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桅杆,一座古代的豪華庭院,一旦進入瞬間穿越回過去


陳家桅杆,一座古代的豪華庭院,一旦進入瞬間穿越回過去


陳家桅杆,一座古代的豪華庭院,一旦進入瞬間穿越回過去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古時候稱為柳城,是“魚鳧”文化的發源地,溫江也是古蜀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歷史非常悠久,據史料記載,溫江在西魏恭帝二年(大約公元555年左右)被設立成溫江縣。在延續了1400多年以後,2002年成都市政府把溫江撤去縣的編制,改設立成為成都市溫江區。在這片經歷了歷史風雨的土地上,也有著許許多多值得人們去探索的地方。

陳家桅杆,一座古代的豪華庭院,一旦進入瞬間穿越回過去


陳家桅杆,一座古代的豪華庭院,一旦進入瞬間穿越回過去

位於溫江區壽安鄉天鵝村的陳家桅杆,就是這樣一座隱藏於市井中的神秘庭院。陳家桅杆是非常具有清代特色的一座院落,號稱西南第一宗祠的同時,還被戲稱為川西民居的大觀園,這裡濃縮著川西平原的滄桑歲月,走進這所庭院,一不小心,就感覺回到了過去。

最早聽說陳家桅杆這個名字的時候,我還以為跟船有什麼聯繫,走到這裡經過了解l以後,才發現是我想偏了,原來在歷史上,桅杆還曾被用作身份的象徵。

陳家桅杆,一座古代的豪華庭院,一旦進入瞬間穿越回過去


陳家桅杆,一座古代的豪華庭院,一旦進入瞬間穿越回過去


陳家桅杆,一座古代的豪華庭院,一旦進入瞬間穿越回過去


陳家桅杆,一座古代的豪華庭院,一旦進入瞬間穿越回過去

桅杆是封建王朝中,科舉制度下的產物,可以理解為咱們現在的學士學位證書,在古代,考取了功名以後,就有資格在自家門口建兩根左右對稱的桅杆,在每根桅杆上還可以套鬥以示其身份不凡,當然,套斗的數量不能亂來的,都是有規矩可講的,比如舉人只能套一個鬥,而進士才能套兩個鬥,這分別也被俗稱為單鬥桅杆和雙鬥桅杆,更有些愛美人士,會在桅杆上掛些小旗以做裝飾。也有人說在石質桅杆上加上鬥型雕塑,其實是寓意才高八斗。

據查證,陳家桅杆是清朝咸豐年代所建的一座庭院,而且這座庭院的作用還比較複雜,並不單純,因為陳家桅杆集合了住宅、園林和宗祠,是一座多位一體的綜合式的庭院。由於院落大門前立著兩根雙鬥桅杆,所以被稱之為陳家桅杆。這兩根桅杆是如桶般大小的石柱建成聳立於石基上,桅杆的中間和頂部,各有一個大小不一的鬥型的石雕,這兩根桅杆立於此處,顯得非常壯觀,在壯觀之餘還透著一股莊嚴肅穆的氣息。

據說這裡的主人是清朝咸豐年間重慶璧山的父子倆,父親陳宗典當時在翰林院供職,其子陳登俊是當時的武舉人。傳說當時陳宗典在京城翰林院,職位不太高,但是因為他掌管著財務,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很有實力的。不過,到了清朝後期,朝廷內外一片混亂,陳宗典覺得在京城看不到未來而且可能會丟掉性命,所以趁亂帶著一些財產回到了璧山自己的老家,但是他又怕日後朝廷會追查下來,到時候一大家子人可能會被滿門抄斬,於是乎帶著一大家子輾轉到了溫江壽安定居。

陳家桅杆,一座古代的豪華庭院,一旦進入瞬間穿越回過去


陳家桅杆,一座古代的豪華庭院,一旦進入瞬間穿越回過去


陳家桅杆,一座古代的豪華庭院,一旦進入瞬間穿越回過去


陳家桅杆,一座古代的豪華庭院,一旦進入瞬間穿越回過去

從今天的視角來看陳家桅杆,依然能看出當年主人殷實豪邁的氣質,興建這麼大的宅院,必定是揮金如土。這裡佔了約十餘畝地,院落四周環繞著潺潺的溪水,庭院內的建築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庭院正中間主體建築,主要是前廳、中廳和正房的三進大院,這一部分的屋頂有飛簷翹角,有五色彩繪的半拱石門,還有紅窗綠柱,應該是屋主人的起居之地。第二部分是位於庭院西側的花廳,不僅有佈置典雅的書房設置在前,還有忠孝祠設置其後,祠堂內以小橋流水裝飾於其中,主人的畫像和用石頭刻的族譜亦陳列於此。第三部分是以園林風格為主的大花廳,這裡亭臺樓閣和宮觀殿廊一應俱全,在庭院中間還有一處戲臺,可謂是整個庭院最漂亮和最悠閒的地方。徜徉在如此宏偉大氣的一座院落中,真的是讓人一進大門便有一種穿越時空的錯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