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安慰劑”,為啥醫生常開,患者常用?別呵呵,因為真的管用

明知“安慰劑”,為啥醫生常開,患者常用?別呵呵,因為真的管用

安慰劑咱都聽過,但你可能不知道全世界有很多醫生都在給病人用安慰劑,而且是大張旗鼓地用,更有意思的是,病人在明知道自己服用的是安慰劑的情況下還能收穫良好效果。

  • 那麼安慰劑效應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 為什麼有那麼多醫生都愛開這個?
  • 在病人知情的情況下,安慰劑又為何還能發揮效用呢?

安慰劑能幹啥?

近期,《澳大利亞全科醫學雜誌》(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上刊載了一項非常有趣的研究,研究者對澳洲130多名初級保健醫生(在很多地方也稱為全科醫生)進行了關於安慰劑使用情況的調查。

所謂的安慰劑指的是沒有實際效用的藥劑或療法,但它可以通過患者的心理暗示帶動身體的反應,使病症達到某種程度的緩解。對於這種心理暗示具體是什麼,哈佛醫學院安慰劑研究計劃副主任約翰•凱利(John Kelly)教授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藥理學和神經影像學的相關研究中有大量證據表明,安慰劑效應與患者的神經生物學反應相關聯(前者會引發後者)。而這些反應可能並非出自安慰劑本身對病人的心理作用,而是源於治療環境(醫生的診斷、開藥以及護士的照顧等)帶來的心理暗示。”

安慰劑除了被用於緩解某些病症,也會出現在對照試驗中。夏洛特•布萊斯(Charlotte Blease)是哈佛醫學院的博士,專攻安慰劑研究,他表示: “安慰劑會被用作對照組以測試試驗藥物或療法的效果。在隨機臨床試驗中,通常有3組參與者:一組患者被隨機分配到新療法中;另一組給到安慰劑;第三組則暫時放在候補名單上。

安慰劑治療應儘量設計得與實際治療相同(研究人員認為對試驗極其重要的部分會再另行討論)。

例如,在理想情況下,測試一種新的抗生素時,安慰劑的外觀和味道應設計得與抗生素一樣;受試者和醫生也應對分配情況毫不知情。這都是為了排除人類複雜的心理活動對試驗的干擾。

因為參試被觀察、探究和分析時的受試者可能會刻意去改變一些行為或言語表達

,這稱為霍桑效應 (Hawthorne Effect);而反應偏向(response biases)則會使他們容易表現出迎合研究者的傾向,例如,向醫生報告用了藥之後感覺狀態好轉了,但實際上這根本不存在。

而當我們期望或認為自己變得更好時,我們真的會感覺更好。那麼為了規避安慰劑效應對試驗藥物或療法實際效果的干擾,首先就不能讓醫生和病人知道安慰劑用在了誰身上。

人人都愛安慰劑

在針對澳洲醫生的調研中,130多名醫生被詢問是否開過安慰劑以及具體使用情況,最後得到的結果是:

近40%的醫生表示他們至少開過一次非活性安慰劑處方,而這些安慰劑大多是鼻鹽水噴霧劑和護膚霜;

高達3/4的醫生表示他們至少用過1次活性安慰劑;

40%的醫生說他們已經把安慰劑當成了常規藥劑,每月至少開1次;

在醫生開過活性安慰劑(包括療法)中,最常用的是抗生素(42%),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17%)以及替代醫學中的順勢療法(10%)。

這些結果所呈現出的澳洲醫生們對安慰劑的偏愛並非一枝獨秀,全世界很多地方的醫生都有這種習慣。

明知“安慰劑”,為啥醫生常開,患者常用?別呵呵,因為真的管用

此項研究作者,同時也是悉尼大學心理學副教授的本•科拉吉爾(Ben Colagiur)說道:“我們知道不光咱國家是經常開安慰劑的。”

2008年一項在美國的內科醫生(只給成年人看病)和風溼病醫生間展開的研究發現,他們當中大約有一半的人會經常把安慰劑寫進處方。

2012年另一項針對德國醫生的研究發現,有88%的醫生曾不止一次地將安慰劑用在他們的患者身上,而且最常用的是活性安慰劑。

2013年在英國進行的一項研究則顯示,97%英國醫生都曾寫過至少一次活性安慰劑處方。

總而言之,就是大家都在開安慰劑處方,而使用比例在17%~80%的區間內不等,具體取決於醫生所屬的國家和地區以及安慰劑的種類。

正如科拉吉爾所說,安慰劑在醫學中是一個非常合理的存在。以感冒和胃痛為例,這倆都是自限性疾病,也就是無論採用哪種治療都難以很快消退但發生發展到一定程度又會自動停止的毛病,如果你感冒了,給你開一劑能撫慰身心的安慰劑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明知是安慰,效果依然棒

這份研究還顯示有約80%的醫生認為應該事先告訴病人他們的處方里寫的是沒有實際藥效的安慰劑,再把處方開出來。

在美國,像美國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這一類組織對於醫生何時可以開安慰劑有一套自己的指導原則,其中包括了醫生必須在開藥時告訴病人這是安慰劑,以及避免只是為了緩解患者病痛而使用安慰劑等準則。不過澳大利亞無此類指導原則。

但我們確實會疑惑,提前告知不會影響安慰劑效應嗎?

一項刊載於《疼痛》(Pain)上的研究首次表明,即使使用者事先知道自己用的是安慰劑,安慰劑效應也依然可能產生。

此研究由哈佛大學和里斯本高級醫學研究所(the Instituto Superior de Psicologia Aplicada, ISPA)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具體結果如下:

在服用傳統止痛藥的基礎上,刻意服用安慰劑的背痛患者所取得的治療效果要優於未服用者;

安慰劑組患者的正常疼痛和最大疼痛均降低了30%,而非安慰劑組分別降低了9%和16%;

安慰劑組患者的疼痛相關殘障(pain-related disability)減少了29%,非安慰劑組在這方面幾乎無改善;

研究作者認為可能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安慰劑”這個非常具有醫療“儀式感”的行為刺激了患者腦部與疼痛相關的腦區。

這一觀點似乎與之前提到的凱利教授的觀點不謀而合,也就是安慰劑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醫生的指導下吃了安慰劑”,這個重要動作帶來的後果就是你會產生生理層面的神經反應。

不過,科拉吉爾等人也表示,要能做到坦誠且無害地利用安慰劑,並將其效果發揮充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人,可真複雜!

You'd Be Surprised How Often Doctors Prescribe Placebos. (2019-12-02)[2019-12-25]. https://gizmodo.com/youd-be-surprised-how-often-doctors-prescribe-placebos-1840155857

The Placebo Effect Works Even When People Know the Pills Are Fake. (2016-10-17)[2019-12-25]. https://gizmodo.com/youd-be-surprised-how-often-doctors-prescribe-placebos-1840155857

Why Do Placebos 'Work'? . (2019-10-28)[2019-12-25]. https://gizmodo.com/why-do-placebos-work-18379834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