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消費泥潭——超前消費

大學生消費泥潭——超前消費

導語:

“超前消費”這個詞近兩年來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人們的口中。購物網站紛紛聯手推出分期付款、打白條,可以超前消費的商品包括數碼產品、運動裝備、食品飲料、傢俱家電等,應有盡有。

“一個五一回到解放前”“這個月相約吃土吧”,五一假期剛剛結束,大二學生李同學一邊刷著手機的賬單,一邊抱怨道。

又到月初,螞蟻花唄發來短信通知他上個月的賬單該交了,李同學的賬單顯示,他是一個用“分期付款”方式購物消費的老手。這意味著,未來的時間裡,他都需要為自己的超前消費買單。

一 分期誘惑,難以把控消費慾望

為了瞭解大學生超前消費的情況,筆者在網上發佈了一份關於大學生超前消費的問卷,收集到200份答卷。

數據顯示69%的同學有過

超前消費行為。而在有超前消費行為的同學中57%的同學選擇通過網絡借貸或網絡分期進行消費。

問卷數據顯示,大多數大學生的網絡分期消費都是用來購買數碼產品,也有相當一部分女生會購置衣物、化妝品,甚至奢侈品。

“開學的時候,我分期購買了一部新手機,花了兩千多元。分期下來,每期還款不到200元。”人文學院大二讀書的周同學說到,除了張口跟家裡要錢,這是目前能獲得心儀手機的唯一方式。同時,周同學周圍的朋友也有不少通過分期付款的方式,買到了自己喜歡的數碼產品。

一次次超前消費了自己喜歡的電子產品,儘管每次都說“再買剁手”,可還是不忍放下手中的鼠標,這就是大多數有超前消費行為學生的心理。

除此之外,在某個針對大學生分期消費的網絡電商平臺上,除了可以購買實物,還可以信用借款,少則幾百,多則上千。借款的理由五花八門,請吃飯、去旅遊、玩遊戲……

大學生消費泥潭——超前消費

二 借貸“魔爪”伸入大學校園

2017年4月11日,

廈門華廈學院一名裸貸57萬的大二女生

因不堪承受壓力而自殺。

類似的案例數不勝數。

大學生消費泥潭——超前消費

超前消費引發網絡借貸。以大學生為代表的年輕人追求新潮與時尚,消費慾望活躍,他們也成為商家競相搶奪的“大蛋糕”。很多時候,大學生總是更容易成為商業的目標。在一些學校,借貸廣告隨處可見,教室、走廊、外牆,甚至宿舍門上。

大學生置身超前消費的漩渦中。而校園也是這個消費主義盛行時代的鏡子。 

在蘭州上大學的何同學除了“網購者”的身份外,他還是一家分期網站的校園代理。在分期付款購物者的背後,何同學因為他們的消費而獲利。

每個月為各大分期服務商發放廣告宣傳單,吸納新用戶,為新用戶簽約,發展新的校園代理是他的日常工作。很多工作在校園裡就可以完成,每個月能拿到一筆數目不小的工資,只要能尋找到新的簽約用戶,就能夠獲得相應的報酬。

目前,何同學發展了近10個同學加入代理行列。隨之而來的,是每個月上百個註冊簽約的新用戶,這些用戶都是在校大學生。

大學生消費泥潭——超前消費

三 誰來承擔難以償還的風險

無論一次性購買還是分期消費,最終都由購買者全額負擔,而分期消費還需購買者付出一定的利息。由於大多數大學生沒有固定工作,需要家裡供給生活費,因此這其中的風險不容忽視。

楊同學今年讀大三,目前她所欠的債務總額已經近三千元,面對這筆錢,如何償成了她的心病。

“我從大二開始接觸大學生信用分期消費,剛開始分期買了一部蘋果手機,當時家裡每個月給我1200元的生活費,感覺還一部手機挺輕鬆的。”楊同學坦言,這種輕鬆的“錯覺”讓她花錢越來越大手大腳,小到買衣服、化妝品,大到請客吃飯、娛樂遊玩,都通過網絡借貸的方式來實現。

大學生消費泥潭——超前消費

逐漸地,她發現家裡給的生活費已經無法負擔起每月需要還貸的金額,自己除了找兼職,還要從同學那裡借錢來維持。採取“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來運轉,遠遠超出了她的還款能力。

和大多數欠款的同學一樣,最終這筆欠款很可能需要楊同學的父母來買單。

雖然楊同學的這種情況並不多見,但這確實是當今大學校園內現況的縮影。

超前消費對大學生群體來說,多半是看上去很美,適合不適合,還要看自己的經濟狀況和賺錢的能力。

策劃:新聞策劃小組

吶,等你關注都等出蜘蛛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