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哪些人在喝茅台?

肉食者鄙40255346


我的说法有点不同,不买茅台的人喝茅台,买茅台的人喝不起茅台这句话也不假,有,但不是普遍,自买自喝的也多,买得起喝不起的因素是经济不够宽余,不能喝,求人办事。我曾记得在一九八七年快过春节了,那时的茅台酒才两百多一瓶,我在遵义南站通过好友在铁路货运室搞了两件六瓶装,当时做生意还是有点钱,没多想,人生一世不喝白不喝,带回老家金沙,大年三十全家老小都来畅饮,确实有挡次,简直是味美飘香,到正月十五全部解放,当然现在要喝也可以买,就是怕假。


JIACHAOWEI


愿意喝酱香酒、又能买得起茅台而且有条件喝茅台的人才喝茅台酒。买的不一定喝,喝的不一定买。这事说不清楚。


锦绣63696007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大多是老板)喝茅台,但最坑的是经常买到假酒,很多时候去和他们喝酒,他们拿出一瓶假茅台,说穿了尴尬,不说吧朋友出了冤枉钱!然后慢慢问他们是通过什么渠道买到的,再告诉他们真像,让他们接受起来容易些!

现朋友们慢慢转变喝我经销的廓朗酒,于其花多钱买假茅台酒,不如少花钱买正宗优秀的真牌子!



廓朗酒


茅台到底是那些人在买?经过我这段时间的经历发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是全民再抢茅台。

最近临近年关,准备去买茅台。结果跑了好几个超市都没有货,好歹找到一家限量供应的,但需要预约排队。我就排了一下,前面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妈,后面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女人。因为排队的时间非常长,我就和大妈闲聊起来,这才知道现在只要能以原价1499买到飞天茅台,你这边买了出门就有人以两千到了两千五的价格收了。现在她周围人只要听说哪里要卖茅台了,不管网上网下,第一时间就去抢了。难怪现在到处买不到。

至于什么人喝,就不多说了吧。有一个谜语叫:喝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喝(打一种酒名)。我们就一起猜猜吧!


心灵大萝卜


回答这个问题的人,请问你们真的买过茅台吗?

我就是一个一线城市大公司小中层。我买茅台一方面为了投资,另一方面我偶尔喝一两支我也消费得起。

所以,买茅台的人从公务消费到中产阶级消费都很普遍。一两千的酒真的不算什么。


八本正经胡说一道


正宗"茅台五粮液"两类酒其中的高档品种,要讲真话大多数人都是:“喝的不买,买者不喝“。


无名的小草208507432


茅台酒现在的地位那么高,这和“权贵”们的喜欢是分不开的。当代权贵喜欢喝茅台酒,才让茅台酒成为了“国酒”,成为了“迎宾酒”。那么当代权贵喝茅台,以前的权贵喝什么?

今天酒酒就跟大家聊一下以前的权贵喝什么酒,以前的国酒是什么。

一、最早的国酒-杜康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应该是很多人都会念的一句诗,而杜康酒也是最早的“国酒”。相传夏商时期,禹的儿子启夺取了王位,开启了奴隶制社会。为了庆祝这一盛事,启邀请各路诸侯喝酒庆祝。

根据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记载: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造秫酒。这里的杜康就是最早的国酒。

这里说的杜康酒可不是现在的杜康酒,那个时候的杜康酒是度数很低的米酒,跟现在的杜康酒早已不是一脉相承的了。现在的杜康酒只是叫杜康酒罢了,和夏商的杜康酒、曹操口中的杜康酒没关系。

二、汉代宫廷用酒-九酝春酒

东汉建安元年,曹操将自己家乡毫州的“九酝春酒”进献给汉献帝刘协,刘协喝了非常喜欢,这酒便成为了当时的国酒。九酝春酒是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国酒。

现在的古井贡酒把九酝春酒说是自己的源头,其实也不是,这两种酒差别大着呢。

三、南北朝国酒-竹叶青

竹叶青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南北朝的梁简文帝萧纲就有“兰羞荐俎,竹酒澄芳”的诗句。皇帝为竹叶青代言足以说明竹叶青是当时的国酒了,要是换到现在那可不得了啊。

四、唐朝国酒-剑南春

剑南春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唐朝,诗仙李白年轻时在四川绵竹解貂赎酒,从而留下了“解貂赎酒,价重洛阳”的佳话。到了公元前779年的时候,剑南烧春朝廷定位专用贡酒。

五、宋朝国酒

宋朝的国酒和其它朝代的国酒不一样,宋朝的国酒是由御膳房自己酿制,专供皇室享用,不对外出售的。所以这种宫廷酒也叫内中酒,比较著名的内中酒有:蒲中酒、苏合香酒、鹿头酒、蔷薇露酒、流香酒、长春法酒。

这种酒不单纯是酒,它是由多种中草药酿制而成,这些名贵的中草药民间是不可能有的。

六、明朝国酒-金茎露

明朝皇帝非常喜欢喝酒,还在宫里设了“御酒房”,也就是专门负责皇帝喝酒这事。像荷花蕊、寒潭香、秋露白、竹叶青、金茎露、太禧白等白酒为皇帝专用酒。而明朝的崇祯皇帝最爱的是金茎露、太禧白。

七、清朝国酒-松苓酒

清朝负责酿酒的是光禄寺,光禄寺每年都会推出很多酒供皇室享用。其中最受皇室喜爱的酒是玉泉酒,清朝历代皇帝都很喜欢喝玉泉酒。另外,清朝的御膳房也用玉泉酒做菜,可见皇室对玉泉酒有多爱。

清朝除了玉泉酒比较出名外,还有被乾隆皇帝捧红的“松苓酒”。据说这酒有保健功效,所以深受乾隆喜爱。

上面介绍的历朝历代的国酒并无确凿的历史依据,只能从各种野史资料中查询。下面给大家介绍中国酒文化的精—露酒。

露酒是相对单一的白酒,并且还加入了少许中药。所以露酒有几分药效、有几分苦味,但是却多出了几分醇甜。

①五加皮

五加皮应该很多人都听说吧,五加皮最早可以追溯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很多地方都生产五加皮,比如:天津、广州、浙江等地,其中广州的五加皮是最有名的。

②青梅酒

望梅止渴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是青梅煮酒论英雄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一杯青梅煮酒,多少英雄气概!

③莲花白酒

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出口海外的酒,这款酒在酿制时加入了白莲花蕊、当归、五加皮、砂仁等材料。白莲花酒应该是很多人少时的回忆。

④皇宫玉液

皇宫玉液是劲酒的前身,劲酒虽然历史短,但是其品质不输名酒。

⑤菊花白酒

这酒在酿制时加入了杭白菊、人参、枸杞、沉香等等材料,属于保健酒,所以被视为益寿年年的保健酒。

⑥竹叶青

在以前竹叶青可不是汾酒的,全国很多酒厂都在生产竹叶青,这酒被称为“中华第一保健酒”。

总结:每个朝代的国酒,几乎都是由当时的权贵来决定的,权贵觉得这款酒好喝,那么这款酒就是当时的国酒。所以大家选酒不一定要跟着权贵来选,因为权贵喜欢喝的,你不一定喜欢喝。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来。


品酒解惑一


茅台是国酒,也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名片,世界因中国而认识茅台,但身为中国人的一般老百姓却不是经常能喝得起茅台。

近观这几年,茅台每年的产量越来越多:

2015年:38700吨;

2016年:39000吨;

2017年:42800吨;

2018年:46100吨。

但茅台的终端价格也越来越高,这说明茅台在市场上受消费者的欢迎度极高。可能此时很多酒友心中会有疑问,究竟茅台都被哪些人买了?究竟喝茅台酒的是哪些人?

其实在茅台界里有一句这样的话:“喝茅台的人不买茅台,买茅台的人不喝茅台”,可以说80%的人买茅台都是送礼,而10%的人是买来收藏的,最后剩下的10%的人是因为喜欢喝茅台酒才买的。

关于送礼

在我国,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托人办事、人情世故,送礼都是最佳做法,并且送礼这习俗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对于白酒来说,茅台可不简单,那是白酒中的高端酒,有价无市让它被炒得更加贵,有钱不一定能买到,能买到不一般有钱。如果一个人可以拿出一瓶真正的飞天茅台来接待客人,那真是件倍有面子的事情,如果是送礼的礼品是茅台酒,那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

关于收藏

炒股的人都知道,茅台的股价是一天一个新高,茅台价格也越来越高。

茅台镇有个打趣的说法,就是茅台镇的人有钱不存银行只存酒。只要选择纯正的酱香酒加以合理条件和方法储藏,所以收藏茅台是一种很好的投资工具。

由于茅台酒越陈越香,越放价值越高,现在许多达官贵人,以陈年美酒拿出来待客显尊荣。特别是富豪、白领中产阶层队伍越来越壮大,藏酒之风日盛。藏酒投资在所有投资品种中算回报最高又最没有风险的了。

10%的人是因为喜欢喝茅台酒而买的!

喜欢喝酱酒的酒友,喝过茅台都会爱上它,茅台那个入口即升华成一团气状物一边在口腔滚动,一边进入鼻腔,一边升腾进头颅,与此同时毫无灼烧感的像一条火线,滚入胃里的感觉无物可及,不可名状,令很多酒友都成了茅粉。所以这些酒友平时都会囤一定量的茅台,过节或者宴请朋友的时候拿出来喝。


酱紫品酒


还记得去年最火的电影是吴京的《战狼2》,票房刷新纪录到56亿,至今仍是中国票房冠军。吴京也因此大火,也带火了张翰和卢靖姗。

但在此之前,吴京并没有多少流量,观众都知道了《战狼2》中出现的茅台酒、北京吉普车,都不是植入,而是吴京对国货的支持。


从电影的角度,你可以看到什么人在喝茅台呢?去非洲开发的那些企业里的人是主流,但不是说在非洲喝,而是国内喝。所以茅台才会出口到非洲呀,非洲本地人能喝多少白酒?喝不惯呀,还不都是给在当地投资的中国企业的员工喝掉了。

就像洋酒来中国,主要消费者还是老外居多,现在才慢慢有点中国人喝了,中国人自己还是喝白酒的。


在得知《战狼2》的支持后,茅台酒官方发函致谢,时任茅台董事长袁仁国不但购买3万张电影票包场回馈吴京,还亲自带队到《战狼2》庆功宴上敬酒。

《战狼2》中吴京也佩戴了一款手表,不但不是什么品牌赞助,居然是吴京剧组自己开发的周边,当年还在众筹平台上筹钱。足见《战狼2》未获得成功之前的筹拍阶段,吴京剧组在钱上是有多捉襟见肘。


据媒体报道,续集《战狼3》已经在筹拍中,不但众多明星争着出演,各路资本抢着投资,各行各业的品牌也在想尽办法植入自己的产品,人们对《战狼3》的火爆充满了期待。


所以,未来上映的《战狼3》再出现什么品牌白酒,什么品牌汽车的话,那就不再是吴京对国货精品的支持了。




卢曦采访手记


′茅台酒有二种人买,一是太有钱的人买自己喝。一是没有钱的人买了送人喝。但真正能喝上茅台酒的人绝不是一般人。[笑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