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艺人的商业价值

首先明确一点,商业,从定义就决定了经济利益是第一优先的根本利益,分析所有合理正常的商业行为必须以利益出发。记住,商人做的是生意,不是慈善。对,即便是大家眼中的“营销咖”,其背后也有利益可图。

和任何一种商业行为一样,商家以广告代言,推广,影视作品投资到艺人身上,以期得到回报,考虑的两大方面就是艺人的投资回报和投资风险。

艺人的投资回报怎么衡量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话题度,号召力,形象,就用广告/推广做例子分析:

话题度,换个这几年流行的说法,就是流量,这点不必细说,记住,广告这词,本来就是广而告之的意思。

号召力,分两个层次,最底层的是艺人对其粉丝的号召力,即俗称的氪金(割韭菜)能力,通常流量明星接的推广和短期代言多是这种,粉圈最爱攀比的也是这种。品牌商目的也很明确,推广往往伴随网购的专门链接,简单总结就是商家把“人傻钱多速来”写在了明面。比这更高一个层次的是艺人对普罗大众的号召力,相对于数量庞大的普通老百姓来说,艺人的粉丝相当于沧海一粟,有这个层次号召力的艺人,会让人产生对其使用产品和衣服穿着产生好感和认同感,进而拉高产品的销量,俗称带货能力。具有这种号召力的艺人,往往很容易在电商平台看到商家用其名字xxx同款(往往不是正式代言,就是打擦边球)做卖点。

形象,这个就更直观了,比如国民好媳妇,代言家居清洁用品就合情合理,并且艺人和商家双方的形象相辅相成,都会有提升。

上面这三个就决定了收益的上限,而损失的下限,就取决于投资风险。投资艺人也是有风险的,商业合作期间,艺人因为一些突发事件或过去的行为导致被封杀或者形象崩塌让商家血本无归的事情也屡见不鲜,最近的例子太多,不胜枚举。

这几项综合起来,其实就是艺人的商业价值

上面说的都是枯燥单调的内容,我还是用大家非常熟悉的人做例子好了,就说炒团TOP3吧,做个横向比较。

也谈艺人的商业价值


TOP1. 孟美岐

刚成团的时候,顶着101冠军,C位的光环,话题度,号召力和形象都达到顶峰,然而剪辑包装出来的人设终究有保质期,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路人早已看破手脚,尝试过顶级投资级别的电影,综艺,唱跳,音乐,效果都不尽人意,粉丝也脱粉的差不多了。如今堂堂十年一遇爆款选秀第一名,粉丝口中的全能TOP,不管是疑似未成年拍奶照,疑似MV走光,其粉丝团疑似诈骗金额巨大,这些发生在任何一个小有名气的明星身上都是头条新闻的事件,都已经沦落到无人关心的地步。不得不让人感叹,强捧遭天谴。其多次爆出的成名和成年前的黑料,更大大增加了投资在孟美岐身上的风险。

也谈艺人的商业价值


TOP2. 吴宣仪

作为选秀的第二名,本身也没有明显比其他同期出道选手出色的特点,就决定了话题度不如冠军,由于具有惜败于冠军的悲情形象的刺激,对其粉丝有更大的号召力,主要体验在“姐姐只有我们了”的集资号召上,殊不知卖惨可一而不可再,否则只会越卖越惨,并且让对其充满期待的粉丝失去信心,目前已经明显有这趋势了,粉丝数量也大大缩水。形象虽然不过不失,但偶像这条路,年龄已经不具备优势了。吴宣仪和冠军一样,还有南韩卫军的风险,虽然乐华背后的京X能保平安,然而终究是个未爆弹。

也谈艺人的商业价值

TOP3. 杨芸晴

创造101的实际第三名,隐形地下王者,因为公司的操作导致出道位被打压屈居第8,每每想起不得不让人一声长叹。两次团专最大贡献者,然而wj将收益用来给冠军出专辑,当然,冠军就应该是众星捧月的存在,不服憋着,呃,扯远了,暂且略过不提。说回话题度,号召力和形象,由于中性形象的限制,这始终是个小众市场规模有限,当然,好处是其战场也和第一第二名不同,杨芸晴真正对标的应该是李宇春。这类型的明星的风险也很明显,喜恶两级分化,必须选对口。

炒团TOP3的粉丝们,如果你有这个耐心看到这里,那证明你还有救,我给你们的建议是,少抱怨“为什么我家蒸煮的资源不如队友,”,“她一定是鹅/wj强捧”,“我家的被打压,解散就起飞了”,凡事多从自身找原因,换位思考,你是商家的话,看看我说的这几点,你家蒸煮哪点胜过队友了?你确定你的蒸煮更适合这些代言,综艺,影视剧?你们粉丝靠嘴皮子上下一合就鉴定人气和商业价值,难道比商家拿自个儿的真金白银出来投资到艺人身上更准确?看看自己身边,成团到今天,你蒸煮脱了多少粉,吸了多少新粉?

话我就不多说了,你们也是为数不多坚持到现在,敢于和沉船共存亡坚守到最后一刻的人,我除了敬佩还是敬佩,希望明年今天我们还能在这里相遇,再次讨论她们的商业价值。

也谈艺人的商业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