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說起大師,記得在學習時候都是頂禮膜拜的。畢竟人家的藝術造詣都是極高的,都是我們要仰望的人物。而且大師都自帶一層神秘感,讓人只可遠觀不能近看,這更令他們顯得高不可攀。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不過今天要爆一下大師的料~感覺心裡頓時舒服了很多,原來他們也和我們正常人一樣會犯錯的....而且他們的錯誤可比我們正常人要放大很多哦!

比如20世紀著名建築師弗蘭克·L·賴特為德裔富商設計“流水別墅”,被美國《時代》雜誌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住宅。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溪流帶著潮潤的清風和淙淙的音響飄入別墅,平滑方正的現代結構與粗石崖壁穿插交錯。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賴特的神來之筆宛如蒙德里安高度抽象的畫作,在微妙的變化中與自然環境相互交融,達到一種詩意的視覺平衡。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流水別墅建成後不久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成為賴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萬萬沒想到,這座名留建築史的別墅因為坐落在溪邊,到汛期的時候溪水流量變大,水流到房間裡,把傢俱都淹了……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Less is more”是密斯任包豪斯校長時提出的理念。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密斯的設計理念應用到這座Farnsworth玻璃屋中。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又比如,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設計的範斯沃斯住宅,房子四圍都是透明玻璃牆,主人能在住宅裡欣賞到大自然的美景,彷彿與外面美景融為一體,聽起來很美妙是不是?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萬萬沒想到,房子建完後總有人跑來圍觀,屋主的隱私暴露無遺,而薄薄的玻璃更是造成房子溫度冬冷夏熱,夏日夜間則有大群蚊蟲追隨燈光而來……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萬萬沒想到,在密斯看來這種透明的方式使得住宅的空間與空氣得以自由流動,但在居住者的角度來看,這座極簡的玻璃屋只會暴露隱私。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建築完工後常常會有好奇的人,慕名而來看這神奇的玻璃屋,站在外面朝著屋內拍照。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建築建到一半的時候Farnsworth醫生就曾讓密斯停工。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建築完工之後面對高昂的建造費用,Farnsworth醫生甚至和密斯對簿公堂。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另外由於建築地基不夠高,1966年的暴雨直接將河邊位置的Farnsworth玻璃屋洗禮了一次。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現代建築的先鋒旗手——勒・柯布西耶,薩伏伊別墅是他最為傑出的建築作品。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同時它也是現代主義建築的經典作品之一。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薩伏伊別墅表面上看起來平淡無奇。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白色粉刷沒有什麼太多的裝飾,建築表面平整,形體也比較簡單。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室內設計採用了自由的大空間,沒有牆的完全割斷式分隔,佈局自由。寬大的玻璃窗令戶外廣闊的田園風光撲面而來。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薩伏伊別墅完全符合柯布西耶提出的“新建築五點”,直接體現出“功能至上”的現代主義建築精神。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萬萬沒想到,柯布西耶設想的“新建築五點”雖然提供了一系列新功能和新形式,但與排水防滲問題產生了新矛盾,導致屋頂花園排水不暢、局部潮溼和積水,露臺花園、天窗等滲水導致屋內無法居住。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日本建築三傑之一:黑川紀章。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但凡對建築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座大名鼎鼎的中銀艙體大廈是由黑川紀章設計的。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1960年代戰後的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導致城市人口迅速膨脹、居住空間不足。一群懷抱遠大理想的建築師,將生物學上新陳代謝的概念運用在建築上。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雖然“代謝派”建築師不斷提出關於未來城市的構思,但那些奇幻的想法大多胎死腹中,中銀艙體大廈就是少數得以真正實施的作品。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中銀艙體大廈堪稱模塊化設計的典範,每個房間都是獨立的可以拆卸,老舊的模塊還可以拆下來換成新的。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每個房間內部也都是直接預製好的,據說艙體式設計的靈感源於宇宙飛船,艙內設置雖然精簡但功能齊全,而且每個部件細節都打造的像工藝品一樣精緻。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萬萬沒想到,到今天這座造型怪異的巨型洗衣機壘起來的高級住宅,卻已經幾近荒廢,原本設想的烏托邦式未來居住環境沒有實現。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入住率不高,原本規劃25年到30年換新,由於成本問題被擱置。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內部設施嚴重老化,漏雨漏水成家常便飯,再加上大廈位於寸土寸金的繁華地段,中銀艙體大廈曾多次面臨被拆除的危機。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代表“新粗野主義”的史密森夫婦。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這座建築是新粗野主義最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史密森夫婦設計生涯的唯一一座住宅樓,羅賓伍德花園。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羅賓伍德花園的設計中,最突出的特點莫過於史密森夫婦提出的“空中街道”概念。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史密森夫婦將“空中街道”的概念運用到了羅賓伍德花園的設計裡,“空中街道”強調居民的“歸屬感”與和睦的鄰里關係,將街道引入到住宅樓裡,創造一個烏托邦社區。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羅賓伍德花園分為東、西兩棟大樓,混凝土澆築的外觀充斥著濃郁的野獸派風格。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樓內每三層便有一條寬敞的“街道”,為居民交流活動、兒童玩耍提供了空間。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萬萬沒想到,由於後期維護的缺乏以及居住人口構成的變化,建築年久失修,而寬敞的“空中街道”則成為了犯罪滋生的溫床。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儘管有著來自包括扎哈·哈迪德、伊東豐雄等著名建築師的聯合強抗議,在挖掘機的轟隆聲中,羅賓伍德花園仍然沒能逃脫被拆除的命運。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世界上最後一位現代主義大師”,貝聿銘。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華裔建築師貝聿銘也經歷過這樣的尷尬。他為麻省理工地球科學中心設計了一棟新教學樓,這座高達21層的混凝土大樓在當時實屬創舉。綠樓落成後,被當地居民評選為當年最美的城市建築。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萬萬沒想到,由於風力阻礙,大樓入門處的大門有時根本打不開。這讓貝聿銘十分尷尬,最後重新調整才解決這一問題,他後來承認:“我是麻省理工畢業的,然而我居然不知道什麼叫風洞效應!”

大師們耗費心血打造的一流建築 最後竟都變成失敗之作?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