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肯定性错觉主宰大脑,真正享受人生也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大多数人会本能地回避苦难和艰辛,将生活中的不如意归咎于别人和外部环境,总感觉日子过得了无生趣。他们认为由于自己无法改变环境,而不得不从事当前的工作。即使为了生存拼命的工作,也并非出于本意。这种消极的自我牺牲,带来了巨大的内心冲突,无形中增加了挥之不去的心理阴霾。

真正享受人生的人,都是出于个人意愿去享受艰辛的积极的自我牺牲的人。

罗曼·罗兰 说: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

世界上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让肯定性错觉主宰大脑,真正享受人生也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享受艰辛,就是享受人生

人们往往会把自己的痛苦无限放大,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别人都在故意和自己作对。

然而,我要告诉你,这些想法都是你大脑中产生的错觉。

在众多的穿越剧中,穿越过来的主角,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就是,人人生而平等,这也是古代和现代区别最大的地方。

在古代那种视人命为草芥的时代,作为富人权贵家的奴仆,早已习惯了叩拜作揖,别人给予恩惠,动不动的就以命相报。

就像《庆余年》里范闲和滕梓荆,这两个人最初是因为滕梓荆受命刺杀范闲而相识。说来也是因为范闲现代人的思想的缘故,他并没有因为滕梓荆的刺杀而与他为敌,反而在知道滕梓荆的事情后处处帮助他,就拿他常说的一句话来说“我们是兄弟”。

现代社会给我们每个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如果说还有什么不平等的地方,那就是每个人的思维导向不一样,也就是对每一件事情的觉察和感知各有千秋。

你会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可我认为,那个负重前行的人,为什么不是自己?为什么负重前行就一定代表痛苦和艰辛呢?

面对新冠肺炎的肆虐,许多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表示: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个普通人。难道他们的工作还不够艰辛吗?支撑他们坚持战斗的动力正是来自于一个个患者的微笑和病情的好转。

是的,用微笑面对艰辛的生活,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这就是大脑中积极的肯定性错觉带来的好处。

为什么马拉松选手要专门挑战残酷的长距离奔跑?为什么登山者要挑战高海拔的山峰,即使有遭遇雪崩的危险也依然无畏地向上攀登?都是因为过程越艰辛,在最终达成目标那一刻,体会到的愉快和成就感,越是其他事情所无法取代的。

让肯定性错觉主宰大脑,真正享受人生也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大鹏在《那丝也有春天》里唱道:

在现实里活着像场游戏

算存活率我早已经胜利

等春天来该我上演逆袭

哦,那个谁你的狗看人有问题

这世界有车有房确实很重要

可是我每天努力微笑其实也没那么的糟糕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只分为两种,一种是产生肯定是错觉的人,另一种是产生否定性错觉的人。这是因为根据大脑的特性,人是无法同时思考两件截然相反的事情的。

习惯将自己遇到的不顺归咎为他人或者外界环境的影响,不肯做出正向的努力,属于放弃改善现状,只产生否定性错觉的人。他们被自己认为的辛劳的错觉绑架了,常常认为“自己肯定不行”,“自己做不到”,从而逃避现实。

只要大脑输入了“做不到”这个概念,那么即便是还没有开始做的事情,大脑也会理所当然的将它想象为做不到的事情,并且一直保持这样的记忆。结果,等来的就是和他自己嘴里说出来的一模一样的未来。

而大脑中产生肯定性错觉的人,情况又如何呢?他们不会认为努力是一件苦差事,反而乐在其中。他们常常会产生积极的想法,即便对于之前没有尝试过的事情,也会毫无理由地坚信自己一定做得到,对自己满怀信心。

由于他们给大脑输入的是肯定性的信号,它就会认为自己肯定能做到,经过积极的努力,梦想就真的实现了。

试想一下,婴儿的思考方式就是非常积极向上的。小宝宝们无论跌倒多少次,哪怕撞到了头,也绝不会放弃想要站起来的尝试。如果按照成年人的否定性错觉的思维习惯:我都摔倒100次了,看起来这件事对我而言应该是个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还是算了吧。好在小宝宝们,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约束自己,在经历了无数次摔倒后依然毫不气馁的反复练习,终于可以迈开腿走路了。

我们的否定性思维,是在成长过程中慢慢积累而成的,有时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在多次尝试的失败以后,就会得出“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结论。不知不觉间就打造出来否定性的大脑。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只要我们改变输入的内容——“肯定能做到”,就可以让大脑变成输出肯定信息的积极的大脑。

让肯定性错觉主宰大脑,真正享受人生也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为什么可以用肯定性思维代替否定性思维

现代脑科学研究发现,负责想象的右脑和负责思考的左脑(大脑新皮质),并不能控制人的心理;而是感性脑(大脑边缘系)在驱动人类的情绪和行为。如果感性脑处于愉快的状态,人们就会产生肯定性错觉。

而根据钟摆法则,感性脑经常在愉快和不愉快之间摇摆不定。无论是具备了很高德行的人,还是经历过多次严酷修行的人,都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

生活中总是苦乐相伴,越是从事辛苦的工作,情感上的反弹空间越大,最终完成的时候,获得的成就感也就越大。与此相反,如果你从事的工作不那么辛苦,情感上的反弹空间也会小得多,也就无法从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苦与乐,相生相克,相互转换,为我们转变思维方式打下了基础。

因此,感到不愉快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因为它相伴而生的愉快,也会更多。关键是感到不愉快的时候,大脑能否瞬间将其切换为愉快的情绪表达。

让肯定性错觉主宰大脑,真正享受人生也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快速切换情绪表达的三种方法

从否定性错觉快速切换到肯定性错觉的有效方法,有语言、想象和肢体语言三种。

1)语言

在感性脑感到不愉快的时候,向它发出肯定性的语言,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可以说:感谢上帝为我创造了我应该逾越的这道障碍。

这种带有感恩的正能量的语言,能够制造出肯定性的错觉。

2)想象

工作当中,我们往往在遇到一个小失误的时候,就会很不高兴,直接影响后续的发挥。

想象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转化这种否定性错误。

例如,训练高尔夫球选手在击球的瞬间,想象着入洞的画面。

在比赛前,向大脑输入肯定性的画面,即使在比赛中发生了小小的失误,也能坚信肯定性错觉。

3)肢体语言

在感性脑感觉不到愉快的时候,设置一个用来切换情绪的动作,很有效果。

例如,潇洒地甩甩头,或者打一个响指,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

通过身体的某个动作,帮助大脑从否定性错觉切换到肯定性错觉。

我想这就是身心互动,身心合一的具体表现。

从自我否定的错觉中走出来,让肯定性错觉主宰大脑,真正享受人生也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欢迎【关注】@成长的心声。专注解答焦虑、恐惧、困惑、纠结等等心理问题。希望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共同探讨。欢迎【点赞】【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