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先民,在古代是怎麼戰勝疫情的?

1927館


中國最早的疾疫記錄是在周代。春秋時,魯莊公二十年夏,發生了一次嚴重的疫情,此後關於疾疫的記錄不斷增多。根據記載,死亡人數最嚴重的一次是金朝開心元年1232年,汴京大疫,50日間,‘’諸門死者九十餘萬人,貧不能葬者不在是數〃。可見,在古代疫情的破壞力是極強的。那麼在古代人們是怎樣戰勝疫情的?中國人民很早就開始進行了各種預防和控制,具體措施主要有六個方面:一、順應節氣,注重不能陰陽失位,寒暑錯時。二、巫術的精神控制。由於古人認識問題的侷限性,採用迷信的辦法,比如:疫情發生後,作法驅鬼免疫、用紙船送瘟神等。當然這種辦法是不會起作用的。三、強化公共衛生。古人也逐步認識到疫情和公共衛生存在關係,這是認識上的很大進步。四、派遣醫生巡診及無償施藥。這一點在先秦時期就有記載,到了宋代對疾疫的治療更為重視,每當有疾疫發生,朝廷多命太醫局及翰林醫官前往救治,藥費免。五、處理屍體。從先秦開始,就有了處理無主屍體的做法,凡遇大疫,官府一般都有掩埋屍體的做法。六、病人隔離。先秦以前,人們對疾病的傳染性問題還不大瞭解,東漢以後開始有了隔離病人的記載,說明人們已經認識到了傳染性問題。即使這樣,在古代醫療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每一次瘟疫的死亡人數是觸目驚心的,隨著時代的進步,戰勝疫情的辦法措施也越來越成熟。


草原文化站


我們的先民,在古代是怎麼戰勝疫情的?

疫情自古有之,比如瘟疫、天花等等有可靠數據記錄的達到500多次。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從幾個方面說一下:

第一、古代的醫學對疫情的控制還是有幫助的,中醫藥在應對疫情方面確實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神醫喜來樂》中就有過描寫。

第二、古人也是懂得隔離,況且古時候人口流動性及流動範圍都很有限,只要控制好水源及各處驛站,基本就能有效的實現隔離。還有重要的一點,作為農耕社會,古人自給自足能力還是很強的,自我隔離也是很容易做到的。

第三、古人在防疫方面還是有很大的智慧的。例如在防治天花方面,古人很早就發現天花痊癒者就會有免疫力,因此其他人就會借痊癒者的衣服來穿,古時候稱之為“痘衣”,以此來起到防疫的作用。

病毒是一直伴隨著人類的,我們不可能消滅病毒,但是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會讓人類掌握更多的防疫控疫的技能。





奇石夢想MyDream


疫情是關於疫病的發生和發展的情況。複雜難測,傳染快,感染強,不易控制,治癒率低。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天災人禍不斷,防不勝防,不可抗力。瘟疫,瘧疾對人們的生活和心理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一、古人對疫情的出現很難做出科學的判斷,人們通常會認為是逆天道而行,是上天對人類的懲罰。通過送瘟神,驅疫鬼,拜佛求經唸咒,巫師做法,道家畫符等來制止瘟疫的發生。

二、隨著醫學的發展,人們開始對疫情有了新的認識。《黃帝內經》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

1. 興工清理溝渠,注重公共衛生。

2. 採取隔離,並設有隔離機構,有效收治患者。設立避痘所。

3. 撒石灰,除瘴氣,去病災。

4.焚燒香草香料藥草來淨化空氣。像艾灸,藿香等

5.佩戴藥囊,香囊,進行藥燻,藥浴,喝藥酒,中藥抹粉,燒煙消毒,蒸煮病人衣物,針灸艾灸。

6. 見面不握手,只行拱手禮,行為上進行約束。

7.博採眾方,尋求良藥。發放藥物,普濟湯藥。比如葉天士與吳鞠通的銀翹散,餘師愚清瘟敗毒飲,王清任解毒活血湯。

8.古人重視內求,認為正為本,邪為標,手中扶正,正旺則邪不能侵。

9.對感染病疫的死者屍體儘快處理和火化。

10.古代醫生救死扶傷,犧牲和探索的精神,出現了醫生聖張仲景,藥王孫思邈,藥聖李時珍等。

11.飲食衛生,吃熟食,飲熱水;環境清潔,打掃室內庭院,疏浚河道,廣鑿井泉,沐浴;接種免疫,早期的人痘接種術





亭夏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古人戰勝疫情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說起來我們現在應對疫情的措施很多方面都是學習古人的。

1、切斷傳染源、進行隔離

在醫療條件落後的古代,疫情往往會給人們帶來慘痛的災難。當時一旦爆發疫情,人們首先要進行的措施,就是設法防止疫情擴散。所以切斷傳染源,進行隔離就成為了當時最重要的手段。

宋代的虔州瘟疫,爆發原因就是河流上游的水源被汙染導致的。當時的知州劉彝重新修建水渠,讓被汙染的水源遠離生活區,這才將當地的瘟疫給治理好的。

同時政府在當地會開設專門的隔離區將得病的村民隔離治理,宋代時期已經開始了許多管辦的養病機構,在清代政府還制定法律,只要發現天花患者,就必須將其隔離開來。對來往人員進行嚴格排查。

2、古代有完整的醫療體系

我國的醫學博大精深,經過多年的發展,各個朝代都已經有了比較科學的防疫經驗,並且出版了許多相關的醫書,比如藥王孫思邈有《千金翼方》、吳又可的《瘟疫論》、蘇軾的《聖散子方》、就連沈括的《夢溪筆談》中也有專門的醫藥學內容。這也讓當時的統治者能夠及時科學的尋找治療瘟疫的方法。

當時的官府都會出手救濟百姓,派遣醫生、免費提供草藥等。在平時古代政府就十分注重醫療衛生,也有完整的醫療體系,比如宋代就設立有翰林醫官院,還設置有太醫院、惠民局、方劑局、藥局等專門機構。還經常給百姓普及瘟疫知識。

3、對受災百姓進行救助

在發生瘟疫時期,往往伴隨這人口大量死亡、天地荒蕪、民不聊生等現象。當時的政府往往會對疫區的百姓進行救助,漢代時期,發生瘟疫政府就規定:

凡是在瘟疫裡一家死掉6 人的,賜給葬錢五千;一家死掉4人以上的,賜給葬錢三千;2人以上的賜二千。這些錢名義上是喪葬錢,其實就是對親屬們的一種經濟救助。

同時還會開倉放糧,減免當地的賦稅,《後漢書》記載:染上疫疾之家,一年可以不交租稅。漢宣帝也曾在大疫之年下詔:其令郡國被災甚者,毋出今年租賦。

四、總結

這些都是比較科學的防疫方法,可見當時古人對瘟疫的認識已經非常深刻了,對防疫工作也有了相當的經驗。同時皇帝還會進行祭天,祈禱上天保佑。


登哥讀歷史


在古代這種疫情統稱溫病。

溫病是急性外感熱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大多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特點。因此,認識和防治溫病對保護人民健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長期以來,溫病學一直有效地指導著溫病的臨床治療。此外,溫病學的基本理論對內、外、婦、兒及五官等學科的某些疾病,也具有突出的指導作用。因此溫病學是學習中醫必修的基礎課程之一,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萌芽時期(戰國—晉唐時期)

據醫史考證,溫病學起源較早。古代由於生產水平、科學水平低下,再加上其他社會原因,諸如戰爭、饑荒等,使許多溫病廣泛蔓延,溫邪日益猖獗,奪走了無數人的生命。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祖國醫學的溫病學說便在與疾病鬥爭中產生出來。從現存醫著分析,從戰國到秦漢時代,可以作為溫病學說的萌芽時期。在此時期中,雖然還沒有堪稱溫病學專著的醫籍出現,但是人們對溫病怎樣進行防治的認識已經開始萌芽,有不少科學設想和具體經驗散見在有關醫書中,為後世溫病學說的發展奠定了初步基礎。

葛洪《肘後備急方》:“歲中有厲氣兼挾鬼毒相注,名曰溫病。”認識到溫病的病因是一種特殊的致病因素,不同於其它病因,這種特殊的物質癘氣,致病傳染性強。至於鬼毒,葛洪出生於道家,故認為有鬼毒作用。

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認識到:溫病是“人感乖戾之氣而生病。”不同於一般病因的致病因素也是一種特殊的致病物質。以上這二種認識,對後世吳又可“癘氣學說”有很大指導意義。

方劑的創制從治療學方面豐富了溫病學的內容

葛洪《肘後備急方》、孫思邈《千金要方》、王燾《外臺秘要》記載了許多預防和治療溫病的方劑。



我與你的約定


在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最早發現了有“疾疫”“疾年”等文字記錄。根據中國中醫研究院最新編輯出版的《中國疫病史鑑》, 從西漢到清末,中國至少發生過321次大型瘟疫。

對於瘟疫,古人並非束手無策。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祖先們是如何防疫的吧!

一則,隔離

在古代經書、史書、小說、筆記、地方誌等文獻之中,記載了很多預防與治療溫疫疾病的方法,其中“隔離”,是古人很早就意識到的一個最佳的預防疫病辦法。

二則,養正

《內經》明確地講:“……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避其毒氣。”因“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告誡人們“冬不藏精,春必病溫”,“虛邪賊風,避之有時”,並要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以達到“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目的。

古人重視內求,認為正為本,邪為標。預防感染,首重扶正。正旺則邪不能侵。這個理念值得我們學習。

三則,艾灸

前人重視艾灸防疫。

前人已經認識到,艾灸的作用甚大,能“壯固根蒂,保護形軀,燻蒸本原,卻除百病,蠲五臟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寧。”所以古人非常重視趁未病時艾灸,以扶避免感染疫毒。預防永遠大於治療,今人知道,古人也知道。

四則,藥囊

古人認為,疫毒是偏性極重一種邪氣。可用藥物的偏性來剋制疫毒的偏性。比如,可用藥物懸掛或佩戴的方法,或懸掛於門戶、帳前或佩戴於手臂、頭頂,可以有效預防疫毒感染。

民間曾有“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之說。佩戴香囊,雖是一種民俗,但也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

五則,藥浴

通過中藥藥浴來避邪,這個方法值得我們學習。比如,《內經》提出:“又一法,於雨水日後,三浴以藥洩汗。”又如,清代劉松峰在《松峰說疫》一書中記載:“於穀雨以後,用川芎、蒼朮、白芷、零陵香各等分,煎水沐浴三次,以洩其汗,汗出臭者無病”。藥浴後不再次沖水,直接擦乾穿衣即可。唯洗浴後要馬上擦乾,以免毛孔打開後易受風寒。另外,古書還有記載用佩蘭等草藥洗浴,可以預防疫病,保持健康。

六則,粉身

身上抹粉,也能預防溫疫邪毒。

七則,服散

今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間,不少中醫人及中醫院都提供了預防藥方。其實,古人也有預防方。

八則,燒煙

古人面臨疫病時,不但有隔離、養正、服散等等方法,還有空氣消毒法。古人是用中藥燒煙給空氣消毒,這樣可以干擾病毒,祛毒祛疫,調和環境,使人不病。

九則,消毒

古人的消毒,一般是針對病人用過的所有衣物。大多用蒸煮的方法,進行高溫滅菌。

古人沒有一次性衣服,更沒有防護服。這種衣服蒸煮消毒的方法很有價值,遠比今人的方法經濟、實用,減少浪費。

由此可知,古人非常重視疫毒的防範,古人所採用的預防疫毒的方法多種多樣。千百年來的抗疫實踐證明,這些古老的方法行之有效,即使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以上這些預防疫毒的方法仍可借鑑。





子聰師姐


這個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自然,身體,思想!

第一、自然方面,簡單論述下,古代人與自然基本是和諧相處的,天地孕育的自然環境,我們“人類”與“生靈”是包含其中的,就好比父母孕育的子女,大家可以從這個角度深度思考一下。再有,自然界萬物“相生相剋”,出現一物必有另“一物”來剋制,以此來維持平衡,這“一物”也許是病毒瘟疫,也許是不起眼的小植物,也許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在這種萬物發展的格局中,為了發展前進,必定會戰勝,在這裡補充一句,假如,是“外來”病毒感染,自己理解,後果可想而知,幸好,都是地球內的,都能解決!相對於現代來說,近代工業化至今,真心希望與呼籲人類能夠真正的愛護我們的地球家園!

第二、身體方面,古代不管男女老少,勞動力都大,尤其是少年與壯年,所以身體內在抗病毒素質比現在強,再有就是,吃的食物基本沒有人工合成的,都是源自大自然。大家可以翻閱歷史資料或是中醫治療瘟疫資料,古代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軍隊治療瘟疫,都是以“溫涼”來去“瘟疫”,古人吃藥少,再加上本身抵抗細胞就強,所以,身體在一接觸合適的剋制藥物,自然而然就激發了體內自愈機制,康復的人就多了!大家可能會說明朝那次瘟疫,怎麼死了那麼多人,真正瞭解歷史的可以看下推敲下,原因很簡單,人在做事的時候本身已經抵抗或是心裡反抗,心就好比人的發動機,發動機工作慢了,怎麼能行!當然古代歐洲地區死亡率高,這個原因也很簡單,他們不取之於自然界來治病,懂了吧!

第三、思想方面,封建社會都是壓迫剝削的社會,大部分人們想的只是種地,努力吃飽,養家餬口,繳稅糧,在這種思維的統治下,人得了嚴重些的病,大部分人都還是積極硬抗的,尤其是大規模的瘟疫,更是積極,更是能激發身體的自愈,人們都是自己想辦法來治療,或是一些經驗來治療,加上中醫的治療,自然能有大部分人治癒!

願人類通過這次疫情的考驗,以後能夠保護自然保護地球的平衡!


雲頂哲學


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與瘟疫的鬥爭。我國曆史上,從西漢以來的2000多年,先後發生了300多次瘟疫流行。古人防控疫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預防

防控疫情的一個重要舉措是建立完善的防疫管理系統,戰國時期就有逐級報告傳染病和對可疑病例調查的制度。宋時規定,所有被派往到邊塞的將官,都要帶隨行醫官負責防疫和健康。元朝設立了民間的醫戶制度,醫護是政府許可能從事醫療活動的民戶,戶籍由太醫院管理,一旦發生瘟疫,醫護要參加治療。清朝政府還設有“查痘章京”官職,專事痘疹的防疫檢查。清朝刊行的《海錄》記載“凡有海艘回國,及各國船到本國,必先遣人查看有無出痘瘡者,若有則不許入口,須待痘瘡平愈,方得進港內。”

二.免疫

隨著人們對疫情認識的深化,免疫也被應用到疫情防控中。明朝初年,預防天花接種就在民間流傳了,即用天花病人身上痘疹皰裡的痘漿、痘瘡結痂、或是用天花病人穿過的沾有天花痘漿和痘疹的衣服,去感染未患過天花的人。這樣讓人體自然產生對天花免疫力。清朝時,這種人逗接種發引入宮中,後來還傳到歐洲,為最終消滅天花奠定了基礎,並且促進了現代免疫預防醫學的誕生。中國古代醫家在2000多年的醫學專著《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疾病預防原則,這種未病先防的治療方法已被現代醫學證明是最有效的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三.藥物

中醫藥逐漸發展成熟,在實踐中形成了完整的體系。東漢時期張仲景的著作《傷寒論》論述了對多種傳染性疾病不同時期的治療方法,日本漢方醫的經方派至今還用張仲景的原方治療病毒性肝炎等傳染病。神醫華佗也有關於治療各種傳染性寄生蟲病的記載。他發明了用青嫩茵陳蒿草治療流行性“黃膽病”的療法。吳瑭的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被稱為治療瘟疫的三寶。可以說,中醫藥對古代疫情防控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隔離

中國古代很早就認識到疫病的傳染性。公元2年,青周大疫,平帝詔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由政府安排宅房作為隔離場所。從漢代開始就出現了隔離病人的方式控制瘟疫傳播的措施。設立“病遷坊”,用來隔離麻風病人。唐朝時,有佛教會設立的“病人坊”用於隔離麻風病人,類似於慈善機構。清代宮中專門設立了避痘所,並規定隔離九天後親人才能探視。可見古代人很早就開使用隔離的方法,切斷疾病的傳染途徑。

除此之外,古代應對疫情還有許多舉措。例如加強宣傳飲食衛生,普及醫學知識,政府減免稅負,積極賑災,妥善安葬病亡者等等。不發達的交通也有利於疫情的控制。然而,古代的疫情防控也有很多侷限性。古代沒有建立起系統的防控體系,對感染者多是臨時收容。而且由於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古代不可能發明出有效的防護用具,沒有辦法從跟本上阻斷疫情的傳播,這也不利於疫情的控制。

現在,和古人相比,我們有先進的科學技術,有科學的防控措施,有強大的團結力量,有古人留給我們的歷史經驗,一定能夠擔起防控疫情的責任,取得戰疫的最後勝利!


卉說文史


古人將瘟疫會看成是老天發怒在懲治人間,因此在瘟疫爆發之後,家都會重點治理貪官汙吏,而各地官員也會躬身自省,並且趕快祭拜上天,希望上天能夠饒過百姓。在發生疫情之後,地方官府會免費發放預防作用的藥品,比如說會將一些中藥直接投入到井水裡面,讓老百姓打井水喝從而達到一定的預防效果。

  在古代也有一些專門抗瘟疫的中藥方,比如說現在很多抗病毒口服液都是純中藥製劑,通過提前飲用這些藥品來達到預防的目的。

  對於那些已經得了瘟疫的村子,會讓軍隊強制隔離封鎖村子,儘量不讓村子裡的人出來,以防疫情到處傳播。

  當時人們已經意識到凡是接觸的那些得過瘟疫的人都會被傳染,所以會強制將得了瘟疫的人給隔離開來。

  當時人們也非常自覺,若是村子裡有人得了瘟疫,其他的人都會藏在家裡不出來,除了必要的打水或者說買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之外,其餘的時間都待在家裡。

  對於一些因瘟疫死亡而且無人埋葬的屍體,官方也會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處理,比如說火燒或者說用生石灰掩埋放水殺毒。


南叔NH


2020年這個新年絕對會是中國人永生難忘的新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全國人民都在家悶得挺難受,昨天看到疫情確診人數漲了2000多,比之前的增長速度少了許多,還以為勝利的曙光要來了呢,結果今早看數據變成確診人數增長一萬多,心涼了半截,不知道是統計口徑改變了還是潛伏期的攜帶者集體爆發了,總之,“戰疫”之路漫長且艱辛,同胞們還要堅持再堅持。

在醫療如此發達的現代文明,我們還會被疫情困住手腳,可想而知,在醫療技術落後、信息傳播緩慢的古代,人們勢必經常遭受瘟疫的侵襲,且古代一旦爆發瘟疫,就是一場大災難。

中國古代大多政權都採取重農抑商的政策,牢牢地將人民綁在土地上,底層百姓只能靠幾分薄田的收成來餬口,若是風調雨順的年頭,全家人或許還能填飽肚子,若是趕大旱、洪水、蝗災的年景,大多數百姓就吃不上飯了,那時候糧食夠當年吃的就算富戶了,根本別指望能囤餘糧,沒有收成的年景只能去乞討、逃荒、賣兒賣女了。

馮導的電影《1942》講河南大旱,河南人民逃荒尋活路的苦難故事,連地主都要賣女兒了,看得人心裡很不是滋味,那時候都民國了,面對天災人們還那麼無能為力,就更別提古代社會了。

古代有句諺語“大災之後,必有大疫”,這是勞動人民根據歷史事實總結出來的規律,因為在大規模自然災害出現之後,百姓就沒有了食物,為了活命,顧不得尊嚴體面惡不噁心了,一切能吃的不能吃的都往肚子裡塞,草根樹皮挖沒了,就吃老鼠,甚至人吃人。

災荒之年,老鼠也沒有吃的,只能吃人的屍體,本來老鼠就髒,是各種病毒的宿主,還以屍體為食,身上的病毒就更多了,它們穿行在人群生活區的時候,都有將病毒傳染給人類的可能,更不要說還有人吃老鼠,還有更噁心的請自行腦補,這樣一來,不爆發瘟疫才奇怪了。

明朝末年就爆發了一場規模相當大的瘟疫,起因就是連續四年大旱,顆粒無收、災民逃竄,以鼠為食,爆發鼠疫,感染者身上會有血疙瘩隆起,口吐鮮血,發病快者幾刻鐘就能身亡。

最可怕的是那次鼠疫傳染得極快,往往一人病發後,全家感染,接觸者也難倖免,用十室九空來形容當時的情況是很貼切的。瘟疫很快就傳到了京城,每日出殯的隊伍就擠滿了城門,最可悲的是為親人送行的隊伍,回來就會多出幾個感染者,甚至直接陪亡者長眠在那塊墓地了。

那場瘟疫也波及了朝廷大員和京城的駐軍,搞得人心惶惶,因此也有人將大明朝的滅亡歸結於這場聲勢浩大的鼠疫。

那麼,在物資和技術有限的條件下,古代人是如何控制疫情的呢?

其實方式和現在也差不多,主要得先隔離,切斷傳播途徑,減少蔓延。

在《漢書》中就提到,民間一旦發生疫情,就讓患病的人與健康的人分開居住,由朝廷免費給患病的百姓提供藥物。在晉代,朝廷還規定了,官員如果家裡有人感染時疫,即使官員自身沒有感染,也要在家待著觀察,不能上朝。

不過古代瘟疫一般都是從民間興起,一村一縣的感染,若發現是瘟疫,官府就直接封村封縣了,只進不出,政府供應白粥和草藥,也會派大夫來察看疫情,出應對之策。

瘟疫去世者的屍體,必須焚燬,這時也顧不得入土為安的觀念了,還是要先顧活人,控制瘟疫,連死者生前用的器物都要一起銷燬,防止病毒傳播,那種全家死光的,直接就把房子一起燒燬了,全村死光,就一把火把村子燒了。

要是情況特別嚴重,十室九空,又傳播風險較大,不排除直接燒村子的情況,這就有些殘忍了,即使說是為了更多人的安全。

古代村落距離的相對較遠,交通不便,人員流動性小,向外擴散的幾率相對較小,若是發現得早、隔離得好,瘟疫在一村一鎮,頂多一省就控制住了,畢竟像明朝末年那樣席捲全國的瘟疫是不常見的。

古代針對瘟疫也沒有特效藥,不過針對一些常見的疫情,已經產生了疫苗,比如在清朝經常盛行的天花,天花在今天是可治癒的,可在古代基本是必死無疑的病,康熙皇帝體質比較好,小時候得天花挺了過來,雖然也變成了麻子臉,但好歹保住命了,還因為身體好被選為皇位繼承人。

康熙深感其害,執政期間命令用人痘接種法,有概率地預防了疫情,1796年英國琴納發明了牛痘接種法,1805年傳入了我國代替了人痘接種法。

這次肺炎疫情目前也是這樣,沒有特效藥,只能靠自身免疫的抵抗,我們沒有能力奮鬥在第一線,起碼也儘量待在家裡,算是貢獻自己的力量,相信戰勝疫情之日不久就會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