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德國購買的325門大炮,50年後仍能使用,抗戰中擊沉日本軍艦

眾所周知,李鴻章與左宗棠,曾國藩並稱為清末三大名臣,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他們三個苦苦支撐,為這艘即將沉沒的巨輪查漏補缺。而李鴻章在當時從德國進口了許多裝備,尤其是325門克虜伯公司生產的大炮,這些大炮構成了當時旅順和劉公島的海岸防線。

從德國購買的325門大炮,50年後仍能使用,抗戰中擊沉日本軍艦


為何李鴻章獨愛德國的大炮的,因為德國工藝好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當時的德國是歐洲列強中崛起較晚的國家,而當時的德國製造業並非是高質量的代名詞,反而當時的英國製造才是品質的保障,至於德國貨卻被扣上了山寨的帽子。至於德國貨是如何靠山寨做大做強的那都是後話了。正是因為德國貨當時在市場上的評價不高,所以,李鴻章率領代表團千里迢迢來到歐洲的時候,除了英國,法國等老牌列強對這支採買隊伍並沒有抱太大期望,反倒是當時的德國,盛情接待了他們,不僅如此,當時的德國媒體還誇讚李鴻章為“東方的俾斯麥”。

從德國購買的325門大炮,50年後仍能使用,抗戰中擊沉日本軍艦


德國的熱情很快博得了李鴻章的好感,所以李鴻章才毫不猶豫的購買了這麼多的克虜伯大炮。隨後他發現,這些大炮的品質確實優良,所以又進一步購買,清朝末期前前後後從德國購買了兩千多門不同口徑的大炮,這在全世界都是很少見的。

從德國購買的325門大炮,50年後仍能使用,抗戰中擊沉日本軍艦


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克虜伯生產的大炮在戰爭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精準而且威力巨大。所以當時駐歐洲的觀察團迅速寫信回國,要求購買這種大炮,而李鴻章當時也是親自上奏,請求購買克虜伯大炮,這次在他的努力下又購買了328門克虜伯大炮,不僅裝備給了當時北洋海軍的許多艦艇,而且許多沿岸炮臺使用的都是這種大炮。

從德國購買的325門大炮,50年後仍能使用,抗戰中擊沉日本軍艦


清朝滅亡後,這些炮臺有的被毀壞,有的被德國,俄國或日本接管。而到了抗日戰爭爆發時,這些大炮仍然很好用,這時這批大炮已經服役了半個世紀左右了。

從德國購買的325門大炮,50年後仍能使用,抗戰中擊沉日本軍艦


1937年9月3日,日本海軍出動了數艘軍艦,在海面上挑釁,當時在岸上駐守廈門灣南炮臺的李青山在炮長何榮官的指揮下,發射炮彈,擊沉了一艘日本的二等驅逐艦,這在當時極大的提升了愛國官兵們的士氣,而直到現在,這些炮塔和大炮的遺蹟仍然留在當地,炮臺上大大小小的彈孔就是日軍的侵略鐵證,而這些大炮能夠服役半個多世紀後,仍然取得戰果,可見克虜伯大炮還是很厲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