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迷恋儿媳杨玉环,李瑁为何忍痛割爱?

翁董威


唐玄宗是个风流天子,他的一生女人应该有很多个,但是,被大家所熟知的只有一个,这个女人就是杨贵妃。

更加有意思的是,杨贵妃本来不是他的媳妇,而是他抢来的媳妇。怎么皇帝还抢别人的媳妇,这个本应该是出现在小说里的场景,却真实的出现在了历史上。

要知道唐玄宗抢的还不是别人的媳妇,而是自己的儿媳妇。

他有一儿子叫李瑁,唐玄宗就是抢的人家儿子李瑁的媳妇。

李瑁本来是和杨贵妃在一起生活了五年的时间了,唐玄宗就是在这个时候,看上的自己的儿媳妇。

皇帝看上的女人,不管是谁的,都是跑不掉的。

所以,唐玄宗就派了自己的心腹,去和儿子李瑁说,让他把媳妇让出来。

李瑁也是很爱杨贵妃的,但是,老爹都这样说了,老爹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再说了他若是不满足老爹的这个愿望,他的老爹说不定,就会因为这件事杀了他。

所以,他必须要忍痛割爱。毕竟比起爱来,他更喜欢自己的生命。

就这样他的媳妇就成了唐玄宗的媳妇。

你说这样的李隆基,敢堂而皇之的给自己的儿子,抢女人的皇帝,历史上也就是唐玄宗一个了吧。

都说唐玄宗时风流天子,那么唐玄宗作为风流天子,他还做过哪些风流韵事呢?

话说在唐玄宗迎娶杨贵妃之前,他度过了一段十分空虚寂寞冷的生活。那时候他最爱的妃子,武惠妃刚刚去世没多久。

本来武惠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一个妃子,唐玄宗每一天都在陪着他,突然武惠妃去世了,唐玄宗有点不适应了。

后宫如此多的佳丽,到底要宠幸哪一个呢?

这竟然成为了让唐玄宗头疼的一件事,想来想去他想了一个办法,让自己养的狗崽们,去院子里摘一些花朵,再捉一个蝴蝶,让三千佳丽站在院子里,每个人头上插一枝花,蝴蝶落到谁的头上,谁就去给他侍寝。

你说这个事情是不是很荒唐,有的时候唐玄宗这个办法玩的不过瘾了,他还让这些妃子执骰子,最终胜利的那一个,就是陪他侍寝的。

你看那一段时间,唐玄宗竟然如此的无聊,做这种昏君才做的事情,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发现了杨贵妃。

他觉得杨贵妃才是天下最美的人。

所以,赶紧让杨贵妃给自己的儿子离婚,然后在嫁给自己。

杨贵妃嫁给唐玄宗之后,唐玄宗确实很爱她,又是找李白给她写诗,又是让她吃尽天下的美味,真是好不自在呀。

正是因为唐玄宗在晚年的时候,做了这么多的事情,所以才导致了,发生了安史之乱,他差点把国家给弄亡的。


汉史趣闻


李隆基迷上了儿媳妇杨玉环,寿王李瑁被迫忍疼割爱,悲催的王子李瑁不是不想反抗,而是根本不敢、没能力反抗。

首先,李瑁的母亲武惠妃去世,李瑁失去了靠山。李瑁的母亲武惠妃,曾经是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当初李瑁在姐姐的婚礼上,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后,就是武惠妃替他们做的主。武惠妃去世后,李隆基心情很烦躁、郁郁寡欢,有人对他说寿王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杨贵妃从此进入了李隆基的视线。很明显,向李隆基提出这个建议的,是武惠妃的死对头,其他人不可能提这种缺德的主意。失去靠山的寿王,宫里宫外都有不少敌人,这个时候只能吃哑巴亏了。

其次,李隆基给他另娶了媳妇儿,李瑁反抗心理减弱。李隆基还是很在乎寿王的情绪的,公元737年将杨玉环召入宫中后,刚开始肯定是偷偷摸摸的;3年后,估计已经欲罢不能了,让杨玉环出家,在此期间,他给寿王重新娶了一房媳妇儿,并册封为寿王妃;之后才册立杨玉环为贵妃。一方面是中间隔得时间很长,淡化寿王和群臣的反对情绪;另一方面,给寿王重新娶妻,让他没有理由反对。

最后,李瑁当时只有十七八岁,没有什么根基,不敢反抗。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是,杨贵妃初次进宫时,寿王年仅17岁,只是李隆基众多儿子中的普通一个,既不敢、也没能力做出激烈反对。皇家父子关系冷淡,更何况是几十个子女的父亲,李隆基和李瑁的关系想必极其冷淡,倘若寿王将事情搞大,很可能小命不保。

综上所述,李隆基收了李瑁的媳妇后,李瑁只能忍着。


小杨品史


唐玄宗为抢儿媳可是煞费了一番苦心的,并且杨玉环的脾气也不那么得好,动不动就给玄宗甩脸子,她的几个姐姐也是对玄宗很没有礼貌,但玄宗竟然都能忍得了,何况是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呢。



李瑁是唐玄宗的第十八子,是唐玄宗与宠妃武惠妃所生的唯一活下来的儿子,此前的几个子女都不幸夭折了。按理说,李瑁的母亲在此之前是玄宗最宠爱的妃子,李瑁应该是玄宗面前最得宠的儿子才对。可惜,李瑁却没有那个命,玄宗很多时候甚至都想不起这个儿子来。以至李瑁是玄宗诸子中最后一个被封亲王的。

开元十三年,武惠妃在洛阳遇到了十四岁的杨玉环,十分欣喜,便为自己的儿子选作王妃。李瑁与杨玉环的夫妻只做了短短的三年。这主要还在于自己的母亲想让他做太子,于是构陷太子李瑛带兵谋反。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被废为庶人并杀害。



唐玄宗虽然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却没有给李瑁一个太子的位子。武惠妃也因为三子被杀的事情,心有不安,甚至夜夜做噩梦,常常在佛前惭悔,玄宗虽然知道这事是武惠妃的构陷,但却不予以处置。可惜,武惠妃最终没有能逃过这一劫,不久便一病不起,撒手人寰了。

武惠妃死后,玄宗甚是想念,长时间处在闷闷不乐的状态。高力士看着玄宗如此痛苦,心有不忍,于是找来寿王妃为玄宗献舞,没想到寿王妃的舞蹈不仅治愈了玄宗的相思之苦,更勾起了玄宗对杨玉环的喜爱。可是玄宗与杨玉环毕竟是公公与儿媳的关系,他也有碍于伦理舆论,于是,高力士与唐玄宗想到了一个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让杨玉环以为婆婆武惠妃守孝为名,出家去做道姑。杨玉环这一出家,就等于宣告了他和李瑁婚姻的结束。于是,唐玄宗常常以欣赏会真娘子跳舞为犹,与杨玉环厮混,并且获取了杨玉环的芳心。终于,杨玉环以会真娘子的身份被唐玄宗从道观接进了皇宫。于是有了“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也有了“春从春游夜专夜,从此君王不早朝”更有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一切,都与寿王李瑁无关了。


傅斯鸿


为何唐玄宗迷恋上了儿媳杨玉环,寿王李瑁为何会忍痛割爱?

  咱们先说唐玄宗迷上杨玉环的事。李唐王朝有胡族风气,从李世民那里起,在这男女关系上,就比较随性,到了李治那里,更是娶庶母并扶上皇后之位,武则天和太平公主等人,也不太注重风评,对于政治家来说,这都不算什么大不了的毛病,毕竟在他们治下,国家安定,百姓生活比较幸福,这就可以了,不能苛责太多。杨玉环是唐玄宗的儿媳,唐玄宗喜欢也就喜欢了,在他那里,完全没有心理障碍。

  唐玄宗本人,和其他帝王一样,也喜欢美女,当年的王皇后,后来的赵丽妃,再到后来的武惠妃,都是一等一的美丽,唐玄宗那都是喜欢得很的,但是后来,她们都死了,唐玄宗的后宫里几千美女,都不能引起他的兴趣。于是有高人劝他说,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庭”,杨玉环就被惦记上了。(网络图)

  很早以前,唐玄宗是知道杨这个人的,但是也仅限于知道而已,他不过应武惠之求册封了杨为寿王妃,可是武惠死了,又有人说杨长得挺像武惠的,既如此,那就见见吧。这一见,就不得了,年轻漂亮的杨玉环,使得六十多的唐玄宗,重新焕发了青春,感受到了生命的另一种精彩,于是,哪怕是抢,也要从儿子手里抢过来。当然了,为了掩人耳目,他还是派人走了一系列流程,明眼人都知道,那就是哄鬼呢。

  咱们再看看,李瑁为什么会忍痛割爱。

  ——其实,五年都下不了一个蛋的妻子,估计李瑁也没真的疼到骨子里去,爱不爱的,恐怕还两说。当然了,非得说他们俩恩恩爱爱,反正历史上也没记载,想怎么说都行,那就算杨是他的爱吧。谁都明白,李瑁他不舍弃杨玉环,他就得舍弃自己。唐玄宗是什么人?是他父亲,是踏着亲人的尸体上位的鸡贼得不同的唐玄宗,别说他这样的毛头小子,就是太平公主,他爷爷李旦这些老政客全都被他干趴下了,他唐玄宗要个女人算什么?李瑁的兄弟,被废的被杀的,被圈养的,还少吗?他李瑁拿什么来抗?别说还给了他一点脸面,让杨玉环去出家,就是直接从他府上接人走,他也不能多说一句,还得领旨叩谢天恩。手上没有半点兵权,朝中没有半个臣子支持,他凭什么说不?


叶之秋


原因很简单。如果唐玄宗只是一般普通父亲的话,向自己的儿子索要儿媳妇,估计早就被儿子骂老不正经。但是,唐玄宗李隆基是大唐皇帝,掌握着生杀予夺的权力,即使是贵为皇子的李瑁,也不敢忤逆皇帝的旨意。忤逆了君父之命,性命都保不住,尽管舍不得与自己相伴5年的杨玉环,但两害相权取其轻,李瑁还是忍痛割爱。

曾经有机会登大位的李瑁

李瑁是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其母为武惠妃,出身武氏家族,在杨玉环入宫之前,武惠妃最得宠于唐玄宗,武惠妃多次怀孕生子都夭折,李瑁出生后,就被送与唐玄宗的嫡长兄宁王李宪抚养,后来在10多岁时才受封寿王,在唐玄宗诸子中封王最迟。因只有李瑁一个儿子,得宠的武惠妃试图将李瑁扶上太子储君的宝座,就谎称宫中有盗贼,让李瑛以及另外的两个王带着兵器进攻捉拿。诬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要谋反,三人都被废为庶人,不久之后三人都被害,此时李瑁被立为太子的呼声很高。此时的李瑁深得父皇母妃宠爱,娇妻在侧,国家承平,甚至有希望立储,可谓是踌躇满志。

但父皇最终立李亨为太子,武惠妃因为害死了唐玄宗三个儿子,同时自己的儿子又没被立为太子,因此她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她可以说是又气又怕。气的是儿子没被立,怕的是将来唐玄宗死后,她会被清算打击。所以她不到两年受惊而死。作为靠山的母亲去世后,李瑁的太子梦想也就彻底破灭了。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唐玄宗还看中了自己的妃子杨玉环,派人来传旨要求李瑁与杨玉环离婚,此时李瑁别无选择,母亲不在了,不听从旨意,别说太子之位了,就连性命都不好说,毕竟前面几位兄弟就是前车之鉴,只得答应要求。唐玄宗在搞了一系列杨玉环出家修道的过渡环节后,终于抱得美人归。

得以善终溘然长逝的李瑁

杨玉环离开后,李瑁为有抚养之恩的宁王李宪守孝三年,对李瑁有亏欠之意的唐玄宗后来又为李瑁迎娶了韦姓王妃,但对李瑁一直比较冷淡。安史之乱后,登位的李亨记恨武惠妃当年逼死李瑛等人,剥夺了武惠妃的一切祠享。已经去世的武惠妃又对李瑁当年有意争夺太子之位记恨在心,对李瑁没有给予重用,李瑁郁郁寡欢,最终在55岁时溘然长逝。回眸李瑁一生,从年轻时的人生赢家,不但没能成为太子,还被自己的父亲抢去了自己心爱的妻子,自己却无能为力,这种锥心之痛可想而知,自己虽坐享荣华富贵,却得不到父兄的信任,最终郁郁而终。


沧海拾遗录


寿王李瑁为玄宗李隆基第十八子,杨玉环不到十七岁时被寿王李瑁纳为妃子,这时李瑁生母武惠妃正受宠,李隆基也无心他恋,所以李瑁得以和杨玉环生活了几年时间。后来武惠妃去世,唐玄宗整日闷闷不乐,宦官高力士见此就向玄宗举荐了杨玉环,玄宗先是将其召入宫中做了女道士,不久就纳为了贵妃。


其实李瑁忍痛割爱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封建社会是皇权至上的,那些明君行事可能还有礼法纲常约束着他们,但是对于私欲大于礼法的皇帝来说,一切以自己为主,即使李瑁不主动让出,玄宗也会强行抢夺,就像西夏国主李元昊在儿子宁令哥大婚时看上了太子妃没移氏,直接不顾大臣反对将其抢了过来,纳为了自己的妃子,不过最终在政治斗争中宁令哥弑杀了其父李元昊。而玄宗皇帝结局也不太好,沉迷声乐最终导致安史之乱。

二、寿王李瑁为武惠妃之子,在李瑁之前武惠妃多次生养,但是孩子都没有养活,因此对于李瑁十分溺爱,为了帮其夺得太子之位,诬陷太子、光王等人造反,导致太子等三王被杀,不久武惠妃也受惊而死,可见李瑁也是冲着皇位而去的,又怎么会忤逆自己的父王。

三、女人自古以来多是政治牺牲品,从大国之间的和亲,到宗族之间的联姻,无不是为了权力二字,李瑁自幼生在帝王家,加之母亲武惠妃又善使妇人之计,对于权力的游戏早已见惯,肯定会择重就轻,割弃所爱。

不过最终也是劳燕分飞,马嵬驿时玄宗赐死杨玉环,可见在帝王家,权力面前没有什么是不可抛弃的,长恨歌中那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也只不过是一时的谎言罢了。(如果喜欢的话,帮忙点个关注,谢谢!)


上马已是江湖


唐玄宗作为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整个天下都是他的,万民都是他的臣子,后宫的佳丽妃嫔更是数不胜数,按道理说享尽了荣华富贵,可是为什么偏偏迷恋上了他的儿媳妇呢?而他的儿子、杨玉环的丈夫寿王李瑁又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忍痛割爱把自己的王妃摆手送给父亲的呢?这段逆转人伦的“三角恋”还要从头说起。

杨玉环秀色可餐、精通音律,舞象之年被选纳为王妃。

说起杨玉环的家世的确不简单,她的祖辈世代为官,在当时也称得上名门望族。大家族中的千金小姐自幼就学习音律诗书,使得杨玉环从气质上就完胜其他同龄女孩,所以在诗韵典雅的李唐以她为题的诗数不胜数。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是被人称作“诗仙”的李白在见到杨玉环后所做的诗,连当时被奉为“大唐第一美男子”的李白都对她念念不忘,可见杨玉环的魅力所在。

杨玉环在17岁的时候,16岁的寿王李瑁选妃,这立马引起了杨家这个官宦世家的注意。杨家祖辈虽然名气颇旺,也有几个曾在京城担任要职,可那毕竟是过去,现在的家族已经开始走上了下坡路,究其原因就是杨玉环的父亲、作为杨家掌门人的杨玄琰在杨玉环十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已经没有人能担当起兴复家族的重担,为了保证家族不没落,只能让女子杨玉环前去选秀。

毕竟她天生一副好皮囊,再有诗书礼仪的加分项,很快便脱颖而出,被选进了寿王府。李瑁对于这个比他大一岁的姐姐也是一见钟情,都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免不了干柴烈火。

唐玄宗痛失爱妃,狩猎的目光瞄向了儿媳杨玉环。

在杨玉环之前,唐玄宗最宠爱的就是李瑁的母亲武惠妃,可是好景不长,年纪轻轻的武惠妃在38岁就去世了,这让唐玄宗很是苦闷:自己52岁,少说还有十几年的光阴要过,那么谁来陪自己挥洒青春的汗水呢?


就是这个时候,宦官发挥了他们为皇帝排忧解难的作用。

在一日早朝后,唐玄宗又像往常那样在那里发呆,感叹生活的艰辛。正当他愁眉不展的时候,高力士来到唐玄宗身边,提起了王妃杨玉环,并大力称赞她的美貌,这让唐玄宗眼前一亮,让人火速将寿王妃杨玉环召到了宫中。

当唐玄宗上下打量了几遍杨玉环后,对她很是满意,当即就下诏书把她纳进宫里,之后更是把唐太宗时就废除的“贵妃”名号赐给了杨玉环,可见唐玄宗对她的喜爱之情。

到这里我们就很纳闷,作为杨玉环的第一人合法丈夫,寿王李瑁为什么会忍痛割爱,闹到就没有进行过反抗吗?

讲真的,李瑁从始至终还真的无反抗的忍痛割爱了,原因有几个:

  1. 唐朝的开放程度导致对于父娶子妻有很大的包容性。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开放的一个朝代,从李世民夺取皇位、将弟弟李元吉的妻子杨氏纳入后宫,到李治立武则天为后,之后的武氏称帝,再到后来的韦后临朝。相比之下唐玄宗娶儿媳妇也是可以让人接受的,对于李瑁来说也见怪不怪了。

  2. 君权之下只有君臣、没有父子。虽然李瑁是唐玄宗的亲儿子,但唐玄宗毕竟是皇帝,说一不二,如果李瑁胆敢反对,轻者父子关系恶化、重者会引来杀身之祸,宣武门的血还没有擦干净呢!

  3. 虽然失去了杨玉环,但李瑁很快就有了“替代品”。在册立杨玉环为贵妃后,为了照顾李瑁的情绪,唐玄宗亲自为儿子挑选了一位妻子,那就是后来的韦氏。婚后的二人生活很甜蜜,子女成群,也算是一番补偿。


虽然李瑁之后的生活用也挺美满,就是不知道与杨玉环再度相逢的时候两人改怎么称呼呢?


一介草寇


其实这很正常啊,别忘了那可是开放的大唐,当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便是娶了李元吉的老婆杨氏,这在李唐历史上可是有前例的。再加上武则天和李世民不也是夫妻关系吗?最后也是嫁给了唐太宗的儿子,这种事情自然在当时不算是什么值得惊讶的。

而唐玄宗只不过是为了平息世俗的舆论,所以才让杨玉环去出了个家,其实出家就表示其同李瑁的婚姻关系结束,这就使得杨玉环可以大大方方的被唐玄宗接入宫中,只不过要换一个名字而已。这种做法也不是唐玄宗发明的,也是唐玄宗学习先人的成果,而对于这一段历史上著名的“扒灰”,人民记住的却是马嵬坡两人的缠绵,看来这两人还真是真爱。

唐玄宗堵住了天下舆论的嘴,自然又要堵住儿子李瑁的嘴,索性就给了李瑁一个亲王,要不是因为杨贵妃,估计唐玄宗想都想不起来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儿子。李瑁自然得识趣啊,一个老婆换个亲王位置,换别人也会换,何况李瑁要是说个“不”字,那么唐玄宗估计就要少一个儿子了。

在唐玄宗见到杨贵妃之前,唐玄宗刚刚做完一件大事,那就是把自己的三个儿子给砍了,缘由是因为太子造反,其实这很明显是一场冤案,但是谁叫诬陷太子的是唐玄宗的爱妃呢。不过这个爱妃命不好,在这件事情里被吓出了心病,让杨玉环有了可乘之机。


小司马迁论史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故又称李三郎,母亲是窦德妃,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唐朝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说起李隆基,人们自然会想到杨贵妃。

李隆基出生的时期是唐朝宫闱多事之秋,武则天称帝后的长寿二年,其母亲窦妃被诬谄“厌蛊咒诅”,与刘妃一起被秘密杀死于宫中,李隆基在宫中被幽闭了七年之久,他十四岁时,才与诸兄弟再次出阁。

这时的武则天年事已高,经狄仁杰等的劝谏,放弃了立武家子弟为太子的想法,将李显接回了宫中,仍立为太子。

武则天去世后,李显继位,但是他懦弱无能,朝政大权慢慢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韦皇后想效法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帝,她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的种种不法行为也不加阻止。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为了达到自己掌管大权的目的,合谋毒杀了中宗李显。


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密谋策划,欲先发制人,发动了唐隆政变,成功以后,李隆基才将唐隆政变的经过报告给父亲李旦,李旦抱着李隆基哭着说:“宗庙社稷的灾祸是你平定的,神明与百姓也都仰赖你的力量了。”

唐睿宗李显重新继位,立李隆基为太子。公元712年,睿宗厌烦了做皇帝,他是一个闲散的人,对权力没有欲望,把帝位让给了儿子李隆基。

唐玄宗继位后励精图治,他下决心要恢复唐朝先前的伟业。他首先任人为贤,选用人才。他任用了姚崇、宋璟、张九龄做宰相,他们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臣。他们清明廉洁,不惧权贵,及时向唐玄宗提出各种有力的建议。唐玄宗这种知人善任的做法,使唐朝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可以说唐玄宗先期在政绩上做出了卓著的成就,到了后期有点耽于酒色,沉迷于享乐,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的精神。

唐玄宗后期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杨贵妃。

杨贵妃本名杨玉环,是隋朝旧臣李玄琰的女儿。她出生时手臂上有一个玉环状的胎记,所以取名杨玉环。

杨玉环从小就是个美人胚子,长到十几岁,已是亭亭玉立,越发娇艳。在一次宴会上,与唐玄宗的儿子李瑁相遇,李瑁对杨玉环一见倾心,李瑁的母亲是武惠妃,是唐玄宗当时最宠爱的妃子。 李瑁为了谨慎起见,让姐姐咸宜公主去试探母亲的想法,没想到武惠妃听说后非常高兴,便求唐玄宗为李瑁和杨玉环赐婚,从此杨玉环成为了寿王妃。

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第一次相见是在一次皇族出游的过程中,那天李隆基带着皇族一起去骊山温泉游玩,当时唐玄军正坐在高台上进餐,看见远处一个身着靓丽服饰的女子骑在一匹马上,显得格外脱俗清新。

李隆基便让人把她叫来一起进餐 ,走到李隆基面前的杨玉环,不慌不忙,笑意迎迎,头上的发髻用一块头巾扎住,头巾的发穗顺着面颊垂下来,显得温婉动人。

当大家都向唐玄宗跪拜时,杨玉环却抬起头来看向唐玄宗,她天真无邪地展颜一笑,这一刻的样子深深印在李隆基的脑海里。

开元二十五年,唐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不幸突然暴病身亡,失去了武惠妃,李隆基好像突然老了许多,他常常独自一人待在武惠妃的寝宫,一待就是一夜。

纵然六宫美女如云,却无一人能够打开唐玄宗的心,他的心似乎一下子死去了。 除了日间上朝处理国事,下朝以后就呆呆地坐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侍奉唐玄宗的高力士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用尽心思帮李隆基挑选美女,可是没有一个人能打动唐玄宗的人。绝望之中的高力士突然想到了那个对唐玄宗莞尔一笑的丽人,他试着向唐玄宗提了杨玉环的名字。

李隆基一听到这个名字,身子一震,高力士一下子就明白了,可是李隆基非常顾虑,必竟那是他的儿媳妇,公公强抢儿媳若让外人知道,实在是个笑话,所以他自己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高力士明白了李隆基的心,他便开始着手安排李隆基与杨玉环再次见面。

李瑁没想到母亲去世后,他不旦要失去太子之位,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要失去。但他对未来的皇位还有一丝幻想,希望李隆基能念在母亲的情份上,不会废了自己。 可是他错了,李隆基既已抢了儿子的媳妇做妃子,还怎么可能让他再做皇帝呢,那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吗,未来在朝堂上,父子二人将如何共处,所以李隆基是不会再让李瑁做太子的。

开元二十八年,唐玄宗带着文武百官出发去骊山温泉宫,第二天便有使者带着李隆基的圣旨来到寿王府,令寿王妃赴骊山侍驾。

这时李瑁已明白了唐玄宗的来意,他知道自己的太子妃将离开自己,这对于他来讲是个晴天霹雳,但是他无法抗拒唐玄宗的圣旨,只能让杨玉环出发去侍奉李隆基。

杨玉环虽然对寿王不舍,她做为一介女子,连丈夫都不保护自己,只能奉旨而去。

当时的李隆基虽已五十多岁,但是他平日勤于锻炼身体,看起来还是非常健硕,再加上皇权在手,魅力自是不减当年。杨玉环在骊山陪伴的几日,两个人日夜销魂,李隆基好像也变得更加年轻了。

经过几天的相处,李隆基更加离不开杨玉环。但是如果让世人知道自己抢了儿子的媳妇,这就太难听了,所以高力士又替李隆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建议李隆基让杨玉环先去太真宫做女道士,这样以后李隆基娶的就是道士杨玉环,而不是寿王妃杨玉环了。

更何况太真宫就在皇宫里,杨玉环可以随时去见李隆基,一举两得。



从此杨玉环一步步走进了皇宫,成为了李隆基的妃子,她就是史上有名的杨贵妃。寿王尽管心里不舒服,无奈也躲不开命运的安排,他的太子之位被剥夺了,美丽的妃子也被抢走了,虽然后来李隆基为他赐了另一个女人,只怕无人能与杨玉环相比。

帝王之家的的亲情向来淡漠,但是公公抢儿媳这种事情确实有点荒唐。可是封建王朝信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的女人都是皇帝的,就算心有怨言,又有谁敢说什么,一切全凭皇帝的喜好罢了。(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雨霁视角


唐玄宗相中了杨玉环,寿王李瑁就乖乖听话,把杨玉环送给了唐玄宗。

其实最悲哀的是杨玉环,先后伺候父子二人,虽然伺候唐玄宗后级别上升了,成了后宫中事实上的一把手,但是杨玉环乐意这样做吗?只能说明古代女子几乎没有选择自由权,只能听从安排,这时也不能说杨玉环没有女性羞耻感,因为即使有,又能如何?能誓死不从,还是自杀殉情?

人之发肤受之父母,死也是不能自由抉择。何况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谁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也不能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来要求一个女人!

只能说杨玉环太吸引人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虽然这不是杨玉环的错,但是抱有传统三纲五常道德观念的人,还是把红颜祸水的罪名,放到杨玉环头上,没有杨玉环,就不会有安史之乱,也就不会有大唐的劫难!

李瑁为什么就把杨玉环送给了他父亲呢?

一是唐玄宗是皇帝,整个天下但是他的,包括杨玉环,即使杨玉环是他的儿媳妇!他想要的东西就必须得到,否则就是抗旨不遵。寿王只是他的儿子,能不听从他的父亲的命令?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三纲就占了两个!

二是寿王李瑁也想把杨玉环献给父皇,既然自己留不住了,干脆痛快点,说不定还能得到唐玄宗的欢心呢!

三是唐朝是个繁荣开放的朝代,李世民能娶了自己的弟媳,三个公主能够三嫁,武则天能豢养面首,唐玄宗娶了自己的儿媳妇也不是很特殊的情况,不是完全不能让人接受!

四是说明女人的社会地位。唐朝算是比较好的了,女子还是有一定权力的,到了明清,女子要是想自由婚姻,或是寡妇再嫁、妇女改嫁,直接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整个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也是逆来顺受,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是最基本的准则。杨玉环是没有自主决定权的。

就这样,杨玉环嫁给了唐玄宗,成为贵妃,兄弟杨国忠也成为权臣,独断朝纲,只手遮天,惹起众怒,在安史之乱时,唐玄宗西逃至马嵬驿,禁军在陈玄礼的带领下,发动兵变,杀死杨国忠,逼迫唐玄宗赐死杨玉环。


还有人说杨玉环没有死,而是逃走了,还去了日本,哈哈,这个我不信!当时禁军他们不看到杨玉环死,是不会放心的,谁知道杨玉环会不会秋后算账。所以杨玉环应该是真死了。

唐玄宗也就不用君王不早朝了,也不用飞马送荔枝了!

只是可惜杨玉环了,红颜薄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