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將家長學生意見納入教師師德考核,你怎麼看?

百姓茶館話人生


很好啊。學生是未成年人,教師與他們有直接關係,而家長是成年人,他們應是連接教師與學生的中間橋樑。家長可以有效地對教師起著改進教學和提振師德的作用。


皖巢二鄉


對北京市將家長學生意見納入教師師德考核,我不持贊同態度。表面看起來,是師德考核的多元化,多方參與,會更接近真實。其實必然,這樣做負面的作用大於正面作用,對於尊師重教的倡導和氛圍的形成,弊大於利。

1、學生很難對教師作出客觀的評價。

學生是未成年人,心智發展還不夠成熟,還不能準確判斷是非。這個階段的人,對一個人的評價就是憑感覺。而老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認真負責,對學生嚴格要求的,學生不會喜歡。

而那種和稀泥的,無論學生做錯了什麼都不批評教育的,會深受學生歡迎。這樣,學生參與評價教師,得出的結論不是剛好跟實際情況相反嗎?如果一定要學生評價老師,可以將學生的意見反著看。

2、家長未必做到公正客觀,而且家長對教師並不是很瞭解。

家長本來跟老師是一條道上的,但是,現在的教育生態環境大家都知道,家校關係微妙,一些家長對教師過去苛求,自己不懂還要對教師業務工作指手畫腳。在這樣的環境下,老師要堅持自己的正確做法,就必然得罪一些家長。

何況,有些家長簡直就是無理取鬧,必然老師個別輔導必須輔導自己的孩子,而個別輔導是老師根據學習情況根據需要作出的。有些家長要求老師只能表揚其孩子,不能批評,任何情況下也不可以。正直的負責任的老師肯定不會答應家長這種無理取鬧的行為。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家長評價老師的師德,結果只有一個:不合規!可是,這結果是客觀公正的嗎?肯定不是!

3、對於師德的評價,應該由學校相關部門和同事作出。

師德評價,本來就不容易,不像考試那樣,看一眼分數就知道誰高誰底。教師只要認真履職,完成教學和其他分工任務,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師德就是合格的,就是優秀,不需要找一些對教師只知道姓名基本上不了解的人來進行評價。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捆住教師的手腳,磨掉教師身上的正氣,逼他們去迎合家長!

教師揹負的道德十字架已經夠沉重了,還是不要再層層加碼,用一條又一條的繩索,將他們捆綁地無法動彈了。

無論是師德還是教學質量,都是尊重出來的。對教師評價體系建設,應該將尊重納入其中!


當代師說


將學生和家長的意見納入到老師師德考核,這樣更能提高教師道德素質涵養。如果學生和家長對老師的意見很大,學校應當反省自己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利於學校整體水平提高。

我們學校在幾年前曾採用過類似的方式考核老師的師德,由於制度不夠完善,現在正在完善相關制度。在每學期的期末考試前,都會召開全校師生大會,一是與家長交流意見,二是讓家長明白孩子在校的表現,三是由學生和家長對任課老師進行民主評議和建言獻策。



由於家長與任課老師不熟悉,在民主評議老師時,家長都要徵求孩子的,孩子說這位老師不錯,家長會滿分通過。孩子對某位老師有意見,也會影響家長對老師的客觀公正評價。學生在評價老師時,往往沒有一個正確的評價標準。有的學生不會按照學校的評價標準來打分,對喜歡的老師打滿分,對不喜歡的老師打0分,學生的評價不能客觀反映老師的真實情況。對於打0分的老師,也沒有說明打0分的理由,這讓學校在考核老師師德時很不好辦。


在民主測評老師的過程中,也存在很多人為因素干擾,有的老師在測評前給學生要好評,給其他老師的測評帶來了不公平性,平時認真負責管教學生的老師,往往不受學生喜歡,因為學生的認知程度有限,班主任也不受學生喜歡。那些不管教學生的老師在測評過程中往往能夠得高分。這種現象違背了對老師民主評議的初衷。


把學生和家長對老師的民主評議納入教師師德考核的政策非常不錯,要出臺相關的配套制度,確保測評過程中的公平公正,讓老師明白自己在學生和家長心目中的形象,對那些師德師風存在問題的老師也是一種激勵和鞭策,加強老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刻不容緩,家長和學生對老師師德的評價,會促使教育教學管理邁上新臺階。


Lance課堂


北京市的這種想法是好的,但是實際執行起來個人覺得有些不妥!老師的師德考核家長需要參與,但不是這麼個參與法。家長很瞭解老師麼?誰敢保證家長能客觀公正的評價老師?


我認為該意見不妥的原因

  1. 惡意評分如何避免。因為這條意見,會導致很多家長只要聽說老師對孩子不好了,就要給老師低分,你怎麼解決這種事?只要家長跟老師意見不合,或者說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長覺得老師過於嚴厲,因此給低分。老師的職責就是教育孩子,教育孩子能只捧著,不批評麼?

  2. 家長很瞭解老師的為人和教學質量麼?如果用一個孩子的成績來衡量老師的師德考核,標準是什麼?學習成績?還是老師的為人?家長能跟老師接觸多長時間?對老師的瞭解程度遠遠不夠,就參與老師的考核,這不有點瞎鬧麼?

  3. 家長能否客觀公正的對老師做出評價。現在的孩子個個都是祖宗啊,老師為孩子好管教孩子,對某些沒腦子的家長而言,就是故意刁難,那麼這時候的家長能否客觀並且公正的給老師做出評價?如果一個好老師遇到一個蠻不講理的老師,是不是老師的教學生涯會被這樣的家長毀了?

  4. 不同學生對同一個老師的評價不可能完全相同。家長既然沒時間瞭解老師,那麼瞭解老師最大的渠道就是孩子。孩子心智尚未發展完全,怎麼對一個老師的好壞做出正確的評價?


明確家長和老師的責任

我覺得,出現這樣的情況是沒搞清楚家長和老師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責任劃分問題。家長和老師同時對孩子負責。為什麼需要老師對家長負責的相關規定。頒佈意見的人無非想讓教育更加透明化,但忽略了最最重要的因素——老師是人,對於你並不十分了解的人,誰也無權做出評價!


家長要更多的給孩子家庭教育的良好環境,而老師更注重孩子的學術性教育以及群體性教育。這種意見很容易激化老師和家長的矛盾,讓家長更多的參與到孩子的學校教育中並不是壞事,但這種意見會直接影響到老師的感受啊!一個教書育人的老師隨時要提防家長的惡意中傷,這不是教育的悲哀麼?


關於北京市的這項意見,我就是我的觀點,如有不對的地方,還請多多指教!


PS教學簡單哥


好,很好,非常好!

將家長學生的意見納入教師師德考核,這一舉措,可以說,是強有力規範教師言行舉止的一劑良藥。把教師的行為和學校的規範都納入到咱老百姓的眼眶之內,讓老百姓監督,可以更好地讓教育教學走上正確的規範的道路。

近幾年,我國經常的騰飛,讓 教育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性。老百姓對自己的孩子的教育,重視程度越來越大,對教育的投資也越來越多。關注度越高,問題就越多。學校為追求升學率,老師為追求教學成績,學生負擔越來越重,教育領域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如學生負擔,學校收費,體罰和變相體罰等,這些問題也間接地增加了人們對教育的不滿情緒。這些問題解決的好,就更能促進教育的良性發展。將家長和學生的意見納入教師師德考核,就能極大地規範教師的言行舉止,更能規範學校的辦學行為,使一些不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東西,消失在課堂和學校內。

去年,我們這裡就 有一個老師,在不經過學校和家長同意的情況下,私自給學生購買了部分昂貴的學習資料,引起家長和學生的極大不滿。一個家長一個電話就告到了教育局。最後,學校嚴肅處理了該教師,同時,勒令該教師退資料、退書費。教師如果提前聽取家長的意見,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所以,我認為,北京市把家長和學生的意見納入教師師德考核,能夠很好的規範教師言行,極大的規範學校的辦學行為,對學生,對學校,對我們教育事業的正確發展都是有 積極的意義,。

我們堅決支持,擁護。


世問


我認為,家長意見,只能作為對老師師德考核的參考,而不能作為直接因素,更不能作為主要依據來評價老師。

根據我三十多年的教學經驗,老師和家長,越來越難以在許多方面達成一致。一個班裡,說老師好的家長一般比不過說老師差的家長多。因為現實中家長介入學校越來越多,對學校和老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信任和不理解的程度也越來越高。

比如在要求學生方面,學校要求是越來越嚴格了,嚴格就必然產生學校和家長的矛盾,而這種嚴格,學校主要是通過老師來體現的,那麼,家校矛盾,就最直接地體現在老師和家長身上了。

比如在處理學生的問題方面,老師一般是站在學校的立場上的,和家長肯定是對立面,家長的要求,很少能夠得到完全滿足,那麼,家長的不滿,一定指向老師。

許多學校對學生都有規章制度的要求,學生和家長用以抗衡和反擊老師的武器,主要是“意見”。如果以家長學生的意見來考核老師的師德,恐怕對老師很不公平,尤其是那些堅持原則、不肯妥協、不會“變通”的老師,很可能面臨“差評”的危險。

如果,老師真有“失德”現象,家長和學生監督、反映,都是很好的,但是僅憑“意見”,未必妥當。


胸懷寬廣


首先,我想說,教委的初衷非常好。

作為一名教師,具有良好的道德,是為師的首要必備條件。無德的教師怎麼能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典範?孩子們尤其是低年齡段孩子們,心靈如同一張純潔的白紙,不要讓劣質的墨色汙染了。

另外,教師與家長的良好溝通也離不開教師高品質德行的引領。家長的信任從何而來,除了知識與技能的方面,最重要的就是秉持公正與高度責任感的愛心的薰染。因此,具有良好師德師風的老師不會害怕,也不會排斥這樣的評價方式。

第三,對於還有一定師德瑕疵的老師,這種評價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此類教師思想上的轉化。

第四,假如有很多家長給某位老師提出了意見或評價較差,說明該老師可能確實存在某些問題。及時改正,不是很好嗎?

因此,我對於這樣的評價方式很贊同。

同時,我也想說,是不是應該把這種評價方式也推廣開來,應用到各個領域。比如某些領導的行政任免,也讓相關群眾寫寫自己的評價,是不是更能促進“施政為民”思想的提升,是不是更能甄選出為黨為公為民的高素質人才。

所以,這麼好的評價方式只給教師群體用,不去推廣,太可惜了。


至善至誠13


我真怕這成為現實。校內工作老師更專業還是家長+學生更專業?做好教育教學工作依靠老師還是依靠家長+學生?老師的發展由自己的表現決定還是由家長+學生的嘴來決定?納入考核的意思是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老師的榮譽升遷。可誰知道這評價佔比多少是客觀公正的,不帶個人情緒恩怨的?現在有的學生很膽敢,校園暴力頻發,老師軟硬不是,舉策艱難。有的家長手伸得很長,表揚、批評、選幹部、排座位樣樣他都有想法,老師多費心思排除干擾。對誰說‘不’他都心存不滿,但老師一定要敢於有策略的說‘不’。如果~如果~如果有一天,家長+學生有權決定老師的命運,得罪人的事老師還會堅持幹嗎?對學生深入教育還是表面管理區別大大大大大了,多年的內行才能馬上看出門道,外行只能看熱鬧,大多數人都明白要等多年後產生明顯的不良後果。那就晚了。我真怕這成為現實。(試問:看到同事、朋友、親戚家的孩子犯錯誤你會及時批評指正嗎?)


一小草00


北京將家長學生評價納入師德考核你怎麼看?

一、重反饋輕考核

其實很多學校都有收集學生和家長意見的常規管理動作,何必將其上升到考核的高度引起教師的心理不適。學校管理者通過收集學生對老師的意見,通過家長會發放家長問卷收集反饋,這種做法都是很有效的。本來教育就是雙向多向互動,家長有時候對老師和學校的一些做法有疑惑有看法需要一個通道來溝通,需要一種形式來反饋。我們做任何工作都有必要了解工作對象對我們的評價,教育工作也不例外,收集學生和家長的意見有利於學校工作改進,有利於教師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重表揚輕批評

關於教育工作,要多用表揚和激勵,少用批評,慎用懲罰。我們做任何工作都要清楚我們的目的是什麼?目的是幫助教師改進工作還是讓教師感到難堪?目的是提醒老師注意還是指責老師愚笨?學校教育管理者要想清楚目的,一旦目的達到了就行了,不要一意孤行要處罰,要檢討。如果教師對於自己的一些違規行為認識不深刻不到位,學校管理者再進行耐心細緻的教育、談話,要本著為老師好的角度來幫助和開導,這樣才更有效果。

三、重預前輕補救

教育是一種擁有內在規律的事業,教育是學問,是經驗,是乾貨。所以,教育管理者要做好培訓工作,重視預前,即先把師德規範講清楚,先把家校關係如何處理教給老師,畢竟學校教育管理者經驗豐富,經歷的事情也比一線年輕老師多,提前培訓,提前輔導,提前有準備,比出了問題再來補救更有效。

綜上,蒐集家長學生意見的做法可以,作為學校改進工作,教師改進工作是有很大價值的。至於納入師德考核要慎重,你覺得呢?


教育不易,且行且關注收藏

明白說教育致力於中小幼教育管理文案創作。關注我,點擊頭像,進入我的專欄,你會發現這裡有大量一線教育管理者用得上的好材料!


教育好文


大體上我是支持的,而且我也不認為這會導致多嚴重的後果,畢竟培訓機構也是這麼去考察培訓師的,不能說是絕對客觀的課程評價體系,但至少是有多年經驗教訓積累的辦法,算不上瞎搞。

要考慮的問題也是有的:

權利和義務相等,家長和學生獲得了打分權,那麼相應義務是什麼?怎麼平衡?

打分公正性怎麼保證?

打分結果對老師有多大影響?

這都是要在實踐中摸索改進的部分。但最起碼,家長和老師之間權利不對等的情況會得到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