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宗是谁?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西汉的这二位叔侄

文 | 百川


戴德,男,汉族,约公元前108年生,寿命76岁。属相狗,星座约为天秤座,河南商丘人。儒宗是谁?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西汉的戴德、戴圣二位叔侄。


《汉书·儒林传》记载“仓说《礼》数万言,号曰《后氏曲台记》……授梁戴德延君、戴圣次君……德号大戴,为信都太傅;圣号小戴,以博士论石渠,至九江太守。由是《礼》有大戴、小戴之学。


儒宗是谁?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西汉的这二位叔侄


西汉国学大师后仓,对《礼记》的注解有数万字,此书名为《后氏曲台记》。后仓传授给戴德和戴圣叔侄二人。戴德号称大戴,是河北衡水主管教育的副市长。戴圣号称小戴,官至江西九江市长。


从此以后,《礼记》就有了《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之学。《大戴礼记》原有八十五篇,但今仅存三十九篇。其中比较有名的有第四十一篇《哀公问于孔子》。


哀公问于孔子曰:大礼何如?君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曰:丘也小人,何足以知礼?君曰:否!吾子言之也!


鲁国国君哀公问孔子:“国家最崇高的礼是什么?君子所说的礼,为什么非常重要?”孔子谦逊地回答:“我也是小人,还没有资格谈大礼。”鲁哀公说:“你客气了!你说吧。”


孔子曰:丘闻之也,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明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君子以此之为尊敬。


儒宗是谁?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西汉的这二位叔侄


孔子说:“我听说,人民之所以生活在世界上,礼是最大的。无礼就能天不怕地不怕;无礼就没有君臣之分,长幼之序;无礼就不知男女、父子、兄弟的亲属、婚姻、近疏的关系,君子要以此为标准。”


公曰:“今之君子,胡莫之行也?”


孔子曰:“今之君子,好色无厌,婬德不倦,荒怠傲慢,固民是尽 ,忤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古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今之君子,莫为礼也!”


鲁哀公问:“现在有些以君子标榜的人,为什么不是这样的?”孔子回答:“现在的某些所谓君子,好色缺德傲慢,所以人民看到这样就以为完了。


背忤众意攻打有道之国,只求自己欲望,不走正当道路。古代统治者是把人民放在前面,现在的正好相反,所以说现在的君子,都不是以礼为尊,尊礼为先。”


儒宗是谁?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西汉的这二位叔侄


《小戴礼记》是戴德的侄子戴圣所著,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东汉国学大师为《小戴礼记》作注,而使其在唐代列为“经书”,也就是目前的《礼记》。其中有名的是《中庸》和《大学》。


《中庸》是《礼记》的第三十一篇。《中庸》第二十章《哀公问政》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喜欢学习接近智慧,努力实践接近仁爱,知道羞耻接近勇敢。知道这三点,就知道怎样修身。知道怎样修身,就知道怎样治理别人。知道怎样治理别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和国家了。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儒宗是谁?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西汉的这二位叔侄


喜怒哀乐不去发作,叫做“中”;发作了都到中间节制了,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属性;“和”,是天下的遵循原则。达到了“中”、“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中庸》命名为《中和》更为合适。因为中庸的“庸”字,惹来了很多的歧义。遍览前辈解释,我理解:不偏不差谓之中,不改不变谓之庸。即思想不偏差,行动不改变。也就是不忘初心,矢志不移。


《大学》是《礼记》的第四十二篇。第一章的流传名句为“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认识事物,致知,学习知识。这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诚意,形成意识,正心,摆正动心。这是形成自己思想的过程。然后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修齐治平,才能成为圣人。


儒宗是谁?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西汉的这二位叔侄


国学名篇《千字文》有言“德建名立”,直译为道德建立名声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开篇的第一句话,就强调:大学所讲的基本道理,在于弘扬光明的道德。这个光明的道德是什么?


如何弘扬光明的道德?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次韵李参政湖上杂咏录寄龙鹤坟庐

(南宋)魏了翁

古人为己学,不以遇不遇。

学问思辨行,上定静安虑。

次序固晓然,人情苦伤遽。


儒宗是谁?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西汉的这二位叔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