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新城區醫院援鄂醫生的一篇日記

3月2日,武漢,陰。

不知不覺來武漢優撫醫院已經15天了。一直想寫點東西,有太多想說的,今天終於抽出時間靜下心來寫寫我的一點兒感受。


呼和浩特市新城區醫院援鄂醫生的一篇日記

櫻花爛漫的武大校園,夜色流光的黃鶴樓,巍峨壯觀的長江大橋,溫潤可口的熱乾麵,辣到嗓子眼的鴨脖,這是武漢給我的全部印象……

記得在家時,從電視上看到鍾南山院士接受採訪時哽咽著說:“武漢歷史上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他們這次一定會度過難關……”,當時這些話並沒有完全引起我的共鳴,或者觸動我的內心,直至來到武漢。這些天來在高度緊張而忙碌的工作同時常常被感動著。


呼和浩特市新城區醫院援鄂醫生的一篇日記

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當地政府和人民給了我們莫大的幫助,在全力保障住宿和吃飯的同時,還有好多溫暖和感動的細節,我們深切體會到在這個特殊時期的武漢,能享受到如此的關愛,太不容易了,其中應該是包含了好多感謝的滋味。在防護用品依然緊張的武漢,帶著N95口罩和防護眼罩的我們和帶著一次性外科口罩的當地工作人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身處一樣的病毒感染環境,優先防護我們援鄂人員。


呼和浩特市新城區醫院援鄂醫生的一篇日記

我們穿著一身防護服最大的挑戰是呼吸困難,心率增快一倍,走在病區裡,聽到最清晰的就是自己的呼吸和心跳聲。儘管如此,在進病房前先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好。前天病房裡住進來一位確診的老爺爺,沒有陪護,沒有家人,情緒異常,我立即和上級醫師彙報後,給他加用了抗焦慮藥物,而且每次進病房都會單獨陪他聊上一小會兒,今天老爺爺的精神狀況明顯好轉,聲音嘶啞著半天擠出的一句“謝謝”和眼神裡透出的那種善良、那種感謝....讓我頓時滿眼淚水。我是一名普通的小醫生,只不過有幸能夠親臨武漢抗擊疫情一線,用自己學到的專業知識和死神搶人罷了。而在這裡常常感動到淚目:素不相識的當地大媽把自己家的兩袋橘子拿過來送我們,我知道,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即便是一個蘋果,也顯得彌足珍貴。這一刻,多苦多累都值了。國難當頭,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半個月來,好消息不斷傳來,新增病例越來越少,治癒出院越來越多,3月1日,我們這個新改造醫院收治並經過治療的第一例出院患者來自於我們內蒙古醫療隊。勝利曙光就在眼前,這一切,都會過去 。

待到春暖花開,我還要來這裡,領著我的家人和孩子們,我要親吻身邊的花草,告訴它們,在那個突如其來的浩劫面前,我們並肩作戰過。如果還有人問起我們的名字,我會告訴他我們是大夫和護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