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

貝聿銘出生於廣東廣州,祖籍江蘇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後,美籍華人建築師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土木專家。

貝聿銘是舉世知名的傑出建築大師,他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主義設計融為一爐,創造了很多激動人心的卓越建築。他既有深湛、獨到的建築藝術思想,也有著非凡的個人魅力、社交藝術。

他怎樣成為了世界級的大師,這與他的人生經歷和超高情商是密不可分的。

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

貝聿銘

貝聿銘1917年出生在蘇州的“獅子林貝家”。貝氏家族在明代經營中藥起家,歷經600多年,是蘇州最富的四個家族之一,到貝聿銘這裡是第十五代,他是家裡的長孫。我們到蘇州旅遊,肯定要去遊覽獅子林。“獅子林”的名字是貝聿銘的叔祖買下園林之後取的。貝聿銘的祖父是清末有名的金融家,父親貝祖詒是中國銀行的創始人之一。

青少年時代,貝聿銘在離蘇州不遠的上海讀書。他老年重新回憶這段生活時,覺得上海是一個“既精彩又腐敗的世界”,也讓他接觸到了新的生活方式和建築藝術。那時候,他就覺得外灘的古典主義建築代表著過去,他更喜歡市中心那些現代風格的高樓。當時的遠東第一高樓是24層的上海花園酒店,氣質莊重而奢華。貝聿銘常到那一帶去看電影、打檯球,他說:“我被它的高度深深地吸引了。從那一刻起,我開始想做建築師。”少年貝聿銘就算是玩,也和一般富家公子不同,他後來發現,自己喜歡玩檯球的原因在於:這是制訂策略和幾何向量的遊戲,能培養建築師的修養。

1935年,也就是18歲這年,貝聿銘去美國留學,果然,他沒聽從父親的安排去學金融,而是進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建築系。賓大的建築系的主流是古典主義建築,而貝聿銘一直想接觸新思想,就轉去了麻省理工。你看,他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有明確的方向。在大一這年,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柯布西耶造訪麻省理工,貝聿銘說:“和柯布在一起的兩天,是我建築學習生涯裡最重要的日子。”這說明什麼呢?說明18歲的貝聿銘,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從大師身上拿到影響自己一輩子的東西。

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

貝聿銘

二戰期間,貝聿銘在美國空軍服役三年,退役後進了哈佛大學讀建築學碩士,這裡也是前衛風格建築的大本營。貝聿銘做設計的起步,是到一家紐約的大地產公司管理設計部門。大型商業住宅項目是以利潤為核心的,會把成本壓到最低,也沒什麼發揮創意的機會。所以,對有藝術理想的建築師來看,這不算是個好起步。但貝聿銘覺得,那十來年的經歷,讓他完整地理解了城市開發和重建,貝聿銘始終關注建築和周邊環境的關係,也許就是來自這段經歷。而且,他的設計,也總是能在實用性和高雅之間保持平衡。

貝聿銘是1942年結婚的,妻子也是一位華僑,這時有了第三個孩子。他家住得離老闆家很近,他妻子回憶:老闆經常是早上七點就把電話打到家裡來,甚至直接到樓下來按呼叫器,讓貝聿銘一起去談新項目。原因是:貝聿銘這個建築師,比他這個老闆更擅長談判。貝聿銘沉穩敏銳,能一眼看出會議室裡哪個人才是正需要說服的人。

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

貝聿銘與夫人陸書華的結婚照

1960年.貝聿銘在43歲的時候成立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這帶來了我們要說的第一個大問題:他該怎麼開啟獨立的建築設計事業?他最需要的,是拿到一個舉世矚目的的項目。

這個項目是在1964年出現的:紀念遇刺身亡的肯尼迪總統的圖書館。整個美國都在支持這個建築,短時間內就收到了3000萬份個人捐款,小到孩子的零用錢,大到單筆25萬美元的支票,波士頓紅襪隊捐出了公開賽的全場收入。

於是,肯尼迪家族召集了全世界最好的18位建築師進行海選。貝聿銘名列其中,因為那時的貝聿銘已經有了很多優秀作品,比如他最喜歡的作品、臺灣東海大學的路思義紀念教堂,但比起到會參選的其他名家,他只能算是寂寂無名的小字輩。

結果卻是總統的遺孀傑奎琳選中了他。這是為什麼呢?先來說最直接的原因。候選的這些名家,大多都有大師的派頭或者藝術家氣質。比如另一位現代派建築大師路易·康,總是衣冠不整,經常說著說著話,就陷入了自己的沉思,他一般都這麼說話:“我問磚頭喜歡什麼?磚頭回答‘我喜歡拱門’。”外行人不太容易和他溝通。

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

貝聿銘和傑奎琳·肯尼迪出席新聞發佈會

貝聿銘就不一樣了,他彬彬有禮,精明自信。他當時租的辦公室很狹小,為了迎接傑奎琳的訪問,連夜重新進行粉刷佈置,擺放了傑奎琳最喜歡的鮮花和植物。傑奎琳問他“你們總擺這種花嗎?”他回答說:“這是專門為了您準備的。”

在傑奎琳眼裡,貝聿銘像個老朋友一樣親切,他和已故的總統同歲,都是哈佛出身。於是,貝聿銘就被確認為肯尼迪紀念圖書館的設計師,他的名字也變得盡人皆知,成了報上填字遊戲的詞條。

傑奎琳可能不太瞭解,貝聿銘這種“客隨主便”的禮數,是中國傳統的待客法則。貝聿銘說:“我小時候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學習待人接物的法則。我把人和人的關係看得很重要,一個人應該懂得如何得到,如何給予。”在美國人眼裡,他既有種常春藤聯盟出身的美國精英範兒,又有古老的東方貴族氣質。

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

肯尼迪圖書館


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

肯尼迪圖書館

不過,你要是覺得貝聿銘只是靠情商拿項目,就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大師哪是那麼容易學的?貝聿銘的事務所,號稱是全世界最善於把圖紙變成建築的團隊,因為貝聿銘是個能讀懂客戶內心的人。

在你還沒懂的時候,他已經懂了。在會議上,貝聿銘聽一會兒討論,就能在一兩分鐘裡總結概括出客戶問題的關鍵所在。他有時候會在談話進行到一半時離開會場,到走廊裡對著空氣去勾畫線條。然後快步走回來,說“你們需要的就是這個”。他給出的這個方案,就是客戶們心裡沒有成型的那個東西。

在你聽不懂的時候,貝聿銘也有辦法讓你懂。他介紹自己的想法時,幾乎不使用專業術語,也從來不念成稿。他的即興發言總是情緒激昂,特別有感染力。貝聿銘還知道,專業的設計圖紙那會把甲方搞糊塗。波士頓的城市規劃部門對貝聿銘的團隊印象很深:貝聿銘手下的設計師展示的不是圖紙,而是美麗的紅木模型。他們還把城市的各個部分都做成了縮尺模型,能讓門外漢也理解這個項目蘊含的深意。

另外,貝聿銘懂別人的程度也相當深。我們知道,貝聿銘最重要的作品是重修盧浮宮,特別是那座玻璃金字塔。

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

盧浮宮金字塔

讓貝聿銘主持設計的決定,是當時的法國總統密特朗下的。我們來看他們之間的這番交流:密特朗是二戰後法國最有影響力的總統,民調結果超過了戴高樂,號稱是“選舉產生的國王”。他對貝聿銘說,自己最欣賞他能把新和舊完美結合在一起的設計。這話什麼意思呢?一座盧浮宮,重疊著法國幾段最輝煌的歷史。密特朗的想法,是既通過改造這座建築,來強調法國的世界文化中心地位,也建立自己在法國曆史上的地位。貝聿銘懂得建築與政治的關係,他說:“世上所有的偉大都市,都是由權力高度集中的政府建造的。沒有像拿破崙這樣的人物,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巴黎。”話說到這個程度,就是高度的默契了。接下來,他只要讓很有藝術修養的密特朗相信:他現代風格十足的金字塔,能完美地代表法國的密特朗時代。這我後面會說到。

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

中間手持玻璃材料的是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 密特朗旁邊戴紅色安全帽的是貝聿銘

有人說,貝聿銘是能用催眠術操縱別人的巫師,其實是因為他知道別人真正想要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