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未完成》:一本關於生命意義與理想價值的探討書

一個人為什麼會想看一本書?在我看來有三個原因:一是他人推薦,二是工作用途,三是被書名或封面吸引。

我看書大多的原因是第三種。《此生未完成》這本書的書名帶給我對未知性的好奇,在“未完成”後面應該有省略號。

《此生未完成》:一本關於生命意義與理想價值的探討書

此生未完成

這本書增訂新版的封面設計就滿足了我的這點想象。白色底面上有小黑點和小圓圈,我理解這些黑點和圓圈為省略號、逗號和句號。代表的是作者這一生雖然結束,但是她留下的對社會有意義的項目還沒完成,有人延續著她的理想。

不少書評把這本書解讀成是對健康的反思,媒體也稱作者為抗癌勇士、生命體悟者,可是我從書中的文字感受到作者的可愛與樂觀,更多是關於生命意義與理想價值的探討。

《此生未完成》:一本關於生命意義與理想價值的探討書

美國學者庫伯勒·羅斯把癌症終末期病人的心理活動分為五個階段,即否認期、憤怒期、協議期、絕望期、接受期,進而逐步進入死亡。然而作者並沒有太多人生盡毀的失落。

她認為癌症是她人生的分水嶺,因為這個讓她活得更明白。“三十歲之前的努力更多是因為自己有著太多的慾望和執著,從來沒有‘只要活著就好’的簡單。”“名利權情,沒有一樣是不辛苦的,卻沒有一樣可以帶走。”

“名利如浮雲,富貴只是南柯一夢”。可是人生在世,人微自然言輕。黃渤曾在某一次採訪中說:“以前總能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小心機啊,各種什麼的,去了以後也解不出賬來,誰搭理你啊?但是現在(成名了),身邊全是好人,每一張臉都是洋溢的笑臉。”

其實不是身邊的人變了,而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你沒錢沒勢,窮困潦倒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躲得遠遠的,當你突然有錢有名的時候,你身邊就會突然多很多親戚朋友,甚至八竿子打不著的人都突然成了你親戚。

名利權情死後一樣都帶不走。誰都清楚明白這個道理。可是活著的人,當你強大的時候,整個世界都會對你和顏悅色;當你弱的時候,特別容易四處碰壁,特別容易受委屈。

《此生未完成》:一本關於生命意義與理想價值的探討書

慾望和執著可以激勵自己達成目標和理想,可是有時候慾望和執著也不完全是為了自己。作者是因為自己生了大病,才反思自己的前半生,可是如果生病的是自己的家人,

當你賺的錢支付不起醫藥費,也救不了他們的時候,那種無力感一樣能顛覆你的價值觀,你會反思自己不夠努力。

誰不想舒服的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呢?是誰說“最怕自己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而舒服的生活,放下塵世的生活恰恰就是碌碌無為、懶人的生活。我們努力工作,努力賺錢,無非是要在意外來臨時,自己能有實力成為家人的背後力量。

《此生未完成》這本書存在的意義就是告訴你,工作要做,錢要賺,但是要隨時關注自己的身體發出的警報。

- END -

本文作者:李莯子,不停地努力是為了獲取更大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