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简爱》:夏洛蒂·勃朗特的反抗与妥协

夏洛特--伦勃朗创作的《简爱》,以前人们只感兴趣简爱的爱情,却忽视了透过简爱这个人物,勃朗特所作出的反抗与妥协。这降低了这部作品的价值。所以今天就来重新读一读它。

钱钟书曾经说:“如果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他的意思是说专心阅读作品就够了。可是单就《简爱》这部小说来说,这话不全对,认识夏洛蒂·勃朗特,了解她的生活和经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理解简爱这个人物,因为简爱的身上有太多的夏洛蒂的痕迹。

读《简爱》:夏洛蒂·勃朗特的反抗与妥协

简爱

和简爱一样,夏洛蒂很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亲的生活不足以养活他们姐弟。日子过的很艰难,她没有到亲戚家寄养的经历,她有兄弟姐妹,这让她不像简爱那样缺少爱,她的妈妈在她5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比较起来,她所创造的人物“简爱”比她的遭遇还要悲惨,很小的时候父母双亡,收养她的舅舅不久也死了。于是她的生活中就只剩下“敌人”----舅妈把她看作一家人的负担,无端的责备她是一个喜欢说谎的孩子。讨厌她的一举一动,经常抽她耳光。她的那些表哥表姐,打她,用恶毒的言语骂她。简爱简直就是生活在“地狱”中一样。这对简爱幼小的心灵所造成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如果我们相信“压迫越深,仇恨越深,反抗也越强”这样的说法。那就应该能理解夏洛蒂这样写是构造简爱性格养成的原因,这样写,能让以后简爱不断增长的反抗的性格令人信服。

从寄居舅妈家开始,简爱就开始用严厉批判的眼光看待舅妈一家人的为人行事。对她们的虐待侮辱发自内心的仇恨。在她离开舅妈家的前夕,她爆发了,痛斥舅妈一家人对她干下的亏心事,她对舅妈:“我不会骗人,我要是会骗人的话,我会说我爱你,可我要说我不爱你,我恨你”。这使得那位有钱有势的舅妈竟然害怕起来,而简爱也第一次感到了胜利复仇的喜悦。

简爱的反抗的性格初步搭建完成。

读《简爱》:夏洛蒂·勃朗特的反抗与妥协

简爱去寄宿学校

1824年,夏洛蒂和兄弟姐妹一起被送到一所专门为穷人子女开办的寄宿学校读书。学校条件极差,校规极其严厉,吃不饱饭,体罚更是家常便饭。这些亲身经历,被作者写到了书里。移植到简爱身上。

书中简爱就读的学校叫洛伍德义塾。简爱刚到这里的头一年,正好赶上了一场瘟疫,同学在身边一个个死去,就连她最好的朋友海伦--彭斯也病死了,让简爱伤心欲绝。

简爱承受着苦难,顽强的活了下来,苦难没有打败她,反而让她的个性更坚强。之后她在这里又当了6年学生,2年老师。她更加的成熟了,伴随着她的年龄的成熟的是她更加反抗的性格,她鄙视贪婪,伪善,以虐待孤儿为营生的卑鄙的布洛克赫斯特。

作者把自己的经历给了书中的人物,让她的幼年和少年都在一种残酷的,充满敌对的世界里度过。她写简爱的灵魂像一团火,写她“我要保持健康,不要死掉”,写她性格“不屈不挠”。

所有的困难,都成为简爱反抗性格的来源。反抗的性格的另一面就是她内心中永不停歇的对自由与幸福的向往。

直到目前为止,作者对简爱的反抗性格“塑造”都是让人信服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性格越来越丰满。

读《简爱》:夏洛蒂·勃朗特的反抗与妥协

家庭教师

1938年,夏洛蒂为了生计到一个有钱人的家里去做家庭教师,家庭教师在当时是一个屈辱,单调,孤独的职业,在夏洛蒂的妹妹艾米丽的信中,她这样说“私人教师除了她干的那些劳累的活计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根本不被当做活的,有理性的人看待。”

因为受不了慈善学校里的压抑,简爱辞去了洛伍德义塾的教师工作,去费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简爱即将在这里遭遇她一生中刻骨铭心的“爱情”。

我特别佩服作者的一点是,她没有赐予简爱美丽的外表和可人的性格,相反她有意把简爱写的和她本人一样“瘦小,没有姿色,但依然迷人。”

这样的写法很有勇气,也是很自信的。没有美丽的外表和可人性格的简爱,要怎么展现她的迷人呢?要怎么战胜那些有门第,有财富,有美貌和教养的小姐们从而赢得属于她的爱情呢?如果她令人信服的赢了,那么她的胜利将更加的彻底和纯粹。

在当时小说中,包括我们当下的一些小说里,女性,如果她要获得比她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高的伴侣,基本上路只有一条:就是承认并遵守她想要进入的那个圈子的游戏规则,并努力符合那个圈子的品味和教养以至于最后被认同。

读《简爱》:夏洛蒂·勃朗特的反抗与妥协

简爱

但是夏洛蒂不打算那样干,当然简爱也没打算那么干。夏洛蒂决定赋予简爱人格美,让她靠精神的吸引力而一举把那些浓妆艳抹的高贵的小姐们赶出竞技场。她要的是一场完美的“报复”,把简爱的反抗性格推向极致。

简爱靠着“社会地位和财富把我们远远分开,但在我们的脑子里和心灵里,在我的血液和他的神经里,却有一样东西,让我和他在精神上相似。”的信念,拒绝了罗切斯特为她购买的珠宝。丝绸。她告诉罗切斯特“我只要一颗舒适的心,一颗没有被大量恩惠压倒的心。”

凭借着这些,简爱和罗切斯特成了灵魂上的知己,并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在舞会上,身材矮小,穿着寒酸的简爱被那些傲慢的太太小姐们任意的奚落。但是凭着罗切斯特对简爱的求婚,简爱战胜了集门第,美貌,财富,教养,倾心于罗切斯特的布兰施小姐。

我不知道这样的近乎“童话”的结果有几分令人信服,但是我知道简爱,不,事实上是夏洛蒂用自己手里的笔实现了对整个上流社会的报复。反抗带来了美好的结果。

读《简爱》:夏洛蒂·勃朗特的反抗与妥协

结婚

或许是作者对于这样的故事自己也产生了怀疑,总之在一场完美的胜利之后,在宣泄完对上流社会的报复之后,她“变卦”了,通过罗切斯特还有“发妻”活着这件事,把简爱又推回了家庭教师的位置。如果要和罗切斯特在一起,在当时的英国不能离婚的社会环境下,她只能做罗切斯特的“情妇”。

很明显的,在和罗切斯特的爱情与坚守自己的信念的选择中,简爱选择了后者,简爱只身出走了。这样的处理是让人信服的,不要说简爱除了她坚守的信念以外一无所有,就算是只考虑到她一直以来的反抗的性格,她的走也是合情合理的。

出走的简爱,再次经历磨难,几乎冻饿而死,不惜一切代价保持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这里简爱的反抗达到了不惜生命的程度,让人为之动容,为之赞叹。

再次的回归,简爱已经有了一个有钱的叔叔和俩万英镑的财产,本来是爱的纯粹,只靠人格的平等,靠精神征服罗切斯特的简爱有钱了,同时罗切斯特却因为一场大火变成了一个瞎子,一个需要别人照顾的人,现在该罗切斯特紧张他的自尊了。

读《简爱》:夏洛蒂·勃朗特的反抗与妥协

还是美好让人愉悦

简爱对爱情的看法是爱情不应该牵涉金钱,地位,而应该纯粹,平等。

而作者最后给了简爱金钱,又让罗切斯特瞎了,正是在这里,作者让简爱放弃了反抗,而和她之前要报复的一切达成了和解。

也因为如此,简爱的反抗是不彻底的,之前的胜利只是在小说中才能取得的胜利。让人沮丧的是,正是这种不彻底的抵抗,恰恰才是真正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

不得不说,夏洛蒂·勃朗特这样的小资产阶级的反抗是很难彻底的。

古典主义的爱情在《简爱》达到了高峰,它也成了流传的名著,慰藉了无数人的梦,但是如果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在梦中愉悦自己,而是有勇气去探寻爱情的真相,那让我们去读《追忆逝水年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