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上班,晚上帶娃,深夜創作,無心之作入國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中,江蘇青年書家朱國良以楷書入展。有意思的是,朱國良竟是一個農學學士,學的是園林專業,和書法並沒關係。但是,他自幼學書,老師就是其父親。他此次入展的作品,書體為碑體楷書。下面就是他的投稿作品。

白天上班,晚上帶娃,深夜創作,無心之作入國展

朱國良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

十二屆國展創作手記

■朱國良

2019年對於我一個農學專業的學書人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入展江蘇省第十一屆新人展一年後,又僥倖入展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著實是一份意外的喜悅。

白天上班,晚上帶娃,深夜創作,無心之作入國展

朱國良作品

十二屆國展的投稿,我是抱著在投展中打磨作品,提高創作能力的初心去設計和創作作品的,因為對於一個省書協的準會員來說,入國展是奢望的,所以從創作到作品郵寄出,整個創作過程是沒有太大壓力和太強的目的性,一切順其自然,盡力就好。

白天上班,晚上帶娃,深夜創作,無心之作入國展

朱國良作品

中國書協發出十二屆國展徵稿啟事後,我查閱了近幾屆國展的入展作品照片和作品集,尋找創作靈感,在寫什麼內容,選什麼紙張,這個過程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最後結合自己的書寫習慣,確定用4釐米格,魏碑筆法為主調,摻合唐楷和明清楷書的一些特點,書寫劉熙載《藝概》選文。

白天上班,晚上帶娃,深夜創作,無心之作入國展

朱國良作品

然後開始選擇紙張,先後嘗試了皮宣、麻宣、檀皮宣、雲龍構皮紙、水紋紙、粉彩紙、蠟染紙、魚子金、泥金紙、泥銀紙等十餘種紙,最終確定把兩張八尺屏泥銀老紙,用泥金條拼接,形成高雅的“金銀配”。

由於泥銀紙細膩光滑,難以表現墨色的濃淡枯澀,故在創作時以溫文爾雅、不急不躁的風格使書風與紙張完美結合。為了打破八尺中楷密密麻麻一整張的常規寫法,我特別注意留白,使大幅作品具有空靈感。

白天上班,晚上帶娃,深夜創作,無心之作入國展

朱國良作品

在確定好書寫內容和紙張後,開始創作。因為白天要上班,所以創作往往在兩歲半的兒子熟睡後進行。創作前的畫格子是個大工程,為了讓我安心創作,妻子主動承擔起了畫格子的重任,夜深人靜的時候,她在一邊畫格,我在一邊創作,在我看來這是世界上最美的畫面。

白天上班,晚上帶娃,深夜創作,無心之作入國展

朱國良作品

第一遍創作初稿完成後,我就尋找名師指點,聽取他們的意見,結合自己的特點和書寫習慣,經過六次改動,十二屆國展投稿作品定稿。

截稿前一週,當看到郵寄前打包好的作品時,感覺自己在書法創作的道路上又經過了一次洗禮,輕鬆而愉悅,就像看到兒子出生時那一刻的歡喜,不言而喻。

白天上班,晚上帶娃,深夜創作,無心之作入國展

朱國良作品

對於入展十二屆國展,至今為止我都覺得是我運氣好罷了。我覺得學書之路漫漫,唯有不斷髮現自己的不足,不斷提高書寫技法、眼界和綜合素養,還要將中國其他優秀藝術門類語言融入其中,才能在書法之路越走越遠,與古人越走越近。

白天上班,晚上帶娃,深夜創作,無心之作入國展

朱國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