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奇异故事有哪些?

夜晚吹冷风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

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胆小鬼wm


我亲身经历的灵异事件:

原本我也不太相信灵异,可是真实经历了,无法用科学解释了,不相信也不行。由这么一件真实灵异事件就发生在我身上。如果你胆小,就此止步。

为了能让你更好的了解这件真实灵异事件,我得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我是06年读的大二。那时候已经有了手机,但是对于学生而言用手机的都还算贵族。来自农村的我,条件自然跟不上,只能用寝室的座机接打电话。

故事发生在06年的冬天。那时天气十分寒冷,寒风呼啸,冷得人都哆嗦。室友们都早早回到寝室,在一番寒暄之后,各自回到自己的被窝熟睡了。

大概到了午夜12点左右,叮铃铃……叮铃铃……寝室的电话响了,把所有寝室的室友都给吵醒了。这时大家非常恼火。心中不免责怪,这谁的电话,这么晚还打来电话,没有一点公德心。铃声持续中,因为大家都不愿意在这寒冷之夜起来接电话。有个姓熊的同学实在忍不住了,拿起电话吼了一句:“找谁啊?这么晚。”熊同学迷迷糊糊好像没听清楚,又叫一句:“你到底找谁啊?”砰的一声,熊同学把电话直接扔在桌子上,然后……许久才说出话来。“找你的。”他对我说。我说:“谁啊,这么晚打电话来。”心里也是一阵责怪。然后哆哆嗦嗦爬起床拿起电话:“你谁啊?”。电话里头传来一句沙哑的声音,因为没有听清楚,我就再问了一遍。电话里头还是那句话,让我如恶魂附身一般,全身是鸡皮疙瘩。她说“我找某某(我的名字),我在地下我好冷”。心理那个慌啊,现在都无法用文字描述。我镇静的再问了一句“我不认识你啊,你是谁?”。可是电话里还是那句话“我找某某(我的名字),我在地下我好冷”。两三遍对话之后,再也没有胆量说下去,除了身体冷得哆嗦之外,心理哆嗦得更厉害。直接把电话扔桌子上。

同学们都觉得不对劲,就问我。我告诉他们,有个女鬼在找我,说她在地下,她好冷。在熊同学的佐证下,没有一个人再敢接电话。后来我们全部室友壮起胆,一起去看看楼下是不是真的有女鬼。你们猜下面有什么?除了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最后就是全寝室的一夜未眠。

很多网友可能会说,这是恶作剧。是的,我们都想过,可是,我找过一些跟我玩得比较好得女性朋友,她们无一承认的。这事已经有10年了,至今还是个迷。可能有网友还会问,为什么不去查电话的来源,打过去不就知道哪里打过来的么?是的我们去电信查过,这个结果会让你很惊讶———查无记录。

很多时候不相信有灵异,不相信有个鬼。可是真的发生却无法解释,你该信还是不信?








奇闻探奇怪论


从前,有户人家是卖馒头的,娘仨儿,老婆婆蒸馒头,闺女烧火,儿子大憨就挑着担,走街串巷卖馒头。

这天的生意不大好,大憨都卖了一天了,还剩一大半没卖呢。他垂头丧气地往回走,背后却忽然传来一个清脆的女声:“大哥,我都好几天没吃饭了,您行行好,给我个馒头吧。”

大憨回头一看,叫住他的是个面黄肌瘦的姑娘。大憨见她实在可怜,就给了她两个馒头:“你吃吧,不要钱的。”

那名女子接过馒头,又指着大憨的馍筐,问道:“大哥,你怎么还剩这么多馒头没卖完呐?”大憨愁眉苦脸:“唉,我这馒头蒸得不软和,别人都不想买。”

女子忽然又问他:“大哥,你家住哪儿呀,我能去看看吗?”

大憨就把他家的地址告诉给了女子。

等到第二天,那女子竟真的来了大憨家。

她见娘仨儿挤在一间茅草房里,就说:”这房子太小了,你们先出去,我重新拾掇拾掇这处儿。”

等娘仨儿走出去,那女子吹了口气,茅草房就变成了大瓦房。

从这天起,女子就在大憨家住下了,蒸馒头的活儿也由她接手,卖馒头的还是大憨。而老婆婆和闺女是彻底闲了下来,整天串串门子,说说闲话,过得好不轻松。

但好景不长,女子是妖怪的闲言四起,也被母女俩记在了心里。

待到女子又开始蒸馒头的时候,老婆婆隔着门缝儿偷偷探察,竟发现那女子什么都没做,只对着锅上的蒸笼吹了几口气,大白馒头就出笼了。

老婆婆十分害怕,就和闺女偷偷烧了一大锅开水,趁那女子熟睡的时候,猛地朝她身上泼去。一阵白雾散去,女子不见了,床上只剩下一只死去的狐狸。

而就在这天夜里,大憨家的新房子也不见,变成了从前的茅草屋,一家人又过回了苦日子。

这故事极具讽刺意味:被视为异类的狐妖知恩图报,却不得好死。受着狐妖恩惠的母女二人,忘了狐妖为她们所做的一切,只知道妖怪就是该死,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也没得到。

我想起了《子不语》中的一句话:

“君须知万类不齐,有人类而不如怪者,有怪类而贤于人者,不可执一论也。”

无心的人还不如妖,有心的妖更胜于人,实乃箴言。


参考资料:《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南卷》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作者简介:半枕山月,自由系写作者,治愈系主播,新手系后期,乐于分享一切美好与有趣的事物。


半枕山月


你们相信人有特异功能吗?我说的这件事情就发生在我们村,真人真事,有据可查。事情发生在1979年的冬天,那时候生产队还没解体,土地还没有承包到户,一切生产资料都归集体所有,农民通称为社员。我们村地处偏远山区,吃水先当困难,所幸有一个天然大水坑,夏天开满荷花,我们村世世代代都管它叫“荷花泡子”,从我记事起,就没见它干过,冬夏我们家家户户都得到这个泡子挑水吃。到了冬天,天天都得打冰眼,有时候到了春节前后,水位太低打不出水了,人们就得用稿刨冰块运回家,解决吃水问题。可见这个荷花泡子对我们全村有多重要。就在那年冬天出事了,有社员看见生产队的小牛到冰眼上喝水时一不小心掉冰眼里了。这还了得,那可是社员们的大水缸啊。如果不及时把牛捞出来,泡这一冬,水都得臭。问题来了,牛掉下去之后不会在原地,它在水里肯定会挣扎,当时的情况是,泡子长,宽都在50米左右,水深达4米左右,冰厚度在700左右,冰上面还有半米深的积雪,牛在什么位置跟本没法预测,想最快时间把牛捞出来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可急坏了当时在生产队当干部的我父亲,光靠取冰根本就解决不了这一冬天的吃水问题,刻不容缓,第一时间,得赶快向公社汇报。当时,我们这个市出现了一个传奇人物,叫张宝胜,相传他有特异功能,怎么个特异法我也记不清了,反正当时被传的神乎其神的。所幸的是在公社领导的配合下我们村还真把张宝胜给请去了,你还别说,特异功能还真就不是瞎说,他根本不用眼睛看,反正看也是白看,那么厚的雪和冰想看见牛根本是不可能的。他靠的是嗅觉,也就是闻,他在泡子上面每走一步都仔细地闻,大概半小时左右吧,他在牛落水那个冰眼的右上方15米的地方,指着脚下说,牛就在这个位置,怀着迟疑的态度,社员们七手八脚地就开始凿冰,一袋烟功夫,不可思议的是牛真给捞出来了。张宝胜真有特异功能,这一爆炸新闻一传十,十传百,闻牛这件事轰动了好一阵子。闻牛的时候我只有八岁,这件事情过去四十年了,我父亲现在八十一岁仍健在。问他张宝胜后来怎么样了,他说真假不知道,反正民间有两个传说:一个版本是说张宝胜有特异功能这事被国家知道后给保护起来了;另一个版本是说张宝胜后来得了一场大病,特异功能消失了。不管怎么说,闻牛这件事终究已成为历史了。我记忆中再没有人去考究特异功能这件事了。如今荷花泡子还在,不过村民们都吃上自来水了,荷花年年都开,随着旅游看荷花的游客逐年增多,当年的荷花泡子早已变成了如今的荷花山庄。





迷茫118738801


传说中的父子俩出海打渔。

这一天风平浪静,爷俩一网下去,感觉好沉,这一网可能不少。

爷俩慢慢往上拽,哪知拉上来没有鱼,竞然空网,倒见网内有一小瓷瓶子,老头子拿来看了,并不觉得奇怪,拔开瓶子盖想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

谁能想,一拔盖,一股浓烟直冲云宵。只见那半空中出现一个妖怪,妖怪高过四层楼,头如楼斗,口如黄盆,左眼大如紫茄,右眼小如秤星,妖怪摇晃着簸箕般大的耳朵,叭叭作响,妖怪申诉着,我在这瓶里蹲了八百多年了,差点饿死里面,多亏二位相救。

爷俩只吓得魂不附体,看那丑样,不敢正视。只听得妖怪道

:既然救了我,就救到底。老头道:你是什么意思?:什么意思都不懂?你们救了我,我会饿死,干脆你们爷俩让我吃了,也就救到底了。

老头心凉了,心里想,救了一个白眼狼,心生一记:你这么大个,怎么能在瓶子里蹲着?

:我会变化。:你骗人,神仙才会变化呢。妖怪道:我就是神仙。:你若是神仙,变一个看才信。

妖怪心里高兴,晃一晃身子,小了一半。老头道:你这身子还大的很,怎能下得了瓶子?:我还能变,能跳进瓶子里,不得盖上盖子。:那当然不会。妖怪摇了摇脑袋,象豆粒似的跳进瓶子里。老头慌'忙用盖子塞上了,爷俩按住。

妖怪大叫:不要盖上。爷俩如何听他的。拿到地上来,用大石砸碎了,淌了一地血。


欣赏3O\n


人死后都有头七的说法,关于人死后第七日会不会回到家里的说法众说纷纭!

我来讲个故事吧,小的时候家里死了人的人家第七天晚上都要离开自己的家,那时候不懂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听老人说是给死去的人回来看一眼,如果家里有人,死去的人就会有眷恋不舍得走,会徘徊在自己家里。这样的后果就会让家里的人生病,神经等等一些些的问题。

一次我家隔壁老大爷走了,张罗忙活的把老大爷入土了,第七天的时候老奶奶和她的孙子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没有离开家。到了晚上,我被隔壁乒乒乓乓的声音吵醒,寻思这家晚上不睡觉在家干嘛呢!我起床上到房顶看到隔壁家院子里好多人,看到老奶奶的孙子一个五岁的孩子在院子里奔跑,后面的人紧追,那个孩子拿着一个拐杖,手里拿着一条白毛巾嘴里说着意义不明的话,在绕着院子跑。

第二天,那个孩子病了发高烧,手脚抽搐,眼斜口歪!村里上了年级的人说这是鬼上身了,需要送走,并告诉老奶奶买点元宝黄纸,在离家最近的路口晚上十二点烧掉,然后在灰烬后面划条线回头走回家,不管谁说话或叫自己都不要回头看。

第三天那个孩子神奇的好了!我私下问过老奶奶那天晚上的情形,具她说:

那天晚上刮着风,她走到路口起初害怕点不着黄纸,谁知道只划了一根火柴就点着了黄纸和元宝,感觉风绕着吹一样,她划了线转身走快到家门口的时候她听到老爷爷再叫她!她没有也不敢搭理就回了家,回家后孩子也不烧了也正常了。

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请关注我,给你讲发生在以前的恐怖神奇的故事。


逍遥天下面具


年幼的时候,有一次和村里的老人一起出去放羊,故事是老人讲给我们一群小孩听的。故事到现在还记忆尤新。

在老人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有一次村里要派人去城里拉盐。正好轮到他家的族叔去,于是他坐上族叔的牛车,慢悠悠的向城里出发。那时候主要的运输工具都是牛车,所以进城的路很远,来回大约要一天一夜。

他们从早晨出发,到城里都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了。到了城里面就直奔盐店,把整个村的盐在牛车装好后,简单吃了口东西后就匆匆的往回走!

出城不久后,天就变黑了,但是运盐的事情耽误不得,于是他们就连夜赶路。也不知道走了多久,他趴在盐袋上迷迷糊糊睡着了。他族叔也坐在牛车上不断的打盹。

大约到了凌晨四五点的样子,他们感觉越来越冷,整个人都感觉冻僵了。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前面不远处一群人在围着火堆烤火!

于是他族叔就把牛车停靠在路边,然后带着他向火堆那边走去。他们以为是其他村出来拉盐的人。走近火堆旁,他族叔对那些人说,“你们往边上挪一挪,让我的侄子烤一下,这天真冷。”

周围的人头也没抬,一声不吭的挪出了两个人的位置。他族叔边道谢,边往火堆里添材。火烧的正旺,可是为什么还是越烤越冷。他族叔嘴里不断的说着话,可是旁边的一群人就是一点反应都没有。他族叔咕咕叨叨的骂着:“我怎么感觉越烤越冷,你们觉得呢?”

这一抬头,顿时脸色苍白,拉起他就往大路上跑。跑到大路上,二话不说就把他扔在盐车上,赶着牛车就往前跑。老牛都被打的哞哞直叫唤。

他满脸不高兴地说,还没烤热呢,怎么就要走了。

他族叔说,那是鬼火,那些人没有面孔。一句话顿时吓得他差点从盐袋上摔下来,紧紧的趴在盐袋上一句话都不敢说。

他们一直跑一直跑,跑到天亮了后才发现还在原地打转。而在旁边的那块空地上,哪有什么火堆留下的灰烬。

从此以后,他就再也不敢跟着去拉盐了。


鱼小剑


卖油翁夜遇黄皮子

入冬了,这天天还不亮,卖油翁就挑着他的油往集市上赶,天寒地冻,伸手不见五指。

走到半路,遇到一个身穿黄色夹袄的老头,两人顺路就聊了起来,两人来到一处豪宅前,老头请卖油翁到家里坐坐,天寒地冻的,卖油翁确实冻坏了,需要歇歇,就和老头进去了,老头给卖油翁拿了条金黄色的毛毯,很快卖油翁就睡着了。

等卖油翁醒来,天大亮,卖油翁发现自己竟然在一处荒坟里,傍边有一个黑洞,洞口一只黄鼠狼睁着黑漆漆的小眼,瞟着自己,和昨天的老头像极了,地上有张字条:大雪封山,我等取你的香油果腹,待度过这个寒冬,必有重谢。

卖油翁一看,油全没了,卖油翁独自回到家中,果然在此后的生活中,卖油翁一家顺风顺水,遇事总能逢凶化吉。


卖油翁活到一百多岁,据说他出殡那天,漫山遍野都是黄皮子……


故事匠


有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大叔,他做了一个很长的梦。他梦到自己夜晚从自家二楼爬下去,一路走了好多地方,有满破的荆棘,有悬崖,有很深很深的河流,有高山等等。奇怪的是他一路上除了衣服被刮破外,身上就一点皮外伤,更奇怪的是他一点也不疼。当他醒来的时候,只见一家人围着他。

他问了一句:“你们都不干活,盯着我干哈?”

一小青年摇了摇头道:“爸,你不觉得疼吗?”

被小青年这么一问,大叔活动一下手臂,才发现自己累得手臂都抬不起来,他低头一看,自己穿着一身血迹斑斑的衣服。他吓得立马跳起来,顿时感觉自己全身上下疼得要命。这时,他才明白自己到底经历了什么………


迟暮星火


我还没出生的时候,溥仪就退位了,我应该算是中华民国的人吧。

那时候天下可不太平,不光咱们内乱,各种洋鬼子也进来抢地盘了。但是我的日子过得还行,哪怕是兵荒马乱,我也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过得滋润。

当然了我不是土匪,也不是强盗,也没有起义,也没有做生意。我可以说是无所事事,也可以说是一事无成,但是活到现在我依然很滋润,那全都是因为我的鼠叔。

都说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是在我家不是,准确的说从我爹之后就不是这种情况了。我家不仅不打老鼠,还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当然了我们并不是供奉着它,而是因为它和我爹是过命的交情。

那时候溥仪还没有退位,我的祖上蜗居在一个小镇上,生活倒是过得还挺滋润。毕竟是地主嘛,因而肯定有个地主家的傻儿子了,也就是我爹。

其实他并不傻,相反他聪明的紧呢,只是败家,吃喝嫖赌全占了还不算完,待我祖父祖母去世之后,更是喜欢上了抽大烟。

家有金山银山也架不住挥霍不是,就这样没几年的功夫,偌大的家产就只剩下三间瓦房了。哪怕就是这样,还是忘不了去抽那一口福寿膏。

那一天,他手里惦着最后的两个大洋,晃晃悠悠的朝着大烟馆走去。来到了门口却迟迟没有进去,他也知道今天这一次是最后一次了,抽完了这两块大洋,自己连饭辙都没有了。但是思前想后,他还是没能忍住,也怪他自己太能劝自己了。他心想早晚都是死,不如快快乐乐的死,还省得了那份疼痛。

就这样在里面享受了一天,天傍黑的时候走了出来。寒冬腊月,没有了太阳,就感觉天都要冻裂了一般。但是父亲连衣服都没有整理,双手一抄,就朝着自己家走去,他已经想好了,自己没必要走到家里去,没钱买煤,屋里屋外都是一样的。死在路上,自己的三间瓦房说不定还能帮助别人呢,若是死在屋里,想必也没人去住了。

还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天是真冷,天寒地冻,走了没多远,就冻得受不了了。看着路边不远处有个草垛,想都没想一头就扎进去了。但是这天气下,草垛也没有多大的作用,充其量就是挡挡风罢了。

天越黑就越冷。父亲已经快没有知觉,随手撤了几把干草就放在了自己的身上,这时候的他有些后悔了,没想到这福寿膏还是不能让自己摆脱死前的痛苦。渐渐的他就没有了知觉,这时候两只瑟瑟发抖的老鼠却从一旁钻进了父亲那没有系扣的棉袄里面。

父亲有些口渴,但他很纳闷,死都死了怎么还有口渴的感觉呢。强行睁开自己的双眼,却发现自己躺在自己家的炕上,而且还挺热,想来若是不热,自己也不会口渴了。

可这一切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明明记得自己躺在了草垛上,怎么就回到了家中。黑乎乎的门帘打开,一个老汉走了进来,才让父亲明白了一切。

这老汉不是别人,是父亲的亲娘舅,老实人一个,哪怕当初自己的姐夫是地主,当初也并不曾来要的一丝一毫。自己过了大半辈子,也未曾娶妻生子。夜里赶来是因为老娘去世,怎么的也得让这外孙去送最后一程。

幸好连夜来了,若不然自己的外甥就跟着自己的老娘去了。

明白了一切的父亲,眼泪也滴滴答答的落了下来。不是悔过的泪水,不是庆幸的泪水,单单是为了自己的姥姥而流的。虽然自己吃喝嫖赌抽,但是孝心还是有的,逢年过节不管怎样都会托人给姥姥带一些点心。自己肯定是不能去的,毕竟那穷乡僻壤的地方可是没有福寿膏的。

人死为大,父亲强撑着自己“单薄”的身体就要坐起来,收拾收拾去奔丧。解开棉袄两只老鼠却忽然跑了出来。看到老鼠的一瞬间,父亲就想打死它们,但或许是因为有一只肚子挺大,父亲竟然有了恻隐之心。

虽然知道它们听不懂,但还是自言自语了说了几句:“也罢,我至始至终也没个伴,你俩在这儿看家吧,我去奔丧。若是能活着回来,咱们就一起过,当然了我估摸着我也活不多久了,没钱没粮以后只能喝凉水咯~”

整理好衣服,父亲就来到了外间,吃的东西很简单,老舅带来的地瓜。人要饿的时候,吃什么都是香的,一人一个抱着就啃。啃了一半的时候,父亲却开始扒皮了,他老舅看着他那个样子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心里想,都吃不起饭了,还穷讲究。

扒下来的地瓜皮“很厚”,父亲偷偷的扔进了里屋,啃完了剩下的地瓜,两人就启程出发了。

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父亲的姥姥顺利下葬了,带着娘舅给的半袋子地瓜,父亲踏上了回家的路。路过烟馆的时候,父亲停下了,他有些抗拒不了这个地方,抗拒不了那种飘飘然的感觉。但是他已经身无分文了,这半袋子地瓜也不够自己抽几口的。

就这样父亲在门口蹲了半个时辰,终于做出了他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回家!

到家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父亲进了家门先去炕上看了看。果然老鼠并没有等着自己,应该是去别家了。人穷的时候,老鼠都嫌弃自己。这是父亲当时的想法。

虽然只有自己,但是日子还是要过,饭还是要吃,吃饱了,不想了,明天看看去寻摸点活儿,怎么的也得活下去不是,要相信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父亲还是一如既往的劝着自己。

硬邦邦的地瓜父亲也咬不动,放到锅里煮一煮,也算是吃个热乎饭不是。打开了锅盖,父亲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大铁锅的下面有着薄薄的一层米,当然其中还掺杂着不少的泥土。但怎么说这也是粮食啊。

父亲有些不可思议了,这到底是谁在帮助自己啊。正想着的时候,从灶台的洞里窸窸窣窣的钻出来两个黑不溜秋的东西,把父亲吓了一跳。仔细看了看才发现竟然是那两只老鼠。这让父亲有些喜出望外了,毕竟总算是有个伴嘛。

看看老鼠,再看看锅里的米,父亲似乎明白了什么。父亲很感激它们,但是毕竟那是偷盗啊,嘴里喊着下不为例,手里却把灶火烧的旺旺的。淘洗了其中的泥土,父亲的胃里算是进了一些粮食了。

吃饱了喝足了,躺在暖洋洋的炕上,枕头旁边两只老鼠静静的趴着。父亲也是睡不着,就开始给两只老鼠说话。

“是不是快生了?一定得注意,别冻着,就在炕上待着,我明天去找个活儿干,肯定能养活你们一家子。你们以后不能偷别人家的东西,若是无主之物咱可以要,明知道是人家的东西,咱就不要去偷了。我来养活你们,若是能找个古董也就不用这么费劲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父亲没去找工作,整天跟着老鼠在荒郊野外乱跑。生活却是一点一点的好起来了。父亲也没有忘了他的亲娘舅,给他老人家养老送终。这一切都是因为父亲真的挖到了古董,有时候走着走着就会捡到宝贝,当然捡到的东西中就包括我。

因而现在的我依旧和我的鼠叔一家一起生活,也许它们就是传说中的狐黄白柳灰的仙家,但是在我看来,他就是我的鼠叔。我没有结婚生子,因为这战乱的日子并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头,我的孩子是不应该来经历这种困难的。就像鼠叔的那些孩子再好的生活环境最后还是一不小心让人打死了。

若什么时候你看到有个人再荒郊野外低头寻找,不要惊慌,说不定那就是我~那真是:行善不分高低贵贱,报恩不限柴米油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