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 ---最全的情景归纳,一次练扎实


植树问题 ---最全的情景归纳,一次练扎实


1.每5米种2棵树,每10米种3棵树,每15米种4棵树,每20米种5棵树…M米植树多少棵?

2.聪聪在一条长100米的跑道一边每隔5米插一面小旗(两端都插,一共要插多少面小旗?

植树问题 ---最全的情景归纳,一次练扎实

3.植树节到了,同学们在长60米的围墙边,从头到尾每隔4米挖好了树坑,后来发现树坑太少了,改成每隔3米挖一个树坑,问共需新挖多少个树坑?填掉多少个树坑?

4.一根木头长8米,要把它锯成每2米一段.每锯一段需要5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5.12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2千米.12路公共汽车行驶线路上一共有多少个站?

6.步行街上张灯结彩,从这一头到那一头每隔4米挂着一个红灯笼.步行街全长有600米,一共挂了多少个灯笼?

7.邮局楼顶上的大钟4时敲4下,6秒敲完.11时敲响了11下,需要多长时间?

8.速递员要把一个包裹送到12楼的一个客户,正好遇上电梯维修,他从1楼走到5楼用了100秒.用同样的速度从5楼走到12楼,还要多少时间?

9.有一块长方形的地,它的面积是10公顷,长是400米,从这块地的一个角起,每隔5米植一棵白杨,在它的周围共植白杨多少棵?

10.张老汉想在他的正方形的养鱼池周围每一边各种一行树,每行种7棵.请你帮他设计不同的种植方案(用“.”表示树),并将种树的总棵树标在横线上(若有更多方案,请在下面另行画图).

植树问题 ---最全的情景归纳,一次练扎实


11.如图,一只蚂蚁早上8点开始搬家,它的新家和旧家之间均匀地栽着一行树.蚂蚁到达新家后就马上往回爬,当它回到第11棵树时刚好是8点20分.

(1)这只蚂蚁的新家在第几棵树的什么地方?

(2)如果这只蚂蚁回到旧家后又马上前往新家,那么第三次到达第11棵树时是几点几分?

植树问题 ---最全的情景归纳,一次练扎实


12.东湖花园内有一个圆柱形花坛,底面半径8米,高0.4米,现在要给花坛的外侧面一周贴上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瓷砖,至少需要多少块?(得数保留整数)

13.园林工人要在周长300米的圆形花坛边等距离地栽上树.他们先沿着花坛的边每隔3米挖一坑,当挖完30个坑时,突然接到通知:改为每隔5米栽一棵树.这样,他们还要挖多少个坑才能完成任务?

14.玉潭镇一环西路全长1.8千米,已建成通车,正在沿线绿化,园林师设计,每隔30米栽一棵香樟,每隔20米栽一棵玉兰,沿线两边共栽树多少棵?

15.明珠小区的车位不足,在小区路的一边每5米安置一个车位,用“⊥”标志隔开.在一段100m长的路边最多可停放多少辆车?要画几个“⊥”标志?

植树问题 ---最全的情景归纳,一次练扎实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 【分析】根据题目意思可看出树的间距为5米,另外最开始头上有1棵;所以M米种树的棵数为:M÷5+1(M为5的倍数);如果M不是5的倍数,则取M÷5的整数部分,再加1.

【解答】解:M米种树的棵数为:M÷5+1(M为5的倍数);

如果M不是5的倍数,则取M÷5的整数部分,再加1;

答:M米可种[]+1棵树.

2.【分析】根据题干分析可得:小旗的面数=间隔数+1,由此利用100÷5=20求出间隔数,再加上1就是要求的小旗面数.

【解答】解:100÷5=20(个)

20+1=21(面)

答:一共要插21面小旗.

3. 【分析】由题意可知,此题属于两端都要栽的植树问题,树坑的个数=间隔数+1,由此用全长除以间距再加上1就是树坑的个数,先是每隔4米挖树坑,后又每隔3米挖树坑,所以间距为3×4=12米的点上的树坑不用动,那么用每隔3米所挖树坑数减去不用动的树坑数就是新挖的树坑数,用每隔4米所挖树坑数减去不用动的树坑数就是填掉的树坑数;据此解答.

【解答】解:3×4=12(米)

新挖:(60÷3+1)﹣(60÷12+1)

=21﹣6

=15(个)

填掉:(60÷4+1)﹣(60÷12+1)

=16﹣6

=10(个)

答:共需新挖15个树坑,填掉10个树坑.

4. 【分析】由题意知,共锯了8÷2=4段,则锯了4﹣1=3次,又知每锯一次需要5分钟,所以用5乘3即得锯完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8÷2﹣1)×5

=3×5

=15(分钟)

答:锯完一共要花15分钟.

5. 【分析】由题意得出车站总数=总长÷间距+1,代数计算即可.

【解答】解:12÷2+1

=6+1

=7(个);

答:一共有7个车站.

6. 【分析】从这一头到那一头灯笼的间隔数为:600÷4=150个,由于两端都挂,所以一共挂了150+1=151个灯笼;据此解答.

【解答】解:600÷4+1,

=150+1,

=151(个);

答:一共挂了151个灯笼.

7. 【分析】敲4下,需要6秒完成;要经历4﹣1=3个间隔,那么每个间隔所经历的时间是:6÷3=2秒;由此即可求得敲11下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敲4下,要经历4﹣1=3个间隔,那么每个间隔所经历的时间是:

6÷(4﹣1),

=6÷3,

=2(秒),

(11﹣1)×2,

=10×2,

=20(秒),

答:敲11下需要20秒.

8. 【分析】由题意,从1楼走到5楼走的楼梯层数是5﹣1=4个,走一个楼层用时为100÷4=25秒,那么他用同样的速度从5楼走到12楼,所走的楼梯层数是12﹣5=7个,要用时为:25×7=175秒,据此解答.

【解答】解:100÷(5﹣1)×(12﹣5),

=100÷4×7,

=175(秒),

答:用同样的速度从5楼走到12楼,还要175秒.

9. 【分析】先把10公顷化为100000平方米,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知道b=S÷a,求出长方形地的宽,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求出长方形地的周长,再除以5即可求出植树的棵数.

【解答】解:10公顷=100000平方米,

100000÷400=250(米),

(250+400)×2÷5,

=650×2÷5,

=1300÷5,

=260(棵),

答:在它的周围共植白杨260棵.

10.【分析】根据题干分析可得,要使正方形的每边种7棵树,可以有3种不同的种植方法:(1)顶点处不栽;植树棵数=每边棵数×4;(2)四个顶点处都栽,植树棵数=每边棵数×4﹣4;(3)每行只有一个顶点处栽,即只在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顶点处栽种,植树棵数=每边棵数×4﹣2;由此即可画出示意图.

植树问题 ---最全的情景归纳,一次练扎实


【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画出植树方法示意图和各自的植树棵数如图所示:

11. 【分析】(1)根据图中蚂蚁说我从旧家(第一棵树)出发爬到第11棵树是刚好是8点10分,用了10分钟;此时它爬过了11﹣1=10个间隔;蚂蚁爬到新家接着往回爬,当爬回到第11棵树时是8点20分,又用了10分钟;说明爬到新家又爬回到11棵树来回也是爬过了10个间隔,即来回各爬了5个间隔;如图所示,由此即可求得蚂蚁的新家;

(2)蚂蚁从旧家出发爬到新家又返回第11棵树时,用了20分钟;从第11棵树回到旧家又需要10分钟,再次返回到第11棵树还需要10分钟,此时蚂蚁实际已经爬了4个10分钟,那么此时是8点40分.

【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

(1)蚂蚁的新家:

11+(11﹣1)÷2,

=11+5,

=16(棵),

答:蚂蚁的新家在第16棵树的地方.


(2)第三次到达第11棵树时的时间:

20+10×2,

=20+20,

=40(分),

答:蚂蚁第三次到达第11棵树时是8点40分.

12 【分析】底面周长是:2×3.14×8=50.24(米),侧面积是:50.24×0.4=20.096(平方米),每块瓷砖的面积是:0.4×0.2=0.08(平方米);然后用总面积除以每块瓷砖的面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

40厘米=0.4米,20厘米=0.2米,

2×3.14×8=50.24(米),

50.24×0.4=20.096(平方米),

0.4×0.2=0.08(平方米),

20.096÷0.08≈252(块);

答:至少需要252块.

13【分析】先算出已经挖了多少米:(30﹣1)×3=87(米),那么这些挖好的坑中,有一部分坑可以不动,5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15,87÷15=5…12,即:有5+1=6个坑不用动(0、15、30、45、60、75),则还要挖:300÷5﹣6=60﹣6=54(个).

【解答】解:(30﹣1)×3=87(米),

5×3=15,

87÷15=5…12,

300÷5﹣6=60﹣6=54(个).

答:他们还要挖54个坑才能完成任务.

14. 【分析】由题意,每隔30米栽一棵香樟,每隔20米栽一棵玉兰,沿线两边都栽,可先求一边栽的棵数,用1800分别除以30、20各求得栽多少棵,二者相加,去掉30米和20米的公倍数处重复的棵数,由于两端都要栽,再加上1就是公路一旁栽树的棵数,再乘2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1.8千米=1800米,

1800÷30=60(棵),

1800÷20=90(棵),

30和20的最小公倍数是60,

1800÷60=30(棵),

(60+90﹣30+1)×2

=121×2

=242(棵);

答:沿线两边共栽树242棵.

15.【分析】由题意可知,此题属于两端都不栽的植树问题,则“⊥”标志数=间隔数﹣1,由此先用100÷5求得间隔数,即最多可停放车的辆数,再减去1就是“⊥”标志数.

【解答】解:100÷5=20(辆)

20﹣1=19(个)

答:最多可停放20辆车,需要画19个“⊥”标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