跟自己比,孰高孰低,文聘心底有杆称的。

2、 第一次遇到张飞:文聘找台阶下

当时,文聘投降曹操后,领兵去袭击刘备。结果,张飞引军至,杀开一条血路,救玄德望东而走。文聘当先拦住,玄德骂曰:“背主之贼,尚有何面目见人!”文聘羞惭满面,引兵自投东北去了。

这一仗看似因为文聘不好意思,放过了刘备和张飞。但是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文聘,别人骂你一句,哪种情况,你会放过敌人吗?

第一情况,确实不好意思,文聘如果真的对刘表忠诚,第一,他可以去投奔江夏的大公子刘琦,他没有;第二,他可以和王威一样,保护刘琮,共同赴死,他也没有。所以,文聘不可能真正地有多自责,最终在战场上放过敌人。

第二种情况,对方能力太强,自己搞不定。当时的情况,如果文聘不放过刘备,就只能选择与张飞单挑了。所以,我认为文聘“引兵自投东北去了”的主要原因,不是羞愧,而是为了避免与张飞的单挑。

3、 第二次遇到张飞:文聘真不敢上

文中:

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马,不敢近前。

这一次遇到张飞,文聘实在是没有任何理由和藉口了,是真不敢上。所谓的“伏兵”与“单挑”之间不构成因果关系。

4、 文聘如果单挑张飞:凶多吉少

文聘如果去单挑张飞,大概率地会被挑于马下,估计会在十回合之内。第一个原因,此时的张飞武功极高,处于巅峰期。第二个原因,文聘的实力使然,演义后面的文中,文聘也参加了一些战斗,没有能超过对决魏延的表现,他比不了纪灵,黄祖;第三个原因,在遇到张飞时,无论是心态气势上,还是道义上,文聘也是虚的,这会加速他的死亡。


菊兰庑主人



文聘是曹魏名将,张飞是蜀汉名将,如果单论武力值,文聘肯定不如张飞。两个文聘都未必是张飞的对手。但是!有一点我搞不明白,为什么你们总喜欢用一个怕字来形容这些曹魏名将呢?要么就是文聘,要么就是张郃,要么就是许褚。这点我不敢苟同。

这些名将们,都是披坚执锐,蹈锋饮血,脑袋别在裤腰上戎马一生,岂是贪生怕死之辈?文聘与张飞的渊源,实则是文聘放了刘备、张飞一码,不能说成文聘怕了张飞。



这件事应该追溯到汝南之战以及长板桥之战。

先来看一下汝南之战原文:

文聘当先拦住。玄德骂曰:“背主之贼,非大丈夫也!”文聘羞惭满面,领兵投东北角去。

文聘本来是荆州刘表麾下的将领,素以忠义著称。刘琮投降之后,文聘的内心一直在责怪自己没有保卫好荆土。虽然是刘琮主动投降,不关文聘的事,但他还是不肯原谅自己,他觉得自己愧对了刘表的信任。


事后他一直没有去见曹操,曹操被文聘的忠义所感,使人召见他,他对曹操说道:

聘对曰:“先日不能辅弼刘荆州以奉国家,荆州虽没,常愿据守汉川,保全境土,生不负于孤弱,死无愧于地下,而计不遂,不得已,以至如此。实怀悲惭,无颜早见耳。”遂欷歔流涕。

所以在汝南之战,文聘奉命堵截刘备,刘备再度揭起了文聘的伤疤,提到了他投降曹操愧对刘表一事,激发了文聘内心的自责感。文聘听罢“羞愧满面,领兵投东北角去了”实则放了刘备一码。

而跟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仅仅许褚一支军马随后赶来,就将刘备军杀的只剩下百余残兵。如果文聘不打算放走刘备,与许褚合力围击刘备的话,刘备军恐怕会凶多吉少。

再看当阳长板桥

当阳长板桥一战,张飞独领二十骑断后,号称吓退了曹操百万雄狮(实则只有五千)。其中包括曹操本人,以及文聘、许褚、张辽、曹纯等大将。但是!这是张飞粗人作细事,使出了一个“二次明示”的计谋致胜,并不是说文聘等惧怕张飞勇武了得,才不敢上前厮杀。


起初,张飞让随从二十骑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树林内往来驰骋。远看尘土飞扬,好像有千军万马在树林里操练一样。这是第一次明示,告诉曹操,我树林里有一支奇兵。然后张飞独自一人立于桥头,等待曹军,表现出胸有成竹的样子,装作故意引诱曹军过桥厮杀。这是第二次明示。

明明树林里有人马的迹象,明明张飞是故意引诱我们过去。二次明示的东西,短时间很难去猜测。因此曹操等人被张飞的计谋唬住了,没有立马下令追击。

不过!很快,曹操、张辽等人就觉得事情有点不对劲,细细分析之后,觉得张飞只不过是虚张声势,他身后并没有伏军。于是下令掉头追赶,可惜为时已晚,张飞早就逃之夭夭了。


所以!这两件事,不能说文聘怕了张飞。第一次是文聘放了张飞一码。第二次是文聘、曹操等中了张飞的计谋。


爱尚文史


张飞,《三国演义》中对于他的描写是:“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说实话长成这样的一个人很容易吓到其他人。

普通人看着张飞害怕,那么那些久经沙场的大将们见到张飞也这么害怕吗?在演义中就有一个武艺高强,功勋卓著的大将害怕张飞,这个人就是大将文聘。赵子龙在长坂坡单骑救主,于百万军中七进七出,将自己的小主人阿斗救了出来。

在一路逃跑的时候遇到了前来接应的张飞,而当时文聘率领曹军已经追上了赵云,却被张飞拦住了去路,更可笑的是,文聘竟然被气势嚣张的张飞给吓住了,进而将赵云放走了。

那么文聘久经沙场,什么场面没见过,为何就是怕张飞呢?其实,文聘并不是惧怕张飞本人,而是惧怕张飞背后藏有的埋伏。另外,当时的文聘归顺曹操不久,而且当时并非是真心归附,所以为曹操办事也不是那么尽心尽力,放走赵云也是他顺势而为之。

文聘原本是荆州刘表的手下,也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东汉末年,北方大地狼烟四起,但是南方的荆州还未遭遇过多的兵乱,又是重要的战略要地,自然受到北方诸多势力的觊觎。刘表重用文聘抵抗北方南下的诸侯,守护荆州的平安。后来文聘归顺了曹魏,一直驻守江夏,并多次打退了孙权的进攻。可见文聘的实力是不弱的。

但为何面对张飞的拦截便怯懦了呢?首先,文聘对于张飞来说是有所了解的,知道张飞不是个善茬,就连武功第一的吕布张飞都不惧怕,两人打了几十个回合下来不分胜负。更何况一向自负的关羽还力捧过张飞。关羽杀掉华雄让曹操大加赞赏,但是关羽却说自己的三弟张飞更加厉害,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关羽的实力已让人惊叹,那么武艺更加高强的张飞会有多厉害呢?这一点文聘不得不考虑。

另外,曹军可是被诸葛亮设下的诡计给搞怕了,诸葛亮为保护刘备大军撤走,不得不设下计谋对付追赶的曹操大军,火烧博望坡可是让曹军吃了大亏。当时文聘率军已经追上了赵云,而此时张飞并未出现,但是文聘却没有趁机抓住赵云而是犹豫了起来。因为他看到了树林当中尘土飞扬,似乎是有大军埋伏。已经领教过诸葛亮诡计的文聘自然会犹豫,而这种犹豫并不是文聘自己会有,之后赶来的夏侯惇、张辽等人都是智勇双全的大将,见到这番景象都不敢随意前进,他们都认为这是诸葛亮设下的诡计。

张飞出现之后的确是气场强大,张飞嗓门极大,几句话吼出来,曹军中的士兵们纷纷觉得心惊胆战,再看张飞的长相凶神恶煞之极,未免又多了三分胆怯。就连见过大世面的曹操也被张飞吼的这几句给吓到了,想起当初关羽说过张飞的勇武,真有了退兵的打算。而就在此时,曹操军中的一名将领竟被吓得从马上摔了下来,当场死亡,可见当时的场面的确很恐怖。

另外,文聘在追捕赵云的时候并没有拼尽全力,因为文聘本就不是曹操的嫡系下属,当初投靠曹操完全是无奈之举。文聘原本在刘表手下干得好好的,没想到刘表死后竟然将位子传给了小儿子刘琮,这下荆州的大权就落入了刘琮的母亲蔡夫人与舅舅蔡瑁手中。而蔡瑁在曹操大军来袭的时候便投降了曹操。但是文聘却是不愿意背弃救主刘表的,尽管荆州已落入曹操之手,但是文聘却始终不愿意去曹操面前投降。

最后还是曹操亲自召见他,他才出现。曹操问文聘为何迟迟不肯来见自己,文聘只是无奈地表示荆州已经丢失,自己不投降又能如何,说完文聘竟然哭了起来。曹操见到一向勇猛的文聘哭泣也很感慨,夸赞他是重臣,于是留在军中重用。由此可见,文聘投降曹操完全是出于无奈,他还是心念旧主刘表,对曹操没什么感情。

所以替曹操卖命的时候也是那么积极。相比于文聘后期忠心守护江夏,对抗东吴的进攻来说,此时的文聘真的不能算是忠心耿耿。如果是换了曹操手下其他的大将估计一早就追上赵云了,或者是在张飞未出现之前就将赵云擒获了。遇到文聘率军追赶无疑也算是赵云的幸运,让他顺利逃过一劫。


兔牙传说


张飞,《三国演义》中对于他的描写是:“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说实话长成这样的一个人很容易吓到其他人。普通人看着张飞害怕,那么那些久经沙场的大将们见到张飞也这么害怕吗?在演义中就有一个武艺高强,功勋卓著的大将害怕张飞,这个人就是大将文聘。

赵子龙在长坂坡单骑救主,于百万军中七进七出,将自己的小主人阿斗救了出来。在一路逃跑的时候遇到了前来接应的张飞,而当时文聘率领曹军已经追上了赵云,却被张飞拦住了去路,更可笑的是,文聘竟然被气势嚣张的张飞给吓住了,进而将赵云放走了。

那么文聘久经沙场,什么场面没见过,为何就是怕张飞呢?

其实,文聘并不是惧怕张飞本人,而是惧怕张飞背后藏有的埋伏。另外,当时的文聘归顺曹操不久,而且当时并非是真心归附,所以为曹操办事也不是那么尽心尽力,放走赵云也是他顺势而为之。

文聘原本是荆州刘表的手下,也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东汉末年,北方大地狼烟四起,但是南方的荆州还未遭遇过多的兵乱,又是重要的战略要地,自然受到北方诸多势力的觊觎。刘表重用文聘抵抗北方南下的诸侯,守护荆州的平安。后来文聘归顺了曹魏,一直驻守江夏,并多次打退了孙权的进攻。可见文聘的实力是不弱的。但为何面对张飞的拦截便怯懦了呢?

首先,文聘对于张飞来说是有所了解的,知道张飞不是个善茬,就连武功第一的吕布张飞都不惧怕,两人打了几十个回合下来不分胜负。更何况一向自负的关羽还力捧过张飞。关羽杀掉文聘让曹操大加赞赏,但是关羽却说自己的三弟张飞更加厉害,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关羽的实力已让人惊叹,那么武艺更加高强的张飞会有多厉害呢?这一点文聘不得不考虑。

另外,曹军可是被诸葛亮设下的诡计给搞怕了,诸葛亮为保护刘备大军撤走,不得不设下计谋对付追赶的曹操大军,火烧博望坡可是让曹军吃了大亏。当时文聘率军已经追上了赵云,而此时张飞并未出现,但是文聘却没有趁机抓住赵云而是犹豫了起来。因为他看到了树林当中尘土飞扬,似乎是有大军埋伏。已经领教过诸葛亮诡计的文聘自然会犹豫,而这种犹豫并不是文聘自己会有,之后赶来的夏侯惇、张辽等人都是智勇双全的大将,见到这番景象都不敢随意前进,他们都认为这是诸葛亮设下的诡计。

张飞出现之后的确是气场强大,张飞嗓门极大,几句话吼出来,曹军中的士兵们纷纷觉得心惊胆战,再看张飞的长相凶神恶煞之极,未免又多了三分胆怯。就连见过大世面的曹操也被张飞吼的这几句给吓到了,想起当初关羽说过张飞的勇武,真有了退兵的打算。而就在此时,曹操军中的一名将领竟被吓得从马上摔了下来,当场死亡,可见当时的场面的确很恐怖。

另外,文聘在追捕赵云的时候并没有拼尽全力,因为文聘本就不是曹操的嫡系下属,当初投靠曹操完全是无奈之举。文聘原本在刘表手下干得好好的,没想到刘表死后竟然将位子传给了小儿子刘琮,这下荆州的大权就落入了刘琮的母亲蔡夫人与舅舅蔡瑁手中。而蔡瑁在曹操大军来袭的时候便投降了曹操。

但是文聘却是不愿意背弃救主刘表的,尽管荆州已落入曹操之手,但是文聘却始终不愿意去曹操面前投降。最后还是曹操亲自召见他,他才出现。曹操问文聘为何迟迟不肯来见自己,文聘只是无奈地表示荆州已经丢失,自己不投降又能如何,说完文聘竟然哭了起来。曹操见到一向勇猛的文聘哭泣也很感慨,夸赞他是重臣,于是留在军中重用。

由此可见,文聘投降曹操完全是出于无奈,他还是心念旧主刘表,对曹操没什么感情。所以替曹操卖命的时候也是那么积极。相比于文聘后期忠心守护江夏,对抗东吴的进攻来说,此时的文聘真的不能算是忠心耿耿。如果是换了曹操手下其他的大将估计一早就追上赵云了,或者是在张飞未出现之前就将赵云擒获了。遇到文聘率军追赶无疑也算是赵云的幸运,让他顺利逃过一劫。


历史寻觅


三国时代论武功吕布第一,论勇,张飞第一。张飞叱咤三国战场,无论胜败,张飞的忘我勇猛,甚至有时显得不自量力,一上战场犹如嗜血虎豹,必欲碎裂敌人才能平复他激烈的情怀,只因他认定自己所做一切都是为民请命,拯救百姓于水生火热的悲惨命运,所以任何与他和与他有共同价值观的刘备集团为敌的人,都是阻碍他完成救民使命的害人精,是邪恶的魔鬼,而他是决不能容忍不仁,不义,不忠之徒不受伤害的享受残民带来的荣华富贵的,所以,什么温侯吕布,虎痴许褚,锦马超等一等一悍将,敢站在老张面前耀武扬威,老张恨不能肋生双翼,闪电般出现在对手面前将对手揉碎撕裂方解心头之恨,强如吕布也不敢触老张的霉头,许褚更是曾被张飞击落马下落荒而走,曹操长坂桥被张飞一往无前气概压制狐疑退兵,文聘,刘表旧将,投降曹操,那要碰到张飞,必被张飞又冠以另一个"三姓家奴",心一惭怯,武功再高总高不过吕布,吕布每次一被张飞骂为"三姓家奴",武功立减两档,何况文聘,所以张飞的临阵骂人是他武功升级的重要手段,他若守荆州绝不会比关羽差。


我是蛋疼哥


  • 文聘原荆州刘表的大将,有勇有谋,在刘表死后,他跟随刘表之子刘琮投降曹操,之后继续镇守江夏几十年,死后当地的百姓家家供奉他的画像。

文聘不与张飞对敌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张飞威名远扬不愿交锋。

小说《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平话》里对张飞的形象的塑造几乎是一样的,身高有8尺,肤色黝黑的壮汉,同时又武力过人,曾多次主动挑战号称天下第一的吕布,两人打了几十个回合下来不分胜负。嗓门大更是人物一大亮点,是蜀汉大臣中少有的个性鲜明的武将。一向自负的关羽还力捧过张飞。关羽杀掉颜良、文丑让曹操大加赞赏,但是关羽却说自己的三弟张飞更加厉害,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关羽的实力已让人惊叹,那么武艺更加高强的张飞会有多厉害呢。因此,文聘知道张飞不是个善茬,不敢与之直面交锋。

二、初降曹营不愿尽力出战。

在长坂坡,赵云先后斩杀五十余将领,一时无人能挡。文聘不得不出战赵云。文聘新归附曹操,从心理上不是滋味,认为曹操夺取自己主公刘表的荆州,还是一个汉贼。可是由于自己的家眷都在荆州,现在要违心地顺从曹操,追杀明君刘备。因此,他消极作战,对赵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赵云过了长坂桥,他看到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里拿着丈八蛇矛,一人一骑,桥东树林之中,尘土飞扬,好像有大量伏兵。因此,文聘勒住了战马,止步不前,等待曹营其他将领到来。

三、忠于旧主不忍伤其兄弟。

刘琮投降曹操时,文聘初不随见曹操,直至曹操召聘相见,问其何以迟,文聘表示自己不能保全土境,愧于见人。曹操被这份忠臣臆下之情所感动,先呛然而誉之,仍旧让他守卫江夏,使其典北兵、镇荆江。曹操率军南下攻打荆州,刘备带民众缓缓前行逃往江夏投靠刘琦,曹操派文聘追杀刘备,夜晚当阳县休息时文聘赶到,刘备骂到:文聘,景升兄何处亏待于汝,竟敢背主求荣,今才投降曹操,又来追杀故主兄弟,良心何在,廉耻何在。文聘羞愧难当,这时张飞拍马杀出,文聘未战逃走。

文聘虽然实力不如张飞,但也可谓一元虎将,况且两次对阵刘备都是败而逃亡,若交战文聘必然取胜。因其为刘表忠实部将,而刘备是刘表兄弟,不忍战场厮杀,故而放走刘备。


剧场小裁缝


文聘,字仲业,原荆州刘表的大将,在刘表死后,他跟随刘表之子刘琮投降曹操。文聘这人很有意思,在曹操大军到来之时,既没有反抗,也没有跟着蔡瑁、张允向曹操奴颜婢膝,而是在一旁闷闷不乐。

文聘武功高强,而在长坂坡追杀赵云于桥上,遇到燕人张飞,“便勒住马,不敢近前”,难道他那么害怕张飞吗?他不是怕燕人张飞,而是可能有意放赵云一马,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首先,文聘投降曹操,可能就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曹操大军压境,刘表去世,小儿子刘琮继承荆州,在蔡瑁、张允的劝说下,一枪没放,拱手将诺大的荆州送给了曹操,当见面礼。蔡瑁、张允等投降派,将曹操像祖宗一样,迎接到襄阳,奴颜婢膝,讨好曹操,被曹操大加赞赏,加官进爵,“加瑁为镇南侯、水军大都督,张允为助顺侯、水军副都督”。而大将文聘却耻于见曹操。

曹操特意让人寻找文聘,问他为何来迟。文聘对答:“我身为荆州臣子,却不能保境安民,心中有愧于先主刘表,没有脸面来见明公。”他说着,还涕泪横流。曹操对文聘、关羽这类天下少有的忠义之人,最是欣赏,当场任命他为江夏太守。

其次,文聘追杀赵云可能是做做样子,可能是护送赵云离开长坂坡。

文聘在归顺曹操后,奉命追杀刘备。他在长坂坡,穿插追杀赵云。在曹营之中,赵云先后斩杀五十余将领,一时无人能挡。文聘不得不出战赵云。文聘新归附曹操,从心理上不是滋味,认为曹操夺取自己主公刘表的荆州,还是一个汉贼。他从内心,佩服魏延、想要跟随刘备,匡扶汉室江山。可是由于自己的家眷都在荆州,现在要违心地顺从曹操,追杀明君刘备。

因此,他消极作战,对赵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在乱军之中,追杀赵云,倒像是一路护送赵云,一直到长坂桥边。赵云过了长坂桥,由张飞接应,寻找刘备去了。文聘被张飞拦在桥的另一边。

他看到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里拿着丈八蛇矛,一人一骑,桥东树林之中,尘土飞扬,好像有大量伏兵。他怕了,“人的名,树的影”,张飞当年虎牢关独战吕布的威名太厉害了。因此,文聘勒住了战马,止步不前,等待曹营其他将领到来。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马,不敢近前。

总结:文聘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他虽然比不上关羽、张飞、赵云等超一流大将,也是一号响当当的人物。他估计和魏延水平差不多。文聘归顺曹操,是迫不得已,因为他的新主公刘琮已经降了曹操,他别无选择。他在长坂坡追杀赵云,也是迫不得已,因此他出工不出力,表面上紧紧追杀赵云,还是第一个追到桥边的大将,实则可能一路护送赵云,一直将其送到长坂桥边。

他在长坂桥边,看到张飞,止步不前,不是怕张飞,而是从内心上就没想真的将赵云、张飞等人擒获。因此,文聘以长坂桥有疑兵为由,名正言顺地等待曹营众兵将。一会儿,曹营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大将们都来了,看到文聘停在了桥边,他们也不敢贸然出击了,等待曹操亲自到来。这无形中为赵云拖延了时间,使其顺利将小阿斗护送到刘备身边。

关注三国、分析三国、研讨三国,为您揭开三国未解之谜。


魁哥说历史


\t张飞号称万人敌,文聘号称什么呢?这就是文聘为何害怕张飞最重要的原因,因为打不过啊。不过这件事要分几个方面来看待。

\t文聘本是刘表部将,对老刘家仍有旧情。

文聘自处是在爱刘表帐下做官,刘表没有夺取天下的志向,所以文聘的才能也就这么被埋没了。这个时候刘表去世了,上位的刘琮带着荆州十几万大军投降了曹操,文聘自然也只能跟着刘琮一起成为曹操的部下。

\t不过文聘这个人比较思念旧主,他一直不肯为曹操效力。曹操心里就比较奇怪,一问之下才明白,原来文聘是忠义之人。曹操心里非常感动,所以就让文聘依旧在荆州做事,甚至将江夏交给文聘来把守。

所以由此我们可以看得出,文聘对老刘家是有情谊的。而刘备当年寄居在荆州额的时候,曾经广交荆州好友,这里面肯定有文聘这么一个。

表死,其子琮立。太祖征荆州,琮举州降,呼聘欲与俱,聘曰:“聘不能全州,当待罪而已。”太祖济汉,聘乃诣太祖,太祖问曰:“来何迟邪?”聘曰:“先日不能辅弼刘荆州以奉国家,荆州虽没,常原据守汉川,保全土境,生不负于孤弱,死无愧于地下,而计不得已,以至于此。实怀悲惭,无颜早见耳。”遂欷歔流涕。太祖为之怆然,曰:“仲业,卿真忠臣也。”厚礼待之。授聘兵,使与曹纯追讨刘备于长阪。---《三国志》

刘备自己前去的时候,时不时应该也会带上张飞。一来二去,其实张飞和文聘之间,那是老相识了。

可以说两位武将相遇,看中的就是忠义和胆略。由此可知,文聘早就深知张飞这个人不简单,不光忠义无双,而且作战勇猛,是不可多得的大将。

在文聘投降了曹操以后,对张飞自然是非常小心。一方面是因为过去两个人之间是有私交的,不忍心和张飞沙场上厮杀,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文聘知道自己不是张飞的对手,所以也没有必要白白把脑袋送过去让张飞砍。

\t文聘羞于见到张飞,而不仅仅是害怕。

其实我倒是觉得文聘这个人还是非常重情义的,他之所以不愿跟张飞交战,绝不仅仅是因为害怕张飞。文聘和张飞是有私交的,两个人的感情不错。

不过这一切的大前提是,文聘、刘备和张飞都在为刘表做事,而后来情况发生了转变。刘备和张飞依旧在为刘表的儿子刘琦卖命,而文聘却已经投降了曹操。

一向都是以忠义著称的文聘,没想到自己会投降曹操。而且他发现曹操甚至还真的是一个不错的主公,所以文聘打算死心塌地地为曹操干活。

孙权尝自将数万众卒至。时大雨,城栅崩坏,人民散在田野,未及补治。聘闻权到,不知所施,乃思惟莫若潜默可以疑之。乃敕城中人使不得见,又自卧舍中不起。权果疑之,语其部党曰:“北方以此人忠臣也,故委之以此郡,今我至而不动,此不有密图,必当有外救。”遂不敢攻而去。---《魏略》

不过这个时候文聘必须要面对一个问题,他该如何跟自己的旧友们交代。虽然是刘琮投降在先,但是文聘对此也没有做出过什么反对的事情,所以等于是默认了这件事。

过去文聘和张飞一样,都是忠义无双的人,可是现在不同了,文聘在忠义方面已经完全跟张飞没法比了。

\t而且文聘跟随刘表这么多年,对保护大汉江山,其实也是非常看重的。不过现在他却在为所谓的汉贼卖命,这又是为的什么呢?

所以文聘在战场上看到张飞的时候,他难道还能够像过去一样,面对面和张飞把酒言欢吗?两个人再也不可能是好友,只能是战场上的死敌。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张飞一定打心眼里瞧不起文聘。

\t文聘在战场上还真的不是张飞的对手。

文聘的武力值其实是很一般的,他如果真的要跟张飞一对一单挑的话,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所以他必须要避免正面跟张飞较量。

可是文聘的脑子好使啊,真正的文聘为曹操镇守江夏,多次击败过关羽的大军,也被曹操加封为寿亭侯。

七月,诏祀故大司马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锺繇、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太尉华歆、司徒王朗、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后将军朱灵、文聘、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於太祖庙庭。---《三国志》

而且当关羽此带兵讨伐的时候,文聘能够避其锋芒,选择烧毁关羽的粮草辎重包括战船,使得关羽只能放弃进攻。

\t他没有与关羽正面交锋过,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武力压根就不是关羽的对手。但是他会动脑子,可以说比关羽还要会动脑子。所以关羽也成了文聘的手下败将,由此可见,文聘不与张飞正面交锋,其实也是从这方面来考虑的。

文聘武斗不是张飞的对手,所以他只能选择从另一个角度来战胜张飞。两个人之间是没有多少正面交锋的,不过从文聘能战胜关羽来看,应该也能够对付张飞。

\t总结:文聘镇守江夏数十年,成为曹魏忠心不二的重臣。

自从跟了曹操俺以后,文聘就成了曹操手下的重要猛将。本着用人不疑的原则,曹操将重要的江夏交给了刚刚投降的文聘来镇守。

文聘对此也十分感激,他为了报效曹操,使出了浑身解数,从此成为了曹操非常倚重的大将。文聘镇守在江夏几十年时间,抵挡住了关羽和孙权的多次进攻,为曹魏守住了江夏重地,可谓是功不可没。

\t至于他为何不肯跟张飞正面交锋,其实这恰恰是文聘的聪明之处。明知道打不过,干嘛还要去拼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