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才是社會正本清源的千秋偉業


教育才是社會正本清源的千秋偉業

孔子認為,用政治來引導百姓,用刑罰來約束民眾,則民眾雖不敢犯罪但沒有羞恥之心。用道德來引導百姓,用禮教來約束民眾,則民眾不但有羞恥之心,還能洗心革面改過自新。

孔子非常注重德育與禮教,認為德育禮教才是一個社會治標治本的措施,所謂“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孔子所強調的德育禮教,就是指我們今天的教育。太史公司馬遷也認為,當一個社會處於亂世的時候,一定要有強而有力的嚴刑峻法才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治理效果,即治法必用重典。

教育才是社會正本清源的千秋偉業

但並不是說法令越多越嚴酷越好,當太平盛世百姓都敬畏刑罪法律之時,就要像孔子所說的那樣注重教育,否則民眾就只畏罪而不敬法。所謂“法令滋章,盜賊多有”,就算法律條文汗牛充棟,也會出現盜賊蜂起的社會亂象。“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法律不過是治世的工具,並不能僅僅依靠法令就能使社會正本清源和風清氣正。

教育才是社會正本清源的千秋偉業

如果一個地方從一開始就教育發展得很好,則民風淳樸,就算法律不完善有如“網漏於吞舟之魚”,依然可以吏治蒸蒸日上天下太平。可見,教育是功在千秋利在當代的重大事業。教育不等同於考試,當今中國的教育問題積弊甚深,關係到科技的創新、國家的自強和民族的自立,當政者不能不重視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