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龄65岁的“夕阳红造林队”让荒山披绿装,10年种树500万株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位于太行山深处,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境内山岭纵横,石厚土薄,造林十分困难。资料显示,建国之初,涉县的森林覆盖率仅有2%,水土流失极其严重,脆弱的生态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最大瓶颈。

涉县太行山崇山峻岭间,有一位被当地人誉为“树痴”的造林人——杨喜庆。10年间,他和他的“夕阳红造林队”,从最初的1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600多人,攻克了裸岩造林、客土造林等多项难题,创造了500多万株林木的“奇迹”,昔日一个个童山濯濯的山场,披上了郁郁葱葱的绿装。

1971年,22岁的杨喜庆成为了涉县偏店乡一名林业技术员,从此便与种树结下了“不解之缘”。2009年退休后,无法割舍对造林事业的热爱,杨喜庆带头组建了自己的专业造林队伍。他的造林队伍,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61岁,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因此也被称为“夕阳红造林队”。


杨喜庆说,他20来岁就在大队的林业队工作,在那个时候,他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总认为荒山造林、栽植果树,整个山区应该就是走这条路。1979年杨喜庆到偏店乡林业站担任林业站站长,2009年退休。

杨喜庆一生爱好林业,退休后,他把村里退休人员、村里退休支书、主任叫到一起说:“咱身体好,咱干点儿啥?”后来,大家都说咱去造林,看看能不能先把偏店乡的林造好了,再去县里造林。这样,杨喜庆的造林队伍便成立了,一开始组织了10多个人,有退休人员,有村里退休支书、主任,还有林业队长、技术员,后来增加到20人,到现在600多人。

一开始,小打小闹,慢慢越干越大。10年下来,再看山坡上一坡坡的林,一坡坡的树,“夕阳红造林队”的老伙计们很有成就感,很高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杨喜庆不幸被检查出贲门癌,手术后,他一边恢复身体,同病魔抗争,一边研究最困难的裸岩造林法,一个信念在他的脑海支撑。

位于涉县县城西部的凤凰山总面积近1万亩,其中3000亩裸岩密布,坡陡缺土,石质坚硬,成为造林的硬骨头地区,曾吓跑了很多工程队。2016年,还在身体康复期的杨喜庆带着他的造林队自告奋勇、主动请缨,承担了凤凰山裸岩造林任务。

山上寸土没有,杂草难生,怎么种树?峭壁难攀,从腰间系上绳子悬空而下凿石挖坑,再用石片垒出鱼鳞坑;没有土,就架起卷扬机卷土上山;没有水,就在山顶用沙袋垒砌蓄水池,用三四个水泵接力抽水上山;山路崎岖,树苗都靠人工一棵一棵扛上去。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摸索,“夕阳红造林队”一举攻克了造林难题,使凤凰山成为了太行山石质山地生态景观林建设的典范。


杨喜庆道出了他的种树经验:造林的大方向就是客土造林,大苗、大水、大坑,首先是先挖坑,光石头的地方,先用石头垒起来;然后把土填平,然后再挑好苗,苗就没有病虫害,又生长旺盛;第三样就是大水,浇水时要冲到里面石头,一层一层加土,既把树保湿,又不透风。第一年树木成活后就要长30到50公分。起初1.8米至2米的树,三年后长到3米、4米。

把山坡上郁郁葱葱的树林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他说:“你看这些树有尖儿、有梢儿,圆滚滚,多好看。我不想让它们磕碰,不想让它们受一点灾,一旦有自然灾害或者下冰雹,我的心就跟着了火一样,真是心疼它们啊。”

“夕阳红造林队”的队员们说,荒山上不仅要种树,最难的是把树种活。杨喜庆对种树的要求格外严格:刨坑、围板、客土、栽树、浇水、管理,经他们种植的树苗成活率在90%以上。为加快造林进度,造林队又开展冬季大苗造林试验,通过涂抹防冻液、添加生根剂、塑料膜保温等相继克服了防寒植苗、冬水灌溉、开春保苗等一系列难题,并探索出大坑大水大苗和多树种混植等专业化造林新经验,实现了一次造林、一次成林,多彩造林。


一个个严寒酷暑,一个个春夏秋冬,“夕阳红造林队”的队员们住过帐篷、啃过干粮,每天早出晚归,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10年来,“夕阳红造林队”已从最初的1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600多人,很多队员都成了独当一面的造林“工程师”。他们相继完成了太行山区“三线”绿廊建设、偏店白玉岭、309国道和青兰高速两侧荒山绿化、凤凰山和后池等重点造林任务。

截至目前,“夕阳红造林队”已高标准完成造林500多万株,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价值上千万元,用自己的双手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