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师说:“班上人多顾不过来,不可能因为差生拉低进度”,你们认同这样的说法吗?

红润的脸


我是小学老师,我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位老师说:“班上人多顾不过来,不可能因为差生拉低进度”

乍一听,很多人会对这位老师说的话,不认可,觉得这位老师是个不负责任的老师。其实这位老师说的是大实话。我认为这位老师说得没有错,我也支持老师这么做。

拿我班里的学生来谈谈我的看法吧。

我所教的班级是个标准班,一共50人。在这50个人中,超级优秀占的比列不多,也就是两三个左右,优秀的大约有五六个,中等偏上的学生占十几个,中等的学生占十几个,中等偏下的学生占七八个,最差的学生占五六个。

说起这些学差生,每个老师就像打开话匣子一样,会有很多话要说。

我班里最差的那个女孩子,从一年级她就考几分。现在依然是考个位数。每节课新学的东西,她根本就学不会。难道老师为了教会她一个人,而放下其他的学生吗?那家长们的意见会更大。


老师们的一切考核,大部分的来自于学生的成绩。所以老师们当然不会放弃每一个学生。往往给班级拉分的就是这些学困生。中等以上的孩子,其实拉不开多少档次,但是这些学困生,会使老师们泄气。因为你所有的努力,就会因为班里的几个学差生而前功尽弃,所有的努力都化为泡影。

所以你放心好了,老师们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即使带着他前行,很艰难。老师们还是努力地,跌跌撞撞的带着他们前行。

但是像我班里这个只考几分的同学,我确实已经放弃她了。如果等着她学会了,真的不知道是猴年马月。到期末考试的时候,连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老师也只能放弃她,来成全班里绝大部分的孩子的学业情况。


班里还有几个情况比她好点,能考个四五十分的学生。像这样的学生老师不会放弃。每节课我都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他们几个身上。除了给大家讲之外,还会给他们吃小灶,多讲好几遍。

有的时候,知识简单点,他们在老师的重点帮助下,也就掌握了基础知识,但是题目稍微复杂些。就算老师重复好多次,他们也不会在课堂掌握,这就需要课下依然要继续努力。

于是我都会私信家长,回家针对什么知识点,什么题型进行练习。家长配合的,现在孩子的水平慢慢在和优秀的学生距离缩短。

有的家长因为忙,或者因为意识问题,觉得教孩子知识,就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想把一切的责任都推给老师。对于孩子的学业不闻不问的,或者坚持了几天,就嫌麻烦放弃的。这学期随着知识点越来越难,他们的成绩也越来越低了。

在课堂上做练习,学习好的孩子,在短时间就会把任务完成,然后就会问老师:老师。我们还干什么?,于是我就会在找点题给他们做,同样的一节课,人家轻轻松松地多做很多题,可是学差生们,一两道题都自己解决不了。

在测验的过程中,同样的一份试卷,绝大部分孩子在30分钟就可以完成,可是他们一个多小时都做不完,差距会越来越大。

老师的授课,是以90%的学生掌握了就为达标,如果等着全体学生都掌握了在往下进行,可能等考试的时候,连教学任务都完不成。做老师的都深有体会。不认可的肯定不是一线老师。

那么这些学不会的学生怎么办?

学生在学校,老师在自己的课堂是会多加关注的。可是毕竟老师的时间有限,放学后。老师就再也辅导不了孩子了。并且学生在家的时间,远远多于在校时间。

孩子从学校回到了家里,这时教育的责任也就回到了家长的身上了。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学习。每天针对孩子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帮扶,如果家长在低年级就做的很棒,打好了基础,那么这孩子到了高年级就会越来越好,赶超优秀的学生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个别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不重视。或者就算重视也是两三天的热度。孩子学不会,或者学得很慢,家长就放弃了。那么你的孩子我可以说在学业上的成就也就这样了,很难再有什么惊人的变化了。底子不牢,打算将来逆袭,这种美梦还是不要做得好!

最后我想说的是,老师有老师的责任,我们面对的是整个班集体,是所有的学生,我们要为所有的学生负责。但是老师是人不是神,做不到把所有的学生都教会。家长要和老师紧密配合,做好学校教育的补充。

家长没有文化或者没有时间教育孩子的,可以寻找补习机构来代替家长来完成这项任务。这也是家长的责任所在。

老师和家长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学校和家庭双管齐下,才可以把孩子教育得更加优秀。以老师为主,家长为辅的教育模式,是最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模式。

在一个班集体里,因为学生们的水平不一样,所以老师一定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留不同的作业。优秀学生多留些拓展拔高题,有利于他们的进步。学差生多留些基础知识的题,简单些,先叫他们把基础打好,也叫他们尝到学习进步的甜头,如果学生老是学不会,感觉题很困难,那么他就会有畏难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就糟糕了。叫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进步,那样他就会慢慢地喜欢学习的。因为没有人喜欢找虐。感觉不错才是他们喜欢学习的原动力。

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留言分享下您的看法吧!觉得老师这么做没毛病的请留言支持!


浅浅的教育


我认同这位老师的看法,这次停课不停学事件我就深有感触,我女儿所在的一所重点学校,老师上直播课,孩子们都非常用心,效果非常好。

可是反观网上家长们却怨声载道,什么孩子近视,孩子不好好学,老打卡烦…

结果没几日我们地区的教育局就把网课取消了…

我就觉得这真是那些不想学的人,他不想学也搅得你学不成。

既然是差生,就不要以他们为准,也许他们擅长睡觉,也许他们擅长绘画,擅长弹琴,总之不擅长学习,不想学习。那就让他们专心钻研他们的特长吧,在学习上就不要再考虑他们了,效果不大,否则,再笨,只要努力最次也是个中等生,不会是差生。


花花29037105


我是一名高中化学老师。这届高一刚入学的时候,课堂提问,结果发现,有的学生连元素符号都不会写。怎么办?等着他们学会了再讲新课?当然不能。于是,我单独为这部分人编制了学案,单独开小灶。过了几天,课上找学生板演,计算题。有的学生算到结果是二分之三,我让他化成小数。结果,卡壳了。这个学生,我没有开小灶。因为,给高中生讲小学低年级数学,我真不会


用户7170265214577


我觉得教育就应该分班,不是不公平,反而是公平的,最优化的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培养孩子们成才。当然分班是为了因材施教,如果是分了班就不管学生了那就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不用说别人,就说我,我背课文跟玩儿似的,想当年背山鬼,岳阳楼记,十几分钟就搞定。可我有机化学和立体几何就是学不来。偏科很严重。所以说同一个孩子的不同方面,不同孩子的同一方面都是不同的。教育一定不要搞一刀切,同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孩子。我们的教育应该让一部分孩子成功,一部分孩子成材,一部分孩子成人。


曼曼最优雅


我孩子四年级,他班主任老师是让一个好学生带一个差点的学生,学习实在太差的学生她会放到教室第一排,便于管理。每天留下那些孩子看着做作业,讲题。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她三天没联系到一个学生的家长,后来那个家长说他管不了那孩子,没办法!班主任老师说:“家长放弃了,可是老师不会放弃!”我觉得这样的老师才能被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些因为学习进度放弃差生的老师不配称之为“老师”


用户6472988747265


学校层次不同,学习进度不同,我家孩子学校高一就开生物课,好多学校没开。同样一个省重点学校,我孩子在重点班,学习进度安排是一学期学完一学年的课,高二下学期进入总复习。平常一半以上的同学还要参加竞赛。老师讲课也是很快,这个问题大家会不会?大多会就过,不会因为个别人耽误进度。上课不会只好下课弥补。很正常,不要认为老师歧视你


落亭—77


这种教育就跟扯淡一样,老师之所以受尊重,因为育人,传道受业解惑,老师的准则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自己都缺德,凭什么教育别人,教师资格证,什么也证明不了,这样的老师,教出来的,成绩好的学生,的多缺德自私啊?熟话说,就怕流氓有文化。高文化犯罪,伤害面积更广。希望中国的教育界,早日清明。尸位素餐的人,早点休息吧。



小胖子的多彩世界


带过一年级数学,始终秉持绝不放弃一个孩子的态度工作。一直有个孩子不太灵光,刚开始觉得可能没适应,直到上完5以内的加减计算之后,他依然不会计算1-1=。我非常着急,每天放学留,数学是讲道理的学科,道理讲了“你本来有一支笔,给我一支,你还剩多少”,甚至都让他死记了,5以内的加减计算也没几道算式。连续给他补课一个月,丝毫没有起色,不是傻孩子,看着都正常。你讲不放弃怎么搞?


华胥薄荷


不认同。但事实情况是老师确实不可能因为部分差生而拉低进度。一切都是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但是一个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老师,不能因为班上人多,顾不过来,而放弃部分差生。

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作为一名老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每个学生都具备巨大的发展潜能。老师要能够做到因材施教。针对部分差生的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能够有所改变,帮助引导启发差生。帮助差生找到学习方法,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争取不丢下任何一个人。这也是素质教育对于当今教师的职业要求。

这样的要求不是对老师进行道德绑架。作为一名优秀老师,确实是有责任,有义务帮助班上的差生提高。每个学生的成长都需要人文关怀,差生也是有情感有尊严的人。如果长期被老师放弃的话,很大结果只会越来越差。

所以一个老师的行为,很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connieliu817


看到很多人想当然的无端指责,这种行为通俗来讲叫做“站着说话不腰疼”,请允许我向你们简单解释一下。

首先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能力一般是良莠不齐的。各种能力层次的学生在人数上大体上符合正态分布,也就是很优秀的和很差的都是那么少数几个人,大多数人处于中游水平。

然后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讲解不可能像火车一样到点就走,管你上没上车。我们就好像前些年的民航飞机,乘客拿了登机牌,你就得保障他上机,到点了人没上齐,就得等,就得去找。

我的教案里,计划这节课讲2个小节,一共4个知识点。结果一节课下来,因为部分学生始终听不懂,最后只讲了2个知识点。这就是所谓的“因为差生拉低进度”了,事实上这种情况是不应该的。

在“差生”因为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拖沓进度的时候,那些好学生的宝贵时间其实是被浪费了的。

那你问:教师对此有没有解决办法呢?

完美的办法没有,不完美的办法是有一些的。

第一种,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分班。把学生分成快班或慢班,A班或B班,也就是学生口中俗称的“好班”和“差班”。

这个办法可以极大地拉平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便于教师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教学。

但是,至少我们学校,不允许分班。

分班也是有负面的一面的,对于学生来说,“好班”和“差班”的学习氛围根本就是两个世界。有些学生在没有分班前,跟着班级里好的同学还能保持一定的学习状态,在被分到慢班、B班、“差班”之后,身边全都是学习习惯较差的同学,结果就“近墨者黑”了。

第二种办法,不分班,转而在课堂教学上实行“分层次教学”。相当于把学生根据能力层次分成三个甚至更多个小组,如ABC三组。在同一堂课上,教师对每个组给予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相当于同时给三个不同的班上课。

这个对学生自然是极好的,因材施教嘛,但是对于教师却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种教学法我们做教师的都知道,西方传过来的先进经验,人家实行下来效果很不错的。

问题是,我们干嘛不用呢?是因为中国的教师太懒吗?就像某位在回答中义愤填膺地“控诉”的,我们的教师“尸位素餐”?

很简单,人家能实行分层次教学的西方教师,工作的压力跟我们相比差太多了。我们中国的教师,光是普通的课堂教学,就已经殚精竭虑,光是日常的工作压力,就已经不堪重负。分层次教学不是简单随便在课堂上搞搞的,是要从教学设计层面就开始思考的,是要具体到每一名学生的。其花费的精力可能是不分层教学法的数倍。简单讲,就是不搞这个都快累死了,再搞这个我们实在扛不住啊。

而且,分层次教学的结果一定是完美的吗?必须认识到,西方发达国家培养人才的思路和我们是不同的,他们是精英教育,不太好的学生被分到B组C组,看似减轻了压力,其实是部分的被放弃了;而我们却希望尽量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到符合标准,这就要求学生们如果在日常学习中跟不上进度,就必须在课余时间奋发努力,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自己。这两种思路没有绝对的对错,会产生这种差别,表面上的原因是由于社会的制度不同和教育理念的不同造成的,但最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生产力的不同决定了这种差异。

第三种办法,也是包括我在内很多老师在实际使用的办法,即“上课照常讲课,下课义务补课”。

为了保障学生们的总体利益,为了保障该门课程的总体教学进度,教师在上课时只保证学习能力在及格线以上的大部分学生能听懂。对于难以通过上课那点时间跟上学习进度的学生,我会组织学生干部创建各类学习小组,还有一对一帮扶等方式为他们在学习上提供帮助。在放学之后,我会定期把这些学生组织起来,利用自己的下班时间义务帮他们补课。

必须明确的是,这种方法是建立在教师牺牲自己利益的基础上的,是教师基于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的方法,不能作为解决问题的“通解”。

事实上,在教育机构未能给出足够的政策上和资源上的支持的大背景下,对于此类问题目前教师真的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只能靠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来部分地解决这个问题。在看起来感人的同时,这其实也是一种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