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某三甲医院下“逐客令”,疫情期间医药代表如何“求生”?


武汉某三甲医院下“逐客令”,疫情期间医药代表如何“求生”?

文 | AI财经社健识局 王小楠

编 | AI财经社健识局 严冬雪

医药代表的线下学术推广再遭阻力。

据“药斯拉”微信公众号报道,武汉某知名三甲医院发出通知,要求疫情期间杜绝所有医药公司以电话会议、微信会议、电话拜访等形式打扰医务人员工作,此时全体医务人员正全身心投入“抗疫救险”战斗中,如有发现医药公司或医药代表进行以上活动,本院一律停止该药品在院内销售。

武汉某三甲医院下“逐客令”,疫情期间医药代表如何“求生”?

尽管健识局登录该医院的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并未发现该通知正式对外公布,但有消息灵通人士告诉健识局,该消息基本属实,已有生产企业和商家私下收到通知。

事实上,自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不少医药公司的学术营销活动就已暂停。

此前,中华医学会已在2月1日要求各分会延期召开2-4月份所有学术会议,5月份及以后会议视疫情发展情况再行研究。

但由于医药代表工作的特殊性,必须要与医务人员保持有效地联系,也致使大批医药人感染成为新冠肺炎的确诊患者。

毫无疑问,就在中国医药产业持续推带量采购、分级诊疗、两票制等诸多方面的改革之际,此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将加速整个产业转型升级到速度。

但也有从事一线销售的医药代表告诉健识局,此次疫情很多医药公司并未减少销售指标,这可能将使一批医药代表被迫离职。

医药代表多地被感染

转向互联网模式进行学术推广

相比于其他行业,当新冠肺炎疫情来临之际,医药生产企业都加班加点、保障供应,特别是,药品、防护服、消毒用品都是医务人员必备的产品。

作为生产企业与医疗机构之间沟通的桥梁,医药代表的接触就最为频繁,增加了自身受感染的几率。

此前,健识局曾报道过,湖北、江苏、广东、河北、四川等地均有医药代表被确诊新冠肺炎患者。

尽管如此,为了承担自身的业绩压力,也有不少药企的管理层还要求医药代表必须每天及时跟进,收集新病患信息,早中晚六次拜访,并提交微信拜访截图和电话录音。

武汉某三甲医院下“逐客令”,疫情期间医药代表如何“求生”?

图/ 视觉中国

这些行为无疑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对于那些疫情期间仍然坚持工作,还组织科室会的企业,很多医生只能隔空喊话“求放过”了。

不可否认的是,在疫情这特殊时期,医药代表线下拜访医生的阻力越来越大,空间越来越小,很多人都已转向了互联网的平台进行学术推广。

健识局注意到,自疫情爆发以来,很多药企都组建了上百人的目标客户微信群,开展诸如“趣味有奖问答”、“公益祝福”等活动。同时,也联手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微医、好大夫等互联网公司,推出临床专家的在线问诊的公益项目。

这一系列的活动背后,无疑是希望可以拉近药企与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效果,增强学术推广的效果。有分析人士指出,医药代表无法线下沟通,反而考验着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力。

在这疫情的特殊时期,正是医药代表加强自身业务能力、锻造学术基础的最佳时机,医药代表梳理自身产品以及客户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推广,否则将会有被“拉黑”的风险。

调整销售考核

各大药企Q1业绩将受疫情影响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大医药公司也尽快调整了医药代表销量考核。

据“医药代表”微信公众号显示,已经有药企的部分产品线,目前已经取消了1月和2月份的销量考核,但不取消奖金,改为考核药代学术能力:产品知识+幻灯演讲等。

其中,阿斯利康公司日前宣布,该公司的医药代表完成 2 月在线培训并在测试中取得 60 分及以上的考试成绩即可具备起奖条件,对于工作地点在湖北的所有员工,发放一次性补贴 2000 元。

而灵北公司则要求医药代表第一季度的达成率无论实际多少,每一位员工一律按 100% 达成计算。

据健识局的不完全统计,已有辉瑞生物、西安杨森、武田中国、勃林格殷格翰、默沙东、艾尔建、强生、卫材等多家跨国药企调整了医药代表的奖金政策。

有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是受疫情影响,而更为重要的是,已有越来越多的药企逐渐让医药代表不再直接背负产品销售额业绩考核,改为主攻学术能力等,由此也可以为医药代表规避一定的职业风险。

武汉某三甲医院下“逐客令”,疫情期间医药代表如何“求生”?

图/ 视觉中国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疫情的特殊时期,此番调整必将会影响各大药企短期的销售目标。

阿斯利康全球首席财务官Marc Dunoyer在谈及2020年中国市场销售目标时表示,受新型冠状病毒爆发的影响,阿斯利康的业务预计会受到长达几个月的不利影响,并且这种不利影响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地区,很可能波及全球。

在此之前,默沙东、赛诺菲以及诺和诺德三家大型跨国药企也对投资人表示同样的担忧。

其中诺和诺德特别指出,不仅仅中国雇员被要求居家隔离,返工难;并且疫情之下,医院的关注焦点集中在治疗新冠肺炎患者身上,对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关注度有所下降。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