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家乡或老家有多少田种了粮食?我想了解粮食生产实情?

用户101215685806


我是信阳茶乡小张,很高兴为你解答“你们家乡或老家有多少田种了粮食?我像想了解粮食生存实情?”,由于我是一位来自于茶乡的新农人,以前我老家是有段时间种植过水稻,现在基本都改田为茶了。

田改茶园

1.以茶为主,粮食为辅

我们信阳市浉河区主要产信阳毛尖茶,其实很早之前我们这里平处田地也是种水稻,随着茶叶经济来源稳定,种植水稻管理麻烦,山区又无法达到机械生存等因素,种植茶叶也就成为大多茶农的精神食粮了,其实有些地区还是有水稻种植,以八县为多。

以前用于灌溉的池塘

2.以茶为粮

其实我认为粮食可分为吃的粮食,还可分为精神上的,这就是我要说的种茶为粮,因为本身为山区,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无法规模化、机械化,才迫使种茶,并逐渐形成规模与产业。

茶叶嫩叶

3.茶也是缺一不可“食粮”

茶叶在我国主要的生活消费饮品,每年大量消耗的茶叶量数目很是惊人,但比起粮食还是相差甚远,所以茶只能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粮”。


茶乡小张


你们家乡或者老家有多少田种了粮食?我想了解粮食生产事情?

我说一下我们家乡种粮食的情况吧,我们家乡属于山区,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小梯田,没有大面积的田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地里全部种的是庄稼。

但现在我们这一个县几十万亩土地,没有种庄稼的,地里种的都是核桃树和花椒树。还有些地培育的是树苗。

我们这里属于山区,可以耕种的土地不多,但是在实行家庭土地承包制以后,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很高,周围山上只要有土的地方,基本上都开垦出了田地。前些年由于种粮不挣钱,农民开始看什么挣钱就种什么。2010年以后我们全县开发核桃产业,县里成立了核桃公司,地里栽核桃树国家免费给树苗,而且还有补助。基本上全县的地里都种上了核桃树。核桃成了我们这里最基本的农田创收项目,前些年核桃的效益还是相当不错的,比种粮食收入要好得多。

近三年核桃价格下跌,但从收入上面还是比种粮食强,因为我们这里是山区地带,水浇地很少,田地的土层很薄很不抗旱,农作物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粮食作物根系浅不耐旱,核桃树一般根系扎得很深,比较耐旱一些。我们家有六亩山坡地全都栽上了核桃树,这几年树也长大了,19年虽然说核桃价格大跌,但我家6亩地还是收入了7000多块钱,若是种庄稼,可能1000块钱收入都达不到。

田地种粮食或种其他作物,这要根据各地情况而定。比如平原地带地块大,可以浇水,能用大型机械操作适宜种粮食作物,山区丘陵地带要根据各地的实际选择适合种植的作物。以确保农民有较好的收入。

我们家里这里现在全部都是核桃树,没有人种粮食。这也是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农民规模化种植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做法。

[我是农人潘哥,一名热爱三农的退伍军人,喜欢我的观点或文章记得点赞加关注哈!]


农人潘哥


大兴安岭农垦有耕地 125.2万亩。我们农场的种植户有种植上万亩土地的家庭,但毕竟是少数。我身边的农户大多数都会种500-2000亩地,基本都是种植的大豆和玉米。由于现在种粮食的利润特别低,只能多承包土地,提高面积来提高收入。但是种植业的投资和风险都很高,而且2000亩这个种植面积基本就是当地个体农民能管理的极限了。即便是全程机械化,也是需要人来操作机械的。这个就是我们家乡的实际情况,希望能帮助你了解一下。



农夫有话说


我的老家是吉林南部的山区城市,从上大学开始到现在已经离开20年了。今年过年也在家里了解了一下家里亲属的农业种植情况。总的来说,农业生产的形势不是很乐观,特别是在耕地资源稀缺的山区农村。有限的耕地用来种粮食满足不了消费需求,大多是以种植经济作物、栽树以及其他的方式比如打工来获得更高的收入。

老家的农村是山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1.5亩左右。特别是近些年招商引资的影响,也有一部分耕地被占用。虽然说有一定的补偿资金,但是对于有限的耕地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比如我的表弟,家里只有不到5亩地。2019年种了不到3亩地的玉米,其余的耕地早已经在十几年前就全部种上树了。可以说,现在的耕地除了征占以及建厂、建房的用途之外,还有一部分是被种树了。这对于国内有限的耕地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损失。

1、常规大田作物。因为耕地面积小,收获的粮食获利也比较少,一亩地赚个几百块钱,忙碌一年也就能赚个2000或者3000元左右。说实话,这点钱真不够一个月的花销。所以,在我的老家种地都是比较粗放的。到了时节空出1-2天来种地,种完就不管了。打工、搞养殖、或者出去做点小买卖,耕地就无人照看了。以我表弟的几亩耕地为例,不到3亩地的玉米也就打了不到2000斤的产量。如果是种植水稻的话,产量可能更低。

2、种植经济作物。耕地有限,就得种点利润高的经济作物。瓜、中药以及蔬菜等。但是在我们那边有一个不利的条件就是山区,四周环山,虽说纬度相对低点,但是有小气候的影响。并且这几年的气候也不是很稳定,种植经济作物的风险也比较大。种瓜、中药的有被洪涝灾害淹没的,也有被冰雹打死的。还有一些在山上开荒种植人参等中药材的,风险大、投入高、获利慢。可以说,一个地区的耕地数量往往就会影响到当地的农业生产标准和积极性,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始终有一些耕地处于撂荒状态的原因。

3、合作社。老家当地也有几个有一定种植规模的蔬菜合作社,在老家也比较有名气。种植的蔬菜都是销售到市区,销路还是有保证的。比如说过年的时候吃的新鲜韭菜,就是我们当地的合作社生产的。说实话,听吃惊的。毕竟东北地区2月份的温度很低,晚上经常零下20度左右,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能够种植出新鲜的蔬菜,这在取暖方面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而且,在市区周边的乡镇,基本上每个乡镇都会有1-2个这样的蔬菜种植合作社,在耕地上建设蔬菜种植大棚。虽然说对耕地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与撂荒、种树相比还是更有发展前景。

总的来说,老家的农业生产前景不是很乐观。耕地种树、建厂、征占等因素的存在,造成了耕地的减少。而人均耕地数量的减少也打击了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长此以往,可能这类相似的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规模、技术等难以持续的发展。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我的家乡在江汉平原北部的丘陵地带,全组水稻田五百多亩,旱地近二百亩,种地最年轻的是七O后,种田劳力不足二十人,本人种水稻约六十亩只插一季中稻去年收获七万多斤,旱地近十亩收小麦近七千斤,玉米收二千多斤,花生一百多斤,黄豆几十斤,芝麻红薯几百斤,全组只抛荒近十亩,卖给外组近四十亩。主产一季中稻,只是水利长期失修施设老化,水源严重不足,近几年严重缺水。谢谢!


富水河畔一小玉米142


我种稻花香2号水稻有十多年了,每年都种200多亩地绿色种植,我申请自己家庭农场到秋天很多客户提前预定我大米现磨发货,吃我家大米都说好吃,我从选种,田间管理,秋收,磨米都发个照片视频叫他们吃着放心大米。






五常诚信稻农


你的问题我来回答下。

我是湖南一个很偏远的乡村的,祖祖辈辈都种田,也有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我们那里属于山区,地势不平,且人多地少,每家也就2到3亩地,即使年轻人外出了,但田地从没荒过,都一直种着水稻。因属于山区,气候较寒冷,只能种一季,且水稻生育期不能种太长了的。产量一般都在每亩1200斤左右,基本上可以供一家5口人吃。




一路有你1525363


你好!我是广西老雄哥,很高兴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在我的家乡种的是水稻,一年可以种两季,但是根本没有多少人种第二季,因为种一季就够吃一年了没必要种第二季,第二季的水稻产量不高,而且秋天容易干旱,水源不是很好的话就必须想办法抽水灌溉,好不容易有点收成了,卖了又不值几个钱,所以大部分人不愿种第二季,甚至第一季也不会种太多,种个一两亩够一家人吃到来年就行了。毕竟种植水稻的利润很低,除开肥料农药跟种子和请收割机的费用以后,一亩也就赚个几百块钱,这就是农户不愿种植水稻的原因。

我们广西这边有好多人都拿稻田种植水果或者是甘蔗,差不多每个县城都有自己的糖,甘蔗多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前几年沙糖桔在市场上成为明星产品,搞得很多农户把种植水稻的良田都种上了沙糖桔,所以水稻面积越来越少。

如果你是想大面积种植水稻的话也是可以的,但必须要规模化,而且要保证能达到一定的产量。规模大了,产量高了就算利润薄点也还是有搞头的。呵呵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为您带来一些帮助,谢谢




广西老雄哥


最近这些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外出打工。因为在外面打工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可以抵得上在家干几个月活的收入。正常情况下,一个青壮年劳动力在外面打工,一年至少可以收获六七万块钱。如果一个壮劳力力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种植活动,一年下来最多也就在两三万块钱。除非在农村老家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才有可能挣钱,如果光靠种田的话,真的容易出现种的多亏的多的现象。

你们农村老家还有多少人在种田?止茶就来说说自己老家的情况。

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现在全国有接近3亿的农民工。在我们村子里面,至少有百分之七八十的青少年都在外面打工,留在家里的很少。现在农村老家除了一些上了年纪的,没有办法在外面打工的老人,还有一些留在家里照顾小孩的妇女以外,几乎看不到其他人。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种田的人越来越少。

我父亲已经60多岁了,想要出来打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留在农村老家。他身体还可以,又不愿意整天闲着,所以就在家里继续种田。原本我们家田地并不多,现在一个人在家里,又将叔叔家的田地要过来,种上了玉米和水稻。因为叔叔一家人常年在外打工,田地已经多年都没有种过了。

在我们当地,现在仍然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的农民大多是像父亲这样,50多岁60多岁甚至70多岁的老人,年轻人还在继续种地的很少。除非那些仍然留在农村老家,平时主要做点小生意或者开个超市饭店什么的,等到农忙的时候回老家帮助父母收割。平时他们都不在农村老家里住,要么是在镇上住,要么是在县城里。

所以我们老家当地的大部分土地都处于抛荒状态,水田基本无人耕种,里面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草,成为了很多野生动物的乐园。而旱地由于多种植茶树和桑树,这些都是多年经济性作物,原本每年都要进行修剪施肥除草管理,但是现在也没人管了,任其自由生长。

现在到了春茶即将上市的季节,家里的茶树多到没人采摘。那么正常情况下,一个家庭的查处采摘可以收获四五千块钱,甚至更多一点能够达到七八千。但是茶树采摘有季节性要求,很多人不可能临时请假一个月回来采茶。所以现在农村很多种植茶树的人家,也基本上将茶树处于荒废状态,家里有老人,能采多少是多少,根本也不进行修剪和施肥管理,完全靠天收。

以上就是我们当地农村的一些真实现状。现在农村种田种水稻的人越来越少,哪怕是种植也仅仅是种植一点点,够一家人吃就可以了。因为现在种多了,也卖不上价格,远远不如出去打工。而留在家里的老人想挣多一点,也没有那个精力和能力。所以现在农村很多田地都处于荒废状态,长满野草无人问津。再加上我们当地处于山区,大多是以梯田形式存在,不利于机械化作业,所以也没有办法从事规模化的农业生产。

在这种情况下,田地荒废的可能性就更大,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就更小。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意见或者建议,欢迎您在下面留言评论,说说您的观点。


止茶


你们家乡或老家有多少田种了粮食?我想了解粮食生产实情?

根据粮小咖多年实地走访的了解,应该说除了退耕还林的,土地流转种植经济作物的,靠近城市郊区等以种植蔬菜为主的,等等,农村的土地基本上还是种植粮食为主的,当然也有撂荒的现象,但相比来看并不多,特别是粮食生产功能区,基本上农民还是不愿意让土地荒着呢。

在粮小咖的家乡,属于夏秋两季作物的商品粮产区,一季小麦,一季秋粮。往年里,秋粮主要是玉米,但也有很多的花生、高粱、大豆、红薯等等,现如今,除了少量的花生、红薯等,几乎都是玉米了。当然,基本上是不存在撂荒的情况的。

毕竟,那里是一片平原,虽然近些年来地下水灌溉越来越难,打井的深度也越来越深,但毕竟还是粮食的高产区;而且农民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虽然以外出打工为主,但在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当下,也都是种上粮食之后再外出,夏收、秋收的时候,家里有老人的就帮着找收割机收获,其中小麦多是在田间地头就出售了。

粮食生产的实情,和种植面积是息息相关,从全国范围来看,确实粮食面积是逐渐下降的,但在粮小咖的家乡除了一些工厂占地、县城扩张之外,总体上面积变化不大。至于收成,主要就是看气象条件了,自然灾害比较重的年份,收成会比较差,比如前两年小麦受到倒春寒的影响单产下降明显,玉米因为高温干旱影响授粉也是减产严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