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一介平民木匠,如何成为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

朱八戒CC


“墨家”,是先秦诸子中的“显学”。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墨子的这个“子”,是从《墨子》一书的书名而来的,他的本名是墨翟。

要说墨子或墨翟是“一介平民木匠”,大概证据不足,于当时的时代也说不通。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氛围,是不会允许“逆袭成才”这样的励志故事发生的。

关于墨翟的信息,史籍中能查到的太少。

就墨家在战国时期的影响来说,司马迁如果能够搜集到足够的资料,大概率是可能会大书一笔的。

然而,洋洋洒洒五十余万字的《史记》里,太史公只在《孟子荀卿列传》中寥寥数笔带过。

他说:“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完了。

但可知,墨翟不是平民,是宋国大夫,就是诸侯下面一级的贵族。有人说墨翟和孔子同时,还有人说比孔子晚。

于是,到近现代,还有若干学者在争论墨翟的生卒年。

胡适说,墨翟是孔子去世前10年出生的;

梁启超不同意,说是孔子去世后出生的;

钱穆则认为,墨翟恰好是孔子去世的那一年出生的。

学界好像更赞成钱穆的意见,不少书籍标明墨翟的生卒年是前479?-前392?。但是也打上了问号,表示不很确定。

《汉书.艺文志》收录了《墨子》七十一篇文章。班固注曰,墨子“名翟,为宋大夫,在孔子后。”

第一,关于身份,可以与《史记》相印证;第二,在孔子后,比司马迁更确定了一些。

《汉书》不仅说墨翟是宋国大夫,还说他曾经是周廷命官。其云,墨家之学,“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尚贤。宗祠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以上这些。恰好都是周代“明堂之官”的职守。

周代的明堂,与辟雍同义,即带有宗教色彩的官办大学。所以,《汉书》说墨翟和墨家,都出于清庙之官。

这也说得通,那个时候的平民甚至更下层的黎民,不可能掌握丝毫的文化,文字及所有其他知识,均限于士以上的一个很小的圈子里。

墨翟从社会最底层逆袭,进入明堂教书,还形成自己的学说,无异于天方夜谭了。

成书于曰前240年前后的《吕氏春秋.当染篇》说:“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天子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鲁,墨子学焉。”

这又恰好与《汉书》相印证了。墨子是在鲁国学习的明堂祭祀等一套礼仪的。清庙中,也最有可能保留上及古代的书籍和知识。

这个记载还印证了一件事,就是现在有些书所谓墨翟是鲁国人,或居于鲁的说法,是从《吕览》这儿来的。

那么为何有人说,墨翟是手工业者,具体说就是木匠出身呢?

这很可能与《墨子》中的《鲁问篇》有关。

其曰,昔者楚人与越人战于江,越人亟败楚人。公输般自鲁南游楚,始为舟战之器,作钩绳之备,楚人因此亟败越人。

公输般就是公输班,也就是鲁班。他向墨翟夸耀自己的水战兵器,还说准备制造云梯,以帮助楚国攻打宋国。

鲁班说,我可以用木头造一只鹰,能在天上飞三天不落地。这大约是世界上最早的无人机了。墨翟说,你看人家工匠,用三寸之木削一下,做成销子挡在车轴外面,就能承受五十石的重量。所以,“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于是,鲁班被说服了,说我不去干攻打宋国这种不义的事情了。

公输般是土木建筑,包括木匠的鼻祖。连他都佩服墨翟。很可能人们就认为墨翟也是木匠出身了。

确实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墨翟出身卑微。

《汉书.艺文志》曾收录数千篇先秦诸子的著作。但他最后归结为有代表性的“九流十家”,他认为都出于朝官。

其称,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这个说法,最早是西汉刘歆的观点,后来曾很盛行。直到近代,才有人站出来反对。

胡适写了《诸子不出于王官论》一文。后来,有一个也很有名的学者叫罗根泽,写了《战国前无私家著作说》,包含了反驳胡适的意思。

西周时期,周王室对于文化和意识形态是控制很紧的。因此,除了流传下来的《书》,再就是春秋时期开始逐渐成书的《诗》和《易》,什么也没留下来。

其他所有古籍,都是战国以后的作品,包括《论语》、《周礼》等等。

西周没落,平王东迁,周王室控制力衰微,这才使诸侯们有了发展自己文化,办学,招揽人才的机会。

王子朝前500年前后奔楚,携带了大量王室档案,这是战国诸子百家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儒道墨法等家很快崛起。

老子,本为周廷史官,他作为道家领袖,与《汉书》的说法,可相印证。

先秦其他的诸子百家中,没有那个学派出自平民。最差的,也是没落贵族。比如孔子,他祖上是宋国贵族,与墨翟是老乡,后来才迁徙到鲁国。很可能,墨翟也是这么搬家搬到鲁国的。

诸侯争霸,需要理论支撑,需要谋略。这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兴盛的外部社会条件。

广告词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同理,没有诸侯争霸的买方市场,也就不会有诸子百家的供给侧快速发展。

不争霸,合纵连横有什么用?

没有诸侯乱战,墨家的非攻也不成立。

但不管是谁,没有一个最底层黎民逆袭成功的。

不信就去一家家数。


至于墨翟的思想,不管是他自己的还是后人强加给他的,就不多说了。本题目问的重点不是这个。


一老沈一


首先,需要澄清一点的就是,墨子并非“一介平民”。他是宋国的“大夫”,是贵族阶层。这一点,在正史里记载是清清楚楚的。

大夫,是他那个时代(公元前5世纪)的贵族最底层。但虽然低层,他还是有读书的权利。所以,我们不要只看到他的工作,还要看到他其实是师出名门的。

他是鲁国人,曾师从儒家学派,至于是谁,难以考证。自汉以后,墨学完全灭绝,给研究墨学的后人带来了莫大的难题。

当时的社会,士大夫阶层已经没有土地可以依赖了。所以,墨子的先辈,学会了木工这门技艺,靠着手艺,家族在乱世中存活了下来。传到墨子,手艺越来越精湛。

精湛的手艺,要求规矩方圆高效准确。而儒家模棱两可的一些概念,自然让墨子难以接受。于是,他最终舍弃了儒学。但他祖辈以工匠为生计,他文化水平一定不高,所以,他在“知”方面并不突出,但在“行”方面却很有心得。于是,在法家还没成型之前,他的思想一时成为继儒家之后的显学。

那个时代,他依靠精湛的手艺,接触到了两类人。第一类,各国贵族,这类人给他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口碑;第二类,是学徒,这类人帮助他传播思想。

木工,是一项精确的活,也是一项严密的活。精确与严密,就是墨家团队的精神了。在这两个精神的指导下,墨家这个组织向心力强,行动力强,吸引力也强。于是越来越多地人加入到墨家。

工作的关系,墨子的理论尤其注重认识与逻辑。比如对工具的认识,对木材的认识,继而推衍到对人的认识,对事的认识。

而逻辑,则让他的学说看起来非常合理。于是,他在宇宙论、数学、力学、光学、声学以及机械制造方面,大有建树。

他知识丰富、言辞合理、学徒众多、组织严密,又有贵族背书,在那个底层贵族无法生存的年代,成长起来非常快。在先秦诸子百家中的地位名列前茅。

可惜古代的中国,一味重农抑商贱工业,导致墨家理论由于墨子工作的原因而被世人忽视,未能进入卿大夫的法眼。在儒家学派不遗余力的打压下,最终消失,令人心痛。

当然,墨家学说本身的缺陷以及不合时宜,也是他们消亡的原因之一。如今有人再次对墨家进行研究,是一件好事情。中国古代思想的瑰宝,不应该就此埋没。

▼点击下面买好书▼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51144809984489033"} --}

知行史话


前言: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各种文化发展与碰撞的时代,那个时代出现了以儒、墨、道、法等为首的诸子百家,这些文化甚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而其中最显赫的流派当属儒家和墨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甚至有隐隐达到如孔子一般的高度。

按照世人对墨子的看法,墨子就是一木匠,他是如何能够成为诸子百家的领军人物?请让我为你细细道来:

一、墨子虽是一木匠,但却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全才。

墨子不仅勤于动手,还善于思考。他的木工技艺登峰造极,随意用一根木头就能够做成一个非常实用的车轴,他在木工方面非常有天赋,他不同于一般的木匠,在动手做工的同时不断的思考,所以他的木工机关术天下无双,同时他还带过兵打仗,如果说这些都是粗人干的活。

那么著书立说,广收门徒的墨子就可堪称一代宗师了,他的门徒如《吕氏春秋.尊师》写道:"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可见墨子的确是非同一般的木匠,他是个充满智慧的全才。

二、墨家本着"锄强扶弱,兼爱非攻"的思想,在战国时期名满天下。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混战,礼乐崩坏,在那个时代实力才是王道,拳头硬才是道理,战争从不停歇,大的诸侯国吞并小的诸侯国已习以为常,然而墨子就做着行侠仗义的事,谁弱小就去帮谁。

鲁班为楚国制造大规模武器攻城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站在天下道义面前,劝说楚王道:"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之类",来劝说楚王,后来以沙盘演示折服之,止住了楚国的攻伐,"止楚攻宋"也让他名满天下。

在战国这个时代,他仿佛就像个奇葩,别人行的是王霸思想,而他走的是行侠路线,锄强扶弱成为了墨子甚至墨家的理念,这也是春秋战国的一个另类流派吧。

三、墨子超强的学习能力,堪称一代宗师。

墨子确实是一个饱学之士,《墨子.贵义》记载:"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此"。可以说明墨子从不停止学习。

他在物理学、数学以及几何学的成就远远超过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即使在今天,我们也同样在学习,学过物理的都知道,他的墨子小孔成像是我们中学物理的必备知识。

春秋战国时代是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各种学说论辩盛行,墨子既和各学说代表进行思想论辩,同时又醉心于研究物理实验,工程力学,机械原理,他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尊为"科圣"。可见,墨子不仅在文科,工科,甚至在自然科学也堪称一代宗师其超强的学习能力让世人为之瞩目。

四、墨子不仅有着绝世的才华,更有着绝佳的品德。

用21世纪的话来评价墨子,就是"工匠精神",他不仅有着绝世的才华,更有着爱好和平不慕名利的品德,墨子一生淡泊名利,并不是他穷困潦倒,而是他不屑于功名利禄。

其一,以墨子高超的木工水平,能造机关,工程器械,工程利器,如果造出的东西拿去售卖这绝对是比很大的资产。

其二,墨子智慧超群,在战国时代靠着自己的智慧封侯拜将的不在少数,然而,墨子淡泊名利,无意去追求功名利禄。

墨子不图名利,对享乐主义不屑一顾,他一生的追求就是和平,以学术创作服务于这个世界,他不仅有着绝世的才华,更有着让世人折服的"工匠精神",所以他不仅能成为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更是一位千古名人。


绝尘的时光


引言:

春秋时期,学派兴起林立,最终于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的盛况,之所以形成此局面,与当时新旧社会交替而形成的宽松局面是分不开的。

当时,平王东迁之后,周王权威衰落,对各国的约束力减少,于是政治上的“统治”局面被打破,《汉书·艺文志》对当时的状况有载:

“王道既衰,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

由此“好恶殊方”的各国君主,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遂而开始相互“竞争”招揽人才,遂而间接培育了当时“百家争鸣”的多元文化兴盛的“沃土”。

而此时,不断涌现的“百家”学派中,尤以儒、墨两派最具代表,《韩非子》有载: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可见当时儒、墨两家威望之高。

所以,由此地位显著的表现,或许才能凸显墨子的“伟大”,要问为什么墨子能由此成就,或许可以从三个方面,其出生、经历和社会潮流的必然性去论述。


平民木匠墨子?非也。

首先要明确一点,其实关于墨子的出生,有两种说法:

1. 墨子,原名墨翟,尊称“子”,出生乃属于“士”的阶层,据传他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只是自幼喜好木工,且善于此道,也痴迷此道。

2. 据考证,春秋之前,无“墨”姓,所以墨子很可能,根本不姓墨,他的原名不详,由于其本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手工业者之家,自幼随着父母学艺、做工,由于生活在“贱人”之家,且常年日晒雨淋出入各处,肤色被晒地黝黑透亮,因此有“墨子”的戏称。

由此,或许最开始“墨子”的意思,大约只是“这个黑皮肤的孩子”,而墨子创立的墨家学派,招收的弟子常常大多也是来自普通农民和大小手工业者们,他们也大多标志性的“皮肤黝黑”,故而“墨”就成为了墨家学派的一个生命文化符号的代表。

其实以上,无论是哪种说法,都恰恰说出了墨子能以一介“木匠”,逐渐登上“儒、墨显学”并称的地位,离不开的原因,就是因为墨家弟子都是由“天下劳动者”(农与工肆之人。)为组成成分。

最重要的是,墨家学派除了有鲜明的学术性之外,又有着强烈的“行会”性质,后世至今,诸如很多书籍、影视剧中所谓的“巨子”一说,就是墨家世代相传的“首领”。

而正是其招收弟子的广泛性,诸如农民、手工业者、匠户等等,几乎把“所有”拥有不但拥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且拥有相当一技之长之人都囊括其门下。

《墨子》有载其学生之一:

“禽滑厘子,事墨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黝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


墨家学派之渊源和发展之由

根据《淮南子》的记载,墨子曾经:

“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但是墨子后来发现:

“儒者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糜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
遂,弃周道而用夏政。”

这里是个重点,说的是,早年墨子曾师从孔子的儒学,但是后期由于他们两者对治理天下的看法和理念不同,于是墨子开始创建自己的学派,也就是后来的“墨学”。

要知道,孔子儒学一门,主要的主张是“克己复礼”,重点就在于“复礼”一说,复的就是周礼,如后来孔子毕生致力于恢复“六经”,就可见一斑。

但周礼有个大问题,那就是“高高在上”,乃是贵族的“礼”和“学”,虽孔子本人有教无类,且大致来者不拒,但实则于广大普通平民来说,儒家治国,修身尚可,但不具有实际的“用处”。

更重要的是,正如墨子所言,儒家的“复礼”,实则“厚葬膜材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于占大多数的平民而言,既“无用”还“靡费”,习之实属得不偿失之举。

而代表广大平民阶层的墨家就不同了,主张“兼爱非攻”,且重点“兼爱”之人为“工与农肆之人”,且其重要言论之《墨子》中有载:

“获,人也。爱获,爱人也。臧,人也,爱臧,爱人也。”(获,为女奴,臧,为男奴。)

也就是说,墨子认为即使女奴和男奴,都是人,都该兼而爱之,比起孔子的“仁爱”来说,更受广大人民的“爱戴”,更是一种不分亲疏、不分贵贱、不分贫富的“天下”大爱。


社会的必然潮流之因

其实从《吕氏春秋》中记载的:

“孔墨弟子徒属,充满天下。”

就可看出,当时“天下”诸国里,到处皆是儒、墨门徒的身影。儒家,孔子所谓“三千子弟”不用说,墨家子弟的庞大,或许可以从一个“止楚攻宋”的故事窥得一隅。

当年,墨子听闻楚国准备攻打宋国,于是带领三百弟子,徒步十天十夜,赶去见公输盘与楚王:

首先晓之以理;

而后动之以情;

最后演之以艺。

如此三步,终于让楚国放弃灭宋的念头。

其实这个故事的重点不在于赞颂墨子的“伟大”,而是从墨子只是听闻楚国攻宋的消息,就一下子能号召到不畏死的三百子弟,跋涉十天十夜去“赴死”的威望,才是值得敬佩,且说明其影响力的。


结语:

其实,总结来说,墨子身为一介平民木匠,之所以可以成为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最关键的还是因为其“墨家”学派的弟子组成,是代表着当时“天下”最广泛,最庞大的平民阶层的利益所在。

更重要是墨家“兼爱非攻”的理念是非常符合当时社会的历史潮流的,且天然与所谓“贵族”、上层阶级形成团结有力的“对抗”之势,让其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地位平等”的社会样貌。

符合社会历史潮流的“墨家”,必然成为那个“天下”的重要影响者,于是,创立“墨家”的墨子,就自然成为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了。


长了鹿角的兔子


滢月斋,以女性视角解读古今文化,为你诠释不一样的世界。

墨子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大师?这要从三个方面来说:

一、从墨子说起:从贵族到思想家,一位大师就此诞生

正如题主所说,墨子的确是一位木匠,但他并非平民。墨子本名墨翟,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传到墨子这一辈,他也曾被宋国授予大夫之位。以他的身份,即使不创建墨家思想,他也可以衣食无忧。

但墨翟是个贵族中的异类,他不但好学,而且还敢于实践。他最开始是师从于儒家,但他发现自己的并不能认同他们的思想,于是决心创建墨家。为此他不顾自己的身份,与众多弟子一起过着最艰难的生活,宵衣旰食、努力劳作,并将自己的思想书写在竹简和丝帛上。墨翟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他招揽了数百位弟子,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所谓有志者事尽成,或许就是如此。

二、从墨子的思想来看:思想体系完备,但也有缺陷。

在墨翟及其弟子所编纂的《墨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墨家的主要思想: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节用节葬、非乐非命、非攻救守等。这些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一是实用性很强。相比于儒家、道家等思想的玄之又玄,墨家思想显得十分接地气。在《墨子》中,既有倡导节俭埋葬、崇尚贤者的思想,也有杠杆原理、正方形等相关内容。人们通过阅读这本书,既能学到高深的思想,又能用书中的内容融入到劳动之中,实用性很强。

二是相比于同时代的思想更为激进,不利于实践。墨翟提出的兼爱非攻,是针对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纷争不断而提出的思想。在他看来,只要人们敬爱,不分彼此,就不会有战争。殊不知战国时期的征战实际上是因为各国之间的利益不同所导致的。除了兼爱非攻,墨翟的其他思想也同样过于理想化,不利于统治者实施,因此无法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三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天志和明鬼,是墨家将百姓的意志寄托于上天,如果君主没有德行,要受到上天的责罚,在今人来看,这实在有些荒谬。

三、从墨子的后续影响来看:他的思想虽非主流,但也被后人继承。

墨子去世后,他的思想被其弟子继承,并发扬光大。当时的墨家和儒家并成为两大显学,影响力巨大。但在汉朝,儒家和法家成为主流思想,墨家受到打压,并开始逐渐消亡,从此沉寂了两千多年。

但这并不意味着墨家没有被人们所继承。在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中,他所提出的“天人感应”就深受天志明鬼的影响。我们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性格,也和兼爱非攻有一点关系。墨翟的思想虽然被封建社会雪藏,但当代人依然会继承他的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

回答完毕,请采纳。


滢月斋


墨子,姓墨名翟,先秦诸子百家的墨家创始人兼人物代表。史籍关于墨子的生平记录很少,甚至他是哪国人都没有明确记载。有人认为墨子是宋国人,现今在豫东鲁西;有人认为他是鲁国人,至今没有统一的看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一个木匠!

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的墨子从小就过着平民的贫困生活。因长年风吹日晒,在烈日下劳作,墨子晒得黢黑,被人戏称为“色墨”。墨子从事木工行业,而且手艺了得,连惠施都称赞他为“墨子大巧”,因经常和墨线为伴,于是干脆以墨为姓。

墨子仅是一介平民,他是如何成为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的?读耕认为能使墨子成为诸子百家中墨家创始人的原因有以下三点,诸君且看。

一、社会背景

墨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在当时的年代他是和孔子齐名的大哲学家,有“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之说。可见墨子与孔子享有同等的盛名,而且墨家学说完全不亚于孔学,因为孔墨两家所代表的阶级不同,因此追随者各有千秋。

周朝行使分封制,天子、诸侯、伯爵等都各自享有独立的土地,具有高度的自治权。为了治理好自己管辖的领地,他们吸纳和培养专门的“家”,即是各行各业的人才。

到了周朝后期,礼乐崩坏,新老贵族更替速度加快,而有一些曾经的贵族“养”的那些“专家”因为找不到下家,开始流入下层阶级,其中出现了两种团体儒和侠。两者区别之一是儒大都出身于上层或中层阶级,而侠则不然,他们更多的是出身于下层阶级。主要代表是孔子和墨子两人。孔子要维护西周的传统制度和礼乐文献,极力地证明它的存在是正当合理的。而墨子却截然相反,他认为那些制度礼法是不正当的,不合理的。

于是,两家因为代表的阶级不同,辩论了几百年。

墨家之所以要反对孔子所提倡的恢复礼乐,是因为他代表的广大平民阶层。礼乐是只流行于社会上层的产物,对墨子等平民阶层来说是铺张浪费,因此墨子就提出节用用来反对孔子。

二、墨家发展形式

墨子传播思想的同时又以“宗教”的形式形成了一种民间团体,首领称为“钜子”,对所有成员具有生死决定的权威。他的主张的思想如下:

1、非攻兼爱

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民不聊生。爆发战争最终受苦的还是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所以墨子提出“非攻”宣传拒绝战争,从利民爱民出发,具有很重要的积极作用,受到身在底层人们的支持和响应。“兼爱”即是平等和博爱,与西方的基督教有异曲同工之妙。

2、天志明鬼

这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色。他认为天有意识地兼爱天下百姓,人不分长幼尊卑,高低贵贱。君主违背天意会受到惩罚,反之受到奖赏。墨子是坚定的“有神论”者,他认为鬼神是存在的,是监督贵族阶级的眼睛。“天志明鬼”的提出也是为了维护底层人们的利益,攻击贵族等上层阶级。而且当时的人深信神灵,所以墨子的主张受到极其高涨的拥护,深入人心。

3、尚同尚贤

墨子“尚同尚贤”的思想与现代社会我们常说的民主十分相似。他提出官吏的任用由百姓和君主共同选定,唯贤是用。要求君主必须是由有贤能的人来当,主张“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4、节用节葬

墨子的“节用节葬”是抨击贵族阶级奢侈浪费的主要思想。他反对铺张浪费,倡导节约,尤其是要求贵族阶级要像大禹一样简朴(墨子崇拜夏)。

总体来看,墨子所有的思想主张都是以老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而且思想前卫,有些在今天仍然适用,因此他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三、言出必行,用实际行动说话

墨子属于“侠”。

《史记》中有关“游侠”的记载为“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墨子始终贯彻他身为侠的准则,言出必行。这是他能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中取得一席之地的重要法宝。

文献记载,追随墨子的人称为墨者,他们能够组成一个可以进行军事行动的团体,纪律极其严格。墨子就曾领导过一次军事行动,是在宋国受到楚国的侵略时,他帮助宋国进行军事防御,记载可见《墨子》中的《公输》篇。

楚国雇佣了当时著名的机械发明家公输般,制造出一种先进的攻城武器来攻打宋国。墨子听说此事,就直奔楚国阻止楚王。他一面当着楚王的面和公输般相互用制造的进攻和防御的器械进行推演,一面派自己的弟子拿着自家制造的器械去帮助宋国防御。最后,墨子打败公输般,阻止了楚王不攻打宋国,践行自己非攻的主张。



读耕


墨子虽然是农民出身,但作为的哲学家,他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家学术之集大成者为《墨子》,约成书于公元前四世纪,其在哲学、社会学等方面,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且以兼爱、非攻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与物理问题之科学家,其对数理概念之定义,即便在现代仍具有高度之抽象性、严密性,其几何定义、推理方法与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之《几何原本》极为相似。这一中一西两部巨著,同为早期几何学之奠基之作。

梁启超先生曾将《墨子》一书按内容分为五大类。《墨子》文风朴实无华,部分内容诘屈聱牙,以致两千来年,很少有人问津。直到近代,才有学者认真解读这本古书。早在2000多年前,墨家便已经对数学(关于集合论、极限论、几何学等一系列数学定义与命题)、力学(提出了力与重量之关系,并给出“力,刑之所以奋也”之物理定义)、光学(光沿直线前进,并讨论了平面镜、凹面镜、球面镜成像,尤以说明小孔成像原理为著)、声学(制造罂听,为最古老之监听器)等自然科学进行了抽象性之探讨。这一古籍发现,震动了当今学术界,使近代人对墨家乃至诸子百家更为刮目相看。由于西方人对于中国考古历来存在着很大偏见,且国人在发掘老祖宗之经典时学问水平不够(文科学者看不懂其中之数学,数学工作者不大看得懂其中之文言文),以致《墨子》长久以来默默无闻。

《墨子》关于集合及其有限性与无限性之论述,若当时能流传到全世界,则西方数学之第三次数学危机很可能要提前2000多年爆发。《墨子·经上》曰:“穷,或有前不容尺也。”其中“或”通“域”,为区域、空间之意。在《墨子·经说上》中解释曰:“或不容尺,有穷;莫不容尺,无穷也。”即《墨子》以为,若区域有所限定,不能向外再拓展一尺之微,则其为一有限区域;若区域漫无边际,可向外任意拓展,则其为无穷区域。在此,《墨子》相当于引入变量数学来讨论辩证法,这一思想,比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Descartes,1596-1650年)要早1800余年。

《墨子》中还有很多颇为深刻之科学思想,如《墨子·经说上》曰:

长徙而有处徙,宇久,南北在旦有在莫。

长即时间,处即空间,说明时间与空间是相对的。此外,书中还涉及运动与静止、量与质、物质与虚空、相对与绝对等大量逻辑探讨。因其超出纯粹数学范围,恕不赘述。写到此处,作者不禁浮想联翩:若美国数学史家莫里斯·克莱因在撰写他那长篇巨著《古今数学思想》之前能多了解一下《墨子》,则该书就不至于毫不涉及古中国之数学了。

    墨家之震铄古今,既在于其侠义情怀,更在于其超前之数学与科学成就。但遗憾的是,由于墨家在战国后期一直反对秦国之吞并天下,因此墨家弟子后来被大秦消灭殆尽。由于墨家后来再也未出现过能承前启后、堪为宗师之钜子,以致墨家学说在漫长之岁月中,就如云烟一般随风消逝。

    前期之墨家在战国初影响甚大,其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非攻”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之社会等级观念。后期之墨家分为两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学科之研究,是为“墨家后学”;另一支则转化为游侠。这两个支派在汉以后都融入了儒家或道家。在汉武帝杀大侠郭解以向天下示威后,游侠支派中不愿低头者纷纷加入隐士行列,成为道教徒;愿低头者则阳儒暗道地步入仕途,或许是抱着“大隐隐于朝”之态度吧。





临观心理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只是到墨子这一代没落了,可以说是“没落的贵族”。

墨子是战国初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和儒家并称显学。有非儒即墨之说。由此可见,这个农民木匠所做出的成绩之大。

正如题主所问,这位农民木匠是怎么修炼成一代学术宗师的?也是人们都想了解的问题。

首先墨子是个心灵手巧,技艺超群的木匠艺人。众人皆知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成语“班门弄斧”就来源于鲁班,意思就是说:谁也不敢在鲁班面前耍斧头,那是自找难堪。可是墨子不但在鲁班面前耍了斧头,还打败了鲁班。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有墨子破云梯的故事。战国初期楚惠王想利用鲁班制造的云梯攻打弱小的宋国。墨子听说后,就赶快跑到楚国去劝说楚惠王罢兵。墨子跑得脚底起了血泡,他顾不得疼痛,苦口婆心地劝说,根本没能奏效。鲁班认为在攻打宋国时,自己造的云梯肯定会发挥很大的威力。墨子看自己的苦心,无异于对牛弹琴,非常气愤地说:你们进攻不会占到什么偏宜。墨子解下腰中皮带,画地为城和木匠祖师爷鲁班比划起来。最终鲁班用尽攻城方法,也没战胜墨子。楚惠王看宋国有如此高人相助,也就罢手。墨子用智慧阻止了一场战争,至今为人们所乐道。据说墨子会造会飞得木鸟,飞多日不落。可以说墨子的奇思妙想,不输诸葛亮的木牛流马。

墨子曾拜在孔子门下,学习儒家经典。因不满“礼”之繁琐,另立新说,广收弟子,成为儒家的反对派。

儒家重礼,墨子主张节葬、非乐,墨子的有些主张和儒家是完全对立的。墨子提倡在劳动者中选拔人才,得到劳动人民的一致赞同。被人们称为平民圣人。墨子入孔门学儒家经典,当时儒家弟子广布四方,可以说墨子曾拜名师,他敢于置疑儒家,敢向权威挑战自创墨家充分展露了他独立特行自信自强的人格魅力。

据说墨子小时候跟老师去染布作坊,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墨子说:“看到了吧?这些雪白的丝绢,把它们放入黑色染料中,他们就变成了黑色;把它们放入红色染料中,就变成了红色。”墨子回答道:“原来白丝能跟着染料的不同而变化。”老师说:“对啊,做人的道理和染丝一样。不同的是丝的变化有人做主,如何做人是自己可以选择的。”

墨子触类旁通,明白了老师的道理,更加发奋做学问,立志成为一个能自己主宰自己前途的人。

墨子好学而博。墨子真天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语出《庄子·天下》。说明墨子好学多才。

墨子虽出身低微,总上所述,不难看出:墨子好学博闻,又有着独到的观点,勇敢的个性,超强的的大智慧。他能成为一方大家,是很自然的事。

英雄不论出身,“大丈夫当如此”。只要有目标,坚持不懈地去追求,相信世间会有很多另人惊奇的事情发生。

回答:今古大观

欢迎朋友关注、品评共同探讨问题


今古大观


墨家是起源于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是诸子百家之一,与当时的儒家、道家共同构成了三大哲学体系,法家的代表韩非子曾将墨家和儒家称为“世之显学”,而孟子也曾说过:“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的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这从侧面说明了墨家思想在当时影响甚广。

墨家的创始人墨翟(墨子),是战国初期鲁国人。墨翟虽然姓墨,但他的长相却不黑,他出生于当时的“士”阶层,他的家族也算显赫。但墨子从小就喜欢木器的制作。墨子刚开始学的是儒家的思想,后来他自己创立了新的思想,创造了墨家学派,并和儒家思想是相反的。墨子的思想总共有十二个字:“兼爱”,“非攻”,“天志”,“明鬼”, “尚贤”,“尚同”,“尚力”。

墨子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兼爱),反对国家之间互相侵略(非攻),崇尚节约、反对浪费(节用),尊重古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大自然的规律(天志)等。

墨子的徒弟非常多,很多来自当时社会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之间组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社会团体,纪律严格,这些人非常能吃苦耐劳,勤于劳作,善于作战,牺牲自我。

墨子出生时,他的家族已经没落了。他9岁时才进私塾读书,非常欣赏儒家的大同社会,他重点学习了《春秋》等儒家的经典,他很快掌握了儒家大量的知识。后来,随着他对儒家思想的深入了解,他逐渐对儒家虚伪的礼仪行为感到厌恶。他认为儒家思想:“繁重的礼仪制度不仅劳民而且伤财”。最终他与儒家思想分道扬镳,创立了属于自己思想的墨家学派。

墨子不但学识渊博,而且还精通机械的制作,比如:车轮、木锯等都是由墨子发明的。根据《墨子》记载,墨子曾经做成功了小孔成像的试验。墨子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在在《墨子》一书中,总共33篇。《墨子》一书,也成了现在研究墨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公元前


兼爱非攻享太平,

佛学天志亦相通。

明鬼万物合谐处,

古圣先贤寓意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