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绩效改革却换来96%的人员流失率,幸好换个方向,为时未晚!

前言:

珠江三角洲,有家小型变压器的生产厂家,年销售3个多亿。05年企业开始大扩张,同时,绩效管理上进行大变革,但是由于变革没有给员工带来实惠,员工对企业非常不满。每月员工流失率是8%,年度员工流失率是96%,也就是说一年下来,企业的所有员工都换了一遍。

年度财务报告出来后,所有高层都吓了一跳,企业的收入比04年,增长了30%,但是利润却出现了负增长,与04年相差无几。利润大部分被05年高额的人员流动成本给抵消掉了。而且,在年度提升干部时,高层领导发现,公司绝大部分都是新人,根本就不清楚哪些人是可造之才。

06年,公司重新调整了管理方向,在人才储备和培养上花了很多精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浪费了一年快速发展的好机会。

老板绩效改革却换来96%的人员流失率,幸好换个方向,为时未晚!

有多少人能够清楚的知道 员工的流失所造成的成本流失具体是多少?

一般来说,核心人才的流失,至少有2个月的招聘期、3个月的适应期,6个月的融入期;此外,还有相当于4个月工资的招聘费用,超过40%的失败率。

员工离职后,从找新人到新人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年薪150%,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

更为严重的是,一个员工离职会引起大约3个员工产生离职的想法。

老板绩效改革却换来96%的人员流失率,幸好换个方向,为时未晚!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隐性成本:

1. 是潜在的安全隐患:熟练工除了已经适应本岗位的工作环境,新员工哪怕经过短期培训,也会有一个适应过程,新员工不熟手,很容易出事故。

2. 是员工离职的消极情绪会感染他人产生负面的影响,在他离职后,又在社会上到处逢人便说公司的坏话,给招聘带来影响。

3. 是技术人才离职带来的巨大危害,如果是独特技术,员工离职,公司损失会很惨重。

4. 是新员工低效率带来的损失,流水线上有些作业看起来很简单很轻松,老板就经常这样认为,却不知那些看起来很简单的活,新员工上去根本就干不好,有些新员工半年后,产量和质量都不如熟练工。

5. 是营销人员离职带来的损失,公司培养一个营销人员不仅要花费成本,而且和客户也会建立感情,一旦离职,就会带走他的优质客户,对公司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老板们要改变一个思维,永远不要觉得爱干不干,市场大把人,现在人才并没有你想象那么容易找到,招聘到了不一定能留在。未来,谁拥有核心人才,谁就能有竞争优势。

考核只是管理工具,考核本身当然不会错,错在思维认知和操作方式

1.固定工资

  • 员工的工作结果与工资没有任何的关系,那么工作的执行也完全依靠员工的责任感
  • 一旦公司内部有一个人觉得工资低,公司吝啬,那么这种想法很容易在全公司扩散,从而造成一种消极工作的氛围
  • 做的多的员工跟做的少的员工拿的一样,那么做的多的员工一定会心里不平衡,这样只有两种结果:要么跟做的少的员工一样混日子,要么离职
  • 在物价不断上涨的大环境下,老板必须加薪,但是加薪之后并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只有增加企业成本
老板绩效改革却换来96%的人员流失率,幸好换个方向,为时未晚!

2.底薪+提成

  • 员工关注的只有营业额,至于费用成本这些与公司利益相关的其他因素,员工不会关心
  • 只有少部分员工拿到的薪资是比较高的,大部分员工拿到的薪资较低
  • 一旦在其他地方底薪或者是提成点稍微高那么一点,员工就很容易离职
  • 如果大环境下业绩一般,那么公司内部工作氛围就会萎靡不振,员工很容易丧失信心
老板绩效改革却换来96%的人员流失率,幸好换个方向,为时未晚!

3、传统思维方式:

考核与激励、利润与工资的矛盾。老板,付出了高工资,当然要通过考核保证更好的结果得予实现。员工,投入了时间、承担了工作和压力,当然希望得到越来越好的收入。所以,老板喜欢做考核,而员工喜欢多激励。其实这是人性所在,就象老板想要更高的利润、员工也想得到更多的工资,但这两者之间绝对不能通过考核来实现,而是首先要解决利益上的平衡和趋同。

老板绩效改革却换来96%的人员流失率,幸好换个方向,为时未晚!

4、传统操作模式KPI:

这家企业使用的就是KPI(关键业绩指标)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员工薪酬中拿出一部分来做考核,然后订立相对有挑战性的目标,这个目标需要员工很努力才能实现。所以,大部分指标都是负指标、高压指标,结果就是奖励少扣罚多。KPI盛行了10多年,越来越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无法真正推动企业的绩效优化和管理提升。

最好的绩效管理是怎样的?

让员工为自己干,这样的团队才有狼性。当员工收入不断提升的时候,不仅不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反而在促进企业利润增长,这样的模式才可持续。才能真正实现目标一致、利益趋同!

马云说过,员工离职无非是两个原因,钱没给够,心委屈了。但钱给多少才是给够?人的欲望永远没有止境。你今年加了,明年加不加?你给这个加了,那个加不加?固定加薪只会不断吞噬企业的利润,不断上涨的人力成本让企业不堪重负。

在马云看来,工资应该这么发:

老板绩效改革却换来96%的人员流失率,幸好换个方向,为时未晚!

1、给结果付钱(奖),给努力鼓掌(励)

2、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拿四个人的工资

3、加工资是公司对你的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4、那些没有调薪的岗位,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价值

老板绩效改革却换来96%的人员流失率,幸好换个方向,为时未晚!

在薪酬设计上,有的企业喜欢做减法。一般做法是,先给员工一个比较高的相对固定的薪酬标准,然后设定若干条件,如果员工不能达到条件或工作标准,就会损失一部分的收入。

对于这种现象,我的看法是,对低价值的岗位可以做减法,主要是以标准为导向。对于中高价值岗位要多做加法,主要是以目标为导向。为了达到做减法、强化工作标准与企业要求,考核就常常被设计成扣罚的依据与尺度,以此为由建立明确、公平的衡量标准。这种出发点,正是绩效考核不被多数员工认同和接纳的主要原因。

那么,怎样设计薪酬模式才能激发员工的斗志,让他为自己拼命地干?同时还不增加企业的成本?

我推荐:激励KSF薪酬绩效增值加薪模式:一种员工和企业共赢的薪酬分配模式

适用于管理层,一线岗位——企业管理者通过增加产值、价值的方式,实现为自己加薪。由于加薪但不增加企业成本,倍受中小企业推崇。即通过对员工创造的结果和价值进行量化,与员工所得的报酬进行深度挂钩,强调以“结果”和“价值”换取报酬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和薪酬全绩效模式。

老板绩效改革却换来96%的人员流失率,幸好换个方向,为时未晚!

KSF模式的激励性体现:

  1. 员工有6-8个加薪渠道,薪资弹性大
  2. 只要员工自己干的好,就能自己为自己加薪
  3. 员工与企业利益趋同,员工获得高薪的同时,企业获得高利润
  4. 员工成为企业的经营者,不会轻易离开公司,和老板一起共同经营公司
老板绩效改革却换来96%的人员流失率,幸好换个方向,为时未晚!

本文所讲的:激励性KSF模式实操内容及案例,来自《绩效核能》一书,想深入学习的,建议点击以下链接购买!书内附数十个行业案例,送独家视频学习资料。

KSF的分钱与共赢模式

一、分谁的钱

1、市场的钱;2、浪费的钱;3、新价值点的钱;4、超值的钱;5、高效的钱。

二、凭什么分钱

1、员工创造了更高价值;2、人效提高了,资源充分利用了;3、做出了超出原来的价值、产值;4、做出做更好更多的事情。

三、如何分钱才有意义

寻求平衡点,比过去做得更好

原则1:只要做得比过去好,超越 标准就可以分钱

原则2:企业愿意为粘合度、匹配度高的指标付费

原则3:①平衡线思维:

员工收入增加、企业利润增长

给员工一份加薪计划,给企业一套改善企业的的方案;

②平行线思维:

平行向上、可持续良性增长

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高度粘合,实现目标一致趋同

老板绩效改革却换来96%的人员流失率,幸好换个方向,为时未晚!

以某企业一线销售人员为例:

1)入职3个月以上:业绩平衡点为低值(如10万/月),主要关注过程性指标(如:跟踪量、询盘量、电话量、考核分值等),奖励力度为小值。

老板绩效改革却换来96%的人员流失率,幸好换个方向,为时未晚!

2)入职6个月以上:业绩平衡点为中值(如20万/月),主要关注效果性指标(如:毛利额、回款率、培训考核等),奖励力度为中值。

老板绩效改革却换来96%的人员流失率,幸好换个方向,为时未晚!

3)入职1年以上:业绩平衡点为常规值(如30万/月),主要关注效果性指标(如:毛利额、回款率、培训考核等),奖励力度为常规值。

老板绩效改革却换来96%的人员流失率,幸好换个方向,为时未晚!

4)高级业务员:1年平均业绩达500万以上,次年自动升级为高级业务员,KSF薪酬增长20%-30%,奖励力度为高值。

老板绩效改革却换来96%的人员流失率,幸好换个方向,为时未晚!

KSF增值加薪法,给员工提供了没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结果,为自己加薪。

对企业来说,员工拿的越多,赚得越多,且不增加成本。

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欢迎点赞,收藏;

您们的支持才是小编不断创作的最大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