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老下有小的成年人,為什麼你總是沉默?

<code>作者 | 綿綿君
欄目 | 自由職業報告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綿綿小築,全文約2000字,閱讀約需3分鐘。/<code>
上有老下有小的成年人,為什麼你總是沉默?

《我要準時下班》


最近在追日劇《我要準時下班》,每一集都很有觸動,很想動筆寫點什麼,但是無從下手。

突然發現,除了寫作,我現在對生活裡發生的各種事情,無論是好玩的、難過的、憤怒的……都不想去表達了。

慢慢地,我也變成了別人口中【沉默的中年人】。

《中年人,沉默是最大的體面》、《小孩子才爭對錯,我們中年人只有彼此沉默》、《人到中年,貴在沉默》……以前很鄙視的文章,現在有點理解了。

刷刷朋友圈就知道,身邊的同齡人,除了那些做微商、保險、銷售的還在賣力吆喝,其他都慢慢淡出了朋友圈。要麼全是轉載,要麼三天可見,要麼半年都沒發過一條動態。

似乎一過30歲,人人都很自覺地閉上了嘴。

沉默真的那麼好嗎?

我不知道你們怎麼想,但從我的經歷來看,沉默一點都不好。


上有老下有小的成年人,為什麼你總是沉默?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


第一階段

無知者無畏


這個時代最荒謬的嘲諷,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他們在朋友圈轉發的心靈雞湯,他們在內心共鳴的人生感悟,其實是由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一手炮製的。然後,他們反過來把這些雞湯和感悟,分享給自己二三十歲的兒女。

說荒謬其實也很合理:中年人都集體沉默了,只有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什麼都敢說啊!

難怪現在新媒體公司的招聘信息裡,經常出現這樣的話:

公司90%的員工是90後、95後。

我回想自己二十來歲的時候,真是創作的巔峰期。

大學寫了4年QQ空間,日常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我也能洋洋灑灑寫兩三千字。

職場前4年,我的職業是文案,平時就是寫各種推廣文。那時,職業沒有扼殺我的興趣,就算很忙,我的微博、朋友圈每年保持200多條的更新。

無知者無畏,讓二十來歲的我敢於嘗新,熱愛表達。

有人說,你現在去看看以前寫的,幼稚到想清空吧!


上有老下有小的成年人,為什麼你總是沉默?

2014年的朋友圈趣事


我還真去翻了一遍,是幼稚,但是我不會刪掉,因為我太喜歡那個幼稚又有趣的年輕人了。


第二階段

油膩的中年人


工作四五年後,人生似乎進入了一個安穩的階段。

和同事關係融洽,公司離家不算遠,沒有房租壓力,和老人住一起不用做飯,週末各種吃喝玩樂……日子不要太舒服。

那段時間,微博停更,發朋友圈的數量從200多銳減到幾十條。

我以為是職業扼殺了我的興趣,以致有一段時間,我極度厭惡,跟老闆說我再也不寫文案了,於是我成了部門主管,教別人寫文案……

我還以為自己成熟了,懂得照顧別人的情緒了:秀恩愛,會引起不適;曬旅遊,會讓大家妒忌;吐苦水,是傳播負能量……不打擾,才是我最後的溫柔。

真相其實是我進入了舒適區,創作能力迅速下降。

前不久周杰倫推出新歌《說好不哭》,作家毛利說從這首歌看到了周杰倫的“中年危機”。

這麼多年過去了,不僅歌曲沒有進步,MV裡面還是老掉牙的故事:女主角“什麼都沒有,卻在為男友的夢加油”。

上有老下有小的成年人,為什麼你總是沉默?

《說好不哭》MV截圖

身家幾億,妻子貌美,兒女雙全,天天奶茶不離手,過上幸福的中年生活後,周杰倫似乎再也寫不出當年《開不了口》、《以父之名》那樣驚豔的作品了。

但是,周杰倫是周杰倫,他可以靠才華繼續營業。

而我,在舒服了幾年後,發現自己和《說好不哭》裡的奶茶妹一樣,“什麼都沒有”。


第三階段

拿什麼證明我的存在


如果你無慾無求,喜歡安靜、恬淡的生活,也許沉默是一件好事。

但誰都知道,中年人的生活從來沒有風平浪靜。

老人家生一場大病,才發現自己缺錢。公司要裁員了,才發現自己能力不足。小孩上學了,才發現自己力不從心……

這個時候,【經濟】和【能力】是擺在中年人面前的兩座大山。

但凡想過好一點的日子,都不能選擇【沉默】。

例如,一箇中年人想升職、跳槽、轉行甚至創業融資,都繞不過一個東西:作品。或者說,成就。

“你過往有什麼代表作品?”

“你之前操盤過什麼項目?”

“你在這個領域取得過什麼成績?”

“你對這個行業有什麼研究?”

……

如果以上都沒有,對方憑什麼相信你可以?如果以上都有,但只靠一張嘴說,或者一個華麗的PPT,對方怎麼判斷你的專業?

【作品】不一定是文字,而是切切實實能看到的過往。例如數據、項目、案例、產品、設計稿,甚至一個通過經驗或閱讀提煉出來的SOP,都可以變成【作品】。

前提是,這些【作品】都要用某種形式表達出來,而且最好是【公開表達】。

當年,二十來歲的李叫獸在公眾號輸出多篇10W+【營銷乾貨文】,震驚業界,後被百度選中當副總裁,雖然最後離職了,但是他公眾號那些深度文章,至今仍讓人頂禮膜拜。


上有老下有小的成年人,為什麼你總是沉默?

李叫獸


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李叫獸,但是人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

所以,當你選擇在朋友圈沉默的時候,你有在其他地方發聲嗎?

我沒有。

在舒服地沉默了幾年後,我現在遇到了最大的尷尬:我想去新媒體行業,但是我沒有任何【相關作品】。

例如最近我去面試的公司,毫不例外地都會問到,能講講你在微博/抖音/公眾號運營方面的案例嗎?

沒有總結,沒有提煉,沒有內化成自己的知識,怎麼說都說不好。


結語


在苦苦掙扎一番後,我重拾文字。

我嘗試梳理過往8年的職場經歷,無論成就還是挫折,都是人生作品。

我重新拿起了書,逐字逐句慢慢啃,遇到有啟發的地方都記下來,寫出來。

我故意給自己設計了一些小項目,例如採訪我身邊那些有趣的人,把他們的故事寫成文章。例如帶孩子去一些小眾冷門的地方玩,回來分享給那些和我一樣不知道帶娃去哪好的老母親……

當我選擇不當一個沉默的中年人時,我發現這個世界很有趣,連我都變得有趣了。


上有老下有小的成年人,為什麼你總是沉默?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


你呢?是否還覺得沉默是金,平凡可貴?

有一個廣告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我想說,我走過的路,每一步都要有痕跡。


<code>作者:綿綿君,一個年過30的【自由職業】探索者。
8年職場經歷,2019年裸辭。
目前一邊看書,一邊寫作,一邊尋找工作機會。
頭條號沒有雞湯,沒有乾貨,只有【人到中年】的真實想法。感謝關注,歡迎交流。/<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