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沿之江路東行,可到九溪。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一路上,之江不離不棄,相伴於右。

此時此刻,她正馬不停蹄地向杭州灣奔騰而去;在那裡,她將回歸於東海。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這條被視為浙江母親河的河流是如此之大,人們覺得冠之以江也是堂堂正正。

說不上該怎樣來稱呼她!在上游富陽的那一段,人們叫她富春江;在下游杭州的這一段,人們又稱她錢塘江 ;也有人管她叫“折江”、“之江”,或者是“羅剎江”。

但是,不管叫她什麼,她卻永遠是這副模樣——從浙西的開化縣而來,在小礫山處折向西北,至九溪又折向東北,再加上西湖作為一點,看起來彷彿就像是一個反著的“之”字。

既是如此,倒不如就叫“之江”的好!

別看這條河平時波瀾不驚,倘若那掌管潮汐的月亮發起怒來,那陣勢可以叫岸邊觀潮的人魂飛魄散。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之江路與九溪路交界處,有兩株800多歲的古樟樹,兩顆樹像一對孿生姊妹一樣相倚而立,人們稱她們為“姐妹樟”。

這兩株大樟樹的樹冠龐大,樹蔭覆蓋了700餘平方米的面積,人們便在樹周圍做了一圈石凳。夏天,旁邊九溪公交車站候車的行人,動輒便坐於其下的綠蔭處等車,看上去愜意極了。

幾百年前,這裡曾是錢塘江邊的碼頭和渡口,姐妹樟就像是岸邊的燈塔,指引著點點白帆在江面上航行。如今,錢江兩岸白天日新月異,夜晚如夢似幻,倆姐妹便日復一日地、默默地見證著這白雲蒼狗般的歷史。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沿九溪路向前走不到百米,左側有五雲山牌坊。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過了這道牌坊,便進入了徐村。徑直穿過村莊,就是上山的路。由這條路可以直接攀爬到五雲山頂的真跡寺。

因是疫情期間,牌坊前立了木牌,勸誡遊人不要進村。我們只好臨時替換了另一條路線——順著九溪十八澗到龍井村,再從龍井村裡的步行山路爬上十里琅璫。

沿九溪路的柏油馬路向前,路過幾處妙趣橫生的茶莊後,見路左側有一開敞之路亭,此亭名叫“林海亭”,建於清末民初,是專供路人歇腳用的。

亭是三開間,極其質樸。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亭內牆壁上有金色鐫刻連環圖畫《烏龍的傳說》,說的是從前楊梅嶺上一戶人家,六十出頭的倆夫妻,有一七八歲、名喚喜兒的漂亮乖巧小兒。有一天,喜兒去溪邊打水,誤食了水中龍珠,變成了龍。龍舔了硯瓦里的墨,又變成了烏龍。龍頭鑽進烏雲,龍尾拖在楊梅嶺上。天空中剎時間烏雲密佈,雷聲隆隆,狂風呼嘯,大雨傾盆。烏龍吞雲吐霧地朝東方飛去。爹喊了九聲,娘叫了九聲,烏龍總共停了十八停,回了十八次頭。烏龍尾巴九個瓣兒,在楊梅嶺上拖過,刮出九道溝溝;他回頭的地方,積起十八個沙灘。這便是“九溪十八灘”。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亭內名人們所賦的四幅對聯皆是妙趣橫生,但我覺得最裡面石柱上清末文人樊增祥所撰的那一副最富意蘊——“小住為佳,且吃了趙州茶去;日歸可緩,試同歌陌上花來。”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這位喜歡品茶賦詩的“天琴道人”,七十九歲時曾來杭州觀錢塘大潮。

他遊山至九溪十八澗,在林海亭品龍井茶,欣賞景緻迥異的九溪山水,觸景生情,便吟誦出此聯。

“陌上花來”,說的是吳越王錢鏐給回孃家探親的夫人吳氏信中的一句話:“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寥寥數字,盡顯七尺男兒的柔思之情;這悱惻纏綿的情意,從西湖到臨安,穿越了萬千阡陌,令吳氏淚溼花容!

然而,我卻實在想不出,這“趙州茶”和“龍井茶”,又有什麼可比擬之處。

“趙州問茶”,問的是禪道、修身、養性。

唐代趙州的從諗禪師,叫大老遠前來向他請教如何是禪的兩位僧人“吃茶去”,又叫引領這兩個僧人到這裡來的監院也“吃茶去”。我以為,他叫他們品嚐的並非盡是茶,更是修身悟性之道。悟了本心,方能心境超脫;心境超脫,便可“事事無礙”,蓋“茶可以清心”是也!

而“龍井問茶”,問的是茶的“色、香、味、形”之四絕,何來禪道之趣呢?

正尋思著,卻見林海亭左邊的樹叢中,隱隱約約露出來一處建築物錯落有致的屋頂,白牆黛瓦與墨綠的樹叢相印襯,煞是惹眼。

走近了看,見是“溪邊茶莊”。茶莊大門柱子上的一對楹聯看起來頗有趣,看了介紹,知道這幅對聯其實是偶成的。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在他的《半日的遊記》中,郁達夫記述說:1932年的仲秋時節,與他的“海歸”同學,在之江大學服務的胡君,來這裡喝茶吃點心。面對渺茫秀美的遠山近水,達夫不禁吟詠道:“三竺六橋九溪十八澗”;尚在思謀恰當的對句,卻聽得店主在耳邊大聲曰:“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達夫以為主人在對下聯,連喊妙哉;誰知這是主人在報帳,不禁莞爾!

我讀罷頗覺有趣,禁不住啞然失笑。但見斜對面不遠處七彩繽紛,梅花,櫻花、紫葉桃花的花瓣兒在空中輕盈地落下,它們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發光的綠葉泛起的煙雲中、在瀑水漾起的氤氳繚繞著的霧氣中舞蹈著,十分優美!便暗自思忖著:在九溪這樣四處如詩如畫的地方,又何愁無詩無詞?這九溪,本就是一首詩啊!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我朝著那詩畫處走去。臨近了卻有些不好意思。因為這天是禮拜六,又是陽光明媚,再加上天氣預報說次日有雨,很多戀人們便都趕來拍婚紗照,這裡哪裡點綴著一個又一個鳳冠霞帔的小新娘,——花叢中、樹蔭下、池水邊、木橋上、瀑布旁.......原來,這個如仙境一般的地方,就是名聲赫赫的“九溪煙樹”。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一泓清潭、一座碑亭、一片樹林、一座石橋、一簾飛瀑、一峰山巒......這個地方,已經獨自形成了一個小氣候,人們單另叫它作“九溪煙樹公園”。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我看到一株花團錦簇的桃花樹下,一對小情侶正在擺出各種甜蜜可愛的pose,新娘著粉色婚紗裙,粉嫩的臉龐,映襯著滿樹粉白的桃花,好一個“人面桃花相映紅”啊!

微風掠過,桃花雨紛紛落下,落在衣袂翩躚的女子身上。驀然就想起了《詩經》中的《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眼前便浮現出了一樹碩大的桃子,兒孫繞膝的一對老人.......

“九溪煙樹”公園背靠八覺山,在這一泓清潭的北側,有青石鋪就的臺階。臺階旁,就佛石塢來的溪水,造出一簾飛瀑。瀑布自山頂飛瀉而下,形成一條並不在一個平面上的水簾,最後跌落進山腳碧綠的水潭中,激起一層層細碎的雨珠。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拾級而上,可上到近山頂處的一個五角攢尖小亭——“八覺亭”。

“八覺”乃佛教語言,有“八不善覺”(亦即“八種惡覺”)——欲覺、瞋覺、惱覺、親見裡覺、國土覺、不死覺、族姓覺、輕侮覺;又有八(善)覺——少欲、知足、寂靜、正念、正定、精進、正慧、無戲論。

亭子門面的柱子上書一組楹聯,曰:“勢到嶽邊千峰環秀色,聲歸海上萬水拱洪濤”。此聯取自宋代高僧圓悟佛果禪師之語。

於亭中向對面俯瞰,見近處有黛色屋頂若隱若現掩藏在綠樹粉花之間,更遠處是層層疊疊的茶園和山頂的大樹,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下了山,回到九溪路上,看見“九溪煙樹”的對面有一個叫“溪中溪餐廳”的二層小樓,樓前是一條清澈見底的潺潺溪流。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據說每逢雨後,從“溪中溪”的小石橋上看過去,八覺山峭壁上的樹林會有嫋嫋煙霧升起,淡淡隱入空中,恍如仙境。相傳乾隆皇帝至溪中溪,見此情景,駐足觀賞,久久不願離去。

順大路一直向前,路往東側偏去。

柏油路變成了石板路,路名也換作了“乾隆路”。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這條路,是杭州三條著名古道之一。一米寬的古道,路中心以石板鋪就,兩邊嵌以鵝卵石,踏於其上,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繼續前行千餘米,路西側是“理安寺”的牌坊。過牌坊,拾級而上,見寺門高高在上,懸於半山腰處。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寺中有小橋流水,亭閣廟宇。西側山壁半腰處,有一米見方的水池,這就是和“虎跑泉”齊名的古泉“法雨泉”。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因有此泉,寺院古稱“湧泉禪院”,也有人叫它“法雨寺”。南宋時,宋理宗來此進香,祈求國泰民安,便改為“理安寺”。院內建築物的外牆上,至今還繪有宋理宗當年來寺時的盛況;建築物另一邊牆上,則是乾隆帝遊幸理安寺的場景。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經兩個朝代帝王的光顧,理安寺曾盛極一時。其時廟宇樓閣、碑亭殿堂、美輪美奐、肅穆莊嚴!只可惜寺廟在清咸豐時被毀。現在這個清幽自然的理安寺,是二十一世紀初改造恢復而成的。

石板路穿行於密林之中,兩旁修篁夾道,濃廕庇日。古道兩側,隔三五米就有一塊或幾塊茶園。茶園旁邊流淌著一條條小溪。當年的乾隆帝,就是從這條路到過裡安寺,到過龍井村。

而我們走到楊梅嶺村時,又吃了閉門羹。守門人說,疫情蔓延,不要進了,還是去到上龍井村的那條路上看看吧。

我們於是原路返回到“溪中溪”處,向西側進入通往龍井村的路。

這條路不像“乾隆路”那樣細緻,是碎石鋪成的;但這條路似乎更有情趣!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一路上重巒疊嶂,峰迴路轉。溪水清澈透亮,山鳥婉囀,景色自然天成。

沿途佈滿了茶園,有平田而種的,有沿山而長的。茶園層層疊疊延伸至山頂,像梯田。

溪水因山而生,自然親山。它們隨山而行,因山曲折,忽左忽右。其中有6處溪流漫過山徑,上置了踏步石。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溪流平緩,處於土層;澗水激盪,處於石間。”溪流甚是調皮,時高時低,不肯消停片刻。有時,它們會突然從步石的空缺處輕盈地跳下山澗,激起一片片細碎晶瑩的水珠。

水流之聲,可用之詞繁多,如“潺潺”、如“媛媛”、如“涓涓”、如“淙淙”......而這樣多的溪澗縱橫,我卻聽不出有那一種單獨的聲音,只是一首水流之聲的交響樂。正是——“九溪十八澗,山中最勝處。昔久聞其名,今始窮其趣。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樹。”

山另一邊的遠處,隱隱傳來靈隱寺的梵音磬鐘聲,便想起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對九溪十八澗的描述:“徑路崎嶇,草木蔚秀,人煙曠絕,幽闃靜悄,別有天地,自非人間。”

我這時忽然就理解了樊增祥老先生,明白了他為什麼將“龍井茶”擬作“趙州茶”!

這樣一路想著,來到龍井村口,山門也是不開,便好是原路返回“溪中溪”處。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回到溪中溪餐廳,我如醍醐灌頂,悟出這“溪中溪”,實際上是“九溪十八澗”的中心點,各路溪澗水在此匯合後,形成湍急的九溪河水,一直流入了錢塘江。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百川歸海,這話確實不錯的!

原來,這“九溪十八澗”,有兩個發源地,一個源自龍井的獅子峰,另一個源自翁家山的楊梅嶺,途中又匯合了青灣、宏法、豬頭、方家、佛石、雲棲、百丈、唐家、小康九塢之水,一路上穿越青山翠谷時,又彙集了無數細流。

十里琅璫話杭州(二)——九溪十八澗

其實,九溪不只是九條溪,十八澗也不止有十八條;而十里琅璫,又何止是十里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