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与开封的一段不解之缘(一)

慈禧太后与开封有一段不解之缘。当她到了开封之后,做了了三件事,跟我一起来看一下是哪三件事吧。

第一件是所谓的回銮新政。庚子之役,社稷危殆,国家蒙羞,慈禧自知无法见谅于国人,倘不改弦更张,变法图强,大清王朝将伊于胡底,于是她在出逃途中,即下诏罪己。

慈禧太后与开封的一段不解之缘(一)

逃至西安后,就以光绪的名义下诏变法。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二月初十日谕内阁:“自播迁以来,皇太后宵旰焦劳,朕尤痛自刻责,深念近数十年积习相仍,因循粉饰,以致成此大衅。

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懿训以为取外国之长,乃可补中国之短,惩前事之失,乃可作后世之师。”

慈禧在回銮途中途经河南时,又发出懿旨称:

慈禧太后与开封的一段不解之缘(一)

自经播迁一载于兹,幸赖社稷之灵,还京有日,卧薪尝胆,无时可忘。惟积弱所由来,叹振兴之不早。近者特设政务处,集思广益,博采群言,逐渐施行。

择西法之善者,不难舍己从人;救中法之弊者,统归实事求是……回銮以后,尤宜分别缓急,锐意图成……变法一事,关系甚重,请重申诫谕,示天下以朝廷立意坚定,志在必行,并饬政务处随时督催,务使中外同心合力,期于必成。

慈禧太后与开封的一段不解之缘(一)

这两条记载只是说慈禧下决心变法图强,未说具体内容。一直扈从慈禧西行的吴永,在《庚子西狩丛谈》一书中说教育改革是回銮新政的重要内容,书中写道:

(十月)二十四日,仍驻开封。是日奉谕:明年会试,着展至癸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举行,顺天(今北京市)乡试,于明年八月间暂借河南贡院举行。

慈禧太后与开封的一段不解之缘(一)

河南本省乡试,着于十月举行;次年会试,仍就河南贡院办理。在如此仓皇播越之中,而对于下年之乡、会试,尚复兢兢注意,足见当时视取士之典,尚为郑重,犹有汲汲求贤之遗意也。

二十五日,仍驻开封。是日奉上谕:核定学堂选举奖励章程。学校毕业之有举人进士名目,即始于此

乡试是清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期在八月份,考中者称为举人。会试则是每三年一次在京城的考试。

慈禧太后与开封的一段不解之缘(一)

各省举人皆可应考,考期起初为二月,后改为三月,考中者称贡士。贡院则是乡试、会试场所。慈禧这两道上谕对于河南乃至全国的莘莘学子,无疑是一个福音。

也许是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刺激了慈禧,她痛切感到,要奋发图强,才能不受欺侮,而要做到这一点,陶铸人才是当务之急,因此她才决心兴办教育。

慈禧太后与开封的一段不解之缘(一)

按照惯例,本应该在光绪二十六年八月举行的乡试与次年三月举行的会试,都因八国联军的入侵而停顿了。如今回銮在即,科举考试理应恢复,也好给

企盼“脱却蓝衫换紫袍”的士子们一个交代。于是慈禧决定,光绪二十六年的乡试延宕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举行;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应当举行的会试,

慈禧太后与开封的一段不解之缘(一)

延宕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河南贡院举行;顺天府(北京)的乡试也暂借河南贡院举行,河南省的乡试则再推迟两个月。这一举措得到了国人的普遍好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