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書脈·千秋一筆“糊塗賬”:趙構(上)我本良主

自古以來,歷史上的“糊塗賬”那是層出不窮。很多皇帝雖然落下千古“惡名”,但其實他們對歷史發展或藝術鼎盛作出的貢獻是巨大的,是不可磨滅的。究竟是功是過,你說不清楚。就比如秦始皇,後人雖然總強調其如何殘暴成性,但不可否認,正是秦始皇締造了統一的中國,創造了統一的文字。他既是暴君,也是偉人。同樣,曹操、楊廣、趙佶等人都是這樣的人物。我們在批評他們過失的同時,卻也不能抹殺他們的功績。

上次的文章中我們說到了宋徽宗趙佶,一方面他被冠上了“亡國之君”的罵名,另一方面不可否認的是,他為大宋締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藝術盛世。今兒個我們則給大家說說和趙佶情況類似的另一位君主——南宋的開國皇帝趙構。這位皇帝不僅能文能武,書畫俱佳,而且他和他爹宋徽宗一樣,都創造出了一個經濟繁榮和文化興盛的時代。此外,他還是一個“痴情”的帝王。他和前後兩位皇后的感情故事也一度在宋史中被傳為佳話。

那麼問題又來了——這樣一位英主又是怎麼背上“殺害忠良”、委曲求全的罪名的呢? 讓我們從頭說起。

中華書脈·千秋一筆“糊塗賬”:趙構(上)我本良主

宋高宗趙構


中華書脈·千秋一筆“糊塗賬”:趙構(上)我本良主

其實,細讀《宋史·高宗本紀》就會發現,趙構是以“有勇有謀,能文能武”的形象登上歷史舞臺的。據記載,他的生母地位低下,為了贏得他爹(也就是徽宗趙佶)的青睞,他三更起五更睡地誦讀詩書、練習書畫,自小就得了個學識淵博的美名。再加上這孩子天生就壯實,用史料上的話來說叫“天生神力”,能拉開“一石五斗”的大弓,差不多二百斤重,足見這孩子能文能武、優秀異常了。

雖然趙構一身的才華,但徽宗趙佶還是在緊急的情勢下把皇位傳給了長子趙桓,而趙構則被封為康王。靖康元年(1126年),南侵的金兵一步步逼近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趙桓緊急召群臣來商議對策,最終決定與金人議和。但是議和的代價也是很大的——首先就是金人趁機索要大量的黃金白銀,並且要求將太原佔為己有。這還不算完,宋王朝還得派宰相、親王各一人到金國做人質,這才能成。宰相方面,宋欽宗趙恆派了求和派的代表張邦昌,親王方面則一直躊躇不決。這個時候,少年趙構就挺身而出了。在眾人皆低頭,惶惶如喪家犬之時,他宛若頭戴光環的救世主:“我去吧!”在他哥趙桓感動得流淚時,趙構還慷慨地揮一揮手:“如果兩國交戰——儘管打,不要顧慮我!”

中華書脈·千秋一筆“糊塗賬”:趙構(上)我本良主

宋欽宗趙桓

就這樣,趙構毅然前去金營。後來兩軍果然交戰,張邦昌嚇得魂飛魄散,趙構卻是波瀾不驚,淡定從容。仍然自顧自地舞文弄墨,拉弓耍劍。金人看他這樣子,嚴重懷疑他根本不是真正的皇子,要求把他換回去。就這樣,趙構回到了大宋,宋欽宗則派出肅王趙樞來代替趙構做人質。趙樞一見金兵,嚇得瑟瑟發抖,金兵這回滿意了:“看來這貨是真皇子了!”

很久以後,金人才知道,當初那個常在金營裡把寶劍舞得刷刷生花的康王原來是貨真價實的皇子。不過為之晚矣。

短暫的人質生涯成為趙構人生中的閃光點,當他回宋以後,所有的人都對他另眼相看,他哥趙桓更是視他為危難中的支柱。從後來兩次出使金營和蒐集援兵的任務都交給了趙構就可以看出。

從以上的表現來看,趙構其人是個頗有能力的少年英才,那麼如此英勇無畏的少年親王,當了皇上之後怎麼會怕金軍怕成有名的“落跑皇帝”呢?


中華書脈·千秋一筆“糊塗賬”:趙構(上)我本良主

都說宋高宗趙構是“最能跑”的皇帝。從剛登基起,趙構基本上就一直過著東躲西藏的逃亡生活——從揚州一路跑到杭州,甚至還在海上漂了四個月。趙構的“恐金”之名,也因此在青史上揮之不去。

趙構心性的轉變,要從他一次又一次死裡逃生說起。

當金軍又一次來犯,還在做康王的趙構又被宋欽宗派去出使金營議和,與他通行的還有當時北宋的一個兵部尚書,叫王雲。結果這次出使,二人被百姓罵為“賣國奸賊”,王雲更是被義憤填膺的百姓當街活活打死,終於護得趙構脫險。劉光祖就在《紫巖利應廟記》中說道:“天使公代高宗死。”是可幸,還是可悲?

趙構雖然倖免於難,稱帝后也為忠心護主的王雲立廟頌功,但是王雲的死在他心中烙下了一個陰影。這是他不再願意直接面對金人的原因之一。

後來,靖康二年(1128年),金人的鐵蹄踏破了汴京城,血流漂櫓,國家覆滅,徽、欽二帝包括趙構的妻兒邢秉懿等人皆被金兵擄走,唯獨剛好因外出湊兵勤王的趙構成了落網之魚。

這是趙構第二次死裡逃生。面對金人的鐵蹄,他又悲又怕。一家子被擼,估計正常人心態都崩了。其實趙構也有點崩了,但他強撐著,在抗金名將李綱、宗澤的輔佐下在南京應天府稱帝,給北宋王朝寫下了續集,也就是我們歷史上的——南宋時代。

南宋雖然建立,但是這個時候外有金兵壓境,內有刁民動亂,正是內憂外患交替之際。金人聽到大宋又派出一個皇帝來登基,還是當年在金營裡做過人質的康王,馬上又舉兵攻來,窮追猛打。趙構無法,只得倉皇踏上了一條“落跑之路”——先去揚州,又到瓜州,再渡江南逃,先後經過常州、平江府、吳江縣、秀州、崇德縣、杭州,又經越州、錢清鎮、明州、定海縣、昌國縣,到達溫州、台州。陸地上沒地跑了,他乾脆下海了,當了四個月的“海上皇帝”,直到金兵北撤,趙構才重新回到杭州臨安府,並將這裡定位南宋的行在。

中華書脈·千秋一筆“糊塗賬”:趙構(上)我本良主

南宋地形圖

這是宋高宗趙構第三次死裡逃生了。在這段顛沛流離的日子裡,他每一天都過得提心吊膽、風聲鶴唳,這種心理煎熬是無法用言語表述的。甚至有史料記載,趙構在這段時間被恐懼支配,以至於喪失生育能力,最終傳位於養子趙昚,也就是宋孝宗。當然,這就是後話了。


中華書脈·千秋一筆“糊塗賬”:趙構(上)我本良主

一直以來,宋高宗趙構都揹著“恐金症”的名聲。人們罵他不收服失地,罵他戕害千古忠臣岳飛,罵他對金人卑躬屈膝,喪權辱國,其實在這裡,我們真的應當為高宗平反一下。

先說失地的事。其實現在很多人罵高宗無能,也不過是站在“上帝視角”上看問題。其實如果回到當時的情況,你會發現其實趙構真的不簡單,說他是宋代史上的中興之君亦不為過。

怎麼箇中興法?趙構雖然前期處於不斷逃亡的過程,但在他的統治下,南宋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依然恢復了社會秩序和農業生產,人口也超過了十億。經濟比之繼位前更是繁榮了一大截,這一時期和南宋王朝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多達五十多個,南宋所用銅幣也成為了世界貨幣,在幾十個國家流通。這難道不能作為中興的佐證?

至於奪回失地。自古以來的北伐就是個大難題,曹操這樣的雄主尚且不能,又何必苛責趙構呢。

岳飛的問題——岳飛後來被封神,而趙構則和秦檜一起被放在對立面,成為了民族的“千古罪人”。不過大家似乎忘了,一開始提拔重用岳飛的,也是宋高宗。江湖上流傳著“岳母刺字”的美談,但許多人不知,正是高宗趙構親手書“精忠報國”賜給岳飛,才使這四個字真正流傳了下來。

中華書脈·千秋一筆“糊塗賬”:趙構(上)我本良主

岳母刺字

宋高宗前期基本上一直是積極主張抗金的,著名的和尚原之戰、郾城大捷、采石之戰都是發生在高宗統治時期的。至於重用秦檜,也只不過是趙構在主戰派和主和派之間的一種制衡手段罷了。秦檜死了,他才當真地鬆了一口氣。岳飛在其中當然是無辜的,最終殺害岳飛的決策確是高宗的一件錯事,這一點沒跑。但是趙構畢竟沒有像我們一樣站在“上帝視角”,作為當時國破家亡的經歷者,趙構能夠在滿心對金的恐懼中還把國家治理到這個水平,已經不錯了。

再者就是趙構對於文化盛世的締造。趙構和他爹趙佶一樣,也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大藝術家”。他書畫、詩詞、音樂、騎射俱精,尤其是在書畫方面,趙構的貢獻是巨大的。在書脈的傳承中,趙構前期學的是黃庭堅和米芾兩位大家,後來轉向孫過庭和“二王”,繼而影響到整個南宋的書壇。他自己身體力行的同時,還提倡大眾都來研習書法,這對整個南宋書壇的興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時間,南宋王朝以高宗趙構為中心,掀起了一個更勝前朝的學書高潮。

中華書脈·千秋一筆“糊塗賬”:趙構(上)我本良主

趙構《草書洛神賦》局部

此外,趙構還專門為太學書寫了課本,包括《周易》《尚書》《春秋》《論語》《孟子》和《毛詩》七部,為推動儒家經典和書法的共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對書論也很有研究,晚年撰寫的《翰墨志》記錄了他自己對於書法之道的見解,是為南宋書法理論的代表作。

趙構在醉心書道的同時,也專注於畫作。他熱心保護古代的書畫名作,整理和收集了宣和內府因戰亂而散失的許多古代法帖名畫,《南宋館閣續錄》中記錄的一千多件歷代名畫,就是宋高宗收集、保護的成果。

總的而言,在宋高宗趙構的開創和統治之下,南宋王朝在混亂之外締造出了一個經濟繁榮且文化興盛的“世外桃源”,將整個宋王朝的滅亡延後了一百多年。從這點上來看,趙構於歷史,實在是有功的,絕不應該僅僅把他看作一個負面人物。


中華書脈·千秋一筆“糊塗賬”:趙構(上)我本良主

下期預告:

下一期文章將為您帶來

“ 清醇沉潤的玄妙觀重修三門記(下)”

本文已在本心書法APP中發佈,

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本心書法”即可下載。

微信搜索“本心視界”關注訂閱號,獲更多書法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