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韦尔奇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作为工业时代最杰出的传奇式企业家,杰克·韦尔奇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答案是:杰出的管理实践和睿智的管理思想。


3月2日晚正在电脑前码字,朋友微信传来美国通用电气(GE)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因肾衰竭在美国纽约去世的消息。享年84岁。


杰克·韦尔奇,被人称为“世界第一CEO”。作为职业经理人的神奇典范,他的管理思想和经验,被全世界所有商学院作为经典案例;他的大名,在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如雷贯耳,长盛不衰。


1960年,25岁的杰克.韦尔奇博士毕业,进入通用电气公司当了一名工程师。20年后,他成为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成为GE的第八任CEO。


杰克执掌GE二十年,通用电气(GE)的市值从130亿美元攀升至5000亿美元,连续多年保持2位数增长。他把通用电气从一家美国的企业,做成世界级企业,成为位列全世界第一的大公司。在他之后的三位CEO虽然竭尽全力,但都没有如此好的业绩。


作为工业时代最杰出的传奇式企业家,杰克·韦尔奇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答案是:杰出的管理实践和睿智的管理思想。


杰克·韦尔奇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作为一家由美国摩根财团控制的百年老店,通用电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8年爱迪生创立的电灯公司。1892年,摩根财团主导将爱迪生电灯公司和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公司合并,成立了通用电气公司(GE)。在这家似乎无所不能的企业里,杰克从工程师做起,摸爬滚打20年,对公司各种运作过程以及存在的弊病都了然于胸。


而当他在1981年成为CEO时,通用电气患上了严重的“大企业病”。所谓大企业病的六大特征,机构臃肿、层级繁多、多头领导、反应迟缓、人才流失、管理过度,在当时的GE几乎全部都有。产品线长到不可思议,涉及种类无比繁多且多数并不赚钱;公司看上去无所不能,实际上效率低下。当时的GE无疑是一个庞大企业帝国,拥有40.4万名雇员,其中居然有2.5万名管理者,有130多人拥有副总裁头衔。从工厂到杰克之间隔了12个层级,以至于有一次杰克·韦尔奇在签一份文件时,惊讶地发现在他之前已经有16个人签过了同意。他不仅感叹:我再多签上一个名字,究竟对公司有什么价值?


杰克·韦尔奇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杰克·韦尔奇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为此,杰克·韦尔奇凭借他在GE二十年的工作经验和管理认知,上任伊始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管理改革。他的理念是:如果GE公司的相关业务在一个行业中做不到第一、第二,那就应该把它卖掉。为此GE公司陆续卖掉或剥离一些投资回报周期长或者表现不佳的项目,把资金和业务精力集中聚焦于那些GE公司能够做到头部的行业,包括进军了一些金融企业,并花巨资在1986年以63亿美元收购了NBC(全美广播公司)所有者RCA(美国广播唱片公司),这是当时美国商业史上规模最大的合并案。这一系列经营行为虽然被人诟病过于追求短期利益,但杰克·韦尔奇这一系列经营举措,确实扭转了GE当时的盈利情况,并使GE市值冲到了高点。


比出售不赚钱企业更有争议的是裁员。为了切实改善大企业病,减少管理层级和冗员,杰克·韦尔奇上任以后对组织结构动了大手术,并进行大规模裁员。伴随着企业剥离,杰克·韦尔奇裁掉了12万名员工,并把350个经营单位合并为13个部门,为此,他收获了一个“中子弹杰克”的外号。中子弹是一种具有强辐射杀伤能力的核武器。杰克·韦尔奇的这个外号,可见当时他的裁员力度之大。


杰克·韦尔奇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杰克·韦尔奇的信条是:竭力尊重有能力的人,而让没有能力的人滚蛋。在执掌GE期间,韦尔奇发明了“活力曲线”(Vitality Curve,亦称“末位淘汰法则”),他将经理们分成三组,前20%是优秀的,要大力支持,让他们充分施展身手;中间70%是企业的中坚力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使他们大力提升;最后的10%表现很差,要坚决淘汰。俗话说“慈不掌兵”。如果没有杰克.韦尔奇当初的大规模改革。也不会有GE随后的成长。此后中国企业例如阿里巴巴等,在管理过程中作为有效管理手段的“二七一管理方法”,就是从GE学来的。


对中国企业家影响更大的,是杰克·韦尔奇一系列的管理思想。


1999年,杰克·韦尔奇第一次来到中国,使刚踏入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企业家对这位传奇般的全球第一CEO开始有了较多的了解。杰克也应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要求,为包括中国远洋集团总裁魏家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前总裁卫留成、上汽总裁胡茂元在内的18位中国企业家,在通用电气管理发展学院专班进行了两周的培训,这无疑对这些企业家以及掌管的企业随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在此之后,随着《杰克·韦尔奇自传》《赢》等书籍中文版的发行,中国各界人士更多地知道了杰克·韦尔奇的名字以及他的管理业绩和思想。尤其是在21世纪初,蓬勃发展的中国商学院及其管理学课程,几乎都会从不同角度将杰克·韦尔奇的思想和管理实践,以及通用电气公司的发展作为案例介绍给学生,这就更使得杰克.韦尔奇声名远扬。


杰克·韦尔奇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杰克·韦尔奇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杰克·韦尔奇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作为获得“全球第一CEO”殊荣的杰克·韦尔奇,管理思想非常丰富,以本人识见,择三点以飨读者:


1 高度重视企业使命和价值观。


“良好的使命和价值观可以让你切身感受到它的实实在在。使命将指引你往何处前进,而价值观所描述的则是引领你到达目的地的行动”。


在杰克·韦尔奇看来,企业的价值观和使命,并不是那些华而不实的美丽词藻,而是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在可能的目标与不可能的目标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它既要给大家一个清晰的方向感,以赢得商业利益为导向,也要充满壮志雄心,让人们感觉到自己是伟大事业中的一部分。


他以GE的使命感为例,“从1981年到1995年,我们提出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企业”,让公司的每个业务领域都能在市场上占据第一名或第二名的位置,任何不能达到该要求的业务都必须整改、出售或关闭。毫无疑问,这样的使命感具有非常清晰的含义,非常具体,表述准确,没有任何抽象的东西在其中。


作为管理学教授,我非常认同杰克·韦尔奇的一个观点:价值观与行动纲领的清晰表述是重要的,但如果不能在实践中得到坚决贯彻,那也没多大用处。要想让价值观真的被大家所重视,公司应该奖赏那些品行突出、实践了价值观的员工,而“处罚”那些与之相悖的人。这有助于企业的成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曾多次要求那些业绩辉煌、但不遵守企业价值观念的经理人离开公司,而且我们会对这种事情尽量做出公开解释。每次发生类似的事情,对全公司都会带来意外的良好影响。


根据我对一些中国公司的研究,我们有些企业领导,因为要冲业绩,往往会默许甚至纵容部分员工去从事一些眼下可能会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但却违背公司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事情。许多中外企业的案例证明,这种短视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会给公司带来莫大后患。而且一旦这种事情发生,企业领导之后向员工强调价值观和使命的时候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不能获得员工信任,带坏整个企业的风气,严重时会给公司带来灭顶之灾。


2 管理简单化。


“管理就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规范化。”


杰克·韦尔奇说过,“大型组织要有效,必须简单”。我不确定这个理念是否他从上任之初GE的大企业病中得出的沉痛教训。但是,强调管理要简单有效,一直是杰克·韦尔奇所信奉的理念。我在给MBA和EMBA上课时,都将杰克·韦尔奇的一句名言作为课程的结尾:“管理就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规范化。”


我认为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企业管理的本质。作为管理者,每天要面对无数事情,见许许多多人,面临各种复杂情况,而一个高超的管理者,就是要善于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各种纷乱无序的现象中拨丝抽茧,理出头绪,化繁复为简单。然后就要调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管理资源,把事情做好做规范,甚至做到极致。


3 商业是探求真实,建立互信的过程。


“在每一个决定和每一个行动中,都要不断的追求真实,不断的建立互信,在此基础上领导自己的团队。”


“商业是探求真实,建立互信的过程。”这句话是杰克·韦尔奇为他《商业的本质》一书中文版所写前言的题目。相比较于杰克·韦尔奇名气更大的《赢》,我则更喜欢这本《商业的本质》。当得知杰克过世的消息之后,我又从书架上找出这本书,重新再翻阅一遍。我觉得在《商业的本质》中,思想内涵更加丰富,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工业时代建功立业的杰出人物杰克·韦尔奇也开始具备了互联网思维。


杰克·韦尔奇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正如杰克自己所说,“如果说我们在写《赢》这本书时对商业有所了解,那么在写《商业的本质》这本书时,我们对商业了解得更多了,也更深刻了,因为自那时起商业环境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杰克·韦尔奇谈到,中国企业和全球合作伙伴之间的互信氛围让他感到激动和兴奋,外国企业与中国企业为伴,可以使全球商业更加繁荣;反之亦然,全球商业的繁荣也会促进中国企业的发展。他强调“人”在一个企业谋求成功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他希望《商业的本质》一书,能够说服中国的企业领导人,采取一种更加包容的、以团队为驱动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领导者必须创造一个集思广益的环境,让每个员工感觉自己的声音得到倾听,感觉自己得到尊重,让每一个员工参与企业发展过程,这是一条稳妥的制胜之策。


杰克·韦尔奇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时移世易!我们在今天纪念杰克·韦尔奇,最主要是要用他的管理智慧来促进中国企业发展。


今天,中国优秀企业海尔集团并购了通用电气集团的白色家电部分,并运用海尔首创的小微组织的管理创新方法,使其扭亏为盈。这恐怕是杰克·韦尔奇始料未及的。这也正应了管理学的这句名言: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向杰克·韦尔奇这位伟大的管理者致敬!


【教授简介】苏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系主任,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企业战略与文化,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品牌战略与消费者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