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殺、跳樓新聞不斷,我們的孩子究竟怎麼了?誰讓他如此脆弱

近日,看到網上一則新聞,一名成績優異的小學生竟然在學校跳樓了。而事情起因是老師在將學生分組的時候,把他分到了調皮的男生組,小男孩與其他男生鬧了一點矛盾,和老師說明情況後,老師非但沒有調節矛盾,反而讓他好好帶隊,這名男孩一氣之下就跳樓了。

兒童自殺、跳樓新聞不斷,我們的孩子究竟怎麼了?誰讓他如此脆弱

一、父母過度呵護,只會讓孩子變成瓷娃娃


現在,看新聞報道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小孩因為一些小事或與父母爭吵就跳樓、自殺等,那到底是是什麼原因導致現在的孩子,碰到一點事情就無法承受,不會解決問題?答案是父母過度的呵護。

心理學博士張智豐指出:“從小被過度保護的孩子,其挫折承受能力更差。”而現在的孩子被父母保護的太多、代勞的太多,到最終就變成了一個承受不了壓力、跨不過挫折、經不住磕碰的瓷娃娃。

兒童自殺、跳樓新聞不斷,我們的孩子究竟怎麼了?誰讓他如此脆弱

親戚家小孩,今年剛升到初一。剛上學不到一個月,就辦理了休學在家。據孩子媽媽表示,由於換了新的環境,孩子極度不適應,在學校莫名地感覺緊張,有時會呼吸急促,喘不上氣來,晚上易失眠、多夢,慢慢地產生了厭學情緒。

孩子的父母只好帶他去看心理醫生。心理諮詢師經瞭解得知,陽陽從小跟父母在一起生活,從未分離。父母對其照顧得非常好,對孩子的身體以及行為過度敏感,對孩子過度保護,導致孩子對外界社會不能適應,欠缺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一點小事就會讓他焦慮,無法融入校園生活。

現在,孩子媽媽非常後悔,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做父母,確實存在過度敏感的情況。而現在孩子抗壓能力弱、玻璃心、無法融入社會,這全是父母過度保護導致的。

兒童自殺、跳樓新聞不斷,我們的孩子究竟怎麼了?誰讓他如此脆弱

馬雲在一個教育論壇說曾經說過:教育應該讓孩子學會面對危險和困難,但是在過去的中國,我們緊緊鎖住孩子,過度地保護孩子。我們常說孩子就像盛放的花朵,但是生長在溫室中的花朵一旦離開那個溫暖、熟悉的環境就會迅速枯萎,而生產在野外的花朵,經歷風吹雨打仍然傲然開放在枝頭。所以,讓鮮花枯萎的不是風吹雨打而是過度呵護;讓孩子無法面對困境的不是困境本身而是脆弱的心靈。


二、適當的挫折,會給孩子穿上鋼鐵盔甲


美國,一位叫保羅的孩子,他在學校裡整天受到欺負,甚至誰跟他玩就欺負誰,所以他總是一個人玩。有一天,放學回家的路上,兩個小孩又欺負保羅,拿石頭砸他並且砸傷了他的眼睛,傷口在醫院縫了好幾針。

他無意中聽到他的媽媽在房間裡邊跟他爸爸哭著說:“我覺得他們就是在欺負我們。”當他聽到媽媽講的這句話時,保羅體內突然產生了一種憤怒的感覺,讓他看清了自己的狀況,並決定反抗。於是保羅開始練習跑步,把自己的身體變得非常強壯,比同齡小孩跑得快得多。他又去學習巴西柔術,所以他可以很容易的制服同齡人,但是不會對他們造成傷害。每次放學如果有人挑釁他,他就用巴西柔術把對方制服,從此以後沒有人再欺負她。

兒童自殺、跳樓新聞不斷,我們的孩子究竟怎麼了?誰讓他如此脆弱

之後由於他養成了這樣的鍛鍊的習慣,養成了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習慣。他大學畢業就到了美國的海軍當軍官,他一到這個軍隊裡邊就如魚得水,因為他太善於在軍隊裡邊生存了,又能克服困難,又喜歡關懷別人,所以他很快就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事業、生活都很幸福。

保羅改變的這個過程叫作鋼化效應,是英國兒童心理學家邁克爾.路特所提出的理論,就好比,

你要想讓一個東西變得更硬,想把鐵變成鋼,那你就需要給它一些挫折。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置身於一些艱難的環境,可以幫助我們抵禦未來困難的影響。如果我們體驗過了壓力感,我們就不會那麼害怕未來困境激發的恐懼心理。我們開始把威脅和問題,看作能夠控制的情況。

兒童自殺、跳樓新聞不斷,我們的孩子究竟怎麼了?誰讓他如此脆弱

戴維曾說:逆境,是傾覆弱者生活之舟的波濤;它又是錘鍊強者鋼鐵意志的熔爐。所以,適量的挫折會讓孩子學會處理問題,可以給自己脆弱的心靈慢慢形成一個保護鎧甲。讓他在下次碰到困難、挫折時,不再是恐慌無措、絕望無助,而是面對挫折、困境會主動尋求辦法、勇敢面對。


三、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是放手,讓他自己經歷


在大自然界中,很多動物媽媽都明白要想孩子學會生存,媽媽必須要放手。當雛鷹剛孵化時,雛鷹媽媽每天的任務就是不斷尋找食物來餵飽孩子們。可是,當雛鷹長大一些的時候,鷹媽媽會決然的將雛鷹從懸崖推下。鷹媽媽在看似殘忍的行為實則是對雛鷹最大的保護,只有引導雛鷹學會飛翔,雛鷹才能學會自己生存。而人類的孩子想要成長,何嘗不是需要父母的放手和成全呢。

兒童自殺、跳樓新聞不斷,我們的孩子究竟怎麼了?誰讓他如此脆弱

英國的心理學家,西爾維婭.克萊爾博士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只有放手,讓孩子脫離“父母”這個舒適區,他才能學會自己解決問題,才能經過錘鍊修成自己的鎧甲,才能披荊斬棘開創自己的人生;否則,他永遠只能是生活在父母陰影中的孩子,永遠長不大,承擔不起責任。

兒童自殺、跳樓新聞不斷,我們的孩子究竟怎麼了?誰讓他如此脆弱

明智的家長,應該學會放手,在豐富多姿的人生中,站在孩子身後,默默看著他前行,必要時搭一把手,而不是在前面替他披荊斬棘、開創道路。畢竟,自己的人生道路需要自己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