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检测自身是否患有糖尿病?

Kimi-Dan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分两步:

1、询问来就诊的患者有没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即三多一少,如果有临床表现,加上空腹血糖≥7.0mmol/L,或者糖耐量两小时血糖≥11.1mmol/L,或者随机血糖≥11.1mmol/L,即具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加上空腹血糖或者是餐后两小时血糖,或者随机血糖大于诊断标准,即可诊断糖尿病;

2、如果来就诊的患者没有临床表现,只是体检或者无意中发现,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这3个时间点如有2次的异常结果才能诊断糖尿病,所以如果没有临床表现的患者来就诊,要有2次的血糖异常才能诊断糖尿病。

其实糖尿病诊断不难,关键是思想上要重视,如果是高危人群,或者年龄超过40岁的人群,要定期到医院查血糖。

糖尿病的治疗为综合性的治疗,临床采用的为五驾马车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糖尿病饮食控制以及运动锻炼、药物选择,定期监测血糖综合性的治疗。

感谢您阅读本文,若您赞同文中观点,就赏个赞,关注{三诺讲糖},如有疑问请邀请我回答!


三诺讲糖


检测自己是不是有糖尿病应该到正规医院做个餐前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就行了,我们只要掌握这两个数据就可以了,其他的不用理,如果不靠仪器来检测很多时候我们会误判或者错判,这样我们的心理就会造成很大的压力,长期这样提心吊胆我相信很快会患上忧郁症的。



书面上也有很多有关于糖尿病初期症状的介绍,比如有糖尿病的人初期会皮肤瘙痒,尿频,口干,视力模糊等症状,但我觉得单凭这些症状就断定是不是患有糖尿病是远远不够的,我自己也经历过,我说说自己的经历,我前段时间因为觉得自己口干,皮肤痒等现象去药店测量血糖,当时觉得我自己种种迹象跟患有糖尿病特征是一样的,所以早上空腹去了药店测血糖,结果出来后吓死我了,餐前空腹血糖为7.4,餐后两小时血糖为14,这就已经是糖尿病啦!怎么办?脑袋开始不舒服,开始各种惊慌,几天不敢吃饱饭怕血糖高。

后来我觉得我应该去大医院再次检查一下才确定是不是有糖尿病,挂了号跟医生说明情况后医生说如果是那么高应该住院调理一下不然会感染的,比较危险,我心情十分低落然后去了抽血,结果出来之后餐前空腹血糖6.12,餐后两小时血糖7.44,还算正常,这下心情才好一点起码还没有到做小糖人的地步。

我为什么要说这个事例?是因为我觉得检测自己是不是患有糖尿病应该去大医院比较好,也不要听说身体有什么症状就自认为是患病了,准确点还是去医院吧,平时的药店没有权威,而且设备也不好不足为信。


肾判官


你有没有糖尿病?5个症状就能判断!

糖尿病只要茶一滴血就能查出来的,这种病就千万不要耽误了。会发生糖尿病是由于体内的糖分代谢出现了问题,糖分直接作为尿糖排出了体外。这样就会导致患者经常感到很饿,因为身体吸收不到足够的热量维持身体的需要。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是怎样的呢?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1、吃喝都比较多

糖尿病患者早期症状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吃喝都比平常多,而且还尿得多,比原来之前正常的情况下要多。体重跟体力会有所下降,但是整个人看起来又不见得有瘦多少,如果你发现了这样一种状况就赶紧去检查一下身体了,这时候可能已经是糖尿病的标准了。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2、餐前低血糖

在吃饭之前觉得很饿,不吃点东西就觉得饿到心慌,有人在下班之后要赶紧吃点食物,不然就感觉回不到家这种,就是胰岛素分泌迟缓了。胰岛素分泌迟缓跟血糖高不同步了,血糖低的时候反而胰岛素就升高了在,这就是其中一个症状。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3、尿液呈现发白的情况

糖尿病患者会经常感到很疲劳、特别是爬楼梯的时候更加明显,容易出现血压高的情况,尿液呈现出白色,还具有甜酸的气味。如果你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才能控制好血糖。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4、手脚麻痹发抖的症状

糖尿病患者早期会出现手脚麻痹发抖的症状,剧烈神经性脚痛、夜间还可能会出现小腿抽筋,会出现自律神经障碍等症状。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5、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等状况

糖尿病患者早期可能会出现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等状况,突然站起来眼前会发黑,看东西也是模糊不清楚,出现了老花的症状。这是因为糖尿病会引起视力障碍、白内障等这些疾病明显表现出来。


北丐美食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进行性疾病,由于胰岛B细胞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导致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使肝糖原和肌糖原不能合成,因而出现了血糖、尿糖升高及糖耐量降低。

西医糖尿病检测判断标准: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即餐后2小时的血糖超过11.1mmol/L。可有多少人有了糖尿病(或轻微糖尿病患者)会去医院抽血化验来判断呢?一般是身体出现严重健康了才会去医院检查时,医生才告诉你得了糖尿病,那时的心真的是透心凉!后悔没有及时治疗与保养。

很多人也会问,有没有一种简单方便自查就能判断是否得了糖尿病呢?答案是肯定的。中医手诊就能通过自己的手掌纹理判断是否得了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掌纹诊断标准

标准1:在乾位有1条或2一3条的放纵线8线。

标准2:小指下部坤位有杂乱的竖纹。

标准3:无名指下部有7线太阳线穿过1线感情线。

标准4:十指端出现樱桃样色。

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


,即口渴多饮、多尿、多食善肌及体重减轻。同时还会出现易疲劳、四肢疼痛和麻木、伤口不易愈合、易化脓等症状。

糖尿病防治:生山药100~150克切片熬水常服有效。如需中医治疗处方可私信发你。


一见穿虎哥


怎样判断有糖尿病:

首先糖尿病是人体各功退化,血脂高加速人体的并发病,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人体内分泌出现紊乱。

症状表现:

全身无力,皮肤骚痒,出现湿疣,皮下出肿块,类似粉瘤,下肢溃烂不愈合,

肾功衰弱,小便有痛感,尿液有泡沫,使数增多。

肝功能减弱,双目混冂着,视物漠湖,眼皮骚痒,双目朝红,双目流泪等。

呼吸道功能:

呼吸道易感染,感冒后不易痊癒,久咳,咳喘,引起神经性咳喘,肺部感染等。

消化功能减弱:

多食多饮,大便干燥,便秘,腹泻交替,大便与肛门排气恶臭等

心脑血管疾病:

心跳加速,心跳8O一90。常感心慌

。血压升高,头昏目旋。四肢无力。

以上是糖尿病症状。


弘阳真人


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绝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患者,只有少数患者是1型糖尿病患者。今天我们就如何可以确诊2型糖尿病来说一说具体诊断标准。

2 型糖尿病是在胰岛素抵抗持续存在的背景下胰岛素渐进性分泌不足引发。血糖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FPG)≥ 126 mg·dl-1(7.0 mmol·L-1);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相当于包含了75 g 无水葡萄糖的糖负荷后2 小时血糖(2 hPG)≥ 200 mg·dl-1(11.1mmol·L-1);具有高血糖典型症状或存在高血糖危象者,随机血糖≥ 200 mg·dl-1(11.1 mmol·L-1)。缺乏明确的高血糖典型症状患者,应重复检验以证实结果。除血糖外,自2010 年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正式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新指南进一步强调HbA1c必须在实验室中进行,使用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临床研究(DCCT)中的检验方法,由美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组织(NGSP)进行认证以及标准化。2013 年我国糖尿病指南尚未将HbA1c 列入糖尿病诊断标准,是鉴于HbA1c 检测在我国尚不普遍,检测方法的标准化程度不够,测定的质量控制尚不能符合目前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要求。但对于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有严格质量控制,正常参考值在4.0% ~ 6.0%的医院,HbA1c ≥6.5%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参考。

简单说来就是:

1、如果你具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l/l,或者随机血糖≥11.1mml/l,那么你可以明确诊断糖尿病;

2、如果你没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l/l,需要改天重复一次如果仍然达标也明确诊断糖尿病;

3、随机血糖就是任意时间测得的血糖值,无论有无糖尿病典型症状,如果测得随机血糖≥11.1,当即可以诊断糖尿病;

如果你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也可以考虑诊断糖尿病。

大家自己对号入座吧。


张之瀛大夫


诊断糖尿病的方法就是到医院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主要方法就是受试者空腹服用75克葡萄糖粉(溶于300毫升水中),从服糖第一口开始,在服糖前和服糖后2小时进行静脉血血糖检测,如果血糖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即可确诊为糖尿病患者。

不过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得不到及时确诊,等身体出现了一些糖尿病症状,才到医院检查,发现有糖尿病。

1、出现了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如果一个人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述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测血糖。

2、一些糖尿病患者并没有上述典型症状,而是出现了头晕、乏力等症状,这是人体能量供应不足的表现。

3、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并发症的症状,如出汗异常、皮肤瘙痒、泡沫尿等。

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述正传,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血糖,看是否为糖尿病引起的症状。


糖尿病之友


糖尿病是我国第一大代谢性疾病,不仅患病人数众多,且发病具有“年轻化”的趋势。由于糖尿病起病较隐匿,不易察觉,因此大部分患者发现糖尿病时已有较长的病程,可能已对靶器官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那么,如何确定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判断有无糖尿病,可根据相关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必要时可通过血糖监测明确自己的判断。血糖显著升高后,尿中葡萄糖浓度升高,造成渗透性利尿,会产生“多尿”的症状;“多尿”导致人体丢失大量水分,饮水需求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多饮”;由于人体的血糖未得到有效利用,导致外周组织器官处于相对“缺糖”状态,故会出现食欲增加,导致“多食”;即使食欲增加,但依然存在葡萄糖的利用障碍,导致脂肪、蛋白质等组织分解增多,长此以往,会导致“体重下降”。因此,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又称为“三多一少”,若出现了上述症状,应高度怀疑糖尿病,建议进一步检查明确病情。


虽然“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但并非所有糖尿病的患者都会出现“三多一少”,且糖尿病前期的患者通常无症状,因此,血糖监测是筛查糖尿病的有效手段。血糖监测包括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若空腹血糖达到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达到11.1mmoll/L,应考虑糖尿病,建议完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明确诊断。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起病的1型糖尿病,通常会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主要表现,如呕吐、腹痛、脱水、嗜睡、昏迷、呼气有烂苹果味等,此时需高度警惕,有可能是1型糖尿病,这类患者由于绝对缺乏胰岛素,故需要早期给予胰岛素控制病情,避免急性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判断有无糖尿病,可根据“三多一少”作为筛查线索,但血糖监测是筛查糖尿病最可靠的手段,包括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青少年应注意1型糖尿病的相关症状。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正常来讲,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是需要静脉血的,而不是毛细血管儿血糖检测的结果。

目前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是WHO1999年的标准:



(1)典型的糖尿病症状。

(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

(2)或者加上空腹血糖≥7.0mmol/L;

(3)或者加上葡萄糖负荷2小时血糖≥11.1mmol。

如果没有上述典型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

在这里要声明的是,空腹血糖是指至少8个小时没有劲使热量,随机血糖则不需要考虑上次用餐的时间,一天中任一个时间段都可以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异常和空腹血糖受损。

而糖负荷实验需要口服75克的葡萄糖干粉加200ml-300ml的水,在5分钟之内饮用完。

除了上述糖尿病的症状以外,有很多糖尿病还会出现周身乏力,嗜睡,皮肤干燥等症状,但有很多人并没有任何的临床表现。



作者简介: 李实 国家二级营养师 王兴国特训班五期学员 糖尿病教育专员 高级育婴师 护师


营养百事通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首先来了解了下什么是糖尿病,它是以高血糖为表现一种代谢综合症,既然是高血糖为表现,得了糖尿病血糖当然就会升高。这也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和标准,共有三条: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明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只有三条:

  • 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

  • 任意时间测得的血糖大于11.1mmol/L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条不并列关系,而是或者的关系,只要符合其中的一条即可诊断为糖尿病,但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特别是很多检测只测空腹血糖,给不少人一个错错觉,认为只要空腹血糖没问题就肯定不会得上糖尿病。

说这样一件事,一位患者因脑梗住了院,经过一番检查发现他实际上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只是他不知道而已,脑梗也是因糖尿病而引起。回想起曾经的经历,这位患者对自己早没有及时检查错过发现糖尿病而后悔。

原来,他几年前就频频发生餐前饿的心慌的事,测餐前血糖只有四点多,也就没有在意,平常备点零食,饿了就吃点让自己不再难受。医生说,这其实就是糖尿病发生的症状,别看餐前血糖不高,此时如果查一下餐后2小时血糖就能发现问题。

这是因为,人体的胰岛细胞受损受到抑制时,不能与血糖的升高同步分泌胰岛素,分泌的高峰比餐后血糖升高晚出现,就发生了血糖最高时,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当血糖下降后,胰岛素分泌达到最高峰,表现为餐后2小时血糖居高不下,到下一餐前导致了低血糖的发生。

这里说的低血糖不是正常人的低血糖的标准,是相对于餐后高血糖而言,因为正常人餐前餐后2小时血糖只会相差大约2mmol/L,超过4mmol/L就提示血糖波动过大,而糖尿病人差的会更大,相对于他的高血糖,四点多就会引起低血糖的一系列反应,更关键的是血糖波动大对身体的损害会更大。

因此,特别提醒大家,要排除糖尿病,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都需要进行检测,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此外就是要注意,糖尿病的诊断只能以血糖做依据,平时所说的“三多一步”的糖尿病症状往往是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没有这些症状不等于没有糖尿病,这一点要引起特别重视。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