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眸留侯休休休——歷史的祭壇後,誰在猜意鵷雛竟未休?

漢業存亡俯仰中,留侯於此每從容。

固陵始義韓彭地,複道方圖雍齒封。

——王安石《水龍吟》

獨站歷史的祭壇,回眸凝望那段楚漢風雲,我不能不周吳鄭王地端詳我那本家爺兒們張良張子房……

張良(前250—前186年),字子房。一說父城(今河南寶豐)人,另說為陽翟(今河南禹州市)人。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西漢王朝開國元勳。“漢初三傑”(韓信、張良%蕭何)之一。

張良祖先,五代相韓。戰國七雄歸併秦後,張良為匡復故韓,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以其逆天。失利後,他逃亡至下邳。於此遇黃石公,得授《太公兵法》……

凝眸留侯休休休——歷史的祭壇後,誰在猜意鵷雛竟未休?

張良素來體弱多病。自從漢高祖入都關中,天下初定後,他便託辭多病,閉門不出。隨著劉邦皇位的漸次穩固,張良逐步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這使得他不得不遵循著可有可無、時進時止的處事原則。在漢初劉邦翦滅異姓王的殘酷鬥爭中,張良極少參與謀劃。在西漢皇室的明爭暗鬥中,張良也恪守“疏不間親”的遺訓……

史傳張良男人女相。這也許是唯一能解釋漢高祖大封王侯時把這位響噹噹的高參排在第六十一位的佐證——豎子劉邦儘管未名時對其言聽計從,可是骨子裡他應該是頗對這文秘鄙夷的……

張良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之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張良去世後,被諡為文成侯(也稱諡號文成)。世人因其足智多謀、深明韜略而尊為謀聖。《史記》中有專門的一篇《留侯世家》,用以記錄張良的生平……

凝眸留侯休休休——歷史的祭壇後,誰在猜意鵷雛竟未休?

圯上三進履,旺漢四百年。

張良之智,不僅表現在他的厚德高操,還表現在他的雄才大略和識人自知。

作為士人,深通韜略固然重要,但施展謀略的前提,則是要有善於納諫的明主。張良復韓無望後的轉舵明主,反映了他在紛紜複雜的政治形勢中清醒的頭腦和獨到的眼光。

張良之智,還表現在勸劉邦加封仇家雍齒。

雍齒的被上位,不僅糾正了劉邦任人唯親、循私行賞的弊端,而且輕而易舉地緩和了上下矛盾。進而避免了一場可能發生的動亂。張良這種“安一仇而堅眾心”的權術,也常常為後世政客們所如法炮製……

坊間相傳,張良登仙后,位為太玄童子。常從太上老君遊於太清之中……

凝眸留侯休休休——歷史的祭壇後,誰在猜意鵷雛竟未休?

另有,其八世孫張道陵,一手開創了中國道教。並且,張家天師道教領袖的地位,世襲罔替。是以後世遂把張、孔二姓氏並稱“南張北孔”……

這份殊榮,中國歷史上還沒幾個家族能做到……

奮發向上易,急流勇退難。

怎樣調整自己的心態,如何端正自己的志向,張良為我們再次豎起了人生的高標。

好個漢留侯!

他為世人留下的那筆安邦定國的智謀與安身立命的情操財富,竟是這樣的豐厚。以致我們不得不凝眸凝眸再凝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