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真的只是为了吃饭,为了挣钱吗?

萱萱show


你好!很有缘看到了这个问题。跟你聊一聊我的想法吧。

工作首先是为了挣钱,解决温饱问题。这是每一个成年人的立身之本。只有活得下去,才能发展得起来。

我以前在一家创业公司工作过,薪水非常低,工作强度特别大,我在那里整整工作了3年。为什么在这3年里一直没想过跳槽呢,一是公司的企业文化培训做得特别到位,我相信他们是为了改变一个行业的未来,为此我愿意不谈回报地去付出。二是在公司工作的3年,我得到了很多来自领导的肯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成长。总而言之,就是从来没有关注过钱多钱少的问题。

我离开的原因是什么呢,是结婚了,怀孕了,没房没车。现实让我突然就清醒了过来。所谓为梦想而工作,拼尽青春去奋斗,最后却连体面的生活都保障不了。继续这样下去,我能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当时一激灵就想清楚了,辞职了。

梦想虽然很美好,但如果没有面包,你不仅对自己不负责,也对父母和孩子不负责。所以,一份工作,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解决吃穿住行的问题。

其次,工作解决的是价值观和意义的问题。马斯洛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成就的需要。我们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给别人带来价值,能够帮助到他人。

以前在创业公司做文案策划,因为没有直接面对过用户,从来都不清楚自己的工作产生过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直到有一次,一个富豪客户让我帮忙做个给外孙过生日的文案策划,看到客户按照策划方案执行,他们全家热泪盈眶的样子,我忽然明白了这就是工作的价值,能够让人通过你的文案感受亲情,感到幸福。

因为我本身是师范出身,辞职后做回了本行,当了一名老师。当老师之后,每天都和学生、家长打交道。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了学生的成绩,或者学生得到了成长,改善了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或者无所事事的学生开始有了目标,我的心里都会涌起巨大的感动和喜悦。这些感动和喜悦让我坚定了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所以,我觉得工作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吧,一是解决生活问题,二是解决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满腔动力,满怀欣喜地去工作。


aiya钟玲


不上班干嘛呢?天天在家待着无聊死了。我现在觉得赚钱这个层面太大了。我以前总觉得我上班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但是现在我觉得赚钱离我有点遥远。我觉得上班主要目的为了开心。

每天宅在家里,什么也不干。爸妈是什么都不说,到点吃饭到点睡觉。真的太没意思了。我也曾有在上学的一个假期都宅在家里。那真的是盼着快点明天吧,快点某个日期吧!每天看电视,然后吃饭然后睡觉。似乎我的世界里再也没有别的项目了。我也很佩服自己宅了那么久。

现在想想上班真的太棒了,自从上班后我的生活变得有很多规律。还有心情保养一下,告诉自己现在社会竞争太激烈,要保持年轻。

然后就是很多人都会用同情的口吻说哎呀,这个不容易那个也不容易。我听到太多不容易。我觉得不容易这个词应该是内心感受别人的不容易,然后去珍惜现在自己拥有的“容易”。不容易都是对比产生的,不容易也是自愿不容易的。(调侃病句:你说我说了这么多容易与不容易,你说我容易吗?)

幸福很简单。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能打小怪兽。这句话以前听着很幼稚。但是好像真是这么回事。

这个时间里真的是太轻松了。有个班上。有几个同事可以聊聊天儿。这也是种幸福。




剃个头tou


不上班干嘛呢?天天在家待着无聊死了。我现在觉得赚钱这个层面太大了。我以前总觉得我上班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但是现在我觉得赚钱离我有点遥远。我觉得上班主要目的为了开心。

每天宅在家里,什么也不干。爸妈是什么都不说,到点吃饭到点睡觉。真的太没意思了。我也曾有在上学的一个假期都宅在家里。那真的是盼着快点明天吧,快点某个日期吧!每天看电视,然后吃饭然后睡觉。似乎我的世界里再也没有别的项目了。我也很佩服自己宅了那么久。

现在想想上班真的太棒了,自从上班后我的生活变得有很多规律。还有心情保养一下,告诉自己现在社会竞争太激烈,要保持年轻。

然后就是很多人都会用同情的口吻说哎呀,这个不容易那个也不容易。我听到太多不容易。我觉得不容易这个词应该是内心感受别人的不容易,然后去珍惜现在自己拥有的“容易”。不容易都是对比产生的,不容易也是自愿不容易的。(调侃病句:你说我说了这么多容易与不容易,你说我容易吗?)

幸福很简单。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能打小怪兽。这句话以前听着很幼稚。但是好像真是这么回事。

这个时间里真的是太轻松了。有个班上。有几个同事可以聊聊天儿。这也是种幸福。


月亮姐姐yyyy


以前,我们经常“谈钱色变”,只要谈到钱,朋友跟你谈感情,老板跟你谈理想,其实你很想说:“我爱财如命。”

关于金钱和工作,现在的年轻人反而更为诚实。曾经网上有一句话广为流传:“我上班就是为了钱啊,不要跟我谈理想,我的理想是不上班”。二三十岁的年纪,正是应该好好奋斗的年纪,想问问上班族们,你工作真的就是为了钱吗?

别羞于回答,工作当然是为了钱,没有比赚钱更重要的事情。谈理想之前,你得先谈钱

很多职场人士都反映说自己最讨厌的就是谈情怀谈理想,不谈钱。谈理想并不是不可以,但在谈理想之前,我们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

工作的目的是挣钱,而挣钱的目的是生活。如果你现在二十多岁,还没有什么钱,每月被房租、交通、吃喝、卡债......已经压得喘不过气。这个时候我只能告诉你:努力去工作,只有通过工作赚钱才能让你的生活改观,有了钱以后才能去过理想的生活,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当你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每月都有钱到账,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不用为了省一两块钱斤斤计较的时候,你就会知道:经济基础才能决定上层建筑。选择钱少舒服,还是钱多苦逼的工作

刚出社会的大学生们很多都会纠结一个问题:选择钱少舒服,还是钱多苦逼的工作。人人都想要“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但实际上,工作钱多钱少在于你的兴趣,若喜欢这份工作、热爱这个行业,刚开始钱少点也无所谓,有兴趣才能把工作做好,业精于勤每个行业都有很赚钱的人,专注一个领域赚钱是早晚的事。相反,若对行业、工作没有兴趣,工资虽高,但每天都看似应付差事。工作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有兴趣工作面对的挑战才会让自己有成就感,生活也会多了些意义,没有兴趣的工作压力也会变成生活的负担。当然了,有兴趣,钱还多就更好不过了,对吧?

所以拥有一份感兴趣的工作,加上不用愁的工资,是我们每个人的终极梦想。终极目标:人在休息,钱在工作现在的年轻人“月光族”居多,单身的、甚至成家立业的,很少会有投资理财、让钱生钱的兴趣。这也是穷者更穷、富者更富的原因。到底富人拥有什么特殊技能是那些天天省吃俭用、日日勤奋工作的上班族所欠缺的呢?富人何以能在一生中积累如此巨大的财富?答案无非是:投资理财的能力。投资理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量入为出、尽早投资,懂得利用复利的力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在你经济情况许可的时候,投资的时间价值会给你的资本带来增值,而这种价值的增长却无须你付出任何辛苦的努力。吆鸡粮仓认为,如果能让复利的车轮转起来,那钱就会自动生钱,让金钱为你工作,假以时日,同样能取得跟工作赚钱一样可观的收益。


爱美食的阿丽


  1. 物质层面:生活需要开支,那么开支的钱从哪里来呢?肯定还是需要我们有一份正常的工作,从这个方面来说上班是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去挣钱👀
  2. 心理层面:满足了基本的需求后,那么我们开始考虑这份工作到底做的开不开心?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呢?或者个人想追求的完美系工作。如果你喜欢这个工作,那么就不会说是仅仅吃饭挣钱那么简单。因为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经验,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可以找到存在感和成就感;反之如果每天过着打酱油一般的生活,那么注定就变成枯燥乏味的,就会变成觉得工作仅仅是为了满足吃饭挣钱而已,如行尸走肉般呢
  3. 所以说上班你怎么看,怎么想,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想法和感受哦,如果决定好了,那么就加油往前冲,实现自己的梦想,加油💪

90后妹儿


上班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挣钱,也是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人生价值



大岭山的女人


嗯,你好,看到你的问题
对,上班就是为了吃饭,为了挣钱,但也不完全是,
我看到过一段这样的话,分享给你
:我们辛苦赚钱,不是有多爱钱,而是这辈子不想因为钱和谁低三下四,也不想因为钱为难谁,只希望在父母年老的时,我们有能力分担,在孩子需要的时,我们不会囊中羞涩,,
说的很唯美,有点鸡汤的感觉,不过当我们对生活变得焦躁,变得焦虑,失去动力的时候,我们往往还是需要一些这样的鸡汤来让我平静的面对自己,正视自己谢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40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9295f7e4aba4293b4fa94c944bafc85\

六郎实验室


没错,对于低层普通人们来说,上班是他们能够解决温饱问题的首选,这也是为了养家糊口,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不上班,失业了,又没有一技之长旁身,没有经济来源稳定收入何来生活呢,但另外一种上班不单为了上班而工作,而为了人类征程发展废寝忘食,救死负伤,他们没有挣到钱,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生命和财产而献出自已生命,向他们致敬!


天上龙湾


人活着就必须得吃饭,要吃饭就必须得上班,不上班又哪里有钱去支付我们日常的一个开销。不管是老板,员工还是乡里那些大妈大爷们,都是需要工作滴!只是工作的类型各不相同。如果说纯粹只是为了填饱肚子的同时挣钱,只要你身体健康,随便找一份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都可以。如果你想要工作富有激情一点,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去针对性找工作,一般自己喜欢擅长的东西,我们去做的时候也会特别的有干劲,而且也会很开心。如果把这个东西做好,也可以当作一个产业去发展,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浅笑末夏


生存还是第一位的,正因为我们忙忙碌碌,所以我们活得充实快乐,有些人他可以什么也不干却坐享其成,我理解,他付出时,我们错过了,但我们付出时他看到了,我们的努力有了一个又一个见证人,你是幸福的,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生存而在于活得意义。

工作分两种,一种是自己喜欢想做的,一种是必须要做,不然活不下去的。但是挣钱有时候不是唯一的目的,也可能是为了获得权力、地位、能力或者社会认同感的满足。


还有几个比较专业的回答,来自人力资源专家、高层管理者、咨询顾问,委婉地批判了这种观念,无一例外,都被踩到十名开外。

不止这个问题,在许多问题下面,基本都是这种态度:

别跟我提情怀、目标、成长这些虚的,没钱?免谈。

包括我上周写了篇关于工作和加班的文章,也在后台看到这么几条留言:

工作不就是为了挣钱吗?拿多少钱,做多少工作。不要给我画饼,我只认到手的钱。

我和他们聊了几句,得知:他们从事的岗位不同,收入有高有低,但普遍都有这么几个共识:

劳资双方天然对立,无产阶级和资本家势不两立,老板总是在剥削员工。拿多少钱,就干多少活,否则就是被剥削。

工作是一种谋生手段,现在工作只是为了挣钱。如果挣够了钱,没人愿意工作。

当然,我理解:一方面,房价涨,物价涨,每个人的生活压力都非常大;

另一方面,太多的鸡汤,已经使人们产生了免疫力 —— 大家开始发现,说得好听,但听完不是还得去加班挣钱?生活并没有任何改善嘛。

在这种情况下,极端强调收入的重要性,把工作完全跟收入挂钩,是可以理解的。

但这种观念对不对呢?

我并不提倡。

我们不妨这样思考一下:

如果工作是为了挣钱,那挣够了钱之后呢?

很多抱持这种观念的人,通常都会信奉另一个观念,叫做「财务自由」。

他们的理念是,现在工作是为了挣钱,等到钱挣够了,我就不必工作了。到那时,我就自由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每当遇到这样的人,我都会问他:那等你挣够了钱,你想干什么呢?

回答往往有两种:

一类是创造—— 比如开基金会、做慈善、开公司、写书……诸如此类。

那这,不还是在工作吗?

而且,工作比较资深的朋友,都知道,打工是最轻松的,为自己工作要累得多,负担也重得多。

这真的是你想要的「自由」吗?

另一类,是消费—— 比如旅游,买游艇,买别墅,吃了睡睡了吃……

怎么说呢,这种生活,看上去很诱人,但你真的试试就会知道,偶尔玩玩可以,几十年都过着这种生活,其实很无趣。

我身边也不乏 Gap 了一两年的朋友,至少钱是充足的,不用为生计发愁,但他们的状态非常一致:放下工作太久了,会有恐慌感。

这种恐慌感来自哪里呢?

不是生活压力,而是和社会的链接。

本质上,人需要通过跟社会链接,来确认自己的存在和意义。

如何确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

你能为社会创造多少价值,你对自身的认同感和成就感,也就会越强烈。

而这,才是使我们对生活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的最大因素。

我想说的是什么呢?

工作 - 挣钱 - 财务自由,本质上,就是一个伪概念。

我们的确应该追求自由,但这种自由,不是「不用工作」的自由,而是「减少对外部的依赖性」。

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身边但凡比较成功的朋友,基本上都不在企业里了,主要有三种去向:

第一,是去做投资人。有做风险投资的,也有做价值投资的。

第二,是去做知识服务。帮企业做培训、顾问,或者写书、讲课、当行业领袖等。

第三,是自己做实业,开公司,扎根垂直行业。

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简而言之,就是:不用依赖于某个企业、平台,而是自己去创造价值。

前面讲过,人需要通过创造价值,来确认自己在社会里的存在感和意义。问题是,阻止你去创造价值的,是什么?

不是钱,而是你的外部依赖性。

非常简单,如果你紧盯着收入不放的话,很可能的后果,就是发现:自己到了三四十岁,挣了足够的钱,但是却没有公司要了。

这样的人少吗?比比皆是。

我有几位朋友,招人的时候,有个一致的观念:不招大公司出来、35岁以上的员工。

为什么?不是因为他们贵,而是因为他们做的事情,局限在很小的一个模块,没法统筹全局,更没法站在整个公司的角度,去协调不同的部门和团队。

到了那时,你会发现,钱可以买来安逸的生活,可以买来物质,但无法买来成就感和满足感。

你真正缺少的,永远不是钱,而是对这个世界的适应性。

说个令我感触很深的事情。

昨天和一位传统企业的朋友吃饭。这位朋友,刚卸去500强全球副总裁的职位,出来开了一家公司,给企业做管理咨询和培训业务。

我问他,现在单干之后,感觉怎么样?

他说:比以前累多了。以前制定好战略,交给下属去做就行,但现在,凡事都要亲力亲为,收入却还不到以前的一半。

提一下,他卸任前,光年薪就是300万,总资产不知道,但肯定已经「财务自由」了,做点投资什么的也不在话下。

我问他:既然出来之后,收入还没有以前高,那为什么还要跳出来呢?

他说:因为我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我干到多少岁时,会被动退休?

第二,我估计自己能活到多少岁?

第三,当我被动退休后,这几十年里,我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他说:我仔细想了想,万一哪一天,我年纪大了,企业不要我了,失去了竞争力,赋闲在家里,我能干些什么?是,我不必为生计发愁,遛遛狗,打打牌,也不是不可以,但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他又说:有很多朋友对我说,你可以写书,可以给企业当顾问,可以去讲课……但如果我一直在企业里待下去,我没法更新我的知识,没法接触到世界的变化,我去做这些,怎么竞争得过年轻人?

不知道你有什么感想,但我当时被深深触动了。

这位朋友,阶层比我高得多,资历、经验和资产,更不是我能够相比的,但他每天思考的是什么呢?是「如何才能让自己不被时代抛下」。

这种忧患意识和眼界,说实话,不是一般人能够具备的。

当然,大多数人,也许还在为生计奔波,暂时还达不到这样的层级。

但是,他离退休,起码还有十几年的时间,就已经在谋划退休后的事情。如果我们事到临头,才去思考和规划,是不是太晚了一点?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看待工作呢?

答案很简单:把工作,当成一个试炼场。

我一直所践行的,就是这样的价值观:学习 - 应用 - 反馈内化。

简而言之,我会先做一个规划,再思考:针对这个规划,我需要学习什么东西?需要获取什么知识和经验?

然后,再把我学习到的东西,应用到工作中,去检验它们,获得反馈,不断调整,将其变成自己的能力。

也就是说,在企业里的每一个任务、每一份工作,我都会把它们看作,是为了将来实现「独立创造价值」的练习。

所以,对我来说,什么时候我会选择跳槽呢?

答案是,当我觉得这份工作,不能继续为我提供「试炼」和「探索」的机会时。

这个时候,无论收入多少,前景如何,对我来说,它都是无价值的。

我在这个位置,多坐一天,都只是在消耗自己的潜力和可能性。

说说自己的故事吧。

我刚工作的时候,工资 2700,在广州,还要租房,还要给家里钱 —— 这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无法想象。

但我就这么撑过来了。那几年,不知道向周边的朋友借了多少钱,也不知道多少次,把每天的开销压缩在 10 块钱以内。

最辛苦的时候,6 点起床,买一份白菜和豆腐,下锅炖,中午带去公司吃,晚上回家继续吃。

是我找不到其他的工作吗?当然不是。校招的时候,拿了十来个 Offer,随便哪个都比这份工作高,甚至有些还包吃包住,还有几个名企,都拒了。

现在呢?

当然,还没有实现「财务自由」,但至少,可以有底气离开企业,去探索其他的一些可能性。

借用一位朋友说的话:

就算我们所有的尝试都失败了,至少随便去哪个公司,拿几十万的年薪,都不成问题。既然有这条退路,又还年轻,为什么不多挑战下自己,去尝试各种可能性呢?

我不会告诉你「要加班」,也不会告诉你「要吃苦」,更不会告诉你「要牺牲身体」。

不,这些都太辛苦,我宁愿你永远不要承受。

我想告诉你的,是什么呢?

如果有一天,「收入」跟「成长」出现了矛盾,我希望,你能够不要只考虑前者,而是能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

我希望,你能够去考虑那三个问题。你能去思考:

我现在做的事情,能带给我什么?

万一我被企业抛弃了,我还能做些什么?

毕竟,能够带给人幸福的,永远不是钱。

而是被这个世界所需要的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