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欽州這個村子,約350年的時間就繁衍了4000多人

靈山那隆的樟木林村

有著跟大蘆村一樣的鑊耳樓

約350年的時間

就繁衍了4000多人

讓我們跟著“嶺南十三叔”的腳步

一起去探訪一下

因公事要找那隆鎮茶子村的勞主任聊聊,下到村委時已是中午(村委已下班),路過舊公路時看到了一排整齊的老房子,停下車來看到了像大蘆村鑊耳樓一樣的建築,玩心很重地打起了宗族老前輩的電話,他已退休在南寧居住,所以派了個大哥來引路,十三叔的老家也在這個鎮,與樟木林的兄弟同是權縣公的後代,這次參觀也在計劃之中的。


探秘!欽州這個村子,約350年的時間就繁衍了4000多人

樟木林村位置


樟木林村


樟木林村位於靈山那隆鎮茶子村境內,全村大部分姓勞。據村裡縣誌所載:“樟木林村是權縣公第九子(房)昌祖公的後裔,是仲猷公第六世孫翊勳公約在清康熙初年即公元1662年間從那隆鎮大平遷出,因住處屋背山周圍長有很多高大的樟樹,故起名樟木林。”

探秘!欽州這個村子,約350年的時間就繁衍了4000多人

光宇勞公祠


由於光宇勞公祠堂離村委較近,我提議先到這裡參觀。光宇勞公祠是原來第五房勞斯榮,也就是譽彰公的第五個五兒子的古時住所,“方磚地板、青磚建牆、屋頂山牆呈鑊耳形狀,故俗稱“鑊耳樓”。”


探秘!欽州這個村子,約350年的時間就繁衍了4000多人


往上看去,灰塑博古屋脊,雕刻花鳥魚蟲圖案,寓意吉祥,古韻流芳。藍天作伴,故居更加顯得氣派,厚重的歷史煙雲伴著著門額上的“利事”飄動,不變的是斯榮公耕讀傳家的志向。


探秘!欽州這個村子,約350年的時間就繁衍了4000多人

頭座門頭的“鴻漸天衢”牌匾


頭座大門上方懸掛的“鴻漸天衢”牌匾,是時任靈山知縣劉獻贈送的木雕匾額。“鴻漸天衢”取自“明·張居正《答南列卿陳我度書》:“幸惟俯諒,天衢廣闊,鴻漸之儀,豈有量哉。””總體來說是對人的風采才能的讚詞。斯榮公也絕對承得起這樣的讚詞。


探秘!欽州這個村子,約350年的時間就繁衍了4000多人

靈山縣誌關於斯榮公的記載,嘉慶版


斯榮公少年時為雍正年間國子監生,年紀稍長,又為本地著名鄉紳,才華橫溢,這從劉知縣送的匾中可得知。


探秘!欽州這個村子,約350年的時間就繁衍了4000多人

青年鼓隊


參觀時正好遇到舞獅鼓隊的年輕人在訓練打鼓,過年的時候要用到的,按那隆一些村子的習俗,過年期間的鼓聲不斷,鼓聲越震,人聲越高。遇到兄弟,分上一根菸,微微一笑,不需要太多的言語,這就是宗族的魅力。


探秘!欽州這個村子,約350年的時間就繁衍了4000多人

嶺南風格的“三間兩廊”


從斯榮公故居(光宇勞公祠)的形制來看,也是採用“三間兩廊”的嶺南典型風格佈局(詳情可看我前幾期的“三間兩廊”佈局解釋),具有采光好,通風等好處。


探秘!欽州這個村子,約350年的時間就繁衍了4000多人

故居外


故居外冬意濃濃,幾百年的時光在青磚灰瓦間刻下了印記,一旁已落完葉子的苦櫪樹靜靜的陪伴著鑊耳,不言不語,或許又千言萬語。


探秘!欽州這個村子,約350年的時間就繁衍了4000多人

譽彰勞公祠


時間倉促,參觀完光宇公祠,我就趕忙去往光宇公的父親----譽彰的祠堂


探秘!欽州這個村子,約350年的時間就繁衍了4000多人

靈山縣誌關於譽彰公的記載


譽彰公,康熙至雍正年間人,國子監生,斯榮公的父親,譽彰公祠建於1934年,面積310平,為兩進的佈局。


祠堂左側是慈父翊勳公的開村宅基地,舊址建於康熙初年,大約1662年間,後由於兒孫們分出居住和年久失修,原宅崩塌多年後才建譽彰公祠。


探秘!欽州這個村子,約350年的時間就繁衍了4000多人

圖中路的位置即是開村始祖翊勳公的故居

故居為夯土三進樣式


探秘!欽州這個村子,約350年的時間就繁衍了4000多人

夯土牆遺址,舊時夯土是用煮熟糯米混合而成

很耐用


探秘!欽州這個村子,約350年的時間就繁衍了4000多人

譽彰公祠內部


走進祠堂內,由於譽彰公祠並不像光宇祠等祠堂一樣是故居變作祠堂,而是一開始建造就作為祠堂用,所以內部較空曠,也沒有嚴格按照三間兩廊的佈局,特別兩側的大型拱門,一般作為故居改祠堂的是不會這樣子的。


探秘!欽州這個村子,約350年的時間就繁衍了4000多人

特殊時期的產物


探秘!欽州這個村子,約350年的時間就繁衍了4000多人

大拱門


探秘!欽州這個村子,約350年的時間就繁衍了4000多人


主樑的“富貴雙全”字樣


由於譽彰公祠相對較新(1934年),加上傳說建造的工人(起屋佬)後期做工比較不靠譜不負責,讓它看點較少。按以往的經驗,參觀古建築時,一般在主軸線的主樑上會有建造年代信息,比如這根“富貴雙全”,還有頭座的“中華民國xx年立”的主樑。很多古建築都會有,下次你們回去祭拜時可以看下。


探秘!欽州這個村子,約350年的時間就繁衍了4000多人


樟木林村在清代有很多父子同科的情況,譽彰公為國子監生,他的兒子中有幾個也是國子監生,儼然一派嶺南書香門第。這次的參觀承蒙樟木林村族譜主編景權叔及有賢,貽寧兄弟的引導。


看著巍巍而立的故居祠堂,不禁感慨萬分,漫漫三百五十年間,不覺樟木已成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