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一生,會有許多的“第一次”——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


每個父母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切給到孩子,護他周全;每個家庭都希望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光耀門庭。

什麼是最好的?如何給到他,讓他能夠接受到?

孩子的一生,會有許多的“第一次”——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


一、剛出生的小鴨子,追著壞壞的湯姆貓叫“媽咪”——這是“印刻效應”


你還記得《貓和老鼠》裡的那隻小鴨子嗎?它一出生,看到的不是自己的媽媽,而是那隻叫湯姆的貓。湯姆一心想吃了它的,小傢伙卻總是非常開心地跟著湯姆,還不停說:“媽咪,媽咪,你是全世界最好的媽咪。”


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在動物世界,有不少小動物,都會像這隻小鴨子一樣,把自己出生以後看到的第一種“活物”當做媽媽,不管這個活動的物體是什麼,是別的動物,別的會活動的物體,哪怕是一雙會移動的靴子,當然也包括是人類。而且小傢伙們都非常執著,一旦認定就不會改變,堅定不移。

這在動物行為學中稱為“應隨學習”或者叫“印刻效應”。這種效應一旦產生,便不可逆。


這種現象不僅存在於部分動物身上,同樣也存在於人類之中。我們熟悉的一些詞,“先入為主”,或者是“第一印象”,它們無論是從生理學還是心理學上來說,都是有道理的。


孩子的一生,會有許多的“第一次”——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

小鴨子把貓咪當作了媽媽


二、這種“認錯人”的“印刻效應”,在人類身上也會發生


與小動物不同的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種“印刻效應”可能會多次發生,在孩子成長的各個關鍵節點上,都會有他最初看到的,給他留下“第一印象”的人或事,對他的生命成長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新生兒在出生初期,他就會努力地瞭解探索他周圍的世界。出生45天左右,當聽覺功能和視覺功能開始發揮作用的時候,他所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東西都會深深的印刻在他的腦海裡,成為對他影響深刻的記憶。


一個經常看電視的小寶寶,二、三歲的時候,別的話不會說,廣告詞說得很利索,做父母的是不是會覺得又奇怪又得意?其實這是“印刻”在發揮作用。


這樣的孩子一定是父母早早地就讓他們看電視了。有的父母可能是家務多,工作忙,沒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玩,便把電視、手機當作孩子的玩伴。事實上當孩子看到有趣的動畫片,玩起刺激的遊戲時,會全神貫注,興致盎然,可以獨處很長一段時間,父母就可以獲得一段時間的清閒或自由。


父母並未意識到此舉有何不妥,相反還竊以為喜。後來發現這孩子怎麼就離不開電視、離不開手機了呢?白天看,晚上玩,吃飯時也不願意放手,對其他的活動和學習不感興趣,不喜歡與其他孩子一起玩,缺乏社交能力,也不愛運動,電視、手機成了他的唯一愛好。


父母這才開始有了焦慮,完成學業和看電視孰重孰輕?誰先誰後?可不可不玩遊戲,每天玩多久為合適?父母與孩子之間推磨拉鋸,爭吵談判,親子之間的矛盾衝突也就在所難免,而收效卻是甚微。


問題的根源在哪裡?是在“孩子初見”之時,在孩子第一次看到電視,第一次玩手機,對它們產生興奮感的時候,被父母抓住了,並且將它充分利用,充分放大,不斷地給孩子以刺激,“成功地”讓孩子“愛上了電視,戀上手機”。


責任在誰?父母難辭其咎。如果在孩子“初見之時”,父母適時地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換之以其他的方式,那麼,現在就是另一番情景。


孩子的一生,會有許多的“第一次”——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

一隻大猩猩學會了玩ipad


三、人生之初猶如一張白紙,人生藍圖的底色,都由父母來執筆


一個新的生命誕生以後,世界的一切對他來說都是新鮮的,他如飢似渴地想去了解,想去接觸。他已經是這個世界的一分子,他要成為這個世界的主人。但此時的他,還基本接近於一張白紙,他的人生藍圖的底色,都是由父母來執筆的。


艾琳是個幸運的女孩。艾琳出生的第一天,就接觸到羅伯特·馬修所著的《永遠愛你》,爸爸用錄像機將艾琳媽媽給新生兒讀這本書的情景拍了下來。出生4個月內,艾琳都是看一些軟軟厚厚的幼兒書,這些書不光可以看,還可以當玩具玩。艾琳10個月的時候,媽媽在日記裡寫道:“早餐後9本書;午餐後10本書、4首詩;晚餐後7本書。”這樣的閱讀量已經成為家常便飯。

這是《朗讀手冊》裡的一個真實故事,艾琳在高中時獲得“美國優秀學生獎學金”,並在SAT考試中獲得詞彙部分800分的滿分。艾琳以優異的成績從大學畢業。《朗讀手冊》的作者吉姆·崔利斯認為,這是他“見過的最出眾的年輕女士之一”。


豆豆是個幸運的男孩。豆媽從兒子出生後,就開始折騰各種育兒經,她的第一本繪本是《幸福的種子》,從此踏上與兒子共讀繪本的路程。在孩子4個月開始,從黑白的過度到彩色的(新生兒眼裡只有黑白的顏色,還沒有發展出彩色系的感知),從以視覺刺激為主,到了解實踐各種基本生活習慣,到基本認知的培養,再到以激發孩子的興趣為主,建立各種規則,培養生活能力及學習習慣,豆豆從沒為了吃飯煩惱過,從沒為了打針哭鬧過,童書裡的主人公們的故事,引領著豆豆的成長。

豆媽知道書籍的力量,豆媽更知道與孩子共讀的神奇。孩子會有很多的“是什麼”“為什麼”,豆媽都認真、耐心地回答,因為豆媽知道,現在豆都知道了為什麼,長大了就不再會問“憑什麼”。


孩子的一生,會有許多的“第一次”——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

軟布童書


四、智慧的父母會把真正美好的東西給到孩子


智慧的父母會懂得,要把真正適合孩子、對孩子成長真正有利的東西給到孩子,讓孩子獲得更多的知識,享受更多的幸福。


神探李昌鈺的母親獨自一人,靠幫傭維持生計,從以前的大家閨秀,全職太太,到幫傭,到下人,她使出渾身解數,就算是砸鍋賣鐵也堅持送孩子們上學,她對孩子們的要求就是“好好讀書,以後要有本事,有出息”。她希望孩子們長大成人,更希望他們長大成才。她的願望實現了,她把13個兒女培養成13個博士,成為世界的奇蹟。


大字不識幾個的農村夫妻可以培養出哈佛學霸,來自湖南農村的何江,是麻省理工大學的博士後;是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的首位中國人,並在2017年被福克斯評選為“30位30歲以下醫療健康領域青年”。當主持人何炅問到何江父母的教育秘籍時,何爸何媽說,“我們都不打牌的”“看著他們把作業做完,比打牌有味多了”“兒子成績好,誇他們也算是秘籍吧。”這對夫妻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外出打工,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而是選擇自己留在家裡種地養豬,陪伴孩子們長大,支持孩子們成才。


每一個優秀兒女的身後,都離不開偉大父母的身影。


孩子的一生,會有許多的“第一次”——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和支持


五、不同的父母會給予孩子不同的“初見”


我們來看看兩個寶寶不同的成長環境:


一個嬰兒,看到的第一沓圖文並茂的物體是紙牌,是麻將,父母長輩都愛玩;他認識的第一個字可能是“中”,“紅中”的“中”;

另一個嬰兒,看到的是一沓有趣的童書,父母長輩有空就給他讀;他認識的第一個字也有可能是“中”,“中國”的“中”。


一個幼童,父母常常陪孩子一起玩,在孩子面前儘量不看手機,經常捧著書本在閱讀,或者與孩子一起共讀,一起討論,一起扮演書裡的角色;

另一個幼童,父母經常打牌搓麻將,家務做完後一家三口一起看電視,一起嗑瓜子,或者直接是父母各自看手機,孩子自己獨自看電視,看動畫片。


一箇中學生,臨近考試,他有做不完的作業和試卷,父母依然捧著手機打著遊戲,甚至呼朋喚友三五小聚,“唸書是你的事情,又不是老子的事”;

另一箇中學生,臨近考試,挑燈夜戰,父母或者靜靜地看書默默地陪伴孩子,或者有自己的事業需要精進,“我們各自有不同的責任,各自盡力就好”。


即便孩子成年了,還是有這樣的敏感期。

比如兩個花季少女都有男孩追求。

一個女孩的父母說:“他到底是不是很愛你,就看他肯不肯為你花錢”;

另一個女孩的父母說:“愛是平等的,自尊自愛最重要。”


……


我們不難想象,這兩個孩子截然不同的成長軌跡,以及他們截然不同的未來。


孩子的一生,會有許多的“第一次”——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


結束語:


每個孩子的成長和成才,與家庭的學習環境、與父母的言傳身教密不可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人生的“初見”都是由父母呈現的。你給出各種不同的引導,孩子接收到各種不同的訊息,就會打上不同的“印刻”,產生不同的結果。


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熊孩子的後面,一定有一個熊爸或者熊媽。人生開掛的孩子,離不開父母的自律、陪伴、鼓勵和擔當。這種“印刻”一旦打上,就會對他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要改變,要扭轉,不容易。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請慎重考慮,你用什麼樣的姿勢來陪伴孩子的一路成長。因為,孩子最初見到的,可能就是他的未來……


[ 我是七彩成長路,我手寫我心。希望我的人生充滿陽光,希望你的路上有七彩相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