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前言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之前我是富士用户,使用过富士 X-T1、富士 X-T2。曾经也分享过使用体验,富士的机器使用体验还是挺不错的,尤其是 X-T2,各方面还挺顺手的,但是没有机身防抖,这让我在某些时候有些尴尬。并且去年 2018 年应该说是微单或者无反相机爆发的一年,而索尼 A7M3 凭借综合实力在去年各大相机榜都是实力登顶。对焦,操控,续航都有了全面的升级,所以我也算是跟风,换掉了手上的富士相机。

关于索尼 A7M3

机器不用多说,有关于它的评价相信了解的人都已经看过很多测评。

1. 对焦

索尼 A7M3 的眼控和人脸识别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很实用,抓拍精准,对焦点数量非常多,并且还支持触屏对焦,这里要说一下,触屏只是选择对焦点,需要再按快门进行对焦。所以你几乎可以对它无条件信任而得到一张满意的照片。

2. 画质

2400W 像素在现如今我个人认为是比较合适的,当然我不排斥高像素。像我平时拍摄 RAW 格式的照片,修完以后保存成 .jpg 格式大概 10-13 MB 大小,放在手机,压力还好,不算大。个人目前不拍视频,就照片而言,因为之前没用过其它全画幅相机,相比以前我用过的机器,宽容度提升较大,修图的时候明显可以感受出来,所以画质根本不需要担心。但其实,说心里话,就拍静态照片而言我个人觉得富士 X-T2 也足以应对大部分的拍摄需求了。(索尼搭配的镜头是腾龙 28-75 和索尼 16-35 F/4)

3. 续航

因为之前的富士机器续航其实对于我来说两块电池完全可以满足一天的拍摄需求,但是这并不妨碍 A7M3 一块电池让我拍的更放心,我几乎完全不需要为它的续航担心,每次出门即使保持 80% 的电量也是足够的,真的非常满意。

4. 操控

索尼和富士两家的操控逻辑是不太相同的。富士的参数可以通过物理拨轮或者转盘在不开机的情况下就设置好,很方便,并且物理机械感在调节的时候手感也还不错(无论是镜头还是机身,富士 X-T2 的快门拨轮比 X-T1 更好,锁定键优化了)而索尼是需要在菜单里进行点按选择,并且索尼的菜单数量有点多,我找起来有点麻烦,耽误一些时间。但是如果你记住了它们的位置,通过肌肉记忆其实可以很快的找到你想要的功能,并且 A7M3 上的自定义键也很方便,通过自行设定同样可以迅速达到你想要的结果。其实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能够方便快捷的拍出自己想要的照片,至于什么样的操控体验,见仁见智,习惯就好,毕竟没有完美的产品,就看你如何权衡。

换购理由:我为什么由 A7M3 换成了 A6500

既然 A7M3 综合素质那么棒,我为什么还退而求其次选择同门的残幅 A6500。其实说真的,这个问题我在换购之前也在犹豫,后来我慢慢找到了答案。

1. 选择一个相机其实是选择一个相机系统,换句话说,我之前入手了 A7M3,但是索尼全幅镜头相对贵一些(对我个人)。我们换算一下,索尼 A73M 机身加一个腾龙 28-75 (二手) 在加一个16-35 F/4 (二手) 这些钱大概是 2.5W (我当时购买的价格)而这样拍摄需求我用 A6500 + E10-18 + Sigma 30 F/1.4 + 56 F/1.4 足以代替,加上我的机身和镜头有的是购买的二手,一共算下来大概 1.2W,所以拍摄需求大概趋近相同的情况下,我还是愿意选择价格将近便宜一半的残幅系统,产出比相对较高。

2. 说完拍摄需求的价格,再说说 A6500 的这套组合能不能代替我之前组合的画质需求。坦白说,通过我个人的使用体验,因为 A6500 也有机身防抖,在我看来,A6500 可以达到 80% 的 A7M3 性能,大概就是一个残幅版的 A7M3。性能稍微缩水一些,价格却差距很大,我觉得对于我可能更愿意选择这样性价比高的选择。我相信不仅我,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和我类似,不是职业摄影师,如果是单纯的爱好者,我觉得这样的性价比组合同样也适合他们。

3. 索尼 A6500 机身很轻巧,手柄也很舒服,我自己也加了快装板,小拇指就更加贴合。所以这套系统从重量上可能比 A7M3 更轻便。

4. 画质。可能和富士 X-T2 差不太多,略好一些?感受差距不大。肯定是比不了 A7M3,我没有极致严苛的画质需求,所以对于我来说足矣。况且摄影本身也是用光的艺术,扬长避短,手机都可以拍出大片。

照片分享

下面就分享一下我用这两台机器拍摄的照片 (*由于压缩,建议点开大图查看)

索尼 A7M3 篇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7Ⅲ + TAMRON 28-75mm F/2.8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7Ⅲ + FE 16-35mm F/4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7Ⅲ + TAMRON 28-75mm F/2.8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7Ⅲ + TAMRON 28-75mm F/2.8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7Ⅲ + TAMRON 28-75mm F/2.8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7Ⅲ + TAMRON 28-75mm F/2.8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7Ⅲ + TAMRON 28-75mm F/2.8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7Ⅲ + TAMRON 28-75mm F/2.8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7Ⅲ + FE 16-35mm F/4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7Ⅲ + FE 16-35mm F/4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7Ⅲ + FE 16-35mm F/4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7Ⅲ + TAMRON 28-75mm F/2.8

索尼 A6500 篇

这一篇幅拍摄地点略有不同,有辽宁,北京,重庆。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6500 + E 10-18 F/4 OSS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6500 + E 10-18 F/4 OSS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6500 + E 10-18 F/4 OSS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6500 + E 10-18 F/4 OSS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6500 + Sigma 56mm F/1.4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6500 + E 10-18 F/4 OSS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6500 + Sigma 56mm F/1.4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6500 + Sigma 56mm F/1.4

(这车牌和相机可以说非常巧合了)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6500 + Sigma 56mm F/1.4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6500 + Sigma 56mm F/1.4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6500 + Sigma 56mm F/1.4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6500 + Sigma 56mm F/1.4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6500 + Sigma 56mm F/1.4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6500 + Sigma 56mm F/1.4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6500 + Sigma 56mm F/1.4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6500 + E 10-18 F/4 OSS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6500 + E 10-18 F/4 OSS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6500 + E 10-18 F/4 OSS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6500 + E 10-18 F/4 OSS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6500 + E 10-18 F/4 OSS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6500 + E 10-18 F/4 OSS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6500 + E 10-18 F/4 OSS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6500 + E 10-18 F/4 OSS

全幅当道的时代,我为什么卖掉了索尼 A7M3 而选择 A6500

Sony α6500 + Sigma 56mm F/1.4 (图完)

结语

综合我这段时间的使用体验,我对 A6500 的综合表现其实还算比较满意。总之无论用什么器材,表达出自己喜欢的画面,享受拍摄的过程其实是比较重要的。如果你也喜欢拍照,不妨拿起你现在已有的设备进行创作,等你真正明白自己的拍摄需求了再升级设备也不迟,千万别像我一样盲目升级全幅最后还是亏钱了,我就当交学费了。共勉。

以上,@这孩子挺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