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溫暖 光芒萬丈

抗疫特稿 | 一瞬溫暖 光芒萬丈 | 作者:張嘉桐 ​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 ——《淮南子》


2020年的鐘聲響徹九州,與此同時,一場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浩蕩而來,席捲中華大地。一時風雨急,九州共砥礪。在疫情中,我找到了光的方向。

救民水火,國士無雙;身著白衣,心有錦緞

春水滿四澤,山川罹疫禍。疫情來臨之際,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鍾南山院士,身先士卒,十七年前領軍奮戰在抗擊非典第一線,十七年後再戰防疫最前線。他呼籲大家,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1月18日晚,他卻義無反顧地第一時間趕往武漢,當晚,84歲的鐘南山從廣州出發趕往武漢,當天已買不到機票,且高鐵票緊張,他被安頓在高鐵餐車一角。剛一落座就立即拿出文件研究。實在累了才閉目休息一下。圖片上的他靠在椅背上,眉頭緊鎖、神色凝重。現在想來鍾爺爺當時對這次疫情“人傳人”的情況一定是充滿了憂慮,他要考慮如何避免疫情的進一步傳播、考慮病毒是怎麼產生的、怎麼消滅病毒……在他的心裡該有多麼沉重的壓力?他一定累壞了吧?知識淵博,專業過硬;懸壺濟世,心懷悲憫;救民於水火,護國於危難……他揹負了多少責任?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滿腔責任為國為民。我們一直在尋找教育之本、讀書之用,或許這就是吧。

疫情從武漢到全國,支援從全國到武漢。愛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力以赴,共克時艱;隨漢同心,共擊肺炎。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我可以去,不要播我的名字,媽媽看了會擔心。”24歲女醫生請纓到抗疫一線,電視報道時特意遮住她的臉龐,不播她的名字。不計報酬,無論生死。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疫情來臨,責無旁貸!三所軍醫大學450人陸續抵達湖北;各地區醫院醫護人員請戰武漢請赴一線;除夕夜各省市醫療隊奔赴前線馳援武漢;十九地對口支援湖北地市集結湖北!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時此刻,戰鬥在一線,救死扶傷的醫護工作者就是最偉大的英雄。哪有什麼歲月靜好,我們正安居於室,卻正有人負重前行。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們和時間賽跑,與病魔鬥爭,跟死神搶險,上演白衣天使最美逆行。他們以血肉之軀,築起勇氣的堡壘、希望的長城。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為友為鄰

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每一種微小的善良,都刻進中國的心臟,也會有一個瞬間讓人感動而心生力量,也會有一個瞬間讓人明白或相信善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2008年“5·12”地震發生後,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的一百多名傷者被送到武漢多家醫院,接受免費治療。在武漢市各大醫院的大夫們精心照料下,所有傷者無死亡,無感染,無後遺症。此次疫情出現後,汶川村民開車36小時自發支援武漢100噸蔬菜,“汶川感恩有您,武漢雄起!”

攜手並肩,守望相助。曾在武漢當兵十七年的老兵除夕夜載5噸蔬菜支援武漢,“沈丘老兵王國輝向武漢人民致敬”;東航包機送醫護人員增援武漢,“送你們出征,也去接你們回來”;接到火神山醫院20萬文件櫃訂單,14家企業爭相捐贈;熱心市民到濟南西站放下五百斤消毒原液後離開……你只管善良,福報已在路上。這世上可能確實沒有奇蹟,不過是無數人都發一點光,然後螢火匯成星河。

理想播種,接力生命;當今少年,未來棟樑

黑夜即使漫長,也阻擋不了曙光。在此次全國上下萬眾一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我才明白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而讀書:學好科學知識不僅有利於個人,更有利於國家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第一生產力,國與國之間的較量就是科學技術之間的較量;要成為像鍾南山院士那樣對祖國有貢獻的人,學習是一種責任,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更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你未必光芒萬丈,但始終溫暖有光。

當我從新聞中看到73歲李蘭娟院士和所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生、護士們臉上清晰可見的勒痕,脫下防護服後溼透的衣衫,鍾南山院士眼中滿含的淚水……我控制不住地淚流滿面——做一名醫務工作者吧,像他們那樣救死扶傷,能夠杏林春滿;像他們一樣奮戰一線,成為國之棟樑,這個理想在我心裡逾加清晰堅定。作為中學生的我現在還不能為國家做些什麼,但我堅信只要付出努力,終有一天國家危難時會有我奮戰的身影,我也相信所有像我這樣的中學生受到這些英雄人物的感染,終有一天會成為國家前行的中堅力量。你未必光芒萬丈,但始終溫暖有光。

“把所有的夜歸還給星河,把所有春光還給疏疏籬落,把所有慵慵沉迷與不前歸還給過去的我。明日之我,胸中有丘壑,立馬振山河!”

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同舟共濟者贏。

抗疫特稿 | 一瞬溫暖 光芒萬丈 | 作者:張嘉桐 ​

張嘉桐,河南濟源人,13歲,就讀於河南濟源沁園中學七年級。

責編 | 王芳 編輯 | 玉川子 圖片 | 網絡轉載時請註明來源 | "大河文學"(ID:daheliteratu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