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看自己的樣子和自己在鏡子裡看自己的樣子是一樣的嗎?

醉醉林深迷了鹿


說的都很虛幻,評論的人也都不信。

鏡面成像原理大家自己百度,是左右顛倒的,所以鏡子中的自己肯定不是自己,這一點確定無疑。

而且科學家說鏡子中的自己要比真實的自己丑30%,這個有科學道理,但是具體是不是醜30%不可信,因為每個人的自戀程度,自信程度都不一樣,我不太相信30%,感覺應該小於這個數,應該在10%-15%之間,不會差距太大,要不然人類還發明鏡子幹什麼?30%和你看到的不一樣,有什麼用?

從上面的推斷我感覺每個人看到鏡子中的自己大概是10%-15%與自己不同,這是自己大腦美化的結果,那麼到底如何判斷自己長得到底如何呢?

如果你看鏡子中的自己真的感覺非常不錯,那麼醜10%就也不會太醜了,別人眼裡你很可能就是帥哥美女

還有就是通過古人對美的描述,一白遮三醜,皮膚好,如果你長的白,恭喜你,絕大多數人不仔細看你,模糊籠統的第一映像肯定是好看,除了白,皮膚雪白的那種,還有就是雙眼皮,高鼻樑,瓜子臉,腦門到眉心,眉心到鼻尖,鼻尖到下巴三段比例相同,又是瓜子臉的,肯定也不差,不一定多美多帥,但是至少不會被反感了。

其實不要管你鏡子裡看別人是否一樣,因為你只是看不清自己而已。這麼說吧,手機前置像頭是最準的,就是你的樣子,可能你會找各種藉口說這個人不是我,怎麼這麼醜,但是那就是你,不可能錯,如果你真的感覺很醜,不要懷疑,你也不一定真的醜,為什麼?因為你感覺醜是因為你自己不習慣,從小看鏡子,習慣了鏡子裡的自己,美化10%的自己,突然看到了鏡頭裡的自己,心裡的落差很大,遠遠超乎其他人,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所以看到鏡頭裡的自己感覺醜,看到鏡子裡的自己感覺美的,每個人都這樣,取箇中間值,你比鏡頭裡的自己美5%比鏡子裡的自己丑%5,這就是你,真實的自己


還不讓我起名了


上週五和小胖去機場接毛驢,我倆站在出口,目測一群又一群人從機場出來,然後悄悄地對每個過往的陌生人評頭品足。

我倆發現,哈爾濱的女人一眼就能認出來,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管長成啥樣,都極度自信。舉手投足,都充滿了氣度,那是一種對自己長相極其滿意的氣度。

我猜,她們照鏡子時,是非常欣賞自己的。

但外人看到的,恐怕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了,更接近客觀的樣子。

所以說,鏡子裡看到的自己和別人眼裡的自己是不一樣的。

或者這麼說,你的自我認知與眾人對你的看法有時相差很大。

通常來講,自我認知都要比眾人對自己的看法要好些,因人而異,差異不同,有的人自我感覺極其良好;有的人自我感覺稍微客觀;極個別人自我認知遠遠低於眾人對其看法,這樣的人一般都得了抑鬱症。

對自己看法比眾人看法好些,其實正常,人之常情,但如果與眾人看法幾乎完全是南轅北轍、背道而馳,那就是問題,很大的問題。

手下有個小同事,比毛驢還小,前一陣我跟她做了一次長談,就是因為她的自我認知出現了嚴重問題,導致她跟同事幾乎難以相處了,她自認為是同事都在排擠她,而同事都認為這小孩實在太古怪。

我問她這樣跟同事相處好嗎?她的回答是:“我根本就不想跟他們相處,因為我從內心裡根本就瞧不起他們所有人!”

苦口婆心勸了大半天,似乎稍有改觀,但這其實已經是秉性了,而性格是難以改變的。

其實,我自己也一樣,我把自己看成是正義的化身,可熟悉的人可能覺得這傢伙就是個蛇精病。



肯定不一樣,自己感覺自己很一般,但有人覺得是最有魅力的女人呵呵,自己都不知道那裡有吸引別人地方,問老公對我有什麼看法,我說是不是跟別人不一樣。老公說我在他心裡肯定跟別人不一樣看法。去年晚上出去遛彎我帶狗狗跑,老公跟兒子說你媽媽現在給我大曼也不換呀!五十的人走路跑都那麼輕鬆從心裡高興。所以我還有什麼不知足呢?我為什知足,因為我已付出。我為什麼付出,我是為了我自己。為什麼為自己,為了自己幸福呵呵


愛就是奉獻135846026


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叫什麼忘記了,但是文章中講的故事,到現在我還是記憶猶新,接下來我便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文章的主人公是一個女人,就叫她影吧,她有兩面鏡子,而且兩面鏡子同時放在一個房間之中,一面鏡子放在窗臺邊,每天都能沐浴到陽光;另一面鏡子放在房間中的一個陰暗角落。

很早以前,影便發現一個問題,那便是她在兩面鏡子中的形象不太一樣,陽光下的那面鏡子,她每次照都感覺不如她本人漂亮;而陰暗角落中的那面鏡子,每次都給她一種她很漂亮的感覺。

那麼,到底哪面鏡子中的她,才是真正的她呢?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她,讓她每天都在糾結該照那一面鏡子,因為她希望自己看到的鏡子中的形象是真實的她。

一天,她參加了一個舞會,在一個舞會之中,她看到了一個帥哥,很希望能夠與帥哥跳舞,可她又沒有勇氣主動,所以一直在等,終於那位帥哥注意到了她,向著她的方向走了過來。

正當她幸喜不已的時候,帥哥卻邀請了她身邊的女子一起跳舞,這讓她非常失落,因為在她的眼中,那個女人完全沒有她漂亮。

於是,等帥哥跳完舞之後,她鼓起了勇氣上前,詢問帥哥,為什麼不邀請她一起跳,反而邀請了那個不如她的女人?

帥哥一笑,告訴影,在我的眼中,她(另一個女人)是最美的!

影氣壞了,回到家中,來到陰暗中的鏡子面前,不斷的打量自己,怎麼看都覺得自己比另外一個女人漂亮!她又走到了陽光下的那面鏡子面前,上上下下的大量了起來,發現即便是這面鏡子中的她,還是比那女人好!

悶悶不樂之下,一個晚上都沒能睡好。

幾個月後,影再次參加舞會,很巧的是,上次被帥哥邀請跳舞的女人也來了。

這一次,舞會上,出現了一個和上次舞會中同樣帥氣的男人,而這個男人也在影的期待中走向了她的方向。

這一次,影身邊還是那個女人,而且那個女人依舊非常自信的看著走上來的男人,似乎這個帥氣的男人肯定是來找她的一般。

連影都覺得,男子是準備邀請她身邊的女人,可結果卻出乎了影和她身邊女人的意料,男子邀請了影,這讓影幸喜的同時也有些意外。

於是,一舞結束之後,影鼓起了勇氣向男子問出了她心中的疑問。

男子告訴她,她比那個女人漂亮多了!

回到家中,影再次在兩面鏡子中照來照去,最後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

她在每一個人眼中的形象都是不一樣的,包括她自己,因為每個人眼中的她,都包含了太多的感情色彩!


小小二哥


我記得好像有一個科學調查說,人自己看到的自己會比別人看到的好看百分之多少,具體我忘了,反正就是自己眼裡的自己比別人眼裡看來好看。

其實,生活中我就覺得我照鏡子覺得自己還可以,一拍照就真的是醜爆了,我不知道別人看我是什麼樣子,估計也跟照片差不多吧,哎,開心不起來。


君莫思量我


告訴你一個驚悚的答案,鏡中那個人可能不是你!或,可能不是你熟悉了的自己!

細想一下,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兩張面孔,一張是我們從鏡子、玻璃、水面及一切可以產生鏡像的物體中看到的面孔,也就是我們自己確認為自己長相的面孔。我們以為,我就是這個樣子。



可是,別忘了你還有一張面孔,就是你在別人眼裡的樣子,那個樣子,是你所看不到的。

你可以會想,有什麼不同嗎?別人眼裡的我,和我從鏡子裡看到的我,不是一樣嗎?

我告訴你,很可能不一樣。而且,很可能每一個外人看到的你,都是不一樣的!


這就明白了吧,為什麼有的人一見到你就很熱情,為什麼有的人卻很冷漠,為什麼有人會對你一見鍾情,為什麼有人拒你千里?

你以為是因為別人性格、審美不同嗎?

不是,是他們看到的臉,不是同一張臉!

你在鏡子裡確認的那個形象會不會只是冥冥中一個主宰賦予給你的假像?讓你默認並參照這個形象來定位和設計自己的人生。


看到有些自以為青春靚麗的美女嗎?完全在以自己是美女這個定位來揮霍青青和美貌,幾年過去,發現人生原本不是鏡中的那樣。很多人對她認為的美貌,不是追捧,而是唾棄。

哪一個是真實的你,就是在某一刻,你突然地鏡子裡看到一個有點陌生,甚至完全陌生的人,他(她)一直藏在你表面的那張臉的後面,他(她)不是你眼中的自己,他(她)也不是別人看到的你,而他(她)又是那麼親切,那麼遙遠。


也許,那個人才是真正的你。是他(她)陪你從呱呱墜地,一直走到如雪暮年,而有的人,一生都沒有見過自己那張真實的臉。


一個人的很多瞬間


看看別人,在用鏡子照他。看看鏡子裡的他和你所看到的有什麼區別。看看別人,在看看他用手機拍的照片。哪個更真實。這麼簡單的問題,有必要問麼?什麼叫上相啊。有的人照相就是變得比真人好看。所以叫上相。相片是平面的實像。而鏡子裡是立體的虛像。雖然鏡子是虛像但是形象更立體真實。相片是實像但仍然是假的。就好像地圖和地球儀的差別。弱智逼別說照相真實了。有些錯位照片知道怎麼照出來的麼?就因為照片是平面。利用視覺的習慣照出非常誇大的相片。比如


匿名可汗


別人眼裡的自己和鏡子裡的自己是一樣的嗎?

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更令我驚奇的是,最近一直為這個問題所困擾。

我們的視知覺對事物的觀測是否與我們對外界客觀存在的事物相一致?

如果相一致,為什麼我們的意識總是與我們的認識相互背離,從而導致對客觀存在的事物做出不同的判斷?同時,在觀測同一事物時,不同的認識總是會導致不同的意識呢?

如果不一致,是對客觀事物的觀測不一致,還是對客觀事物描述的不一致?以至於造成了我們的視知覺因人而異?

我們的視知覺對客觀存在的同一事物大相徑庭的觀測意識,是否證明了我們的視知覺並不一致。造成這種不一致是由於思維方式的不一致,還是對觀測物的認識不一致?

由此,我們在討論這個問題時,就會發現一個悖論,我們看到的是真實存在的嗎?如果不存在,我們就看不到,如果存在,觀測為什麼會改變觀測的事物?

這裡,不妨引入提問者的問題。實際上,對於這個困惑,似乎每個人都存在。這是因為,不同的人對同一個人的相貌描述都非常不同,觀測的不同會導致表述或描述的差異。但是,問題是,人們在觀察中,為什麼會產生如此大不相同的差異?

顯然,我們陷入了觀測與思維的差異性困境。這與康德說的觀測決定了意識相同。可以看到,當我們陷入觀測與意識的差異性認識中不能自拔時,就需要建立一個認識趨同性的思維模式,這個模式就是理性思維。

這就意味著,通過觀測與分析,我們才能獲得共同的理性思維,而現代科學就是理性思維的產物。


鄭繼文1


有句話說,鏡子裡看世界,五彩繽紛,眼睛裡看天下,滿目滄桑,是個截然不同的情景。

這就如同鏡子裡看自己,男瀟灑,女漂亮,給虛榮心一種莫大的滿足,那真是,這世界,有你才靚麗。可在別眼中了,不僅僅是看到一個人的五官,而更重要的是這個人的行為,素質,教養,功過是非,才可以給一個恰如其縫,名副其實的品頭論足。

也許,《金瓶梅》中的西門慶,躲在鏡子裡,那是英俊瀟灑,玉樹臨風的潘安貌,好不俊俏。可在別人的眼中,卻是一個欺男霸女,無惡不作的奸商,鑽官害民的惡霸。

這就說明了,鏡子是美顏相機,只看到自己私慾下的美好,而人們的眼睛,是探頭,看的不光是一個人的三觀,更著概括著一個人的行為舉止——是好人?壞人?自有公斷。

可以這麼說,家中鏡子是自私的,別人眼晴是無私的,才有了秦檜之流的遺臭萬年,更會有岳飛的流芳百世……

因為別人眼睛所看到的,是一個人的人生傳記。





寫作情緣


鏡子裡看到的自己和別人眼裡的自己是一樣的嗎?此問題貌似很無聊其實是個很有趣的問題。

鏡子裡看到的自己和別人眼裡的自己從表象來說是一樣的,看的就是你這個人,與外人區別開來就是靠外在的五官形態,倘不一樣,那是看多了聊齋出現了幻覺。

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高級動物,人是社會中的人,除極特殊因素外人不可能孤立存在,所以人際交往自然形成。認識一個人好難,人心莫測便成了社會話題。

人有時正確認識自己都難,面對鏡子裡的自己由然發問,鏡中人是自己嗎?我怎麼會如何如何?自己都懷疑自己,何況外人怎麼看你。由於三觀不同,你在外人眼裡自然不是鏡子裡的你,其可千變萬化的斷定你是誰,你是哪種人。

紛雜的人際交往中,有幸遇見真情,交一倆真朋,他(她)們眼裡你才表裡如一。同時更是你現實生活中精神世界的鏡子,理應倍感珍惜。

只要問心無愧的知道自己是誰,哪管外人認為我是誰……。或許這才是此問題的有趣味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