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年人生活現狀,大家談談為什麼接近一半的老年人喜歡廣場舞?

午夜幽蘭廣場舞


他們愛跳廣場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排解孤獨,人到晚年,更加註重身體的健康,一個人在家裡鍛鍊缺少氛圍。他們更喜歡精神的充實和身體的健康,所以他們更喜歡群體性的廣場舞。

要知道真正的原因,就來看看大爺大媽們怎麼說:

一、65歲的張大爺已經退休五年了,剛剛迷上廣場舞半年,他說以前腿腳不靈便,也不好意思跟大夥兒一起跳,總是遠遠的看著。總感覺這些老年人很開心笑得很甜蜜,很想融入他們和他們多交朋友。張大爺加入他們還交了五塊錢的入夥費。現在有很多老大姐、老大哥帶著他一起跳,他覺得非常開心。

二、70歲劉阿姨是一個老年健身隊的組織成員,她很有號召力,別看她70歲,身體和精神很好,看上去只有60歲的樣子,廣場舞的音箱都是她出的,她說兒女都在外工作,沒有人和她說話,出來和一幫老年人在一塊聊天、跳舞是她最開心的事情。

三、68歲的張阿姨跟著兒子剛從東北到南方,兒女在外工作都比較忙,語言和生活都不習慣的她,也只是靠廣場舞才交到了更多的老年朋友,也讓她在這個陌生的城市過得開心起來。她說老年同伴之間的那種互相關心,是兒女們給不了的。

四、王大爺已經65歲了,在40歲那年老婆就已經因病去世。從國營企業退休以後,兒女也長大了,晚年生活的他時常感到很孤獨,他說他在廣場舞,還認識了自己的老伴兒,一個同樣沒人伴侶的老太太,現在他倆相依著共同度過餘下的時光。





jsl創作室


本來我昨天剛剛在頭條上寫了一篇,關於老陳說老人的一篇短文,這裡就沒有必要說了,但是做人要有起碼的準則,那就是尊重別人。

所以我只簡單說一下我的觀點。

題主說的,現在的老年人有一半兒左右的,喜歡廣場舞。或者說在跳廣場舞,就我的觀察來看差不多。

那麼他們為什麼會都在跳廣場舞呢?其實非常簡單,他們都想健康的活著。

因為他們沒有什麼可做的。劇烈的運動做不了。悶頭走路又太沒意思了。吃保健品老上當。去理財,大多被騙。去旅遊太費錢。老年人的消費是非常低的。

這都是表面現象,其實老年人就是有享有一個快樂的晚年,一個健康的晚年。不給孩子們留下一個病歪歪的,整天躺在床上的身體。少給他們添麻煩。

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正像有人說我那樣,你都夕陽紅了,還得瑟什麼呀?

人都是怕死亡,怕寂寞,怕孤獨,現在的老年人,大部分都是獨自生活的,那麼他們幹什麼呢?

70歲左右的老年人,孫子,都已經成人了,隔輩兒的不可能用你來帶了,人家有爺爺奶奶外婆外公了。再說交杯七八十歲的老人,人家也不放心呢。

再一個,大家知道廣場舞是從哪兒來的嗎?那不就是過去的大秧歌嘛。只是大秧歌過於地域化。而廣場舞適合於全民。

無非就是一個健身活動,是一個娛樂活動。我沒看到,他怎麼過分的擾亂這個社會治安。我過去特別討厭大秧歌,二人轉之類的,雖然我是個東北人長大的人。但我從來不反對別人做這些活動。

但是我覺得廣場舞還是比較好的。如果老人們,或者說是社會能夠互相容忍一下。寬容一些,或者採取一些什麼措施。儘量少打擾一些別人的生活。那就再好不過了。

而我本人就是一個以這樣做事為原則的人,儘量不要給別人添麻煩,包括給自己的子女。

謝謝關注。



夕陽無限好3439


答,跳廣場舞的主力軍是大媽,只有極少數大伯參與其中。在大江南北的旅遊景點,我們常常看到大伯們結伴同行,這種“大媽在廣場,大伯在遠方”的現象,說明男人天生喜新厭舊、女人天生專心致志。大媽為什麼喜歡跳廣場舞的第一個原因出來了:女性天生做事執著!

第二個原因是:放鬆。俗話說:家裡看不見,田裡一大片。這句話的意思是,男人在田間幹一天,能幹一大片農活,成績就在那擺著,看得見摸得著。女人在家幹一天家務,看不到勞動果實,就跟啥都沒幹似的。其實,大媽在家幹一天家務,既乏味又辛苦,還悶抑,很多大媽,想通過跳廣場舞,來釋放枯躁乏味、放鬆放鬆自己。

第三個原因是:上癮。跳廣場舞,雖不是口服操作,但跳時間長了和吸菸喝酒一樣,也會上癮。造成上癮的原因是,高分貝音樂聲,會促進人體大腦中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是合成腦咖啡的原料。腦咖啡具有尼姑丁和酒精同樣的功效。經常跳廣場舞的大媽,一聽到音樂,馬上就會興奮,一天不跳,就跟酒鬼一頓不喝的感覺差不多,總覺得缺點啥似的。這也就是廣場舞音樂聲為什麼那麼大的深層次原因:太小了不過癮!

第四個原因是:痴情。跳廣場舞大媽都是成群結隊的,大家在一起,時間長了,日久生情,一天不見上一面,渾身難受。為了體現彼此的忠誠和信譽,大都會排除萬難準點出勤。大多數廣場舞大媽,對跳廣場舞都有信徒般的痴情。回答完畢,個人觀點,僅供消遣。


0老三兩0


據一份《中國廣場舞研究報告》顯示,截止2017年底,中國參加廣場舞的群體大約在一億人左右,接近中國老年人口的一半,為什麼廣場舞擁有如此之大的群體,它的發展與當下老年人生存現狀有無關係,我們一起探討。

老年人熱衷廣場舞的背後,與大多數老年人生存現狀有著密切的關係,有些人退休之後難以適應無所事事的生活,有些人幫助晚輩帶孩子需要放鬆的空間,有的被慢性病折磨的煩惱無助,有子女遠離家鄉的空巢老人寂寞難奈……從每一個個體角度來看,廣場舞的出現恰恰填補了這些中老年人的基本需求,而這些需求的滿足,無疑吸引了大量的中老年群體加入。

一、追求健康的需求。中老年人大多與慢性病共存,廣場舞無疑是一種適合緩解慢性疾病的運動。很多廣場舞是由健身操演變而來,具有顯著的健身功能,加之簡便易學,上手很快,人們聚在一起相互鼓勵,在運動中改善身體功能,塑造完美體態,平衡各項指標,達到增強體質、延緩衰老的作用。

二、社會交往的需求。廣場舞是一種群體活動,除運動健身之外,它可以有效促進人們的社會交往,排解生活的孤獨感,隨著社會發展,更多的老年人處於空巢或者類空巢的生活狀態,他們非常害怕被社會遺忘,也非常渴望與社會保持聯繫,廣場舞正好為他們搭建了一個與社會溝通的平臺。

三、解壓放鬆的需求。廣場舞這項運動,既不追求競技,也不苛求美感,人們置身於朗朗上口為主旋律的音樂之中,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在安全合理的範圍內,我行我素,充分釋放自我,實現自我放鬆,更有一些中老年人,藉著廣場舞的機會,讓個性化功能達到極致,沉浸在舞動之中,徹底地釋放生活壓力,擺脫生活的困擾。

四、重溫青春的需求。在中國,廣場舞有其獨特的歷史淵源,現在很多廣場舞愛好者,正是幾十年前熱衷於集體舞的青年,時間穿梭,當年企事業單位、學校團組織最常舉辦的集體舞幾乎銷聲匿跡,但是那種群眾性舞蹈的痕跡卻印刻在這個年齡段人群的記憶深處,當廣場舞出現的時候,他們也自然成為這支隊伍的主力軍,在廣場舞中,他們將自己帶回年輕時代,實現時光的穿梭,青春的歲月。

五、正是因為以上幾點原因,加之廣場舞低門檻、低投入、低技術,適應性強,吸引了大量的中老年人群,由大爺大媽組成的廣場舞群體,可以說是一隻有組織無紀律的隊伍,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隨時加入隨時退出,不受任何團隊規則的約束,在一支龐大的廣場舞隊伍中,誰什麼時 間加入了,什麼時候退出了,估計大多數人不會很在意,三低特點,加上有組織無紀律的團隊特徵,正是導致大量中老年人湧入廣場舞大軍的基本原因。

以上是我個人對老年人生活現狀與廣場舞群體龐大是否相關的一點看法,歡迎與喜歡廣場舞的朋友們一起交流。喜歡看我的評論,請關注我,我願意回答所有朋友提出的問題,並真誠交流,彼此互助。








午夜幽蘭廣場舞


有一半?這統計數據從何而來?一半是說你爺爺奶奶你爹你娘每天有二個在外跳廣場舞?沒這麼閒吧。時代在變,七十年有個錄音機滿街遛彎,沒事來段鄧麗君,後來大夥忙了,但打羽毛球跳繩的多起來了,這種自娛自樂往往不花錢人又開心。老年人也好年輕人也好不鍛鍊身體能行嗎?能動動可以增加體質,如在公園跳個繩打個神鞭放放風箏玩玩推手不亦樂乎,只要聲音不要影響到周邊居民就好。社會在進步人們的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但這些只是娛樂,不是生活全部。至於誰會把這事當飯吃沒多少人的。有些人對老人們鍛鍊身體左右不順眼,感覺自己父母怎沒那福氣,沒什麼好吃好喝不是帶孩子就是還在辛苦打工務農,怨天怨地,事實證明是這些人混了太失敗,怨的應該是自己。在上海跳廣場舞有很多是外省來操著不同鄉音的老人,人家孩子爭氣,在上海站穩腳根了不忘也讓父母一起來享福。所以從統計學說,誰家有老人在外鍛鍊身體的,他們的幸福指數一定比連玩的時間都沒的家庭高。作品《被凍住的思緒》作者俞果。



畫家俞果


老年人為什麼喜歡廣場舞,簡單說來有一下幾個原因:

  1. 追求高質量的生活。現在的老人,從職場退休以後,日常生活有了基本保障,有的退休費還很多。所以,大家就想把自己的生活質量提高。有的喜歡書法繪畫,釣魚養鳥,也有的喜愛旅遊天下,遍賞美景,還有更多的就喜歡跳舞唱歌,快樂自己。


  2. 讓生活更充實。老人們最害怕的就是寂寞空虛,孤獨無依,如果每天無所事事,渾渾噩噩,那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是沒有一點好處的。利用空閒時間大家聚集一起跳廣場舞,說說笑笑,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很快就煙消雲散了。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很充實,很有意義。
  3. 鍛鍊身體,愉悅心情。追求健康長壽,過有意義有質量的生活,是每一個老人的目標理想。跳廣場舞不像其他活動,很激烈,很累人。他是很自由很隨便,動作輕緩,還簡單好學,隨便模仿幾天就能隨著節拍起舞了。它也從不要求動作要做到位,只要跟著做就可以了。這樣,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肯定是有好處的。大家在一起有說有笑,心情自然而然就開朗快樂了。


  4. 對家庭對社會都有好處。跳廣場舞以後,老人們的心情好了,快樂了,笑容多了,身體健康了,做家務有興趣了。看到自己的父母健康快樂,孩子們自然而然的就喜歡了。老人們通過跳舞,身體健康了,生病少了,這就為國家節省了很多衛生資源,無形中也就間接的為社會作出貢獻了。

婉陽鼎


老年人面臨身體逐漸僵硬,器官日益衰竭,腿腳先老的危機,這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人人都要經歷的不可逆的生命歷程。跳廣場舞是緩解衰老過程最佳的方式之一 。第一,廣場舞是戶外群眾性的健身活動,比起讓老人窩在某一個狹窄的空間裡養要強。其二,廣場舞分不同層次,有門檻極低的,也有要求較高的近乎專業性的廣場舞 。老年人選擇門檻較低的廣場舞,不要求服裝,不要求舞技,只要跟著音樂節奏就可以,有時跟不上音樂節奏,跟不上統一的舞姿也沒有關係,只要不影響其他人,自我陶醉其中也行。其三,廣場舞的動作都是專業人士設計推廣的,一些舞蹈體操動作可以調動人體長期沉睡的器官和功能,音樂一響就會有催人起舞的衝動,當老年人身居其中就可以激發自己身體的末端神經和毛細血管,平時做不出的動作,在廣場舞無言的鼓勵下萌發出來,比如腳趾尖的抓力,抓力的恢復和增強可以減少老年人摔倒的幾率。我騎行鍛鍊有二十年,但發現腿部肌肉得到了鍛鍊,但腳部細膩的肌肉日漸衰微,於是選擇了跳廣場舞,之後發現腳部肌肉得到增強,立定的平衡力正在得到恢復,站立時腳趾的抓力得到增強,現在血壓開始穩中有降,也養成了鍛鍊前後量血壓的習慣 。其四,不知不覺地給醫院減少了壓力。我堅信廣場舞一定會為增長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做出自己的貢獻,!


八零前七零後70863171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各項器官指標下降,承受不起運動強度大的體育活動,所以廣場舞是最適合老年人健身的一項運動。既達到了健身的結果又達到了娛樂的目的!

我國目前提供給老年人的活動十場地少的可憐,想要有個空曠的地方進行體育活動,廣場自然而然的成了最好的選擇。而集體的排舞既好學又能起到鍛鍊身體作用,也非常符合我國老年人群所成長的時代背景,於是廣場舞的出現便成了老年人健身的自然。

目前我國人均體育場地規劃中,學校的體育場地佔了全國百分之七十,剩餘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的場地才是廣大社會群眾可以享受到的。而社會群眾的人數遠遠高於學生,就人均體育場地使用面積而言,美國240平方米,日本是28丶5平方米,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日本人均有十九分之一!

一方面社區建設的鍛鍊設施少場地狹小,也是一個直觀的一個問題,甚至很多的空地直接變成了停車位。另一方面隨著人口老齡化漸漸的到來,這麼多的人想要鍛鍊怎麼辦?成本低,零門檻,沒有太多場地要求的廣場舞自然成為了最好的選擇。表面上看廣場舞是中國特色,但實際上是一種中老年人日益高漲的鍛鍊需求和社會配套不成正比下,雙方相互妥協之後出現的結果,希望以後社會可以提供更多適合老年人運動場地,滿足中老年人建身需求。





春柳如絲


廣場舞的人群中,老年人佔有相當的比重,原因在於三點

第一,有事可做。

老年人多處於工作退休在家,或日常無緊急工作。兒女各有工作,忙碌打拼,老人們常年在家。 廣場舞讓老年人有了事情可以做,每天生活豐富起來。

第二,身體收益。

老年人的身體伴隨各種大大小小的疾病,通過廣場舞讓身體的各個零件活動起來轉動起來。

室外的空氣,運動的肢體,幫助老年人的心肺功能進行恢復和提升,對健康很有幫助。

第三,心情愉悅。

各類廣場舞音樂動感,舞蹈舒展身體,使得老年人心情愉悅,對生活更熱愛。

其實,當老年人們有事情可以做,找到自己自己還能做的事,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而這件事(廣場舞)通過讓他們身體受益,達到精神上的愉悅。而精神上的愉悅有使得他們身體健康。

這樣就形成了良性的循環。



阿伊舞蹈說


我是一名廣場舞的領導者,對於這個問題有充分足夠的認識。

因為廣場舞不僅能帶給大家健康還能帶來快樂。

人到老年,隨著年齡身體機能走下坡路,這是每個老年人都能體會到的,而想要改變這種現象的方法就是加強鍛鍊,去健身房的想必都是些年輕人,剛好廣場舞的興起正好填補了老年人的需求,約上三五老伴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舞上一段何樂而不為!因為年輕時或許是條件不允許沒能去享受或體會這種以娛樂為主的“活”,到老年後時間更充裕來享受廣場舞帶來的愉悅,更讓退休生活有了更多與人交往的接觸機會,使老年人的生活顯得更豐富多彩身體又會更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