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庭:五年扶貧路,做村民致富領路人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江安縣夕佳山鎮黃土村第一書記張庭,紮根脫貧一線五年,帶領貧困村興產業、促發展、摘窮帽,做村民致富的領路人。


張庭:五年扶貧路,做村民致富領路人


3月6日上午,夕佳山鎮黃土村第一書記張庭正在貧困戶鄧加銀家中瞭解他的生豬養殖產業發展情況,併為他的產業發展提供一些思路。

夕佳山鎮黃土村第一書記張庭說:“鄧加銀是我們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他返鄉回來之後就謀生了發展產業這個念頭,一是通過扶貧小額貸款,二是爭取到戶項目扶持,幫助他建起了小型豬場,2018年就投入使用並投產見效,現在他的小型豬場年出欄上百頭,一年的純收入將近10萬元。”

黃土村村民鄧加銀說:“現在對這個養豬還是很有信心的,只要我這個豬場正常運轉,一年百十頭是不成問題的。”


張庭:五年扶貧路,做村民致富領路人


離開貧困戶鄧加銀家後,張庭又急忙組織駐村幹部一起到村上的藤椒產業基地查看藤椒的長勢情況。

據瞭解,藤椒是黃土村2017年引進的產業發展項目,全村種植面積達300餘畝,進入旺產期後,畝產值將達到5000元以上。貧困戶除了可以獲得每畝250元的土地流轉費外,還可以以資金入股分紅,在基地務工等方式獲得收入。

張庭介紹說:“我們是2017年引進的,黃土村藤椒產業是按照我們村兩委加專合社加農戶這種模式來運作,由專合社來引領發展、合作共建、捆綁發展,帶動貧困戶參與經營。”

黃土村村民陳亨中說:“我們在這裡幹活,除草60元一天,一般情況下幹20天還是有1200元。”

如今的黃土村,貧困戶致富有門路,特色產業發展有序推進。可就在5年前,黃土村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傳統的種養殖業是村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全村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在2015年之前,黃土村全村都還沒有一條硬化的水泥路。


張庭:五年扶貧路,做村民致富領路人


要致富,先修路,2015年張庭來到黃土村後,向上爭取了4.2公里的村級道路硬化指標,硬化了黃土村的第一條水泥公路,結束了黃土村硬化公路空白村的歷史,2018年,黃土村通過項目扶持,又修了一條自建路和一條產業路,截止目前,全村9.8公里硬化路全面貫通。5年來,黃土村貧困戶持續增收,特色產業欣欣向榮,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張庭帶領村民們逐步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來源 | 江安縣融媒體中心

記者 | 廖廷帝 朱安康

監製 | 廖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